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的鉴定方法

韩光辉;鞠海英

关键词:白血病患者, 血型抗原减弱, 正反定型不符, 现报告如下, 配型, 疾病, 确定型, 临床, 鉴定, 基础, 国内, 安全
摘要:ABO血型抗原的正确鉴定是关系到临床是否能够及时准确安全配型的关键和基础.一些疾病发生后尤其在疾病加重时往往出现血型抗原减弱而导致正反定型不符,造成配型困难.目前国内外均有白血病患者ABO血型抗原减弱或消失的报道[1],我们总结7例血型正反定型不符白血病患者正确定型结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不仅可以作为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双重激活的主要指标,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敏感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研究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促凝物质不仅可能会引起促凝和导致凝血活性的增高,还可能会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通过检测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化疗前后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大鹏;徐爽;艾清;袁宝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PICC的方法及临床诊断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方法及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我院采用传统方法进行PICC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7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7.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4679,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引导PICC临床效果满意,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胼胝体变性的临床与影像4例分析

    胼胝体变性又称Marchiafava Bignami disease(MBD),主要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和严重营养不良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我国首例MBD由宣武医院张通等人于1994年报道,CT和MRI应用后,诊断率提高.现对我院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诊治的4例MB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作者:孙肖爽;胥桂华;孙冰;蔺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开展临床路径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管理的优化作用

    临床路径(clinical pathway)是由医师、护士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组成的多专业协调合作团队,针对某个特定的疾病诊断或某项临床症状,制定顺序性和时间性适当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减少延迟康复和资源浪费,使服务对象在短时间内获得佳的医疗服务品质.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的医疗服务模式,具有规范诊疗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和国家的医疗负担的作用,同时有改善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医疗资源等优势,在国内外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1].临床路径在我院我科的开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使用中存在着对路径不熟悉、对实施效果不确定等抵触心理,通过对比临床路径开展前后的变化有利于我们建立开展临床路径的信心,发现存在的问题,逐渐掌握和修订适合本学科特色的临床路径,切实发挥其优越性.

    作者:张研;石琳琳;王清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T.SPOT-TB试验与PPD试验对结核病患者诊断价值相关性比较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全世界结核病每年发病830万人,死亡180万人.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是传统结核病辅助诊断试验,PPD是多种抗原混合物,卡介苗、环境中分枝杆菌及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所共有,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较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是体内曾受到结核杆菌抗原刺激形成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同类抗原ESAT-6和CFP-10时产生γ干扰素(IFN-γ),通过检测IFN-γ浓度反映释放IFN-γT淋巴细胞数目,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本研究对本院268例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T.SPOT-TB试验和PPD试验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荣兰香;马淑红;艾清;刘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

    目的 探讨眶内球外病变与眼环夹角大小对其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42例眶内球外与眼环相关病变,根据其与眼环的夹角可分为与眼环成锐角10例及成钝角病变32例,且与病理结果对照,并计算该分类方法对眶内球外病变定性诊断的敏感度(SE)、特异度(SP)、准确度(AC)、阳性预测值(PPV)及阴性预测值(NPV).结果该分类标准对良性肿瘤定性诊断的SE、SP、PPV及NPV分别为66.7%、100%、100%和84.4%;AC为88.1%.结论 按与眼环夹角大小对眶内球外病变进行分类有助于对其定性诊断,眼环外病变与眼环成锐角的为良性肿瘤,而与眼环成钝角的病变,多为炎性病变或恶性肿瘤.

    作者:窦文广;岳军艳;吴清武;陈杰;王清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的影响

    目的 探究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对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的影响.方法 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患者60例,分为Ⅰ组和Ⅱ组,每组30例,两组病人均使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泵,术后静息无痛,入ICU2小时后,开始运动试验.实验前30 min,Ⅰ组静脉缓慢滴注氟比洛芬酯50 mg,Ⅱ组静注生理盐水10 ml,观察并记录患者运动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及监测开始输注氟比洛芬酯(T1)、输注后10 min(T2)、20 min(T3)、运动前(T4)、后(T5)5个时点的SP、DP、HR、SpO2.结果病人运动后Ⅰ组和Ⅱ组VAS评分差异明显(P<0.05);Ramsay镇静评分无差异(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HR在T3、T4、T5时点明显升高(P<0.05);SP、DP在T5时点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的SpO2无明显变化.结论 氟比洛芬酯配合舒芬太尼镇痛泵能够良好的控制老年髋关节置换病人术后运动性疼痛.

