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于艳辉;吴山力;邓沫;曲成刚;张桂荣
目的 研究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在恶性肿瘤诊断与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检测98例恶性肿瘤患者,88例非肿瘤病人和99例健康体检者的12项常用肿瘤标志物,并与化学发光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肿瘤组阳性率为71.4%、明显高于非肿瘤组(46.6%)和健康体检组(21.2%)(P<0.01);芯片法与发光法检测结果比较,CAl9-9、NSE、CEA、CA242、脚、CA15-3无显著差异(P>0.05);Fer、β-HCC、f-PSA、CA125在个别组有差异(0.01<P<0.05),HGH和PSA在某些组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 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与化学发光法相比检测结果差异较小,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和疗效观察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大规模体检筛查.
作者:程建平;张建明;金跃 刊期: 2008年第11期
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 vegetative state,PVS)又称植物生存,随着近年来医学的发展,心肺复苏的应用,挽救了许多濒临死亡的生命,但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为数不少的病人处于一种植物状态.
作者:许建华;王晶余;刘景祥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以肾移植为代表的器官移植已成为终末期脏器功能衰竭的首选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移植免疫的不断认识,受者体内预存HLA抗体在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已经明确.
作者:马悦;朱丽遵;王善菊;富晶;都桂珍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elicohacter pylori,Hp)感染与其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14例、Hp阴性消化性溃疡患者76例,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血清IL,10水平.结果 消化性溃疡患者中Hp阳性组血清IL-10水平明显高于阴性组.结论 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血清IL-10水平明显升高.
作者:郭佳鹤;孙瑜;温晓晔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铜绿假单胞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其是医院内环境中分布十分广泛,因此是临床较常见的引起医院内获得性感染的条件致病菌.
作者:李秀;吴敏飞;徐雪松 刊期: 2008年第11期
EPC即内皮祖细胞,是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的缩写.早期认为EPC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之后的研究发现EPC也存在于成体.
作者:王琴;仉红刚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10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和1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 卵巢癌组织中HIF-1α表达率较正常卵巢组织明显增高,P<0.05.在手术.病理分期的各期卵巢癌组织中HIF-1α均有阳性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浆液性囊腺癌、粘液性囊腺癌、子宫内膜样癌和透明细胞癌中HIF-1α均有阳性表达,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IF-1α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提示HIF-1α可能成为一种新的上皮性卵巢癌的肿瘤标记物.
作者:付莉;冯卫;赵艳晖;王爱绘;王冰冰;杨丽晓;张茜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白细胞酯酶和CD15阳性细胞同步检测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UU和Mh培养进行筛选的60例的非淋菌性尿道炎女性患者分别检测阴道深部分泌物中的白细胞酯酶和CD15阳性中性粒细胞.结果 印例标本中白细胞酯酶阳性者37例,白细胞酯酶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5).在37例白细胞酯酶阳性者中CD15阳性细胞百分率大于50%者为17例,小于50%者为20例;结论白细胞酯酶的检测对UU和MH泌尿生殖系感染有较高诊断价值;CD15阳性细胞检测有助于病情判断和估测预后.
作者:李迎;毕连红;靳云霞;武玉九;黄建文;宋玉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顺铂(DDP)和3,3.二吲哚基甲烷(3,3-diindolylmethane,DIM)联合诱导人前列腺癌PG3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细胞内bcl-2,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的表达,利用RT-PCR和westem blot检测bcl-2,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细胞培养及免疫组化可见:各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程度抑制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作用;RT-PCR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能使caspase3和caspase9基因表达上调,bd-2表达下调;westem blot结果表明:各给药组与对照组相比caspase3和caspase9蛋白表达上调,hcl-2表达下调,且0.4mg.L-1DDP+60μmol.L-1DIM联合应用与10倍剂量DDP(4mgL-1)单独应用效果相同.结论 DIM与DDP均可抑制PC-3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细胞凋亡机制可能与上调caspase3、caspase9基因表达,下调bel-2表达有关;DIM与DDP联合抗瘤具有明显的减毒增效作用.
