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iwi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

陈岐辉;卢绩;许建成;王春喜;荆明远

关键词:Hiwi基因, 膀胱癌组织, 表达
摘要:目的 检测Hiwi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wi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Hiwi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即浅表性膀胱癌(Tis、Ta、T1)和浸润性膀胱癌(T2、T3、T4)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iwi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递增,不同病理分级(G1、G2和G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iwi基因可能成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并作为基因治疗靶点的体外实验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测定对胃癌的诊断意义

    胃蛋白酶原是胃粘膜消化腺分泌的一种消化酶前体,按其免疫原性不同分为两个亚型:PGⅠ、PGⅡ.血清PGⅠ值是反映胃粘膜形态和分泌功能的良好指标.测定PGⅠ可以反映胃粘膜病变程度,本文通过检测PGI探讨对胃癌筛查更为简单、无创的监测方法.

    作者:高海燕;于秀艳;汪杰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伯泰血培养瓶对细菌培养生长能力和敏感性分析

    目的 用已知细菌检测伯泰血培养瓶细菌培养生长能力.方法 将已知细菌稀释成不同浓度,定量加入伯泰血培养瓶,观察细菌生长情况.结果 需氧瓶对需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厌氧瓶对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对黑色消化球菌、厌氧消化链球菌和脆弱类杆菌的检测敏感性分别为10 CFU /ml、100 CFU /ml和1 000 CFU/ml;厌氧瓶对兼性厌氧菌的阳性检测率为100%,检测敏感性为10 CFU /ml.结论 伯泰血培养瓶对需氧菌、厌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检测能力可以满足临床要求.

    作者:樊新;徐修礼;尤涛;孙怡群;刘家云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计数在炎症感染中的意义

    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是近年广泛用于判断炎症感染的重要指标,而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分类计数是传统炎症感染主要监测手段,至今被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王辉;李勤;龚志伟;赵剑书;毛荷莲;侯万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低危人群中梅毒螺旋体抗体 3种血清学检测方法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3种梅毒螺旋体血清学试验用于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初筛和确认的必要性.方法 对34 933例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初筛,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的样本进行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和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的检测.结果 559例标本初筛结果为可疑阳性,其中,TPPA阳性423例,TRUST阳性210例.结论 3种检验方法的结果各有其价值,将3种方法的结果均报告给临床医生有助于临床医生的综合诊断,减少医患纠纷.

    作者:王文武;杨杰;丛蓉;杨军;张真路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iwi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Hiwi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Hiwi基因在膀胱癌组织切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Hiwi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百分率在不同临床分期的膀胱移行细胞癌即浅表性膀胱癌(Tis、Ta、T1)和浸润性膀胱癌(T2、T3、T4)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Hiwi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病理级别增高而递增,不同病理分级(G1、G2和G3)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Hiwi基因可能成为膀胱癌一个潜在的基因治疗靶点,并作为基因治疗靶点的体外实验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作者:陈岐辉;卢绩;许建成;王春喜;荆明远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HPV检测及其在宫颈癌诊断中的意义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具有严格宿主范围和组织特异性的病毒,主要感染人的皮肤或黏膜上皮细胞,引起感染部位发生病变.目前大量研究已证实HPV是感染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宫颈癌是一个由癌前病变逐渐衍变为癌的连续性病理过程.

    作者:郭玉姝;孙捷;陈亚丹;尹一子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胶体金标记单克隆抗体测定单增李斯特菌试剂盒制备

    目的 制备单增李斯特菌54001、54002型的单克隆抗体(McAb),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试剂板.方法 以纯化单增李斯特菌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鉴定其特性,建立并验证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试剂板的检测方法. 结果 筛选出2株单抗杂交瘤细胞株F5、F9,免疫球蛋白亚类均为IgM.通过选用柠檬酸钠法制备胶体金,测定其适结合蛋白浓度为28 g/ml,制备胶体金标记单增李斯特菌抗体免疫层析检测板.结论 为产单核李斯特菌提供了一个方便、快捷、切实有效的检测技术.

