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柏林;龚杰;方艳秋;杨广民;魏雁虹
目的 分析长春市流感病毒核酸的监测结果,掌握流感流行规律,为流感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实时定量PCR法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2012年1月-2013年5月共采集流感样病例标本1037份,总阳性率为25.17%.在此期间,共出现两次流感流行高峰:第一次是在2012年2月-3月,主要以乙型和季节H3N2型流感病毒为主;第二次是在2013年1月,主要以季节H.N2型和新甲型H1N1型流感病毒为主.结论 应加强流感监测,避免流感大流行的发生.
作者:崔薇;刘红;初秋;刘汉芬;孙炳欣;孙宇;乔凤娟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原发性肝癌(PHC)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改变和诱导机制,及PHC患者血清HMGB1水平变化和意义.方法 对38例慢性乙肝、32例乙肝后肝硬化、23例继发性肝癌、39例PHC患者和4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MGB1水平进行测定和分析.采用RT-PCR方法,检测11例PHC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HMGB1基因表达水平.观察缺氧培养对肝癌细胞株SMMC-7721 HMGB1基因表达和胞外释放的影响.结果 PHC患者血清HMGB1水平(13.5±6.3 μ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3.9±1.4μg/L),并与AFP水平、TNM分期有关.PHC组织中HMGB1 mRNA表达增强.SMMC-7721细胞经缺氧培养3h后,培养上清液中HMGB1含量即见升高,6h后,HMGB1 mRNA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 PHC HMGB1表达增强,缺氧为诱导因素.
作者:王婷婷;韩菲菲;梁加贝;王发龙;陈国千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检测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和CD138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在乳腺癌中表达的意义和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观察102例乳腺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15例乳腺良性肿瘤与15例正常乳腺组织)Her-2/neu和CD138的表达.结果 ①102例乳腺癌组织和30例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和0%,CD13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1%-42%和100%.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其在良性病变组织的阳性表达率(P<0.01),良性病变组织中CD138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乳腺癌组织(P<0.015).②Her-2/neu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5).③CD138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呈负相关(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Her-2/neu阳性表达与CD138的阴性表达显著相关(P<0.01).
作者:陈军;胡永均;张桃华;陈玲玲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一种因为冠状动脉血流突然受阻、不稳定斑块糜烂和破裂等引发的急性心肌缺血的现象[1].该病是一个范围较广的连续疾病谱,处于动态的、不稳定变化中,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ACS是一类包括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和预后性的症候群,肌钙蛋白Ⅰ(cTnⅠ)是心肌仅有的特异性抗原,为心肌损伤的标志物,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特异性[2];而细胞因子诱导肝细胞产生的急性反应产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也是目前公认的炎症标志物,成为了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脑钠肽(BNP)与心功能NY-HA分级密切相关,血浆中BNP升高要早于心肌损伤的特异性标志物cTnⅠ,成为心力衰竭诊断的血浆标志物[3].
作者:王玉敏;王权;杨广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病原生物学是医学院校中各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之一.传统的病原生物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体,即教师机械地讲授,学生被动地记忆[1].由于缺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只是被动地接受了一些病原生物学的书本知识,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医学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明显提高.
作者:周密;李哲;王艳艳;华芳;郑海筝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早期常缺乏特异性表现,当出现明显消化道症状时,病情已进展为中、晚期,失去佳的治疗时机.目前临床上对胃癌的诊断主要以胃镜检查为主,但对亚临床患者尚不能作为普查手段.近年来已有多名学者报道了血清胃蛋白酶原(PG)测定作为胃癌初步筛查的有效性[1,2],本文通过检测26例浅表性胃炎、28例萎缩性胃炎、32例胃溃疡、29例胃癌患者和44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胃蛋白酶原(PG Ⅰ、PGR)水平,以探讨其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孙明忠;季禹乔;陈思聪;黄成红;张洁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kiss-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kiss-1表达差异.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异位组织中kiss-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75%、35%、52.5%,kiss-1蛋白在异位症及腺肌症表达缺失率明显高于正常内膜(P<0.01).结论 kiss-1蛋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子宫腺肌症的低表达可能与侵袭、转移相关,检测kiss-1蛋白有助于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金海鸿;单梅;李秀荣;杨丽娜;周立群;李颖智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前二尖瓣脱垂的外科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二尖瓣置换术和二尖瓣成形术.二尖瓣成形术较置换术有很多优势,前者保留了二尖瓣复合体的完整性,使术后左心室功能恢复较好,且不需要长期抗凝,减少了抗凝相关出血的危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是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并不十分理想,随访期达10年以上的二尖瓣成形术后患者,再次发生严重二尖瓣反流而需要手术的患者竟高达10%至16%[1].
