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庆;陈东育;宋兆峰
目的 探讨Ang2在正常宫颈上皮、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从蛋白水平检测Ang2在20例正常宫颈组织、3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2例,CINⅡ-Ⅲ级18例)、52例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Ang2在子宫颈癌中表达明显高于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和正常宫颈上皮中的表达,三者差异显著;Ang2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与正常宫颈上皮中表达相比,差异不显著;Ang2表达水平均与子宫颈癌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而与患者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Ang2参与宫颈癌血管生成,影响癌瘤的发生与发展;Ang2的异常表达可能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有促进作用,可以作为宫颈癌的预后判定因子.
作者:冷维春;刘俊宝;张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人纤白蛋白制品是我国研制的一类新药,由人血白蛋白微球表面包裹人血纤维蛋白原制成.纤维蛋白原可以与激活的血小板表面的GPIIb-IIIa结合,因此,输入患者体内的人纤白蛋白微球与激活的血小板聚集起来,有效止血,同时也在凝血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人纤白蛋白制品主要用于因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凝血障碍,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任跃明;侯继锋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LHBs)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判定中的意义.方法 225例HBV感染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ELISA法检测HBsAg、HBeAg、HBVPreS1Ag、HBVPreS2Ag、LHBs,全自动速率法测定ALT、AST,制作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HBs、HBeAg、PreS1-Ag、PreS2-Ag与HBV DNA的阳性符合率分别为92.49%、58.96%、78.03%与79.19%,LHBs结果与HBVDNA无统计学差异(P=0.099),HBeAg、PreS1-Ag、PreS2-Ag结果与HBVDNA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 LHBs水平与HBV DNA拷贝数对数值呈正相关(r=0.852,P=0.022).用LHBs水平判断HBV是否存在复制的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911.LHBs阳性患者的ALT、AST水平明显高于LHBs阴性患者.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外膜大蛋白与HBV DNA有较高的符合率,可反映乙肝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和活动情况.
作者:莫喜明;许允;董存岩;唐亚梅;唐爱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分析恶性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流式细胞技术比较分析253例恶性肿瘤患者及28例健康正常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与正常人比较,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3+,CD3+CD4+细胞百分率降低,CD3+CD8+细胞百分率升高,CD3+CD4+/CD3+CD8+比值降低,统计学差异均显著(P<0.05),性别、年龄阶段不影响T细胞亚群水平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监测其T细胞亚群水平对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疾病的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齐红;石虹;刘玉侠;王英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放大内镜观察胃黏膜微细形态的改变来判断Hp感染,以探讨放大内镜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日本OlympusGIFQ-240电子放大内镜,选取200例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患者行变焦放大观察病变部位胃黏膜的微细结构.结果 放大内镜诊断Hp感染与病理组织学及快速尿素酶检测无统计学差异;将放大内镜下集合静脉观察大体分三型, R型与I型或D型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后两型存在Hp感染;胃小凹分为五型,A型胃小凹为正常胃黏膜, χ2检验证实,C型小凹对应黏膜的Hp感染率高于B型 (P<0.01),其余各型间Hp感染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B、C、D、E存在Hp感染.结论 电子放大内镜对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炎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莹;张斌;李长锋;杨蕾;李丹丹;张宝刚;金景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实验诊断教学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为医学院校临床医学生开设的实验医学课程[1].在当今医学领域中,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临床医生原有的实验医学知识已经限制了他们的医疗服务质量,阻碍了临床医学的发展[2].必需提高在校医学生<实验诊断学>的教学质量,以满足现代临床医学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能减少医疗纠纷.重点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作者:郑立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失代偿期的症状显著为肝功能减退,可出现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雌激素增多、雄激素及糖皮质激素减少已被公认[1]. 肝硬化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报道较少.本研究目的是观察肝硬化的超声改变与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及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的关系.以评价肝硬化患者的甲状腺功能,对于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指导治疗以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闫威;丁怡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其发病原因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有关.CIN分为3级,如不及时治疗,可能进展为宫颈浸润癌,目前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LEEP刀宫颈锥切术.术后HPV持续感染是CIN复发的主要原因.本文就40例合并HPV感染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锥切术治疗,探讨锥切术后加用抗病毒药物的治疗作用.
作者:盛敏佳;王立岩;邹积艳;徐冬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腹膜损伤后,由于其自然修复作用,几乎都要发生局部粘连[1],尽管外科医生对腹部手术已非常规范,减少创面出血,避免创面粗糙及异物的存留,但仍不能有效的预防粘连的发生.本实验旨在探讨壳聚糖预防腹膜粘连的发生有效性及可行性.
作者:刘利刚;刘国辉;张亚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BS检测方法、阴道镜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诊断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抽取272例宫颈病变患者的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BS报告、阴道镜检查结果、组织病理学报告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1)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BS报告结果为不典型鳞状上皮或腺上皮(ASCUS或AGUS)、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宫颈癌(UCC)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7.6%(38/101)、46.6%(27/58)、81.3%(26/32)、91.7%(11/12).假阴性率为5.8%(4/69).(2)阴道镜检查结果为LSIL、HSIL、宫颈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8.6%(71/146)、73.1% (19/26)、83.3%(10/12).假阴性率为6.8%(6/88).(3)两者联合应用诊断为LSIL、HSIL、浸润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5.8% (58/162)、86.5%(32/37)、100%(15/15).假阴性率为1.7%(1/58).结论 在同一疾病的不同阶段联合诊断价值不尽相同.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联合阴道镜诊断与单独应用液基薄层细胞学或阴道镜相比,能够提高HSIL和浸润癌的病理学阳性检出率,降低假阴性率,但对于LSIL而言联合诊断并无优势.
