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学
目的 观察并分析米非司酮在治疗人工流产术后残留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人工流产术后残留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分别采用米非司酮和鲜益母草胶囊进行治疗,观察并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在运用米非司酮药物进行治疗之后,患者的病情与对照组对比明显好转,总有效率达96.7%,且在接受治疗之后,不良反应情况相对较轻.结论 临床中运用米非司酮药物对人工流产术后残留进行治疗,治疗过程安全可靠,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罗翠华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比较无张力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其中对照组给予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组给予无张力疝修补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的上述指标均有显著性的改善(P<0.05).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相对简单,恢复快并发症少,可于临床中推荐应用.
作者:刘新华;吴红珍;吴志敏;胡爱国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对该院收治的339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进行细菌鉴定与药敏分析.结果 革兰阴性菌(G-)、革兰阳性菌(G+)和真菌分别占59.6%、23.3%、17.1%.检出前几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大肠埃希菌、屎肠球菌、白色假丝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粪肠球菌;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是65.2%和28.6%;未检出亚胺培南耐药的肠杆科菌株及耐万古霉素和耐利奈唑胺的肠球菌.结论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存在病原菌的多样性以及病原菌耐药性的差异,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合理治疗,可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及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陈明川 刊期: 2013年第18期
业务查房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内容,通过业务查房能有效提升医疗环节质量,促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我院探索实施的多学科联合查房模式,对查房的组织形式、人员分组、查房内容及总结讲评等方面进行了改进.通过这种模式,大家对查房更加重视,查房的形式和内容更加规范,核心制度落实更加严格,检查用药更加合理,整体医疗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王瑞;房树志;刘建平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就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10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抽取选取2003年2月-2010年8月在该院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男74例,女26例.本组100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均采用外震波碎石术治疗.除膀胱结石患者及输尿管患者需要在手术之前留尿外,其余的患者都不需要做任何的术前准备.在手术时,所有患者的体位为仰卧位或俯卧位.采用广州白云山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BYS-C臂机型体外震波碎石机,神日YD-600AB超定位,工作电压6~9 kV,每次冲击次数1200~1500次,治疗1~6次,两次治疗的间隔以7~14 d为宜.结果 100例泌尿系结石病人经体外震波碎石后,结石震碎率98%,碎石的成功率达95%,其中一次成功率仅占35%,大部分结石消失需震2~4次.术后没有出现较为明显的并发症,只有4例患者在术后发烧,另外2例患者由于结石过多形成“石街”,经2次复碎之后完全排出.结论 外震波碎石术治疗泌尿系统结石已经成为了主要非手术治疗手段,为结石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无痛、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结石震碎率和碎石的成功率都较高,值得在基层深入推广应用.
作者:唐柳春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分析尿液检验在临床诊治中的应用.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该院收治的216例患者进行尿液检查,采集清晨第一次尿液10~20 mL,采取干化学分析法,利用尿液分析仪进行检测,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尿液正常26例,其中有慢性肾炎史患者12例,糖尿病史患者14例;尿液异常190例,其中糖尿病患者101例,慢性肾炎患者20例,尿路感染患者31例,黄疸患者8例,酸中毒患者7例,肾结石患者13例.结论 尿液检验可以辅助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并能监护药物的治疗,尿液检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辉;陆袁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2007年9月—2012年9月入住该院的100例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按照抽签法随机地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药曲美他嗪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麝香保心丸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两组疗效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以及左室射血分数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 0.01),且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麝香保心丸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闫春梅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的临床特征及常规CT与高分辨率CT (HRCT)表现,以便临床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经该院经病理证实的12例肺淋巴管平滑肌瘤患者的CT资料.结果 所有患者常规CT上均可见广泛小透亮影、囊状影均匀分布于两肺,没有中央与周围型之分,也没有上中下野的差别,囊性气腔以圆形或椭圆形为主;HRCT上表现为两肺均匀薄壁小囊腔,所有囊腔囊壁完整,囊壁厚度为1~ 2 mm,囊气腔被正常肺组织环绕.结论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妇女的疾病,CT尤其是HRCT扫描呈网状阴影或均匀分布的囊性气腔影应高度怀疑为PLAM,临床确诊有赖于病理检查.
