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向平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万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研究避孕采取新型节育器爱母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站接收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IUD)的育龄妇女13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采取新型节育器的爱母环,对照组对其采取传统IUD,对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给予进一步的分析研究。结果吉妮宫内节育器:一共放362例,下移取出:放3月取1例,放1年取1例,放2年取1例;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一共放93例,没有1例发生下移取出;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一共放299例,在1年取出,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下移取出明显低于吉妮宫内节育器和妮柔适宫内节育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宫内节育器:一共放362例,带环受孕:放2月1例,放3月1例,放7、8月2例,放1年4例,放2年1例,放3年2例,放4年2例;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一共放93例,带环受孕:放8月1例;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一共放299例,带环受孕:放5月1例,放1年6例,放3年2例,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带环受孕明显低于吉妮宫内节育器和妮柔适宫内节育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吉妮宫内节育器:一共放362例,经期延长(月经异常):放1年取1例,放2年月经不调取1例,放3年不规则阴道流血3月取1例,放5年取1例,放6年取1例。经期延长伴腹痛:放3月取1例;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一共放93例,经期延长:放3月取;吉妮致美宫内节育器:一共放299例,经期延长:放5年取2例,放6年取1例,经量增多,不规则出血3月取1例,伴腹痛放11天要求取1例,吉妮柔适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吉妮宫内节育器和妮柔适宫内节育器,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孕采取新型节育器的爱母环,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不良反应极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慧珍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的探讨与分析。方法将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头孢他啶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进行阿奇霉素注射液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16%)明显高于对照组(77.42%),且患者止咳、退热和啰音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快速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而且相对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张安顺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调查广汉市18岁以上常住人口高血压糖尿病患病情况。方法本次调查对广汉市18岁及以上常住人口(本辖区居住满6个月)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在本次调查的3835名居民中,高血压患者732例,高血压的发病率为19.09%,糖尿病患者364例,糖尿病的发病率为9.49%,高血压糖尿病的总患病人数为1096例,患病率为28.58%。结论在市内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干预,并且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提高疾病知识的普及度,能够有效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作者:肖昌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并于产后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在我院妊娠的未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体型恢复情况,其具体测量部位有腹围、臀围及腿围,对本次研究两组以上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结果产妇于临床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临床满意率高达98%,相比较对照组产妇于临床住院期间,其产妇满意率为68%。观察组100例产妇,其腹围平均变化6.421 cm,臀围平均变化3.438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1.684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1.644 cm;相比较对照组100例产妇的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其腹围平均变化4.331 cm,臀围平均变化2.644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0.452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0.579 cm。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以上两组产妇的临床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结论本文已细致介绍了产后康复治疗仪器及产后中医按摩手法,其具体以系统化学习过的产后康复师为准,通过以上200例入选产妇的临床产后5~7 d内的基本数据及产后满月的基本数据差值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的作用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有待临床有关人士进一步研究使用。
作者:贾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4%,χ2=5.40,P=0.020<0.05;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χ2=32.7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7.1%无明显差异,χ2=0.40,P=0.53>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0例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数字随机发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而对照组采取常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腹腔内出血量、需镇痛例数情况、肛门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40.6±20.2) min,肛门排气时间(10.1±4.2) h,住院时间为(4.5±1.4) 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3.8±23.1) min、(20.3±5.4) h和(6.4±1.7)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无需要镇痛患者,对照组有1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腹腔内出血量情况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异位妊娠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术后镇痛,缩短肛门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李馨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漏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骨水泥漏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4年6月我科收治的431例(667节段椎体)行椎体强化术患者的病史资料,以是否并发骨水泥漏将患者分为两组,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疾病种类、手术方式、手术节数、手术节段、骨水泥注入量及手术医师资历。将上述可能与并发骨水泥漏相关的因素先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椎体强化骨水泥漏的关系。结果431例(667节段椎体)患者中78例(109节段椎体)发骨水泥漏,发生率为16.34%(109/667),椎体成形术漏的发生率为23.8%(81/260),椎体后凸成形术为8.58%(28/298)。骨水泥漏相关因素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结果显示骨水泥漏与不漏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医师资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手术节段、骨水泥量差异方面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方式(OR=3.393,95%CI=1.416~8.138)、疾病类型(OR=1.621,95%CI=1.084~2.424)、手术节段数(OR=2.388,95%CI=1.043~5.465)、骨水泥量(OR=2.162,95%CI=1.024~4.565)是骨水泥漏的危险因素(OR>1)。结论疾病类型、手术方式、手术节段数、骨水泥量对椎体强化术中骨水泥漏有重要影响。
作者:孔凡国;韩松辉;刘志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门诊护理工作中临床价值,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于2011年12月-2013年11月在我院门诊接受治疗的患者40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患者的疾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同时将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护理工作中,观察对比两组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投诉率为0%,对照组为6.0%,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6.0%,观察组患者于护患纠纷发生率为2.0%,对照组为18.0%,观察组在投诉率、风险事故发生率以及护患纠纷发生率方面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为9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临床门诊护理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能够增强医院的整体服务治疗、提升医院形象从而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临床价值显著,值得作为临床护理的参考和借鉴。
