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于丽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总有效率达到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舒张压与收缩压相比于治疗前均得到明显改善,观察组在治疗后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取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的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情况,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蔡金保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分析垂体后叶素联合酚妥拉明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应用酚妥拉明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垂体后叶素单药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出现心悸、胸闷、高血压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扩血管药联合缩血管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疗效优于单药治疗,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张欣欣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行胆肠吻合术的60例肝胆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抽签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及后期患者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非常满意16例(53.33%),比较满意9例(30%),满意3例(10%),总满意率为93.33%;对照组患者非常满意9例(36%),比较满意7例(28%),满意4例(16%),总满意率为80%,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在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其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生活质量评分方面都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胆肠吻合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术前、术中及术后给予护理干预,能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陶丽芬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口服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对RSV感染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炎症水平及复发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RSV感染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30例,以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对照组(65例)和试验组(65例),分别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炎性因子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试验组患儿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ECP、IL-8及NO等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试验组患儿各项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试验组患儿3个月内喘息发作率和1年后哮喘发作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三烯受体阻滞剂口服与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联用于RSV感染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下调机体炎症水平,并降低复发风险。
作者:赵青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和经腹部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早期临床价值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妇科2013年2月-2014年5月收治异位妊娠患者165例经阴道和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学资料,比较两种超声检查方式临床诊断符合率,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等。结果入选患者经阴道和经腹超声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2.73%(120/165),93.94%(155/165);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临床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经腹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分别为21.21%,61.21%,32.73%,96.67%,19.39%,95.15%;入选患者经腹超声异位妊娠胚芽、卵黄囊、胎心、附件区包块、子宫内假孕囊及盆腔积液等超声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分别为4.24%,16.97%,8.48%,80.61%,2.42%,58.79%;经阴道超声异位妊娠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均显著高于经腹部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超声早期诊断异位妊娠临床符合率和影像学阳性特征检出率均优于经腹超声,可作为首选影像学检查手段加以推广。
作者:徐丹凤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预防性护理干预对ICU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确诊收治的130例ICU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各项临床指标等,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经预防性护理干预后住院时间以及感染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ICU患者给予预防性护理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护理干预中大力推广。
作者:朴雪花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两组间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病毒应答率以及生化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7%,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46%,两组间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尤为显著,不仅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增强,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耐受性,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慧;吴美英;魏侠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2012年11月-2013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和吲达帕胺缓释片,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6周后,观察两组的血压、硝酸甘油片用量、血脂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降压总有效率85.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1.4%,χ2=5.40,P=0.020<0.05;治疗组的硝酸甘油片用量减少总有效率87.5%明显大于对照组的50.0%,χ2=32.73,P=0.000<0.05;治疗后治疗组的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脂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0%与对照组的7.1%无明显差异,χ2=0.40,P=0.53>0.05。结论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良好,能有效控制病情,值得临床更广泛推广与应用。
作者:许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通过氟尿嘧啶、奥沙利铂联合亚叶酸钙治疗晚期胃癌的效果,确定其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入院的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通过用药的不同分析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通过4个周期疗效发现观察组有效率为76.1%,高于对照组的42.8%,且对照组处于3~4度间的不良反应高于观察组,白细胞减少发生概率对照组为9.52%,观察组为7.14%,贫血对照组为4.76%,观察组为2.38%,神经毒性发生概率对照组要为9.52%,观察组为7.14%观察组为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结论奥沙利铂、氟尿嘧啶联合亚叶酸钙对于晚期胃癌的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程小跃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产后进行康复治疗对于产妇产后形体恢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间在我院进行妊娠、并于产后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观察组,并于同期在我院妊娠的未进行康复治疗的1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产后的体型恢复情况,其具体测量部位有腹围、臀围及腿围,对本次研究两组以上的数据进一步的研究讨论。结果产妇于临床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恢复效果,其临床满意率高达98%,相比较对照组产妇于临床住院期间,其产妇满意率为68%。观察组100例产妇,其腹围平均变化6.421 cm,臀围平均变化3.438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1.684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1.644 cm;相比较对照组100例产妇的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其腹围平均变化4.331 cm,臀围平均变化2.644 cm,左腿大腿围平均变化0.452 cm,左腿小腿围平均变化0.579 cm。经统计学软件分析以上两组产妇的临床形体围度变化情况,得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100例产妇的临床形体恢复作用。结论本文已细致介绍了产后康复治疗仪器及产后中医按摩手法,其具体以系统化学习过的产后康复师为准,通过以上200例入选产妇的临床产后5~7 d内的基本数据及产后满月的基本数据差值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的形体恢复效果,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产后康复治疗技术对产后形体恢复的作用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有待临床有关人士进一步研究使用。
