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望洲;张燕;陈亮
随着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各种侵袭性诊疗技术的不断增加,继发性真菌感染的患者比例增加,特别是在中老年患者及免疫抑制人群,念珠菌引起的泌尿系统感染较为常见[1].本研究对我院近四年急、慢性尿路感染患者中分离念珠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李丹;魏洪涛;吕忠文;段穷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前研究认为海马是人体认知、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控制中枢.人体衰老后,发生脑老化时海马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海马区突触、神经递质以及基因表达的改变.人脑具有可塑性和代偿性的特点,运动可以逆转突触数量减少及突触体膜流动性的下降,增加c-fos及BDNF的表达,改善脑老化时海马神经功能,从而延缓脑老化的进程.本文就其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郑妍;刘忠民;陈桂秋;翟天姝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我国的癫痫患者有650万,每年新增45万癫痫患者[1].在确诊癫痫后,预防工作尤为重要.然而,国内仍有2/3的癫痫患者常因长期反复痫性发作难以控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此,笔者立足本医院2011年3月-2011年11月收治的60例符合[2]6级评价标准0-2 级难治性的癫痫患者的临床情况对难治性癫痫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董翔;王迎新;陶定波;宋凡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动态观察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2年2月-2012年12月在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发病7天内的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即梗死组)48例,同期住院健康体检者(即对照组)30例.其中,梗死组按照时间(第1、2、3、5、7天)进行分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全部人群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分别比较各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并分析其在梗死不同时间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常规检测血常规.结果梗死组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百分比在第1天、第2天低于对照组,第5天、第7天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天略低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第1-2天血常规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较正常值显著异常升高,且中性粒细胞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性相关(相关系数r为-0.664,P<0.01).结论 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变化可以成为评估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脑缺血的非侵入性指标;Treg细胞可作为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免疫稳态失衡和炎症反应的标志物之一.
作者:金夕雅;王立波;赵云华;陈加俊;李媛冰;刘晓阳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分析人类白细胞抗原-DR(HLA-DR)抗原与抗HBV疗效的相关性,探讨影响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自身因素.方法 观察和比较HBeAg阳性和阴性慢性乙肝各160份全血标本及临床治疗资料,采用PCR-SSP方法检测患者HLA-DR抗原基因位点信息,分析HLA-DR检测的位点信息与拉米夫定服药患者持续病毒应答的相关性.结果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的持续病毒应答能力较差,即在持续服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均有肝功和病毒复制数的反复;HLA-DR基因分布在服用拉米夫定后的HBeAg阳性和阴性患者中存在差异:HBeAg阳性患者中DR3、7、8、14的基因频率(GF:0.217;0.141;0.045;0.22)明显高于HBeAg阴性患者(GF:0.006;0.038;0.006;0 055)(P<0.01),而HLA-DR4、13的基因频率(GF:0.035;0.029)明显低于HBeAg阴性患者(GF:0.193;0.225)(P<0.01).结论 HLA-DR3、7可能具有促进HBV持续感染降低拉米夫定疗效作用,而HLA-DR4、13则作用相反,而HLA- DR8、14与抗HBV的相关性有待证明,此研究结果提示了乙肝患者自身因素HLA-DR基因多态性可对乙肝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帮助.
作者:蒿广德;孙少娇;黄菲;刘敏;赵素蓉;蒲丽蓉;齐文玲;王丹;伏文雪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回顾性比较单一动态增强(DCE-MRI)技术,扩散加权成像(DWI)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MR资料.分析病变的增强表现和DWI的信号特点,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及DW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作统计学分析,评价两者的诊断效能.结果DCE-MR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95.4%.DWI恶性病灶检出率为86.4%.DCE-MRI及DWI联合应用恶性病灶检出率为100%.单纯TIC、ADC值及联合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72.7%,72.7%,86.4%;特异性为75%,83.3%,89.1%;准确性为73.9%,81.8%,91.3%;阳性预测值72.7%,80%,90.5%.结论 DCE-MRI及DWI联合成像能提高病灶的检出率,TIC结合ADC值较单一检查方法对乳腺病变的良恶性进行评价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合保;赵向荣;李保卫;刘武杰;刘晓亮;张黎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的方法及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信息.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9月~2012年3月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行PICC的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我院采用传统方法进行PICC的患者8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置管成功率为9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176,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低于对照组的7.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 4679,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下引导PICC临床效果满意,具有置管成功率高、安全性好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关注.