作者:黄荷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探讨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临床急救有效率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急诊治疗的18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抢救方式,研究组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结果研究组患者基本生命支持5 min完成率为87.10%、抢救成功率为65.59%、抢救成活率为23.66%、护理满意度为94.62%,研究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医护人员进行提高心肺复苏急救护理技能对于提高综合急救能力和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雪林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并分析慢阻肺和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4月-2014年4月所收治的54例慢阻肺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对32例患者经纤支镜去肺组织中进行活检、实施免疫病理、光镜以及电镜研究,对肺纤维化临床特点、病理以及超微结构特点实施总结。结果经检查研究发现,提示有肺纤维化倾向为慢阻肺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与病理结局。结论从本次研究的结果来看,大部分慢阻肺患者在临床、肺功能以及胸片等方面均有肺间质纤维化特征性改变,于慢阻肺发展期间,因合并有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使得肺脏顺应性逐步减低,导致肺活量急剧降低,严重影响着肺功能以及预后。由此可见,探讨分析慢阻肺与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发展,对于肺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黑君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总结老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和治疗经验,为改善老年大肠癌患者的外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老年大肠癌患者治疗经过和治疗结局,总结老年大肠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结果本组围手术期发生并发症28例,并发症发生率17.5%。其中:肺部感染10例(6.25%),切口感染8例(5.00%),切口裂开3例(1.87%),吻合口瘘2例(1.25%),肠梗阻2例(1.25%),心肌梗死2例(1.25%),脑梗死1例(0.63%)。围手术期死亡2例(1.25%),1例死于心肌梗死(0.63%),1例死于脑梗死(0.63%)。患者随访3个月~6年,1、3、5年存活例数122例,107例和83例,存活率分别为76.25%、66.88%、51.88%。结论老年大肠癌患者行手术外科治疗时,需要尽量准确评估病情,制定个性化方案。手术宜根治性手术,预防梗阻。术后及时回访对于改善存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强;李井野;况立革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仪器设备采购是医疗设备检测机构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活动,而在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有可能给机构带来较大的损失。本文通过对仪器设备采购过程中的各种风险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规避这些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作者:熊树梅;赵杰;刘明进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瘤段切除结合肿瘤性假体置换术用于四肢骨巨细胞瘤保肢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4月-2012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5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24例作为对照组行单纯刮除植骨治疗,28例作为实验组行瘤段切除结合肿瘤型假体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术后有无复发转移。结果52例患者治疗后进行复查,对照组功能评分比例83.3%显著低于观察组的96.4%;观察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为零,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5%、4.2%。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瘤段切除联合肿瘤型假体置换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功能的恢复,并可减少复发及转移的发生。
作者:张宏;哈斯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素,并使用相应的预防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88例头孢菌素不良反应患者和同期100例无不良反应患者,观察出现头孢菌素的关系因素。结果头孢菌素抗生素不良反应临床常出现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并且存有过敏史类患者更易出现过敏情况。结论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遵循预防为主的原则,尽量避免患者出现临床不良反应的症状。
作者:胡婧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期间诊治的全麻手术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总结护理措施。结果研究结果显示,本组患者中有168名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占总数的16.8%。导致躁动的原因主要是疼痛,共计69例,占总数的41.07%,气管导管刺激,共计44例,占总数的26.19%,尿管刺激,共计28例,占总数的16.67%。同时,躁动发生率与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有着密切的联系,发生率高的手术类型为耳鼻喉手术,共计56例,占总数的46.67%,其次为胸外科手术,共计40例,占总数的40.40%,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中有65例患者苏醒期发生躁动,占总数的28.26%,而不用催醒药中有103例患者发生躁动,躁动发生率为13.38%,两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全麻手术病人苏醒期的躁动原因主要包括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尿管刺激,同时与患者的手术类型、麻醉方式、是否应用催醒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要加强患者的临床护理,及时对全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做好干预措施,降低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的度过麻醉复苏期。
作者:张伟;杨惠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对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取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与参考组(阿昔洛韦)各为40例,比较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观察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大于参考组(P<0.05);观察组随访期内复发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大于参考组(P<0.05)。结论消痛汤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起效快,可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同时复发率较低,有着显著的使用价值。
作者:姜蕾;徐迎涛;宫少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临床路径是医疗保险制度实施以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新举措,为医院管理的实施和效果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促进作用,本文针对临床路径建立的背景、实施的基本内容、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展望进行了论述,对临床路径在医院管理中的效果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作者:王学义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妇产科大出血临床治疗。方法本次选择50例难治性大出血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妇产科2009年1月-2014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宫腔填塞(对照组,n=25)治疗与髂内动脉及子宫动脉结扎(观察组,n=25)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阴道流血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子宫切除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2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及子宫动脉结扎手术治疗难治性大出血,可取得显著效果,降低并发症率,保障手术成功实施,提高患者存活,使子宫切除率降低,改善和优化患者生存质量,有较高应用价值。
作者:陈莎莎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2例剖宫产产后出血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产后出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比较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低于对照组的36.1%,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背带式缝合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有助于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孟钥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