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翊卫;王惠军
目的 通过分析慢性HBV感染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这种罕见模式的病例,来探讨其存在的原因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患者血清中的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5种标志物,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HBV DNA.结果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的罕见模式组仍有病毒复制.应用HBIC治疗失败时可以出现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结论 HBsAg和抗-HBs同时阳性并非疾病真正好转的指标.
作者:张立丽;辛永梅;赵秀英;闫惠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Stenotrophmomas maltophilia)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近年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分离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和不动杆菌,居第三位,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条件致病菌[1-2].
作者:林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途径移植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筛选本科室2005.1-2006.12期间收治的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8例,其中8例为治疗组,经肝动脉途径行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余10例为对照组,给予综合内科治疗.测定移植前及移植后2、4、8周治疗组与对照组ALT、TBUK、ALB、PTA指标的变化,评价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介入移植对晚期肝病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实验室指标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肝动脉途径移植自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病短期疗效确切,其远期疗效有待深入研究.
作者:柳林;杨海山;孙昱;于世龙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微卫星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PCR、PCR-变性聚丙烯酰凝胶及银染法检测38例胃癌及相应的22例癌旁肠化生组织的MSI.结果 胃癌MSI阳性率为39.5%(15/38),DSI 123和BAT 26的MSI阳性率略高于其它位点,癌旁肠化生组织MSI阳性率为27.3%(6/22),6例MSI阳性肠化生标本对应的胃癌组织均为MSI-H,MSI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发生部位有关.结论 肠化生组织中MSI的进行积累可能在一部分胃癌的发生中起作用,MSI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发展过程.
作者:刘国辉;刘利刚;所剑;于金海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正常孕晚期孕妇及非孕育龄妇女血小板参数及红细胞参数的测定来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粘稠性的变化,以寻求其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监测及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 检测、分析86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44例孕晚期孕妇及26例非孕育龄妇女(对照组)MAP、HCT、RBC、Hb、MCV、PLT、MPV、PCT、PDW的变化.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与孕晚组相比随着MAP增高,PLT、PCT减少(P<0.01);MPV、PDW增加(P<0.01);RBC、Hb、MCV无显著性变化(P>0.05)HCT(排除贫血患者)增高(P<0.01);随HCT值增高,血小板有相应增高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HCT是反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液粘度和血容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血小板各参数既可作为血液粘度的重要参数,又可作为血小板聚集状态的重要指标.
作者:郑明阳;马晓艳;王虹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人结肠癌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的表达.方法 应用RT-PCR法测定10例人正常结肠组织、14例癌旁组织、15例结肠癌组织SOCS-3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结肠组织相比较,86.7%(13/15)病例SOCS-3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或未检测到表达(P<0.001);癌旁组织均检测到SOCS-3表达,表达水平与正常结肠组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SOCS-3基因缺失可能与结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赵海丰;苏洁平;金艳红;裴海燕;姚兴伟;刘鹏;何成彦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一例遗传性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缺陷症家系的基因缺陷.方法 采用PCR、核苷酸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先证者及其家属外周血白细胞基因组DNA的FⅩⅢA基因进行检测.结果 先证者第72045位缺失两个核苷酸A,位于外显子5;先证者的父母及先证者的姐姐分别在DNA水平相同位点呈杂合缺失.结论 这例遗传性凝血因子FⅩⅢ缺陷症是由于FⅩⅢA基因缺陷造成.
作者:张燕香;王也飞;丁秋兰;方怡;胡翊群;余怀勤;王鸿利 刊期: 2007年第04期
沙眼衣原体(Ct)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是感染性致盲和性传播疾病常见的病原体.近几年,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泌尿生殖道感染日益严重,且常通过母婴传播,造成新生儿的包涵体性结膜炎和衣原体肺炎.据国外报道,衣原体的重要性已超过淋球菌而成为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体[1].