    作者:罗雁非;贾芙蓉;丁旭;方玲;郑岚;何成彦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及CA125检测的诊断、监测价值研究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OPN作为卵巢上皮性卵巢癌标志物及联合检测CA125对卵巢上皮癌的临床诊断、病情监测的价值.方法 采集卵巢上皮癌患者 52例、卵巢上皮类良性肿瘤患者50例及健康妇女50例的血清样品,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及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测定OPN和CA125含量.结果 卵巢上皮癌患者血清OPN和CA125的含量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类良性肿瘤组和健康妇女组.OPN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4.6%、94.0%,CA125检测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5.0%、90.0%,联合检测敏感度、特异度为92.1%、94.0%.卵巢上皮癌患者术前血清OPN和CA125明显高于术后,Ⅲ期卵巢癌患者的OPN和CA125明显高于Ⅰ、Ⅱ期.结论 OPN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卵巢上皮癌肿瘤标志物,其血清水平可作为卵巢上皮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联合CA125检测对提高上皮性卵巢癌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吴富菊;关爽;黄冰玉;魏敏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水平与Child-pugh分级的变化及分析

    目的 检测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癌患者血清中氨基酸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氨基酸分析仪对15例健康人和70例肝细胞肝癌患者的血浆游离氨基酸进行测定,并按照Child-pugh分级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组:Child A级34例,Child B级25例及Child C级11例,分析其血中氨基酸水平.结果 肝癌患者血中牛磺酸,苏氨酸,色氨酸,精氨酸及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值水平明显降低(P<0.01),血中蛋氨酸,异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水平则明显升高(P<0.05).对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病人来说,随着肝脏储备功能的下降,血浆中的支链氨基酸和芳香族氨基酸比值(2.82±0.78,2.16±0.86,1.83±0.57)明显下降(P<0.01),而蛋氨酸(45.11±9.97,52.07±14.06,59.74±20.26)升高(P<0.05),酪氨酸(80.03±24.72,108.15±34.16,110.16±28.53)及苯丙氨酸(71.05±23.60,98.34±37.01,84.89±37.55)明显升高(P<0.01).结论 Child-pugh分级不同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氨基酸有明显的紊乱,对肝癌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娴;刘树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含量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对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影响.方法 用ELISA方法研究6例食管良性疾患和42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含量.结果 12例正常健康体检和6例食管良性疾患病人血清中都有一定量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而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血清中HGF含量(397.4±339.9 pg/ml)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和食管良性疾患患者(P<0.05),其含量与病理类型、病理组织分级和临床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3年随访36例病例中死亡(23例),其血清HGF含量明显高于生存(30例)者(P<0.05).结论 增高的血清HGF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预示了一种更具有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血清HGF含量水平可作为食管鳞状细胞癌的高危因素指标.

    作者:王岩;赵维;高楠;杨斌;韩振国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神经生长因子缓释导管修复大鼠脊髓损伤的分析

    目的 探讨聚乳酸-三亚甲基碳酸酯/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P(LA-TMC)/GDNF]复合导管中促进大白鼠脊髓再生的GDNF的合适含量.方法 Wistar雌性大白鼠60只,随机分为6 组,每组10只.各组采用 P(LA-TMC)/GDNF复合导管中的 GDNF含量分别为 150 u、300 u、450 u、550 u和700 u、850 u.将每组动物的脊髓造成4 mm缺损的间隙,分别以不同GDNF含量的[P(LA-TMC)]/GDNF复合导管桥接缺损.术后2个月检测比较各组脊髓的再生情况.结果 GDNF含量为450 u和550 u的P(LA-TMC)/GDNF复合导管桥接组的脊髓再生情况显著优于其他4组(P<0.01或P<0.05),而该2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GDNF含量为150 u和800 u组的神经再生情况差.结论 P(LA-TMC)/GDNF复合导管中GDNF的含量为450-550 u左右 ,对促进大白鼠脊髓再生为合适.

    作者:邵国喜;黄岚峰;刘钦毅;杨有庚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与HBVDNA、HBeAg关系.方法 采用分子信标PCR技术检测156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cccDNA.结果 血清HBVDNA、HBeAg阳性组的血清cccDNA阳性率分别与阴性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HBVDNA阴性组血清cccDNA阳性率为0,与HBeAg阴性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HBeAg 阳性组血清cccDNA水平较高,与阴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血清cccDNA与血清HBVDNA、HBeAg密切相关,是判断HBV病毒复制、活动、抗病毒效果的指标,可能比HBeAg更有价值.