作者:杨影;冯海艳;魏艳艳;高东梅;倪璐佳;张娜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作学习方式的改变,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椎病类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椎动脉-颈椎退行性变及椎旁软组织慢性劳损是引起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病因.本文对我院近3年来疑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7237例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发现其中1250例患者存在先天性椎动脉发育异常,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郑美娜;赵凯军;李鑫瑶;郑瑶;高同宇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Annexin-A1在胃食管交界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Annexin-A1在20例胃食管交界处正常黏膜组织、20例胃食管交界处上皮内瘤变组织、66例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中Annexin-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71.2%)明显高于上皮内瘤变组织(55.0%)及正常黏膜组织(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nexin-A1的表达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但与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远处转移无显著关系(P>0.05).结论 Annexin-A1的异常表达可能在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陶雪梅;张国梁;鲍文漪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和对人体各种组织关系的深入研究发现通过皮瓣移植是一种修复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因此寻找一处可移植面积大且移植后供瓣区对患者正常生活影响尽量小的人体组织部位就成为了研究的一大热点.据研究报道[1-2],背阔肌以其可切取面积大、血运丰富、肌肉活动性强等优势获得了广大医师的青睐,前锯肌虽然和背阔肌处于同一解剖学位置上,但在临床上却少有应用.胸前锯肌具有肌瓣面积大、血供丰富、肌齿多且较细,可随意塑形等特点,且其存在于腋下侧胸壁部位,具有天然的隐蔽性,因此可成为组织缺损修复的理想供瓣区.
作者:王大伟;史丹;张显军;王德刚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多次小剂量STZ处理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观察EGF/Gastrin联合应用对模型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35 mg·Kg-1腹腔注射STZ-枸橼酸钠缓冲液,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大鼠糖尿病模型.采用生化分析和组织染色的方法观察血糖和胰岛细胞的改变.成模大鼠随机分为三组:Insulin治疗组,EGF/Gastrin联合治疗组及DM对照组.EGF/Gastrin组给予EGF(l μg·Kg-1) /Gastrin(3 μg·Kg-1),每日1次皮下注射,连续14日;Insulin组给予长效胰岛素2 U/d,连续14日;DM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枸橼酸钠缓冲液.观察血浆中胰岛素和C肽的改变,评估胰岛细胞功能.结果 35只实验组大鼠中有33只血糖值≥11.1 mmol· L-1,占总数的94%.Insulin组大鼠和EGF/Gastrin组大鼠血糖值同DM组相比显著降低.DM组中血清胰岛素及C肽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均显著高于DM组(P<0.05).组织学结果观察发现,成模大鼠的胰岛数量明显减少,分布不均匀并出现不同程度的萎缩,出现空泡变性.Ins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成模大鼠胰岛内Insulin染色阳性的细胞明显减少;且残存胰岛β细胞Insulin染色强度低于正常对照组,Insulin组及EGF/Gastrin组大鼠胰岛中Insulin表达细胞明显增多,有部分细胞呈强阳性表达.结论 EGF和Gastrin联合应用能够促进糖尿病大鼠胰岛功能的恢复.
作者:孟召祥;高静;张俊辉;刘静秋;杨丽;倪劲松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气管性支气管是一种较为罕见的气管支气管发育畸形,此畸形或无任何临床症状,或引发反复性肺炎、肺不张、并发肺癌及气管插管操作时出现并发症等.随着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组技术的临床广泛应用,使评价气管、支气管树解剖结构的MSCT重组成像成为相对于支气管镜及支气管造影的简便无创性检查手段.目前关于MSCT重组图像诊断气管性支气管及其并发症很少报道,现报告我院诊治的7例气管性支气管病例,着重探讨MSCT重建成像表现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郭士伟;崔喜民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单纯疱疹病毒的感染情况及在典型和非典型生殖器疱疹患者中的发病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对2300例患者进行血清学HSV-Ⅰ和HSV-Ⅱ的IgM、IgG抗体检测.结果 2300例患者中,HSV-Ⅰ的IgM和IgG的检出率分别是6.87%(158/2300)和86.10%(1980/2300),HSV-Ⅱ的IgM和IgG检出率分别是10.00%(230/2300)和40.60%(933/2300),两种血清型中以HSV-Ⅰ感染为主,且IgG阳性率明显高于IgM(HSV Ⅰ的x2=2 901.1,P=0.000;HSV-Ⅱ的x2=1 240.0,P=0.000,P<0.05);具有典型生殖器疱疹或高度可疑生殖器疱疹症状者924例,其中HSV-Ⅰ IgM感染者46例(男31例,女15例),感染率为5.0%(46/924);HSV-Ⅰ IgG感染者451例(男296例,女155例),感染率为48.8%(451/924);HSV-ⅡIgM感染者410例(男246例,女164例),感染率为44.4%(410/924);HSV-ⅡIgG感染者515例(男316例,女199例),感染率为55.7%(515/924).女性HSV-Ⅱ感染率高于男性,二者差异有显著性(x2=19.2,P=0.000,P<0.05).结论 本地区性病门诊中HSV抗体检出率高,以HSV-Ⅰ感染为主;在有典型生殖器疱疹或高度可疑患者中,女性HSV-Ⅱ感染率高于男性;在无明显生殖器疱疹症状患者中,亦可以检出HSV-Ⅱ,且存在混合感染,临床上需重视.
