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骶尾部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王明爽;曲行晖

关键词:骶尾部褥疮, 护理, 创面深度
摘要:目的 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褥疮在褥疮中是高发的,按骶尾部压疮的创面的大小、深度,选用不同的护理及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骶尾部褥疮的治愈率.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共收治疗183例骶尾部褥疮的患者通过加强护理及局部换药、VSD技术等方法研究的临床资料.结论 骶尾部褥疮根据深度及创面大小,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及治疗手段,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极大提高褥疮的治愈比例.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216例患者进行尿液检查,采集清晨第一次尿液10~20 mL,采取干化学分析法,利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尿液正常26例,其中有慢性肾炎史患者12例,糖尿病史患者14例;尿液异常19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01例,慢性肾炎患者20例,尿路感染患者31例,黄疸患者8例,酸中毒患者7例,肾结石患者13例.结论 尿液检验可以辅助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能监护药物的治疗,尿液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陆袁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消化不良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77.8%,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起效时间(9.8±2.3)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13.5±3.1)d,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治疗时间,进而提高小儿健康发育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儿消化不良整体护理探讨

    小儿消化不良被称为婴幼儿腹泻或婴幼儿消化不良,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为外感风邪、内伤乳食、脾胃虚寒,造成胃失和降,脾失健运;西医认为本病因感染(病毒和细菌)和非感染因索(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个人体质因素)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泄泻和呕吐.它是常见于儿科的多发病,多见于2岁以下幼儿,年龄愈小,发病率愈高,病情越重,影响小儿的正常生长发育,所以护理工作很重要.近年来,对整体护理的研究比较多,有了很多新的认识,本文从饮食护理、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病情护理四个方面综述了整体护理的进展.

    作者:谌顺丽;朱新娇;卓智;刘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论如何加强护理文书的质量管理

    护理文书属于病案资料的主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和治疗护理状况,也为可能出现的医疗护理纠纷提供直接充分地证据.医院护理文书常见地质量问题表现是患者体温表项目填写很不规范、护理计划单不准确、医嘱单存在代签和漏签现象和护理记录缺乏客观性和准确性,缺乏整体和连贯.出现护理文书质量问题的常见原因是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偏低、很多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护理人员严重不足、护理工作量大,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人员的不信任.提高护理文书质量的有效途径是努力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强化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努力提高护理文书的质量,要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并提高护理文书的书写水平和书写能力.

    作者:郝越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全脊柱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全脊柱核磁共振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例中,39例全脊柱核磁共振的临床资料.结果 39例全脊髓核磁共振中,有2处病灶17例,3处病灶8例.结论 对于昏迷截瘫或药物中毒等脊柱外科患者,全脊柱核磁共振检查是早期明确诊断的佳方法.

    作者:邹刚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开展及作用探讨

    目的 分析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为农村、社区、居委会防治结核病工作提供有效的途径.方法 针对不同人群博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不同健康教育方式和方法.结果 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以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不断提高,可疑就诊率也在逐步提升.结论 健康教育对结核病防治工作极为有效.在结核病防治进程中必须根据农村、居委会与社区实际,做到科学、全面、有效地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陈莲英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心理护理临床路径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病人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在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使用心理护理临床路径所能取得的效果.方法 从该院自2007年的1月—2010年的4月间所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中选取40例,将他们随机的划分成两个组,即对照组与路径组,各组2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护理的方法,路径组在护理患者时使用心理护理的临床路径,在结束治疗以后,对两组患者术前和出院日的抑郁程度、焦虑程度、住院的时间、费用与满意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较之于对照组,路径组患者的出院日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要低很多,住院的时间也较短,花费的住院费用也较低,且患者的满意程度要高很多(P<0.05).结论 借助于心理护理的科学的临床路径方案,能够给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患者以恰当的心理护理,可以帮助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可以在缩短住院时间与费用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满意程度.

    作者:刘英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目的 早期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时予以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酶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情况确诊,并予以常规治疗及抑制胰液外分泌功能、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干预可防止发展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病情转为慢性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卢雅娟;王双;周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局部皮肤清洁度对超声波治疗止痛效果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局部皮肤清洁度对超声波治疗止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在皮肤清洁后进行超声波治疗,对照组患者用肥皂清洁皮肤,治疗组患者用滴露清洁剂清洁皮肤.结果 治疗组患者总显效率为89.58%,可显著缓解肌筋膜疼痛患者的病情(P<0.05);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为(6.11±0.67),对照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为(7.31±0.72),治疗组患者的疼痛评分数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使用滴露清洁剂清洁患者局部皮肤,可提高皮肤清洁度,进而改善超声波治疗疼痛的效果,可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作者:牟静;郭声敏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62例的螺旋CT分析与诊断研究

