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探析

陈春梅

关键词:消化不良, 吗丁啉, 阿嗪米特肠溶片, 临床探究
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消化不良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77.8%,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起效时间(9.8±2.3)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13.5±3.1)d,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治疗时间,进而提高小儿健康发育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射阳实施乡村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实现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的做法与成效

    2010年12月,射阳在全县的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同步实行零差率销售.通过对村卫生室机构、人事、分配、药物、保障、绩效考核等制度进行综合改革,进一步加强镇、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规范了村卫生室服务行为,保障了乡村医生队伍的稳定,促进了村级卫生机构的建设和发展.

    作者:高军;宋艮高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传染病防治监督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传染性疾病不同于一般疾病,蔓延速度快,影响范围广,对人体的伤害大,因此传染病防治在公共卫生监督中被越来越重视.公共卫生监督中制定了传染病防治监督的具体项目和内容,且这些项目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由于传染病防治的工作模式与防治实际需要之间仍然没有完全接轨,尤其是监督执法方面远不如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所以目前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的成效并没有预估的理想.本文即是结合传染病防治监督领域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如何制定佳对策进行浅析.

    作者:马冬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内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应措施的研究

    目的 探讨内科护理风险相关因素的分析及对应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1年6月该院内科收治的264例患者,以数字表法根据人院时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护理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纠纷发生率、护理操作不当发生率、医院内患者损伤率、医院感染率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内科护理中的风险发生,具有较高的实践价值.

    作者:杨艳萍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的影响分析.方法 选择于2011年3月-2013年2月在行剖宫产的孕妇960例,选取其中60例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设为观察组,选取其中60例未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设为对照组,对两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脐动脉血血气异常发生率以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胎心率异常发生率、脐动脉血血气异常发生率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41.7% (25/60)、16.7%(10/60) 与33.3% (2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5/60)、3.3%(2/60)与8.3%(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总评分以及神经行为能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孕妇剖宫产麻醉后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新生儿风险事故的发生率,同时影响新生儿的神经行为能力,因此临床上需做好预防与治疗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工作.

    作者:田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论11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共116例,全部进行手术方法治疗.在病人的病情得到稳定,经过复查T3和T4指标基本正常以后,另外给予卢戈耳氏溶液,然后在通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前提下,进行双侧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手术以后进行7d的观察,手术以后进行4个月的随访.结果 本研究组病人平均的手术平均时间是(151.6±42.9) min,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是(124.8±74.2) mL.手术以后的住院天数是(7.4± 2.3)d.没有出现手术死亡的病例.手术以后,患者的全部甲亢症状都得到有效改善,并且终不再使用甲亢类的治疗药物.结论 应当在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郭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糖尿病患者高血糖与皮质醇分泌状况的关系

    目的 对糖尿病患者皮质醇分泌状况和高血糖之问的关系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2008-2011年问收治的糖尿病患者140例,包括皮质醇分泌正常的患者97例,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43例,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非糖尿病患者54例作为对照组.对全部患者的皮质醇分泌情况、糖代谢情况、代谢综合征情况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糖尿病患者相对于对照组而言皮质醇分泌过高的发生几率显著较高,全部糖尿病患者在8时和16时期血皮质醇、尿游离皮质醇以及平均血皮质醇和对照组相比均较高,糖尿病患者的FPG、2h PPG、AUCg、FIN、HOMA IR等指标均比对照组较高,在糖尿病患者中,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其FPG、AUCg、2h PPG、HOMA IR等均比皮质醇分泌正常的患者较高,其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糖尿病患者中皮质醇高分泌的发生几率较高,且皮质醇分泌过高的患者其血糖水平和皮质醇正常分泌的患者相比较高.因此,可以将糖尿病患者的皮质醇水平作为其血糖控制程度的评价标准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曲建梅;王晓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头孢他啶及头孢曲松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成本—效果分析

    目的 评价头孢他啶(复达欣)和头孢曲松(罗氏芬)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184例支气管肺炎患儿按治疗方案分为2组,即头孢他啶(A)组和头孢曲松(B)组,运用成本-效果分析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头孢他啶和头孢曲松治疗支气管肺炎总有效率分别为91.01%和95.79%,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成本-效果比为10.06(头孢他啶组)和5.54(头孢曲松组);药品费用下降15%,两组的成本-效果比仍具一致性.结论 头孢曲松组治疗儿童支气管肺炎比头孢他啶组更经济,更符合药物经济学原则.

