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
目的:探讨妈富隆辅助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临床效果。方法病例资料均来源于我院妇科近期收治行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患者15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75例)和试验组(75例),分别采用常规术后抗生素预防应用,试验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妈富隆;比较两组患者月经恢复率、月经复潮时间、阴道出血时间,阴道出血量及术后感染率等。结果试验组患者月经恢复情况和阴道出血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分别为9.33%(7/75),1.33%(1/75);试验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妈富隆辅助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月经不调有助于促进月经恢复,降低阴道流血程度及减少感染发生几率,疗效优于单纯抗生素预防应用。
作者:谭晶;于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作者:张伟;杨惠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索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方法新生儿黄疸患儿68例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单纯采用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是采用组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茵栀黄口服液。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的症状,测量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DBIL)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胆红素日均下降(43.8±11.5)μmol/L,平均4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对照组为(29.4±12.9)μmol/L,平均6 d左右降至正常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对新生儿黄疸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茵栀黄联合蓝光照射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蓝光照射的疗效。
作者:满丽娜 刊期: 2014年第30期
本文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国药械组合产品的分类和市场应用现状及现存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实现患者使用安全、合理与经济性的角度,提出一系列管理策略。为药械组合产品的有效监管提供参考。
作者:华小黎;陈东生;廖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使用相应的预防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8例头孢菌素不良反应患者和同期100例无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出现头孢菌素的关系因素。结果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并且存有过敏史类患者更易出现过敏情况。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症状。
作者:胡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金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号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旨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接受护理后等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PSQI<7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1周或2周后观察组PSQI<7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采用多种护理手段对老年心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利平;吴艳丽;黄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合药物经济学评价内容,分析当前我国药品定价机制的局限性、药物经济学应用于药品定价中的意义,探讨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对策。结果品定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的参照药物、价格开展药物经济学评价,同时结合药物经济学评价结果对成本基础的药品申报价格开展评估、调整工作。结论物经济学评价能够显著提升药品定价的科学、合理性,药物经济学评价在我国还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与挑战,药物经济学评价在药品定价中的应用仍然还有十分漫长的道路要开拓。
作者:李向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讨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在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做回顾性分析。42例患者全部经CT引导之下进行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30 d,对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情况及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对比分析,包括疼痛的程度、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等方面。结果治疗前,42例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7.98±1.05)分,治疗后为(1.06±0.73)分,患者VAS评分对比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有41例患者服用止痛药物,40例睡眠不佳,治疗后28 d分别为6例和5例,治疗前后服用止痛药物及睡眠不佳的患者例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患者的头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均明显短于治疗前(P<0.05)。结论颈源性头痛患者采用颈部硬膜外腔前侧间隙置管持续泵入镇痛药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程度及睡眠质量等方面,其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晓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热毒宁注射液在临床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分析其原因,总结经验指导临床安全用药。方法收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儿科收治的应用热毒宁注射液的93例病例,统计分析用药的不良反应。结果在热毒宁注射液的临床应用中,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可能与很多因素相关,其中可能包括:年龄、联合用药、用药时间及累及的器官等因素。结论在临床治疗当中,应密切监测热毒宁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合理规范临床用药,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张玉梅;宁慧雪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在互联网信息化广泛普及的今天,上下级公文的传递、医院管理、医药技术信息、采购招标等医院日常业务需要经常与外界进行数据交流。而属于医院内部网络的电子病案类系统数据及综合性金融、管理类敏感数据,历来都是做为行业内部涉密信息需要妥善加以防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安全、有效的在医疗单位内部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
作者:李文健;高勇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探讨与分析。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头孢他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且患者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快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而且相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安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急性治疗效果评估,试验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10(40%)、12(48%)、2(8%)有效率为88%,对照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8(32%)、12(48%)、3(12%),有效率为80%,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18.2±2.4)、(37.5±4.6),对照组(18.4±2.6)、(24.3±5.0),Barthe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39.3±2.6)、(78.8±5.4),对照组分别为(39.7±3.0)、(42.5±3.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祁剑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治疗的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为(39.64±10.23) min,平均出血量为(57.81±13.23) mL,平均住院时间为(4.61±0.79) 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7±12.13) min,(106.32±16.37) mL,(7.64±1.36) 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9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其安全性高,恢复快,是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案。
作者:吴晓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方式,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雪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强化管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对改善院内感染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我院38名手术室护理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9人,强化组工作人员接受规范化的“强化院内感染强化管理”相关系统性培训,统计两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开展后两组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合格率,并针对护理相关内容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评价。结果强化组患者中1例发生医院感染,占5.26%,对照组患者中5例发生感染,占26.32%,两组医院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消毒隔离、药品及医疗器械准备、文件书写、医生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等各项护理质量指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组护理人员在相关知识考核合格率、规范操作合格率、手卫生合格率等内容考核的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可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和掌握,减少感染风险,促进患者健康,对控制院内感染有着积极地推进作用。
作者:刘金晖;刘金丽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确定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通过用药的不同分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通过4个周期疗效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76.1%,高于对照组的42.8%,且对照组处于3~4度间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概率对照组为9.52%,观察组为7.14%,贫血对照组为4.76%,观察组为2.38%,神经毒性发生概率对照组要为9.52%,观察组为7.14%观察组为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程小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的诊治及手术时机的探讨。方法回顾2013年1月-2014年7月我院心脏科收治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患儿32例,分析其临床诊治及手术资料,探讨合适的手术时机。结果32例患儿中均易患肺炎,部分反复发生,其中5例室间隔缺损均在1.0 cm以上,年龄在6个月以下,肺炎较重,不易控制,且心功能不全控制不理想,故予早期手术治疗,3例痊愈出院,1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27例患儿经积极抗感染、改善心功能不全及对症、支持治疗后,肺炎治愈,心功能不全控制,行择期手术,全部痊愈出院。结论婴幼儿室间隔缺损合并肺炎,大部分经内科保守治疗可痊愈而择期手术,但部分患儿因年龄小、缺损大、肺炎重,心功能不能控制时,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降低死亡率,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减轻家庭负担。
作者:张芝艳;翟光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肛肠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5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研究入选的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导致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研究中共2.83%的患者经肛肠手术后出现直肠出血症状,主要手术类型表现为肛瘘切开术,所占百分比为2.82%、通过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05%、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所占百分比为2.63%、实施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26%、实施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手术,所占百分比为2.08%。结论对不同肝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找出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和规律,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永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