作者:付军;辛海;华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全球性营养缺乏病之一,近WHO资料表明,50%以上孕妇合并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常见.就此进行调查,提高围生期健康质量.
作者:崔海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近二十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器官移植的开展、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和介入治疗等,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之势[1].为了解第二代三唑类新药伏立康唑及其他抗真菌药物对临床各种酵母样真菌的体外敏感性,我们统计分析了近一年来临床检出的802株酵母样真菌药敏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静;蒋蕾;赵华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通常使用世界卫生组织1979年的修订标准[1].选项标准以肌酸激酶(CK-MB)测定为基础.对于ACS病人,数据显示肌钙蛋白Ⅰ和T是更敏感和特异的预后指标.因此,在2000年欧洲心脏学会和美国心脏学会共同会议建立了一个新的AMI诊断标准:肌钙蛋白和CK-MB的升高均为诊断标准之一[2,3].我们在此探讨初肌钙蛋白Ⅰ正常,而CK-MB升高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张雪莲;张广成;陈立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肺炎克雷伯杆菌(Klebsiella pneumoniae)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克雷伯菌属(klebsiella),为兼性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近年来成为仅次于大肠杆菌的重要的条件致病菌.噬菌体(Bacteriophage)是杀细菌的病毒,依其裂菌特性分为裂解性噬菌体(lytic bacteriophage)和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bacteriophage).裂解性噬菌体又叫毒性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即可在菌体内快速增殖终导致细菌的裂解.本研究从居民区污水中提取肺炎克雷伯杆菌噬菌体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研制和开发抗肺炎克雷伯杆菌感染的噬菌体生物制剂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作者:陈光;温剑平;赵银泉;孙延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1 临床资料白血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同胞之间,特别是单卵双胎之一患白血病,另一胎患白血病的机会是25%,父母与子女之间患病关系报道很少.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诊断母女同患白血病二例,母亲妊娠后期可能已患病,2年后女儿患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春怀;薛露;王玥;梁东;袁长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血浆BNP (B型利钠肽)水平在心力衰竭(CHF)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53例已确诊心衰患者和40例健康人血浆BNP的含量.结果 CHF患者BNP含量的中位数和四分位数间距为(426.7±502.3) pg/ml,对照组BNP含量相应为(16.2±20.7) pg/ml, 两者有显著差异(Z=14.12,P<0.001).BNP水平随心功能NYHA分类级别增高而升高,各级间有显著差异(χ2=31.14,P< 0.001).结论 检测BNP可为临床诊断CHF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葛咏梅;张立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本文研究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在诊断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临床意义.90例血细胞减少症患者入院后完善血清铁蛋白(SF),叶酸(FA)及维生素B12浓度,免疫学检查,血小板抗体,乙肝六项,甲肝及丙肝抗体、溶血相关检查、骨髓涂片及染色体核型分析等常规检查.实验组: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阳性对照组: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例.阴性对照组:43例,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1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4例、巨幼细胞性贫血10例,阵发性睡眠型血红蛋白尿3例,缺铁性贫血4例.所有患者均进行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结果 28例拟诊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中13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46.43%,抗体结合类型以IgG型多见,IgA型较少.19例阳性对照组中仅2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阳性,阳性率为10.53%.43例阴性对照组中1例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阳性率为2.33%.实验组骨髓单个核细胞分型试验阳性率显著高于阳性对照组及阴性对照组(P<0.01). 结论骨髓单个核细胞抗人球蛋白分型试验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的诊断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并有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而且为血细胞减少症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更多的检测手段.
作者:李燕;王晓敏;富玲;木拜尔;聂玉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神经系统结核病常见的类型,是由结核杆菌侵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的软脑膜、蛛网膜进而累及脑血管部分可累及脑实质病变的疾病,其死亡率高、致残率高,是一种严重的结核病[1].
作者:孙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已应用到骨骼与肌肉系统疾病的诊断,尤其对关节及软组织病变的诊断准确性不断提高,可作出一定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但不能提供组织学诊断,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技术可弥补这一不足.关节肿痛是一常见病,由于其病因不明确,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可获得明确的病理学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本文旨在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关节滑膜穿刺活检在关节滑膜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海艳;刘庆鑫;宋军;周建平;王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病毒性心肌炎是病毒侵犯心脏所引起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性炎症等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在小儿中发病率较高,并呈上升趋势,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严重危害小儿的健康.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与病毒感染后直接作用于心脏及病毒感染后的免疫损伤有关.本文检测了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血清白介素IL-2(IL-2)、白介素IL-4(IL-4)、白介素IL-6(IL-6)的浓度.探讨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时对机体的作用.
作者:王淑桂 刊期: 2009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