作者:李洪霞;孙晶;邢甄月;宋洋;李珊山 刊期: 2013年第10期
我国是世界上肺癌的高发地区,我国肺癌的发生率已高达61.4/10万,近年来肺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目前肺癌发病率已占到恶性肿瘤的第一位[1-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癌控病意识也逐渐增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及影响因素是人们特别关注的问题,而微量元素与恶性肿瘤的关系近年来越来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为了解肺癌病人血液中微量元素含量与肺癌发病之间的关系,我们对青岛地区部分医院2011年1月-2012年10月的125例肺癌病人全血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美莲;邢晓波;王文;王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血栓性疾病是恶性肿瘤(malignant tumor,MT)的常见并发症,如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PTE是由来自右心或静脉系统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而引发肺循环以及呼吸功能障碍的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临床综合征[1].MT合并PE使疾病复杂化,不仅加大了治疗难度,还增加了死亡风险[2].因此,如何正确评估MT并发PE的风险,并做到早期识别及预防是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环节.本文回顾了2003-2012年我院40例MT并发PE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搜集同期40例MT不伴PE患者作资料对照,进行MT并发PE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卫东;黄秀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与BD960快速液体培养法、离心沉淀法的比较来评价磁珠法这一检测手段的优缺点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磁珠法检测108例痰液标本,并与BD960快速液体培养法和离心沉淀法的平行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 1)磁珠法和离心沉淀法仅需1天就可以得出结果,BD960快速液体培养法的阳性报告时间需要10.72±4.49天.2)磁珠法阳性占BD960快速液体培养法的88.8%(71/80).3)离心沉淀法阴性的43例标本中磁珠法有6例标本为阳性,占离心沉淀法阴性标本的14.0%(6/43),且磁珠法的浓集效果更好.结论 磁珠法不仅操作简便、快速,其阳性率高,与BD960快速液体培养法有很高的可比性,适合结核诊断实验室的开展.
作者:唐淼龙;刘君;裴豪;陈燕燕;蒯守刚;张时良 刊期: 2013年第10期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区性、流行性及职业性为特点,易累及肺部;临床急性起病,以发热,肌肉酸痛,乏力,眼结膜充血,腓肠肌压痛,心率及呼吸加快,双肺湿哕音,血痰及咯血进行性加重为主要表现;钩体病起病急骤,临床表现多样,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导致误诊、误治.
作者:吴忠意 刊期: 2013年第10期
膜性肾病(MN)是导致成人肾病综合征的病因之一,它起病和进展隐匿,常常无法及时发现和早期诊断,进而导致疾病诊治的延误;恶性高血压(MHT)是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约50%的MHT患者继发于肾脏疾病,所以肾脏疾病与高血压关系非常密切,但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1].肾实质疾病和肾血管疾病是导致恶性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IgA肾病是继发性恶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2-6],占所有继发性病因的40%,占肾小球疾病病因的三分之一,此在30年前就有报道[7].
作者:吴曼;崔英春;刘声茂;鲍妍;肖智;周文华 刊期: 2013年第10期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PIH)是人类妊娠期所特有的、原因不明的血管性疾病,严重地威胁着母婴健康,也是孕产妇和围产儿致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1,2].PIH的患病率逐年提高而越发受到医学界的关注.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力图探寻与PIH相关的危险因素,以期为PIH的防治提供线索和依据.
作者:张兴通;黄达阳;赵鹃;田野 刊期: 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