许玲
目的: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信息化管理情况。方法采用条形码技术,给每一个手术器械包唯一条形码标识,从而到达预警、监控、安全、追溯的效果。结果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信息化管理后,定岗定位、实时监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工作质量的标准也越来越严格,服务大众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结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各科室的重点,传统的消毒供应中心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医院的需求,改变传统,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管理有效地提高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势在必行。
作者:陈艳;谭思源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头颈CTA联合ABCD2评分对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脑梗死的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根据ABCD2评分将92例患者按危险性分组,观察各组脑梗死发生概率。应用CTA对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进行评估,按患者脑血管狭窄程度将其分组,探讨脑血管狭窄程度与患者脑梗死发生概率之间的关系。结果ABCD2评分越高短期脑梗死发生率越高(P<0.05)。与狭窄超过50%组相比,狭窄不足50%组7 d内卒中及脑梗死发生率更低(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脑梗死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合并中度或重度脑血管狭窄TIA患者并发脑梗死的概率更高。
作者:郭福东;赵伟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在重症监护室睡眠剥夺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40例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2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而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集束护理干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PSQI总分情况与在睡眠潜伏期和睡眠时间情况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护理干预后,PSQI各个评分和总分情况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干预后的第3周开始睡眠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有睡眠剥夺重症的患者采取集束护理干预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缩短睡眠潜伏期,增加患者睡眠时间,提高睡眠质量,值的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文英花;王润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确定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通过用药的不同分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通过4个周期疗效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76.1%,高于对照组的42.8%,且对照组处于3~4度间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概率对照组为9.52%,观察组为7.14%,贫血对照组为4.76%,观察组为2.38%,神经毒性发生概率对照组要为9.52%,观察组为7.14%观察组为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程小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3年来收治的50例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动脉造影及动脉栓塞止血治疗,观察患者临床疗效、术后再次出血情况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本组50例患者手术成功47例,手术成功率为94%;术后再次出血者14例,再次出血率为28%,经再次出血影响因素分析,造影阳性栓塞再次出血率(25.7%)与经验性栓塞患者(33.3%)并无明显差异(P>0.05),而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再次出血率(47.1%)明显高于无凝血功能障碍者(18.2%),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一个月随访,并未出现腹膜炎、肠穿孔、肠缺血坏死等严重并发症,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腹痛,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后死亡8例,病死率为16%。结论急性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经导管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屈长征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5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腔填塞(对照组,n=25)治疗与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流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患者存活,使子宫切除率降低,改善和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莎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手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工作站后处理后获取多平面重建、透明显示图像、CT仿真内镜、表面阴影成像等,与横断面图像进行结合,明确术前分期,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CT显示均出现阳性表现,60例患者病灶均检出,检出率为100%,其中术前分期准确率为90%;预测食管癌手术切除率为96.7%;术前CT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诊断食管癌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病灶侵犯范围、远处转移等,准确术前分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对比两组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患者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在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治疗、提升医院形象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荷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38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人,强化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强化院内感染强化管理”相关系统性培训,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并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强化组患者中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5.26%,对照组患者中5例发生感染,占26.32%,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消毒隔离、药品及医疗器械准备、文件书写、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人员在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规范操作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内容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健康,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作者:刘金晖;刘金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步长稳心颗粒联合倍他乐克应用于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不良反应。方法择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心律失常患者,通过计算机将其随机性分成2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倍他乐克进行治疗设为对照组;一组44例患者应用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治疗的设为研究组。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约为93.18%(41/44)远远大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步长稳心颗粒与倍他乐克联合应用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甚佳,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可在今后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师俊亮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万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中医的“阴阳”是一门哲学术语,是一种方法论。中医能治好病决非偶然,中医治病的科学性,就在于通过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活血化瘀”来净化人体的血液,让人体的组织细胞浸浴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中,与周边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吸收营养,排出废物,从而组织细胞逐步地来调整和修复自身的功能及时空代谢,使疾病渐渐消失。中医“阴阳”的核心理论是细胞代谢这一命题成立,那么,中医就具有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者:戴元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4%,χ2=5.40,P=0.020<0.05;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χ2=32.7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7.1%无明显差异,χ2=0.40,P=0.53>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作者: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结合肿瘤性假体置换术用于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作为对照组行单纯刮除植骨治疗,28例作为实验组行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复发转移。结果5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复查,对照组功能评分比例8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4%;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4.2%。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瘤段切除联合肿瘤型假体置换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复发及转移的发生。
作者:张宏;哈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国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和市场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现患者使用安全、合理与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为药械组合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廖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医院医疗业务收入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医院有效调度医疗资源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找到季节指数。结果医院医疗业务收入季节性明显。1~2月、5月、10月为淡季,4月、7~9月、12月为旺季。结论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能准确反映医院医疗业务收入的季节变化规律,为医院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费杨华;韩嘉;黄成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需镇痛例数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6±20.2) min,肛门排气时间(10.1±4.2) h,住院时间为(4.5±1.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8±23.1) min、(20.3±5.4) h和(6.4±1.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无需要镇痛患者,对照组有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内出血量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镇痛,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呼吸训练法在肺叶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肺叶切除术患者12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将患者分成缩唇呼吸训练组和吹气球呼吸训练组,每组60例,缩唇呼吸训练组采取缩唇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吹气球呼吸训练组采取吹气球呼吸训练法进行锻炼,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缩唇呼吸训练组肺活量增加低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胸肺部并发症、血气分析、自觉症状高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缩唇呼吸训练组住院时间、留床时间均长于吹气球呼吸训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呼吸训练,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肺部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赵闯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