    作者:万正兰;齐同珍;梁雪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目的 早期明确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及时予以治疗.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酶学检测及影像学检查等情况确诊,并予以常规治疗及抑制胰液外分泌功能、抗感染、营养支持、对症治疗.结果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临床干预可防止发展为慢性胰腺炎.结论 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一方面可以减少病情转为慢性的情况,另一方面可以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作者:卢雅娟;王双;周伟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过敏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给予粉尘螨滴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诺考特鼻喷剂进行治疗.结果:两组在临床症状评分前后对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显著,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在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治疗过敏性鼻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成为了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张冬林;黄坤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研究方法.方法 选取2008年2月-2012年6月该院内科收取的90例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血脂症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片(倍他乐克)、单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阿斯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在常规服药基础上加服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5周后复查心电图、血脂、心绞痛的情况.结果 根据症状标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8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心电图疗效标准评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为7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绞痛发作频率及发作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高脂血症症状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临床效果显著,安全度高,副作用少,为冠心病心绞痛伴高脂血症患者可长期服用药物.

    作者:唐志革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左西孟旦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

    目的 观察静脉注射左西孟旦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急性心脏功能衰竭(AHF)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3年1月期间冠脉搭桥术后AHF持续静脉注射左西孟旦的患者13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65~74岁,平均(68±10)岁.观察不同时点(给药前(T1),给药后24 h(T2)、48 h(T3)、120 h(T4)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左心室射血分数(EF)以及正性肌力药物评分(IS)等指标变化.结果 13例患者均存活出院.T2~T4与T1时间点比较,MBP上升,HR下降,CVP下降,EF好转,IS下降,T3~T4与T2时间点比较,MBP上升,HR下降,CVP下降,EF好转,IS下降.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改善冠脉搭桥术后AHF患者的心脏功能,并明显减少其它正性肌力药物用量,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需进一步的临床观察加以验证.

    作者:冯海合;马朋羽;蒙革;戚岩;颜如玉;宋铁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息肉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54例,根据胃息肉病理类型分为增生型组、炎性组、胃底腺型组及腺瘤型组,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类型息肉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ESD法切除胃息肉,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四联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将清菌后的病人按清菌成功与否分为清菌成功组及清菌失败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息肉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本研究发现154例胃息肉患者中,增生型72例,占46.75%,胃底腺型56例,占36.36%,炎性息肉15例,占9.74%,腺瘤型11例,占7.14%.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增生型>胃底腺型>腺瘤型.所有患者均完成ESD法息肉切除术,在随访观察中发现增生性息肉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复发率,且清菌成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清菌失败组.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增生性息肉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不易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儿童过敏性紫癜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小血管炎,以2~8岁的学龄期及学龄前儿童多见,近年来,儿童HSP不仅发病愈来愈多,而且重症病例也较以往多见,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将会产生严重地后果.但是,HSP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治疗原则也未能达成一致.由此,就HSP的流行病学、病因、发病机制以及治疗规范进行系统回顾和总结.

    作者:章六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输卵管妊娠的保守治疗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适应证和监测指标.方法 8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00 mg口服,2次/d,共3d,同时给予甲氨蝶呤20 mg肌肉注射,1次/d,共3d.用药后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和一般情况,定时进行血β-HCG水平监测和B超检查直至正常.结果 73例成功(包括13例重复用药),成功率达87.95%.结论 本法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高,适用范围广,血β-HCG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为重复用药和剖腹探查的指标,包块大小仅供参考,处理腹痛患者要慎重.