    作者:李琳琳;柏晓漫;陈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分型及临床分析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获得性疾病[1],其获得过程通常是由患者自身的抗体和补体吸附在红细胞表面,导致红细胞破坏,红细胞造血功能缺失,从而引发的溶血性贫血.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往往会忽视自己身体的营养状况,个人身体体质大不如前,导致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患者逐年增多.在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治疗过程中,医学界逐渐引进现代科学技术,采取抗血清对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得到了医学界普遍认可.根据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以及预后和患者自身带有的抗体类型和基本性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利用广谱抗人球蛋白血清、单特异性抗体IgG、抗C3抗血清这3种抗血清[2,3],注射到病人体内,进行直接抗人球蛋白的临床试验,再结合相关溶血性贫血的理论对注射3种抗血清的患者做进一步的治疗.本次临床试验,对我院34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进行实验室指标分析,并根据临床治疗结果,探讨该方法的治疗意义,具体报道方案如下.

    作者:汪克朗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诊断评估中的应用

    妊娠晚期因血压增高而产生的一系列眼底症状与血压有关,称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临床特点是高血压、水肿与蛋白尿.眼底改变与高血压紧密相关.表现为视网膜动脉痉挛性收缩.多见于视盘附近的小动脉支,并可进展为普遍性狭窄,当达到严重程度时,可引起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或视盘视网膜病变.少数患者还可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通常发生在妊娠后3个月,90%的患者发生在妊娠第9个月.眼底改变发生率高,约有50%-80%患者有眼底改变.

    作者:傅宏;姜红;王梗;段慧静;黎国英;刘文波;张晶旭;闫东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与乳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1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的生物学特性MMPs产生于正常组织细胞(结缔组织细胞、内皮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胸腺细胞等) 和肿瘤细胞中,以前酶形式分泌,具有高度的同源性,迄今为止共发现有23种之多[1].根据其结构及作用底物的特异性分为5类:①胶原酶:包括间质胶原酶(MMP-1),中性粒细胞胶原酶(MMP-8)和3型胶原酶(MMP-13),分别降解Ⅰ、Ⅱ、Ⅲ型胶原.②明胶酶:亦称其为Ⅳ型胶原酶,主要降解包括明胶酶A(MMP-2)和明胶酶B(MMP-9)的明胶以及Ⅳ、Ⅴ、Ⅶ、Ⅸ和Ⅹ型胶原.③基质降解素:包括间质溶素1(MMP-3)、2(MMP-10)、3(MMP-11)和基质溶解因子(MMP-7).可降解弹性纤维、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基质糖蛋白和蛋白多糖的核心蛋白.④膜型基质金属蛋白酶:这类具有跨膜区域的MMP可以催化明胶酶A的活性,并降解多种ECM,同时可以在缺失纤维蛋白溶酶的情况下发挥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⑤其他:包括MMP-18、MMP-19、MMP-20、MMP-23等,其作用底物尚不明确.

    作者:张波;李航;杨永生;张学文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多站式考试在生物化学实验课考试中的应用

    21世纪科学知识迅猛发展,高素质人才培养已成为当今医学教育的主旋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方向[1].高等医学教育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而实践实验教学又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2].基础医学实践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在不断深化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改革的基础上积累长期的实验教学经验,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强化医学基础教学质量监空力度,提高基础实验课的教学质量,自2009年开始,教研室在生物化学实验课期末考试中,增加实验技能操作考试内容,采取多站式考试方法,该考试方法客观,可信、全面、公平评价学生的技能操作,拓展学生的思维,反映学生真实操作水平,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作者:曲成刚;李晓梅;陆艳娟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血气分析联合麻醉深度监测在老年人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体会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国民的平均寿命明显延长,老年病人占受手术病人的比例稳步增高,很多老年病人又同时患有一些重要器官疾病,却不得不进行手术治疗的情况也很常见.老年病人,尤其常合并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冠心病)的老年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不仅不能改善心脏功能,可能加重心脏负担,难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麻醉风险比进行心脏手术还要大.目前我院接受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大多数都是老年人,老年人对人工气腹的耐受能力有限,因此,术中经常出现一系列并发症而影响麻醉质量.总结我院完成的100例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老年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宋智敏;周姝;张欣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念珠菌性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的不断增加,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比例增加,特别是在中老年患者及免疫抑制人群,念珠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常见[1].本研究对我院近四年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念珠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丹;魏洪涛;吕忠文;段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电镜对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

    肾小球疾病的病理诊断对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肾活检标本病理诊断主要包括光镜、免疫荧光( 免疫组化) 和电镜检查三种方式,缺一不可.其中,由于电镜检查对设备及经济的要求较高,得出结果需较长时间,其重要性往往被忽视.然而发生Alport 综合征(Alport syndrome,AS)时,依靠光镜或免疫荧光是无法做出正确的诊断的,此时电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发生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FSGS)时,此时电镜对光镜的病理诊断可进行修正;在发生狼疮性肾炎时,光镜一般会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免疫荧光则显示阴性,但电镜观察到多部位电子致密物,可以修正诊断[1].特别是在很多肾小球微小病变中,电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电镜对于肾小球疾病,尤以AS、FSGS、狼疮性肾炎为代表,在病理诊断方面的重要性做以综述.