作者:张淑芳;刘大程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①应用4097点基因芯片对5例卵巢癌及5例正常卵巢组织进行基因表达谱分析,筛查差异表达基因.②对60例卵巢癌组织、24例卵巢瘤组织及24例正常卵巢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染色,检测β-cat的表达情况,分析β-cat的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分级的相关性.结果 ①基因芯片筛查出卵巢癌差异表达基因58个,其中基因表达增高(上调趋势)30个,基因表达降低(下调趋势)28个,β-cat为表达增高基因.②β-cat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3%,在卵巢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3.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β-cat在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0.8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分期越晚,β-cat阳性表达率越高,卵巢癌Ⅳ期β-cat阳性表达率为93.87%,卵巢癌Ⅰ期β-cat阳性表达率为77.7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组织分级β-cat阳性表达率不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β-cat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增高,β-cat表达程度与临床分期正相关,与病理分级无相关性.
作者:张晓霞;孙晓琦;李春洪;倪劲松;王芯蕊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Endocardial fibroelastosis,EFE)是发生于婴儿时期且原因不明的一种常见的心肌疾病,WHO专家小组将它归为不能分类的心肌疾病.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和胶原纤维增生,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亦可累及所有心腔、瓣膜和心肌[1].现将我院尸检证实3例报告如下.
作者:金梅;张维萍;罗元平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评价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在肺结核与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荧光标记技术测定细胞膜脂质流动性.结果 肺结核和肺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淋巴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分别为8.598±2.987和27.208±3.14,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肺结核治疗前后BALF淋巴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分别为8.598±2.987和2.818±0.218,二者相比差异明显(P<0.01).结论 细胞膜脂流动性的测定有助于肺结核与肺癌的鉴别,并可成为评价肺结核治疗效果的指标.
作者:王金河;张延安;梁建琴;王巍;金关甫;陈志;冯士生;王卉;刘金伟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人尾加压素(hUⅡ)水平变化.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hUⅡ含量.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浆UⅡ含量为5.52±0.93 pg/ml;高血压病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及高血压合并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浆UⅡ水平分别为3.5±1.06 pg/ml,3.86±1.68 pg/ml,2.43±0.98 pg/ml,2.67±0.85 pg/ml,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为P<0.01).不稳定型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死血浆UⅡ水平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UⅡ可能在高血压病及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与不稳定斑块所致心肌缺血程度可能相关.
作者:高宇;李红伟;李明子;黄丽红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君复康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稽延性戒断症状的作用靶点.方法 将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症患者60例随机分组成君复康组50例和纳曲酮组10例,分别服用君复康或纳曲酮治疗6个月.另取18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3组皆行99mTc-2β-[N,N-双(2-巯乙基)乙撑二胺基]甲基,3β-(4-氯苯基)托烷(TRODAT-1)多巴胺转运体(DAT)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显像,2组患者治疗后再次显像.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果 定性分析显示,18例正常志愿者双侧纹状体基本等大,DAT分布均匀、对称.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双侧纹状体明显变小,DAT分布减少;君复康治疗6个月后,双侧纹状体皆不同程度恢复,接近正常志愿者;但纳曲酮治疗后变化不大.定量分析示,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稽延性戒断综合症患者的体积(V,cm3)、质量(m,g)、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百分比值(Ra,%)差异非常显著(t>3.13,P<0.01-0.05).君复康治疗前后相比,体积(V,cm3)、质量(m,g)、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百分比值(Ra,%)分别为29.17±3.39,30.45±3.54,6.43±0.13,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纳曲酮治疗前后相比,体积(V,cm3)、质量(m,g)、纹状体与全脑放射性百分比值(Ra,%)分别为22.33±4.97,23.10±4.01,6.11±2.05,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君复康治疗海洛因成瘾者稽延性戒断症状有效,其作用靶点是多巴胺(DA)能神经元突触前膜的DAT.
作者:朴春南;高凤彤;马庆杰;贾少微 刊期: 2007年第04期
1 术语标准化1.1 术语标准化和术语学术语(terms)是定义明确的专业名词,属于专门语言(language for special purpose,LSP),而规范的术语常常要经过业界权威机构审定通过,在专业范围内仅具单义.
