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铁;王燕燕;张陈;凌海利;赵树华;房学迅
目的 探讨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机制,为杨梅黄酮作为高血脂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喂食高脂饲料建造高脂模型小鼠,以杨梅黄酮毒性实验为依据,按0.5 g/kg(药物/体重)灌胃给药,12日后,观察小鼠体征,眼球取血,检测阴性对照组、高脂组、给药组及对照组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结果 灌胃给药实验后,对照组与给药组血清中血脂指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TG、LDL-C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具一定降血脂作用,为其作为降脂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梁铁;王燕燕;张陈;凌海利;赵树华;房学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不同的抗原修复方法对肾活检标本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的影响.方法 将20例肾活检标本分别制成石蜡切片(实验组)及冰冻切片(对照组),其中实验组石蜡切片分成应用胰酶抗原修复组;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及无抗原修复组,后行免疫荧光染色,并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相比较.结果 石蜡切片胰酶抗原修复组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与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基本符合;高压加热抗原修复组出现较多的假阴性结果;无抗原修复组染色效果较差;以上三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石蜡切片胰酶抗原修复免疫荧光染色可以作为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标本无肾小球时较好的补救措施.
作者:李兵;苗里宁;刘树军;吴曼 刊期: 2009年第12期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异常主要指基因组中CpG岛发生甲基化修饰,引起基因表达异常.近几年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1].其主要的致癌机制为:抑癌基因启动子区被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2];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细胞调控周期紊乱使得肿瘤细胞增殖过速;肿瘤侵袭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肿瘤扩散转移以及DNA损伤修复基因异常甲基化使得肿瘤的发生机率增加[3].
作者:王亮;丛宪玲;佟雅军;蒋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本文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期间收集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玥;薛露;梁东;李春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生物力学是活跃在自然科学领域前沿的边缘学科之一,它涉及到生物学、生理学、解剖学、临床医学、物理、数学以及工程学等多个学科,具有彼此渗透、相互交叉、紧密联系的特点[1,2].生物力学,顾名思义,一是用力学的观点去解释生物的某些现象,并运用经典物理力学、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的知识去解决医学科学的问题;二是指利用生物固有的力学性能合理地与工程学相结合,如人工假体、假肢、以及矫形器(支具)等.
作者:张远鹰;王文军;来颖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通过对部分临床反复输血和未输血患者血清中HLA抗体检测,以了解该抗体产生情况.为临床医生正确合理输血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马悦;朱丽遵;王忠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指有明确病因或在某些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的由免疫机制造成的血小板减少伴随临床出血的一组病变.它不是独立疾病而是原发病的一种临床表现,由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无论临床、血象、骨髓象与ITP都十分相似,实验室形态学诊断常会误诊为ITP.从而忽视了原发病因的处理与治疗.我院五年来收治11例继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进行分析如下.
作者:戴晓宁;赵义刚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自1989年人们首次开展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Fanconi's贫血获得成功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脐血生物、生理、免疫学特点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证明脐血可以作为骨髓外造血的来源[1,2].本实验研究了脐血造血环境因素之一--贴壁层细胞形态特点及其对脐血造血细胞细胞周期和CFU-Mix形成能力的影响,以探讨体外扩增脐血造血干细胞的适宜条件,为更好开发利用脐血奠定实验基础.
作者:陈阳;赵珍谊;张健;夏风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与椎动脉闭塞性疾病均大多由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炎所致,均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报告6例误诊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椎动脉起始闭塞并分析原因.
作者:李彤;何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研究表明人体内γ-谷氨酰转移酶(GGT)在肝细胞癌变时重新大量表达[2],我们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CC患者外周血GGTmRNA-H亚型,同时检测患者的甲胎蛋白mRNA (AFPmRNA)水平,探讨检测外周血GGT mRNA-H亚型和AFPmRNA对肝癌诊断的意义.
作者:张锐;李晓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肠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肠球菌致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调查了我院近1年临床分离到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Tau蛋白属于微管相关蛋白(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MAP)家族,是微管相关蛋白中含量高的一种.它主要存在于神经元的轴突和胞浆内,其次在神经胶质细胞内.Tau蛋白主要功能为促进微管蛋白聚集形成微管,并增强其稳定性,维持细胞的生长发育.近年研究表明,Tau蛋白有可能作为脑损伤的敏感指标.
作者:闫芳;李胜宾;李丽娟;刘宏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自角膜移植手术开展以来,免疫排斥反应是其失败的主要原因.传统方法主要是采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局部及全身联合用药,但因其是非特异性免疫抑制剂,长期应用不仅可影响角膜伤口的愈合,使角膜上皮变薄和在治疗过程中角膜创口容易发生感染,还可导致白内障和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1-3].我们对160例优秀组及良好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患者局部及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后,观察对两组角膜植片情况的影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卢佳;张冰洁;王立娜;王丹;郝继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常见病因是病毒感染.我国肝炎病毒(以下指乙或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发病率高,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率 9.75%,HCV-Ab(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率3.2%[1].本文回顾分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HBsAg或HCV-Ab 阳性患者48例,报告如下.
作者:国巍;白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急、慢性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伴随较高的死亡率.由于肾小管对缺血、药物毒性等各种刺激均特别敏感,使得肾小管的损伤成为急、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防治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合格的动物模型建立是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现就肾小管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石艳;苗春生;王艳晶;任立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抗感染类药物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必不可少,但随着近年来抗感染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感染原因,确定病原菌类别,针对不同细菌,正确选择给药方案,实行个性化给药十分有用[1].
作者:杨军;王冠;张兰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眶内常见良性肿瘤,术前准确定位及定性对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尤其是手术进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回顾性分析了40例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的B超、CT影像学资料,结合临床及病理以进一步明确B超、CT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中的诊断价值.
作者:宫新扣;张鹏国;韩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抗Ⅱ型胶原短肽,即CⅡ(260-272)抗体水平,探讨其在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将合成的CⅡ(260-272)短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耦联得CⅡ(260-272)-BSA复合物,用其作为抗原包被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核后,对临床病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的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法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4%和9.6%,特异阻断抑制率高达76.3%.临床检测结果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为75.0%(30/40),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P<0.01).以测定吸光度(A) 0.213为临界值时,抗CⅡ260-272抗体对RA诊断特异性91.0%,阳性预测值63.8%,阴性预测值94.5%,阳性似然比8.33,阴性似然比0.275,Youden指数0.6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对RA诊断准确度为中等偏上水平(AUCROC值=0.890).未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相关(在13例RF阴性RA患者中,该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76.9%),但抗CⅡ(260-272)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显著相关(P<0.01),且该抗体水平随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成功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ELISA测定方法,用其检测抗CⅡ(260-272)抗体水平可作为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一种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虞伟;陆康妍;房国祥;贾丽;李晓军;武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胱抑素C是近年发现的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良好指标[1],但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研究的报道并不多,有研究认为[2],胱抑素C参与各种炎症反应,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本研究对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和30例健康人进行胱抑素C、血脂四项的检测,并分析胱抑素C与其他指标相关性,来探讨胱抑素C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检测价值.
作者:朱鸿;孙芹敏;范存琳;韩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 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唐山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2名T2DM患者和161名健康对照者(NC)行IL-18启动子-607C/A基因型检测,并测定血清hs-CRP.结果 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883倍(OR=1.883, 95%CI: 1.28-2.771).两组人群中CC和CA基因型个体CRP浓度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遗传易感基因,并导致血清CRP浓度升高.
作者:石峻;丁秀荣;唐福美;吴秀萍;王丽娜;孟爱国;赵力欣;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