    作者:王连有;陈桂秋;翟天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中医院校西医外科基本操作技能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医学专业的桥梁课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各中医院校目前的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决然不能适应现代外科学教育的需要,其落后性表现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符合当代培养医学生的目标即熟练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

    作者:连树林;李雷;邱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快速C反应蛋白联合血常规检测提高儿童上呼吸道感染诊断的临床价值

    人类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或炎症因素刺激而产生的.在机体感染和组织损伤时血浆浓度快速,急剧升高.炎症开始后6-12 h可被检测到.CRP可以激活补体和加强吞噬细胞的吞噬而起调理作用,从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微生物和损伤,坏死,凋亡的组织细胞,在机体的天然免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2].在传统的临床诊断中我们常规单独检测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细菌感染及感染程度,但是由于在临床治疗中,部分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不能排除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导致在治疗上的偏差,从而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经济上和精神上的负担和压力.本文通过对200例呼吸道感染的小儿末梢血CRP的快速检测联合小儿末梢血常规结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RP联合血常规检测,使临床医生对小儿感染程度及其呼吸道病原体做出明确诊断,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及其治疗提供了临床依据.

    作者:徐爽;庄金宝;艾清;董大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MRI与CT应用于老年多发性脑梗死病人诊断中的比较分析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发病后会出现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甚至出现痴呆,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临床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临床研究发现,造成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准确诊断脑梗死的有关信息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就是进行MRI 和CT 检查[2].本研究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CT 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两种方法对该病检测的优缺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望洲;张燕;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时间对凝血检验的影响

    目的 探讨凝血真空采血管和标本放置温度或时间对常规凝血4项检验的影响.方法 选择20名健康体检者,选择3种商品化的凝血真空采血管每人随机采集三管标本,及时低温离心分离血浆和检测.BD组凝血真空采血管检测结果分别与另两组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将BD组血浆分装于冰箱和室温下保存,在2 h、4 h、8 h后上机检测,所得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作配对比较.结果①国产A组的PT、APTT 、FIB 、TT结果与BD组结果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PT、APTT 、FIB 结果与BD组无差异P>0.05,国产B组的TT结果低于BD组结果P<0.05.②冰箱保存血浆8 h后APTT和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室温保存血浆4 h后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8 h后PT、APTT的检测结果高于即时检测结果(P<0.05);冰箱和室温保存后的FIB检测结果与即时检测结果差异(P>0.05).结论 ①由于凝血真空采血管厂家不同,质量有差异,对检测结果会产生影响,建议根据医院特点和要求,选择适合的凝血真空采血管;②凝血标本采集后应控制在2 h内完成检测,建议不超过4 h,应制定实验室凝血检测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

    作者:沈伟;杨炼;罗德幸;向玉林;吴明蓉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乳腺MR动态增强技术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回顾性比较单一动态增强(DCE-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MR资料.分析病变的增强表现和DWI的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DCE-MR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95.4%.DW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86.4%.DCE-MRI及DWI联合应用恶性病灶检出率为100%.单纯TIC、ADC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2.7%,72.7%,86.4%;特异性为75%,83.3%,89.1%;准确性为73.9%,81.8%,91.3%;阳性预测值72.7%,80%,90.5%.结论 DCE-MRI及DWI联合成像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TIC结合ADC值较单一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合保;赵向荣;李保卫;刘武杰;刘晓亮;张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 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现象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1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120例有室早的健康体检者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其室早后的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及其平均值进行测量对比分析.结果老年冠心病组室早后TO值高于对照组;TS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冠心病组中TO和TS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44%和31.9% ;对照组TO和TS异常的阳性率分别为20.8%和12.5%.两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TO和TS均异常者27.6%,对照组TO和TS均异常者9.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TO 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正相关(r=0.470,P<0.05),TS值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呈负相关(r=0.611,P<0 05).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TO、TS值均有不同程度异常,异常程度随病变严重程度而增加,且TO、TS值均异常时心源性猝死风险增高.及时观察老年冠心病患者的TO和TS值对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