    作者:覃亚勤;赵登蕴;刘彦慧;李声方;郑伟;刘贵章;唐杏明;冼欢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MRI诊断价值

    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 without fracture and dislocation ,SCIWOFAD)是指X线检查未见骨折和脱位,但却有明显临床症状的颈髓损伤,此类损伤临床并非少见,且有逐年上升趋势.现通过对我院61例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急慢性损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结合相关文献,对SCIWOFAD的MRI表现、损伤机制及临床价值进行探讨.

    作者:李祎;武云涛;李野;朱庆三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肝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64 层螺旋CT 肝脏多期血管成像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66例肝脏多期增强扫描患者,行肝动脉期血管成像,采用大密度投影(MIP) 、容积再现技(VRT) 、表面遮盖显示(SSD) 重建技术,分析三种重建方法对肝动脉以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 HTVPC) 显示情况.结果 肝动脉期CT血管造影术(CTA) 对二级肝动脉、三级分支以下肝动脉、显示率分别约90 %、68 %.MIP 与VRT 对二级肝动脉分支及肿瘤供血动脉显示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级以下肝动脉分支及肿瘤血管的显示有显著性差异( P< 0.05),以MIP 显示率为高.结论 64层螺旋CT肝血管成像是了解肝动脉系统状况及肝肿瘤血管性病变的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可为外科手术及介入术前供重要信息及指导作用.

    作者:丛也彤;张可名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人脑胶质瘤中HSP-60,70的表达

    目的 研究热休克蛋白60,70在各级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6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热休克蛋白60,70的表达.结果 HSP60,70在脑胶质瘤中有表达,且表达程度随着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不同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且在同一级别脑胶质瘤中HSP60的表达程度超过HSP70的表达程度.结论 检测脑胶质瘤组织中HSP60,70能够快速、准确地反映肿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评价预后,对判定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及指导治疗有一定意义,且HSP60优于HSP70.

    作者:葛岩;王医术;张海英;高婷;瘳翔宇;李玉林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的相关性

    目的 观察小鼠尾静脉单次注射异丙酚后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 昆明小鼠140只,按给药后1、2、3、4、5、6、7、8、9、10、15、30、45、60 min分为14组,n=10.单次经小鼠尾静脉推注异丙酚,采取动脉血,断头取全脑.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法测定血清和脑组织中异丙酚浓度.结果 小鼠尾静脉单次推注异丙酚后血清的达峰时间为1 min,脑组织的达峰时间为3 min.结论 脑组织中的峰浓度滞后于血清中的峰浓度.异丙酚在小鼠血清和脑组织中浓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

    作者:李群;吴新民;蒋建渝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乙肝相关疾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与HBV-DNA含量相关性研究

    正常情况下,身体内各T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当不同淋巴细胞亚群的数量和功能发生异常时,就可导致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紊乱,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失衡所导致的组织损伤与乙型肝炎的发生有关,是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之一.

    作者:邱清芳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超高倍显微镜直视支原体活体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支原体感染中应用的价值分析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体之一.本病占小儿肺炎的20%左右,在密集人群可达50%[1].常年皆可发生,流行周期为4-6年.它不仅引起呼吸道感染,并可同时或继发脑炎、心肌炎、肝炎等多系统损害.传统的支原体培养法虽然因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而成为支原体检测的金标准.

    作者:张晓威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ELISA检测592例乙肝表面抗原复检结果的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592例ELISA手工检测乙肝表面抗原的复检结果特点,进一步提高ELISA手工检测的质量.方法 以0.7≤S/CO<10作为复检范围,从67 070例ELISA手工检测HBsAg的结果中筛选出592例进行复检,两次结果一致则报告结果;如不一致则再次ELISA复检或采用MEIA进行复检,以两次一致的ELISA或MEIA结果报告.分析初检时造成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的原因.结果 按照2007年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复检要求,以0.7≤S/CO<2为复检范围,复检率为0.48%(325/67 070);本实验室扩大复检范围,以0.7≤S/CO<10为复检范围,复检率为0.88%(592/67 070),初复检结果符合率为65.88%(390/592),初检假阴性率为1.35%(8/592),初检假阳性率为32.77%(194/592).结论 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根据实验室实际情况扩大复检范围,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

    作者:刘华;王蕾;吴树英;骆铱洪;王隽;高锋 刊期: 2009年第09期

  • 幽门螺杆菌分离培养在慢性胃病患者中的意义

    采用厌氧培养技术,对慢性胃病患者进行H pylori分离培养,分析其与慢性胃病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阳;王珂;张学英 刊期: 2009年第09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