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徐洁;贾胜斌

关键词:老年人,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凝血指标,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 神经功能障碍, 凝血酶原时间, 局灶性脑缺血, 独立危险因素, 血栓前状态, 纤维蛋白原, 缺血性卒中, TIA, 纤溶系统, 凝血功能, 临床意义, 临床监测, 健康体检, 检测分析, 基础指标
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伴有血小板、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血液多处于血栓前状态[1,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监测和了解凝血功能的基础指标[3].本文对老年人TIA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的PT、APTT及FI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与老年人TI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球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性分析

    肠球菌广泛分布在自然界,是人类肠道的正常菌群之一,为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大量广谱抗生素的应用等因素的影响,肠球菌致病的情况越来越普遍,肠球菌属在临床标本中的分离率不断增加,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也是越来越严重,特别是高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HLAR)及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出现,给抗感染治疗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本文调查了我院近1年临床分离到肠球菌的耐药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张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承德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学研究

    目的 了解承德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学分布情况,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资料.方法 采用真菌培养对浅部真菌病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 培养出779株真菌菌株,6个菌种,以须癣毛癣菌为主(71.5%),红色毛癣菌次之(22.3%).结论 承德地区浅部真菌病病原菌以须癣毛癣菌为主.

    作者:杨亚平;于中蛟;薛承岩;刘海燕;蒋青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肾活检病理分析

    糖尿病肾病(DN)泛指由于糖尿病(DM)导致的肾小球病变,明显的变化是细胞外基质增生,所以又称DM肾小球硬化症,是DM导致肾损害的病变中特色的病变,也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1].DN常见的临床表现之一是蛋白尿.但并非所有出现蛋白尿的DM患者均属DN,在接受肾活检的DM患者中,约有12%-81%[2]合并非糖尿病性肾脏疾病(NDRD).目前国内对此报道甚少.我院自1984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对210例伴有蛋白尿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进行了肾穿刺活检,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树军;崔英春;樊敏;刘声茂;周文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酶联免疫反应加速仪在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中的作用

    我国为世界上乙型肝炎高发区,因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已作为临床常规检验项目.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常规操作使用水浴箱孵育,而采用ELISA加速仪可加速反应,提高灰区标本检出率.为探讨ELISA加速仪的应用价值,我们同步检测质控血清和临床标本的HBsAg,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杨曙梅;俞娟;王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1],属良性疾病,但具有侵袭、扩散等恶性肿瘤的生长特征.发病率逐年上升,其引发的不孕及慢性盆腔痛严重影响妇女的正常生活.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从多个环节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形成,本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MI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膜组织及正常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F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关系.

    作者:刘俊宝;冷维春;张爱臣;刘晶华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创伤外科常见感染菌调查分析

    抗感染类药物在创伤外科中的应用必不可少,但随着近年来抗感染类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导致细菌耐药问题越来越严重.分析感染原因,确定病原菌类别,针对不同细菌,正确选择给药方案,实行个性化给药十分有用[1].

    作者:杨军;王冠;张兰荣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106例反复输血患者血清中抗HLA抗体检测的结果分析

    通过对部分临床反复输血和未输血患者血清中HLA抗体检测,以了解该抗体产生情况.为临床医生正确合理输血提供实验室依据.

    作者:马悦;朱丽遵;王忠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

    目的 了解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浆循环核酸p53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提取57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浆循环核酸,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p53基因5-8外显子,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检测其突变情况.结果 检出原发性肝癌患者p53基因突变率为40.3%,显著高于对照组乙型肝炎的5%,二者存在显著差异(χ2=15.35,P<0.05).结论 p53基因突变可能是肝细胞癌的病因之一,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方法可以作为肝癌诊断一种辅助手段,为基因治疗的开展提供依据.