作者:刘艳波;赵丽娟;郭亚雄;潘玉琢;孙薇娜;赵雪俭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机体免疫系统把食入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作者:朱桂峰;刘乃政;司磊 刊期: 2008年第11期
切口感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并发脓毒血症,增加死亡率.因此监测感染病原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对了解切口病原菌分布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的产生,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段秋林;陈红;刘翠银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胃癌组织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粘膜中P27kip1蛋白的表达.结果 P27kip1蛋白阳性表达率在胃癌中(38%)显著低于正常胃粘膜(100%)(P<0.01);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发生部位、大小及大体分型均无关(P>0.05).P27kip1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FTNM分期及术后5年生存率相关(P<0.05或P<0.01).结论 P27kip1蛋白的异常表达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石玉宝;李勇;范立侨;刘晓杰;董万斌;王玲冬;王新波;鲁蓓;宋振川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指主动脉内的循环血液通过内膜破裂口进入主动脉形成的血肿,是一种极为严重的大动脉疾病,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作者:王春艳;武军;杨春荣;张京晓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Subcortical Arteriosclerotic Encephalopathy,SAE)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特殊类型[1],此病生前很难诊断.
作者:白春艳;孙宏侠;刘敏;周艳;李英斌;剂宗树;张明明;薛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的革兰阴性杆菌,为临床常见的条件致病菌,其在各大医院细菌分离率调查中均居于重要位置[1].
作者:刘春林;韩晓娜;朱月春;徐红云;邓德耀;李红;袁文丽 刊期: 2008年第11期
近年研究男性老年雄激素水平降低与动脉粥样硬化高发密切相关.老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后.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日益增高.老年男性中雄激素水平和心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得到越来越多关注,就此进行分析.
作者:白玫;张广成;张雪莲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Pre-S1蛋白与HBeAg及HBV-DNA的相关性,探讨Pre-S1蛋白在诊断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住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97例,检测其Pre-S1蛋白、HBV标志物与HBV-DNA定量.结果 HBsAg、HBeAg、抗折-HBc阳性者28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高达90.0%以上.HBsAg、抗-HBe和抗-HBc 阳性者61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分别为82.0%和70.5%;HBsAg和抗-HBc阳性者8例,HBV-DNA与Pre-S1蛋白的检出率均为87.5%,说明部分HBeAg阴性患者仍有病毒复制,以乙肝病毒HBV-DNA定量≥5.0×102拷贝为判断乙肝病毒存在的标准,HBV-DNA与Pre-S1蛋白的阳性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HBV-DNA与HBeAs的阳性检出率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 Pre-S1是诊断及判断乙肝病毒复制的非常有价值的血清学参考指标.
作者:夏凌志;蔡长争;苏进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FⅫ基因exon146C/T基因多态性与血栓形成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PCR-RFIP法鉴定了92例血栓性脑梗塞患者和87例静脉血栓患者及129例健康人的FⅫ基因exon146C/T基因型及C、T等位基因分布频率,采用多元Logistic非条件回归分析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解析FⅫ基因46C/T多态性与血栓性脑梗塞、静脉血栓形成的关联性.结果 血栓性脑梗塞组和静脉血栓组的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对照组,血栓性脑梗塞组的C,/C基因型在血栓形成中的危险性是T/T基因型的14.533倍,具有统计学意义;静脉血栓组中C/C基因型P值为0.074(x2=3.203,OR=2.063,95%CI:0.933-4.559),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国人群中存在FⅫ46C/T基因多态性位点.FⅫ46C/C基因型可能是脑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而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与FⅫ46C/T基因多态性没有关联性.
作者:张玲;于艳辉;吴山力;邓沫;曲成刚;张桂荣 刊期: 2008年第11期
目的 建立检测甲胎蛋白(脚)的磁分离酶联免疫法(Magnetic affinity inmlunoassay,MAIA).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法,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分别标记识别不同表位的两种抗AFP单克隆抗体(mAb)4A3和5H7,以偶联羊抗Frrc mAb包被的免疫磁珠作为固相载体,单磷酸酚酞(phenolphthalein monophosphate,PMP)做显色底物,建立检测AFP的MAIA法.结果 成功实现了用MAIA法对AFP的定量检测,其检测灵敏度0.2IU/ml,线性范围0.2-510IU/ml,批内CV5.5%-9.3%,批间CV1.6%-9.7%.添加回收率101.4%-104.9%,稀释回收率78.3%-123%.与雅培AxSYM及i2000的检测结果对比,相关系数分别为0.984和0.985.结论 MAIA法的性能优于现有的ELISA和RIA试剂盒,接近进口同类试剂的水平,有助于为市场提供一种高质量而价廉的AFP测定试剂盒.
作者:韩金利;周亚莉;张国军;王雅杰;方芳;吕虹;耿会娟;张果;刘振世;陈立杰;康熙雄 刊期: 2008年第11期
低剂量辐射(low dose radiation LDR)诱导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研究已有30年历史,1980年Iuckey[1]发现LDR可以刺激细胞的代谢活性.
作者:徐晓华;徐前;佟丽芳;张东 刊期: 2008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