作者:全如碱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端粒酶检测方法从端粒酶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TRAP-ELISA法逐渐发展为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1].本文采用的FQ-PCR方法对胸水内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翊卫;王惠军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中变化的意义及相关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患者38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采用ETISA方法测定sCD40L及TNF-α的血清含量.结果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sCD40L在不稳定心绞痛(UAP)和急性心肌梗死组(AMI)分别为[(2.16±0.84)ng/ml,(2.93±0.99)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0.86)ng/ml(P<0.05)].AMI组血清sCD40L水平高于UAP组,但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α在AMI组为[(238.56±34.21)ng/m1]明显高于UAP组[(199.33±30.25)ng/ml(P<0.01)]和健康对照组[(132.25±29.28)ng/ml(P<0.01)].sCD40L和TNF-α呈显著正相关(r=0.698,P<0.01).结论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清sCD40L和TNF-α水平升高,可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有关,可能是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的标志,sCD40L可能通过促使TNF-α的表达而促发急性冠脉综合征.
作者:万冰;杜丽鑫;孙玉萍;王立春;王本鑫 刊期: 2007年第04期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高灵敏度的测定方法应用于临床免疫学检测,其中酶联免疫法应用广,但检测敏感度及特异性较差.近年来发展起来的TRFIA(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是灵敏度非常高且特异性非常强的方法.本文就TRFIA法检测二对半所得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下结果供大家商讨.
作者:恽志华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疾病的B超检查和同位素显像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 2005年全年我院收治的227例经手术治疗的甲状腺结节疾病患者,术前均行B超检查,随机选取其中151例患者术前行同位素扫描检查,对照手术后病理结果,回顾性分析B超检查和同位素显像的诊断意义.结果 对比病理检查结果,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癌的B超检查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4%(168/179),90%(28/31),50%(1/2),20%(3/15).同位素扫描结果:病理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112例患者中,冷结节26例、凉结节54例、温结节25例、热结节7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腺瘤的25例患者中,冷结节8例、凉结节16例、温结节1例;病理诊断为桥本氏甲状腺炎的2例患者中,冷结节1例、凉结节1例;病理诊断为甲状腺癌的12例患者中,冷结节9例、凉结节2例、温结节1例.结论 B超检查在鉴别甲状腺结节疾病的单多发性、良恶性、囊实性时,意义较大,可作为筛选甲状腺肿物的重要手段,并可指导手术方案的选择.同位素扫描缺少特异性和准确性,需和病史、体检、B超显像检查相结合.
作者:张名霞;杨治宇;严波;苏金菲;曲秋懿;刘勇刚;张秋航 刊期: 2007年第04期
大量临床实践发现[1]约有25%的AMI病人早期无典型的临床症状,约50%左右缺乏心电图改变,此时心肌损伤后引起的血中生化标志物测定可作为AMI的主要诊断依据,近年来发现,多种早期标志物(肌红蛋白、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等)及确定标志物(心肌肌钙蛋白cTn),其灵敏度、特异性均优于已往的酶学改变.
作者:滕春燕;张冰;于庭 刊期: 200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浓度及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 20只12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SHR对照组10只,SHR治疗组10只,予以厄贝沙坦灌胃,同时选取10只同周龄的雄性Wistar-Kyoto大鼠(WKY)作为对照.给药8周后采用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JSA法)测定血浆sICAM-1浓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主动脉VCAM-1表达的阳性率.结果 与WKY大鼠比较,SHR对照组血浆sICAM-1浓度水平和主动脉VCAM-1表达的阳性率明显增高(P<0.01);SHR治疗组血浆sICAM-1浓度和主动脉VCAM-1表达明显低于SHR对照组(P<0.01),且SHR治疗组血浆sICAM-1浓度与WKY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厄贝沙坦具有降低SHR血浆sICAM-1浓度及主动脉VCAM-1表达作用,厄贝沙坦在发挥降压作用的同时,可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检测血浆sICAM-1的水平可能成为监测高血压病的指征.
作者:郭家娟;黄永生 刊期: 200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