作者:贾敏 刊期: 2014年第30期
传染病作为当前为主要的危险类疾病,我们需提高警觉对传染性疾病进行有效防控。主要是因为传染疾病具有危害性高、难以治疗、多发且分布广泛等特点,因此,综合性医院需要进行疾病防控工作的严密部署,有针对性的对传染病进行控制,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建立起传染病防控体系,为实现对传染病的控制而不断努力。本文主要针对综合性医院在传染病预防以及控制体系建立上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以来实现对传染病有效控制研究。
作者:王永江;马春媚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CT对食管癌术前分期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患者手术前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通过工作站后处理后获取多平面重建、透明显示图像、CT仿真内镜、表面阴影成像等,与横断面图像进行结合,明确术前分期,并将诊断结果与术后病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CT显示均出现阳性表现,60例患者病灶均检出,检出率为100%,其中术前分期准确率为90%;预测食管癌手术切除率为96.7%;术前CT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CT诊断食管癌能够明确淋巴结转移、病灶侵犯范围、远处转移等,准确术前分期,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作者:郭建平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针对高职高专助产专业学生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教育教学方法。
作者:李焱;李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25例,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疗效评定。结果出院前对两组患者急性治疗效果评估,试验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10(40%)、12(48%)、2(8%)有效率为88%,对照组基本治愈、显著显效、有效分别为8(32%)、12(48%)、3(12%),有效率为80%,试验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出院1个月后随访评估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治疗前与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18.2±2.4)、(37.5±4.6),对照组(18.4±2.6)、(24.3±5.0),Barthel评分,治疗前和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分别为(39.3±2.6)、(78.8±5.4),对照组分别为(39.7±3.0)、(42.5±3.2),试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川芎嗪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更好的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作者:祁剑峰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采用骨化三醇口服冲击治疗继发性甲旁亢患者,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38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骨化三醇0.25ug qn)和治疗组(骨化三醇2.0ug biw)各19例,两组患者均禁服钙制剂,予钙浓度1.5 mmol/L的碳酸氢盐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及相关治疗,对照组骨化三醇常规量口服,治疗组骨化三醇冲击量口服,连续治疗12周,对比两组患者血清钙、磷和甲状旁腺激素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性。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血钙、磷、钙磷乘积无明显变化(P>0.05),甲状旁腺激素在治疗后由(736.63±152.38)降至(714.36±172.55),呈轻度下降,但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与自身治疗前比较血钙、血磷、钙磷乘积无显著变化(P>0.05),而甲状旁腺激素由(713.37±154.33) pg/mL降至(321.45±98.72) pg/mL,呈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骨化三醇冲击治疗,能有效控制尿毒症继发性甲旁亢,并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潘海清 刊期: 2014年第30期
郁症是由于情志所伤,气机不和所致,主要是肝、脾、心三脏受累以及气血失调而成。相当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焦虑症、癔症和抑郁症范畴。陈熠医师运用“调神解郁”法治疗郁证颇有奇效。
作者:王轶颖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讨对老年心内科患者应用不同护理模式对于改善其睡眠质量的效果。方法按就诊顺序号将我院心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96例老年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8例。对照组采用的护理模式为行常规护理的同时加强旨在改善患者睡眠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护理手段并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护理。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接受护理后等不同阶段的睡眠质量进行评分。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PSQI<7分的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1周或2周后观察组PSQI<7分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结论综合采用多种护理手段对老年心内科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对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抵抗力、促使其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黄利平;吴艳丽;黄玲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研究分析肛肠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原因及其临床防治措施,为其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方法本次研究中共入选58例患者为研究资料,研究入选的时间为2012年4月-2014年4月。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找出导致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因素,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本研究中共2.83%的患者经肛肠手术后出现直肠出血症状,主要手术类型表现为肛瘘切开术,所占百分比为2.82%、通过肛门前括约肌直肠息肉切除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05%、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所占百分比为2.63%、实施直肠脓肿切开引流手术,所占百分比为3.26%、实施直肠放射切口瘢痕松解手术,所占百分比为2.08%。结论对不同肝肠手术患者的术后风险,找出导致患者出血的原因和规律,并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有助于降低患者术后直肠出血的发生率,对于其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视。
作者:赵永江 刊期: 2014年第30期
当前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存在有较多的风险因素,深入的对相关因素的要点及重难点加以分析,将是完善儿科护理建设的重要环节。文章将针对这一方面的内容展开论述,详细分析了当前现代化的儿科护理实践工作之中的重难点,同时对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对策以及核心理念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旨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的促进当前儿科护理工作的全面稳定发展,为更好的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陈万红 刊期: 2014年第30期
目的:探究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脑疝患者8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的内科治疗,治疗组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病情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的总有效率72.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47.7%,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治疗组6、12个月的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合并双侧脑疝患者采用微创技术治疗,有效的清除了患者的血肿,减少了手术的时间,解除了占位效应,临床创口小,损伤轻,预后良好,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陆泳宇;朱颂华;虞聪 刊期: 2014年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