    作者:许吉一;张柏秋;于海龙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抗Ⅱ型胶原短肽(260-272)抗体ELISA测定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目的 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血清抗Ⅱ型胶原短肽,即CⅡ(260-272)抗体水平,探讨其在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将合成的CⅡ(260-272)短肽与牛血清白蛋白(BSA)耦联得CⅡ(260-272)-BSA复合物,用其作为抗原包被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测定方法,经方法学考核后,对临床病例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建立的抗CⅡ(260-272)抗体的ELISA法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其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8.4%和9.6%,特异阻断抑制率高达76.3%.临床检测结果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在RA中的阳性率为75.0%(30/40),显著高于其他自身免疫病和健康对照组(P<0.01).以测定吸光度(A) 0.213为临界值时,抗CⅡ260-272抗体对RA诊断特异性91.0%,阳性预测值63.8%,阴性预测值94.5%,阳性似然比8.33,阴性似然比0.275,Youden指数0.66.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该抗体对RA诊断准确度为中等偏上水平(AUCROC值=0.890).未发现抗CⅡ(260-272)抗体与类风湿因子(RF)水平相关(在13例RF阴性RA患者中,该抗体阳性10例,阳性率76.9%),但抗CⅡ(260-272)抗体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显著相关(P<0.01),且该抗体水平随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有逐渐降低趋势.结论 成功建立抗CⅡ(260-272)抗体ELISA测定方法,用其检测抗CⅡ(260-272)抗体水平可作为RA疾病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一种新的参考指标.

    作者:虞伟;陆康妍;房国祥;贾丽;李晓军;武建国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杨梅黄酮降血脂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的降血脂作用机制,为杨梅黄酮作为高血脂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喂食高脂饲料建造高脂模型小鼠,以杨梅黄酮毒性实验为依据,按0.5 g/kg(药物/体重)灌胃给药,12日后,观察小鼠体征,眼球取血,检测阴性对照组、高脂组、给药组及对照组血清中血脂指标(TC、TG、LDL-C).结果 灌胃给药实验后,对照组与给药组血清中血脂指标有明显差异,尤其是TG、LDL-C差异显著(P<0.05).结论 杨梅黄酮对高血脂小鼠具一定降血脂作用,为其作为降脂药物提供依据.

    作者:梁铁;王燕燕;张陈;凌海利;赵树华;房学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与研究螺旋CT灌注成像对肺结核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肺结核患者25例,对比观察肺恶性肿瘤患者25例,行螺旋CT灌注扫描,计算肺部病灶的灌注量(perfusion volume,PV)、血容量(blood volume,BV)、增强峰值(peak height,PH)和对比剂的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的数值.结果 结核PV、BV、PH均值分别为12.15±4.12 ml·min-1!ml-1、10.36±5.87 ml/100 g、18.21±5.58 HU.恶性肿瘤PV、BV、PH均值分别为37.33±15.22 ml·min-1·ml-1、22.34±9.36 ml/100 g、38.05±13.21 HU.二者PV、BV、PH均值比较,结核明显低于恶性肿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MTT均值分别为30.33±14.36 s、26.36±13.53 s,无明显差异(P=0.917).结论 螺旋CT灌注成像可作为肺结核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辅助方法.

    作者:许国宇;李红;敖国昆;程新伟;田梅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肾小管损伤动物模型方法探讨

    急、慢性肾脏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常伴随较高的死亡率.由于肾小管对缺血、药物毒性等各种刺激均特别敏感,使得肾小管的损伤成为急、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在防治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实验研究中,合格的动物模型建立是实验研究成功的基础和关键.现就肾小管损伤模型建立的方法作一综述.

    作者:石艳;苗春生;王艳晶;任立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产前血型抗体与ABO新生儿溶血病发病(HDN)的相关性.方法 对132例O型母亲行产前血型抗体效价检测,新生儿出生后检测血型血清学及胆红素水平,综合评价孕母血型抗体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132例夫妻ABO血型不合调查中,O型妻子,A型、B型、AB型丈夫各组发生HDN阳性率分别为38%、38%、26%(P>0.01),无统计学意义;孕妇IgG抗-A(B)效价为≤32、64、128、256和≥512各组HDN阳性率分别为3%、25%、57%和86%、90%(P<0.01);132例非O型新生儿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2.06±15.02 μmol/L和34.56±16.82 μmol/L,60例O型新生儿组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分别为33.04±7.3 μmol/L和26.99±9.32 μmol/L(P<0.05).结论 HDN的发生与丈夫血型无关.孕妇血清中IgG抗-A (B)效价越高,ABO-HDN的发生率越高,且随抗体效价增高而增高.发生HDN,新生儿血清总胆红素及间接胆红素也相应增高.