    作者:管正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探讨农村高血压病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目的 探讨我国农村高血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及对策.方法 自2010年8月开始对所辖镇内8600名常住居民进行为期2年的高血压病综合防治及干预,重点关注高危人群.结果 本镇高血压发病率由防治前23.5%降至17.5%(P<0.05);患者中对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均显著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农村地区人群采取正确有效的高血压病防治及应对措施,对于高血压及其相关并发症的控制和预防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值得在农村地区广泛推广.

    作者:曾志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对比研究

    目的 研究和探讨三种注射方法对进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检查(SPECT)显像剂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的影响.方法 这次研究选取该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使用SPECT显像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甲乙丙三组,甲组采用头皮针注射法,乙组采用传统的直接注射法,丙组采用改良直接注射法,99mTc-标记化合物[1],对三组注射器内残留的放射性物质进行测量.将所得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三种注射方法使用后残留物的放射性强度以及活度具有显著差异(P<0.01),传统直接注射法的放射性活度高,头皮针注射法的放射性活度低;乙丙两组直接注射法出现血管外漏的概率明显高于头皮针注射法,而传统直接注射法与改良直接注射法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头皮针注射法在残留物的放射性活度以及血管外漏率上具有显著优势,其注射质量和剂量准确性都较高.

    作者:龚朝琼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预防作用探析

    目的 探讨神经阻滞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应用及效果,总结分析方法.方法 对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来确诊的35例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神经阻滞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为指标来观察神经阻滞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例患者中,常规抗病毒药物治疗后,疼痛缓解程度(VAS评分)评分降低(2.61±1.9)分,68.6%患者仍存在中重度疼痛;之后合用神经阻滞治疗后,VAS评分降低(1.72±0.83)分,11.4%存在疼痛.合用神经阻滞治疗患者临床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 在临床预防并发症的治疗中,神经阻滞对于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效果良好,疼痛小,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借鉴使用.

    作者:张志林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消化道出血的介入治疗探析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60例消化道出血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呈现阳性的患者进行治疗,治疗方式有药物灌注和栓塞两种.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60例患者中,出血现象全部得到控制的有35例,占58.3%;出血现象得到一定控制,但是仍有少量出血的有20例,占33.3%;出血得到控制但是48h又出血的有5例,复发率为8.3%.结论 药物灌注和栓塞两种介入治疗方法在治疗消化道出血上具有较大疗效,值得在临床上使用和推广.

    作者:杨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小儿消化不良临床治疗探析

    目的 探究分析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方法,以期为提高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治疗效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选取自2010年5月-2012年4月在该院接受临床治疗的消化不良患儿9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儿予以吗丁啉治疗,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予以阿嗪米特肠溶片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完善相关数据的比较分析工作.结果 采取对照治疗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其中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1.1%,显著优于对照组患儿77.8%,P<0.05;而且观察组患儿的起效时间(9.8±2.3)d,显著短于对照组患儿起效时间(13.5±3.1)d,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取阿嗪米特肠溶片联合吗丁啉治疗小儿消化不良,可以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并且缩短治疗时间,进而提高小儿健康发育质量,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 两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两种保留生育功能手术方式治疗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MOGCT)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保留生育要求MOGCT患者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全面分期手术患者24例(分期手术组)组和保守手术患者21例(附件切除组).所有患者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联合术后规范化疗的治疗方案,通过电话或门诊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的差异.结果 分期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肿瘤复发率显著高于附件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附件切除组患者妊娠率、分娩率、5年累计生存率和5年累计无瘤生存率高于分期手术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保守手术方式联合术后规范化疗的疗效显著,是治疗MOGCT患者更理想的选择之一.

    作者:贾晓慧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