作者:王乐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通过观察干细胞转录因子Sox2在鳞癌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情况与病理类型、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的相关性,探讨Sox2在肺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已确诊的不同类型肺癌组织和10例正常肺组织病理标本中Sox2的表达水平.结果Sox2蛋白在肺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9%,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为4.5%,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表达为70%,正常组织中无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Sox2蛋白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Sox2在鳞癌中高表达,在腺癌中几乎不表达,可作为非小细胞肺癌鉴别诊断的辅助指标.
作者:李景贺;王丽萍;金立方;贾姣源;耿嘉男;马忠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多发性脑梗死是指脑内有多个缺血性软化梗塞灶,发病后会出现瘫痪、感觉与语言障碍,甚至出现痴呆,好发于50-60岁的男性.近年来,该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经成为临床老年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1].临床研究发现,造成多发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以及动脉硬化.准确诊断脑梗死的有关信息对该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作用,目前临床对于该病有效的诊断方法就是进行MRI 和CT 检查[2].本研究对老年多发性脑梗死患者的CT 和MRI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以探讨两种方法对该病检测的优缺点,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临床依据,现报道如下.
作者:蔡望洲;张燕;陈亮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结核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全世界结核病每年发病830万人,死亡180万人.开展早期、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的实验技术十分重要.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是传统结核病辅助诊断试验,PPD是多种抗原混合物,卡介苗、环境中分枝杆菌及致病性结核分枝杆菌所共有,诊断特异性、敏感性较低.酶联免疫斑点试验(T.SPOT-TB)是体内曾受到结核杆菌抗原刺激形成致敏的T淋巴细胞再次遇到同类抗原ESAT-6和CFP-10时产生γ干扰素(IFN-γ),通过检测IFN-γ浓度反映释放IFN-γT淋巴细胞数目,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结核菌感染,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2]、本研究对本院268例疑似结核病患者进行T.SPOT-TB试验和PPD试验进行比较,探讨两者对结核病的诊断价值.
作者:荣兰香;马淑红;艾清;刘天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外科基本操作技能作为医学专业的桥梁课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各中医院校目前的西医外科学教学模式比较陈旧,这种落后的教学模式决然不能适应现代外科学教育的需要,其落后性表现为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脱节,不符合当代培养医学生的目标即熟练的动手能力和活跃的创新思维.
作者:连树林;李雷;邱丹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评估B型钠尿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利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合并心衰患者血浆BN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并绘制出血浆BNP的工作特征(ROC)曲线,找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佳临界点.结果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急性脑梗死组(P<0.01)及正常组(P<0.01);BNP作为诊断急性脑梗死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界点为299 pg/mL,此时灵敏度为81.8%,特异度为83.5%,ROC曲线下的面积是0.888.结论 血清BNP是一个判断急性脑梗死是否合并心力衰竭较为可靠的诊断指标.
作者:杜月菊;吕翠环;马玉腾;李刚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对CT和MRI在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诊断中的运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 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患者中选取56例作为研究对象,共88髋,年龄均在31-57岁之间,对所有患者都进行两侧髋关节的CT和MRI检查,以ARCO法分期为标准,比较两者定性诊断敏感度和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以及早期影像学.结果CT和MRI对ANFH的识别与诊断都有准确的效果,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MRI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达到了100%,远高于CT的早期检查定性敏感度,两者比较差异显著,P<0 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ANFH早期诊断中,MRI较CT更敏感且更为准确,因此ANFH早期诊断中MRI较CT具有更高的运用价值.
作者:任勇;母其文;陈世孝;张福洲 刊期: 2013年第08期
慢性根端脓肿有瘘是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种,慢性根尖周炎是指根管内长期存在感染源及病原刺激物,根尖周围组织呈现慢性炎性反应,主要表现为炎性肉芽组织形成和牙槽骨破坏.病变类型包括根尖周肉芽肿、慢性根尖周脓肿、根尖周囊肿、根尖周致密性骨炎.慢性根端脓肿有瘘型,是口腔内科治疗的常见病,多因根管感染波及根尖周组织而发病,根尖部脓液逐渐蚀破骨壁和软组织,而形成瘘道,以往临床治疗常需反复多次,瘘道难以愈合.本文通过对经X线检查根尖部有阴影并在临床上检查有明显脓瘘形成的78例或有脓瘘形成的经过反复根管治疗失败的患者28例牙齿,治疗前经过根管预备消毒后,采用Vitapex糊剂在跟充前通过根管注入根管及根尖周围,观察其疗效.