    作者:马晓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DNA甲基化异常与皮肤肿瘤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异常主要指基因组中CpG岛发生甲基化修饰,引起基因表达异常.近几年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1].其主要的致癌机制为:抑癌基因启动子区被异常甲基化导致基因表达沉默进而导致肿瘤的发生[2];细胞周期调控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细胞调控周期紊乱使得肿瘤细胞增殖过速;肿瘤侵袭相关基因甲基化异常致使肿瘤扩散转移以及DNA损伤修复基因异常甲基化使得肿瘤的发生机率增加[3].

    作者:王亮;丛宪玲;佟雅军;蒋忠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误诊椎动脉起始闭塞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分析

    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SSS)与椎动脉闭塞性疾病均大多由于动脉硬化或动脉炎所致,均可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现报告6例误诊为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椎动脉起始闭塞并分析原因.

    作者:李彤;何雨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PA基因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中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基因表达水平与乳腺癌临床分期和转移的关系,评价其对乳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71例正常人和90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PA mRNA表达水平.结果 97.8%的乳腺癌病人外周血中有uPA基因表达,在正常人外周血中的表达率为40.8%;基因表达水平与临床分期和肿物转移情况相关,P值均<0.05;在患者年龄、肿瘤组织学类型及肿瘤大小分组中,uPA基因表达未发现显著性差异.结论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uPA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并且与肿瘤细胞的转移和病理分期有关.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外周血中uPA基因表达水平对乳腺癌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刘俊泽;张青云;王雅明;徐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白细胞介素-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 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北唐山地区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122名T2DM患者和161名健康对照者(NC)行IL-18启动子-607C/A基因型检测,并测定血清hs-CRP.结果 糖尿病与对照组比较,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T2DM的风险是A等位基因的1.883倍(OR=1.883, 95%CI: 1.28-2.771).两组人群中CC和CA基因型个体CRP浓度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结论 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T2DM的发病具有相关性,其中C等位基因可能是T2DM的遗传易感基因,并导致血清CRP浓度升高.

    作者:石峻;丁秀荣;唐福美;吴秀萍;王丽娜;孟爱国;赵力欣;李建民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老年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凝血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老年人常见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表现为局灶性脑缺血导致突发短暂性、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是公认的缺血性卒中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多伴有血小板、凝血以及纤溶系统的异常,血液多处于血栓前状态[1,2].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纤维蛋白原(FIB)是临床监测和了解凝血功能的基础指标[3].本文对老年人TIA患者及健康体检老年人的PT、APTT及FIB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与老年人TIA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作者:徐洁;贾胜斌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的血液系统损害100例临床分析

    本文将我院2007年1月-2008年5月期间收集的10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进行临床分析.

    作者:王玥;薛露;梁东;李春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 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监测

    目的 了解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情况.方法 用PAGE和/或ELISA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方法对2007年长春市儿童医院住院婴幼儿粪便标本399份进行检测,并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检出率58.64%;轮状病毒感染平均年龄11.12月龄,96.57%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2007年长春地区轮状病毒流行优势型为G3(68.8%),其次为G11型(2.99%),然后是G1(2.16%)、G13(2.16%)和G31型(0.85%),未分型为23.1%;2007年1、2月发病率较高,10月发病人数再次增加12月达高峰,一年内有2个发病高峰.结论 轮状病毒是长春市2007年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作者:张晓杰;王承训;孙利炜;李丽红;赵艳玲;刘愉;邓琳菲;贺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