    目的 分析并评价螺旋CT平扫应用于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本院自2010年5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超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螺旋CT影像进行分析.结果 首次经常规CT平扫确诊为超急性期脑梗死者22例,占35.48%.在全部62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中,有50例在首次经CT平扫后呈脑实质低密度征,39例患者显示为局部脑肿胀征,19例单侧显示大脑中动脉血管高密度征,12例显示基本正常.结论 螺旋CT平扫诊断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理想的准确性,能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作者:周合群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诺考特鼻喷剂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评分前后对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成为了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冬林;黄坤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与探讨乡镇基层医院住院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状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12月的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对患者的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类型、是否联用、是否进行药敏试验等情况进行分析,以了解患者的抗生素具体使用情况.结果 本文共调查患者1401例,该乡镇基层医院的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可占82.44%(1155/1401),患者平均用药时间为(3.0±1.8)d,头孢菌素类占所有抗生素应用的比例高,其次为喹诺酮类以及大环内酯、青霉素类.药敏试验普及率较高,青霉素与头孢菌素类全部接受药敏试验.但抗生素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对于病毒性感冒与普通上呼吸道感染使用抗生素存在不合理现象.结论 抗生素在我国应用具有几十年的历史,乡镇基层医院已普遍采用多种抗生素近治疗,且以价格便宜、疗效可靠的抗生素为主,药物联用现象普遍,抗生素使用率偏高,存在不合理现象.

    作者:张玉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舒适护理干预在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分析对围手术期患者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 应用实验对照方法,在外科手术病例中,随机抽选舒适护理和传统护理患者各172例进行效果对比.结果 进行舒适护理的手术患者的心理舒适度和满意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护理的患者,两者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舒适护理,直接改善其心理及生理状况,具体推广价值.

    作者:张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三种注射方法对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检查(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这次研究选取该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使用SPECT显像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乙组采用传统的直接注射法,丙组采用改良直接注射法,99mTc-标记化合物[1],对三组注射器内残留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量.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三种注射方法使用后残留物的放射性强度以及活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传统直接注射法的放射性活度高,头皮针注射法的放射性活度低;乙丙两组直接注射法出现血管外漏的概率明显高于头皮针注射法,而传统直接注射法与改良直接注射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头皮针注射法在残留物的放射性活度以及血管外漏率上具有显著优势,其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都较高.

    作者:龚朝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效果探析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处置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6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临床综合处置措施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合病例特征分析临床诊治注意点,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12周后对26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跟踪统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6例,重残6例,死亡4例,存活率达84.61%.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在综合积极观察支持治疗措施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摆脱生命危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贺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论内科病房护士长角色定位护理管理的有效途径

    医院内科的特点是危急和重病患者较多及患者病情比较复杂,护理的难度很大并且护理服务工作比较繁重.面对于纷繁和复杂的护理服务工作,护士长应当通过分析本科室具体的疾病特点与护理工作人员的现状,切实制定本科室的护理目标和护理要点.医院内科护士长应明确角色的定位,强化护理培训、护患沟通、护理管理的责任.当前提高内科护士长护理管理水平的主要途径是不断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素养、强化护士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断增强护理服务意识,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提高整体护理水平,努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要加强消毒隔离管理,避免出现医源性感染.

    作者:李凤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骶尾部褥疮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 长期卧床患者骶尾部褥疮在褥疮中是高发的,按骶尾部压疮的创面的大小、深度,选用不同的护理及治疗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骶尾部褥疮的治愈率.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2年12月该院共收治疗183例骶尾部褥疮的患者通过加强护理及局部换药、VSD技术等方法研究的临床资料.结论 骶尾部褥疮根据深度及创面大小,及时采取正确的护理及治疗手段,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极大提高褥疮的治愈比例.

    作者:王明爽;曲行晖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医院收费窗口员工绩效考核管理探讨

    现今社会,医院更侧重于门诊部、手术室、住院部等这些大夫和患者有直接接触的各种部门的管理,如,在这些部门的管理上,医院大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绩效考核的体系制度.收费窗口作为医院的形象窗口 之一,也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医院往往忽视了对收费窗口等环节的管理本文通过对规范在职员工的工作行为,提升员工的工作素养和服务质量的介绍,阐述了医院应如何对窗口收费员工业绩考核进行管理,从而使更多的患者满意,终使医院形象得以提升.

    作者:赵宝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息肉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54例,根据胃息肉病理类型分为增生型组、炎性组、胃底腺型组及腺瘤型组,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类型息肉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ESD法切除胃息肉,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四联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将清菌后的病人按清菌成功与否分为清菌成功组及清菌失败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息肉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本研究发现154例胃息肉患者中,增生型72例,占46.75%,胃底腺型56例,占36.36%,炎性息肉15例,占9.74%,腺瘤型11例,占7.14%.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增生型>胃底腺型>腺瘤型.所有患者均完成ESD法息肉切除术,在随访观察中发现增生性息肉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复发率,且清菌成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清菌失败组.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增生性息肉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不易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抗甲状腺药物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药物(ATD)对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疗效的影响.方法 根据治疗经过,我们将2009年10月一2011年10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9例甲亢患者分为A组、B组、C组,其中A组患者42例,从未接受过ATD治疗;B组患者37例,既往接受过ATD治疗,但目前已经停用;C组患者30例,一直服用ATD治疗.现所有患者均接受131I治疗,治疗前我们先测定3组患者的24 h高吸131I率,在治疗结束后,我们再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为期12个月的随访.结果 ①3组患者24 h高吸131I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24 h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24 h高吸131I率显著高于C组患者(P<0.05).②3组患者治疗效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B组患者(P<0.05),B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C组患者(P<0.05).结论 ATD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甲亢患者甲状腺吸收131I的效率,从而使其治疗甲亢的疗效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张秋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