作者:罗云纲;于倩;魏洪涛;李美华 刊期: 2013年第08期
龋病是人类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儿童龋齿患病率居高不下,据统计发病率为43%-72.4%[1,2],直接影响着广大青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3],5岁儿童乳牙疾病的患龋率为66.0%,有97%的龋齿未经治疗.12岁儿童恒牙龋病的患病率为28.9%,且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以上数据均表明我国儿童乳牙龋病患病率较高,龋病充填率较低.而在西方发达国家患龋率仍较高,2003年WHO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学龄儿童患龋率为60%-90%[4],2005年8月美国疾病防控中心报道,学龄前儿童患龋率为27%,学龄儿童为42%,91%的成人曾有牙齿龋坏的历史[5].我国第二次口腔健康调查资料显示,80%恒牙龋发生在25%的易感人群,美国第三次全国营养与健康调查也提示80%恒牙龋发生在25%的易感人群中,提示儿童乳牙患龋是预测其恒牙患龋非常有意义的指标,乳牙龋儿童患恒牙龋的危险性是乳牙无龋的2-6倍[6].所以了解龋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点对预防龋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龋病的相关因素、流行状况、以及龋病的危害性和龋病预防等进行一系列简要综述,为龋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王国珍;罗云纲;魏洪涛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肺癌已居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首,每年死于肺癌的患者超过100万人[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80%.尽管含铂的双药化疗在肺癌中的地位已经确立,但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仍差强人意,化疗已达到其疗效平台.以EGFR基因突变为靶点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标志着肺癌的治疗已进入了个体化的时代[2-4],为NSCLC的治疗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局面.大约20%的恶性疾病是由染色体易位导致,通常在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中发现染色体易位形成的融合基因,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及检测手段的进步,证实在实体瘤中同样存在融合基因.棘皮动物微管相关类蛋白4(EML4)-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的发现第一次证实了在非小细胞肺癌中存在基因融合[5],作为一个新的癌基因参与NSCLC的发生过程[6].本文就EML4-ALK分子结构特点及亚型、临床特征、EML4-ALK阳性的NSCLC患者应用ALK抑制剂的疗效及预后、ALK抑制剂耐药机制、患者的选择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杨杨;干惠珠;卢振霞 刊期: 2013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脏病患者血浆B 型脑钠肽水平的检测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共106例,根据心功能改变情况分为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或Ⅳ级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我院体检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所选对象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B型脑钠肽水平.结果甲亢心功能正常组、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或Ⅳ级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Ⅱ级组、心功能Ⅲ或Ⅳ级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高于心功能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Ⅲ或Ⅳ级组患者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和B型脑钠肽水平分别高于心功能Ⅱ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亢患者血浆B 型脑钠肽水平的检测有助于了解此类患者心功能情况,有利于甲亢性心脏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检测意义.
作者:张令晖;张胜利;胡菊萍;肖金华;严兆丹;陶冬青;周红燕 刊期: 2013年第08期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 是血液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多参数流式细胞术(Multiparameter flow cytometry,MP-FCM)在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治疗以及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价值日益突出,本研究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对MM患者骨髓标本中的浆细胞与瘤细胞表面相关抗原进行检测,以期探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在本病的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李岩;吕忠文;魏洪涛;张永宏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升高不仅可以作为机体凝血、纤溶系统双重激活的主要指标,也是继发性纤溶亢进敏感的重要指标.目前,已有研究认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多存在不同程度的纤溶凝血系统的激活和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白血病细胞中的异常促凝物质不仅可能会引起促凝和导致凝血活性的增高,还可能会诱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通过检测我院收治的7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D-二聚体含量,分析其化疗前后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D-二聚体检测的临床价值.
作者:董大鹏;徐爽;艾清;袁宝山 刊期: 2013年第08期
血流感染(BSI)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细菌或真菌)和毒素侵入血循环,在血液中繁殖,释放毒素和代谢产物,并诱导因子释放,引起全身感染、中毒和炎症反应.结果可以导致血压下降、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引起全身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引起原因是由于器官移植、介入性治疗、广谱抗菌药物等大量应用、免疫受损,从而为致病菌乃至机会致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抗感染治疗的不规范、不合理,容易造成菌群失调,诱导病原菌耐药基因的表达,使病情不能得到及时控制,危及生命,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更多的困难[1].
作者:陈媛媛;刘晓峰;高海燕;于秀艳;缪晓丽 刊期: 2013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