作者:方京龙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20慢性盆腔疼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78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经中医辩证治疗,对照组经常规西医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x2=9.3342,P<0.01).结论 中医方法治疗妇科慢性盆腔疼痛切实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许薇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与胃息肉的关系及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3月来该院治疗的胃息肉患者154例,根据胃息肉病理类型分为增生型组、炎性组、胃底腺型组及腺瘤型组,检测患者的幽门螺杆菌,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与不同类型息肉的相关性.对所有患者进行ESD法切除胃息肉,对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患者进行四联根除螺旋杆菌治疗.将清菌后的病人按清菌成功与否分为清菌成功组及清菌失败组,对两组病人进行随访观察,比较两组间息肉复发率有无差异.结果 本研究发现154例胃息肉患者中,增生型72例,占46.75%,胃底腺型56例,占36.36%,炎性息肉15例,占9.74%,腺瘤型11例,占7.14%.Hp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炎性>增生型>胃底腺型>腺瘤型.所有患者均完成ESD法息肉切除术,在随访观察中发现增生性息肉成功清除幽门螺杆菌后,明显低于其他病理类型的复发率,且清菌成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清菌失败组.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增生性息肉的发生关系密切,增生性息肉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后,不易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胃增生性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郭蕊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建立消毒供应中心物流过程质量控制与个人防护的关键点程序.方法 采用制定关键点控制程序,贯彻实施关键点控制管理.结果 保证了灭菌物品的合格率100%,为减少微粒危害,使医院的感染降低,因此,预防热源反应,保证了医疗的安全和医疗质量.
作者:骆素辉;袁彩欣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研究异位妊娠经阴道超声定位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该院收治并确诊的的93名异位妊娠患者进行经阴道超声定位诊断检查,以总结各类型异位妊娠的诊断特征.结果 本次研究中,输卵管妊娠确诊率为92%,卵巢妊娠确诊率为50%,间质部妊娠确诊率为100%,子宫颈妊娠确诊率为75%,切口妊娠确诊率为50%,腹腔妊娠确诊率为100%,总确诊率为84.95%.结论 经阴道超声定位诊断对异位妊娠的诊断精度优异,且该检查方式便捷经济,应作为异位妊娠诊断的首选方式.
作者:苏菲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中西药联合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提高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2年11月在该院收治的80例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将本组全部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40例.对照组为和试验组分别采用阿奇霉素、阿奇霉素联合喜炎平注射液,连续使用6d为一个疗程,观察两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8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70.0%) (t=2.725,P<0.05),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试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 2.5%).结论 喜炎平注射液联合阿奇霉素是治疗小儿社区获得性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冯青成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观察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其应用适应证和监测指标.方法 83例输卵管妊娠患者,给予米非司酮100 mg口服,2次/d,共3d,同时给予甲氨蝶呤20 mg肌肉注射,1次/d,共3d.用药后记录患者自觉症状和一般情况,定时进行血β-HCG水平监测和B超检查直至正常.结果 73例成功(包括13例重复用药),成功率达87.95%.结论 本法治疗异位妊娠治愈率高,适用范围广,血β-HCG水平及动态变化可作为重复用药和剖腹探查的指标,包块大小仅供参考,处理腹痛患者要慎重.
作者:管正秀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替勃龙联合高压氧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80例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均,给予替勃龙治疗仅研究组加用高压氧治疗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各典型症状评分情况.结果 ①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例数多于对照组(P<0.01),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的各典型症状评分均小于对照组,除“月经改变”和“腰膝酸软”外研究组治疗后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替勃龙联合高压氧在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和典型症状改善.
作者:陈隽;吴欣梅;刘春静;李晓宏;周秀梅;李跃文;关郁;石磊;刘杰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评估宫内节育器与口服避孕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校附院2010年8月-2012年8月要求避孕的122例妇女,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宫内节育器组,每组61例.其中口服避孕药组服用复方炔雌醚片30例,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片31例;宫内节育器组使用母体乐31例,30例吉尼环.结果 宫内节育器组的意外怀孕、不良反应率均明显高于口服避孕药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作者:伍丽燕;苏丽环;李小梅;刘霞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诊治处置措施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26例为观察对象,分析临床综合处置措施的效果,总结临床经验,结合病例特征分析临床诊治注意点,指导临床实践.结果 12周后对26例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治疗及预后情况进行跟踪统计,所有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预后良好16例,重残6例,死亡4例,存活率达84.61%.结论 重型颅脑外伤侧裂区损伤并大面积脑梗死在综合积极观察支持治疗措施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有利于摆脱生命危险,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临床价值.
作者:贺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评价小剂量托特罗定缓释片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防治效果.方法 将8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1例,观察组术前3h予4 mg托特罗定缓释片口服,术后1次/d,每次2 mg,直至去除导尿管;对照组41例,于膀胱痉挛症状出现后给予吲哚美辛栓0.1肛塞.记录术后第1~3 d的膀胱痉挛每日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在术后第1、2、3天平均膀胱痉挛次数、膀胱痉挛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4例便秘,6例口干,予对症处理后缓解,对照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去除导尿管后2组患者均可自行排尿.结论 小剂量托特罗定缓释片对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有较满意的防治效果.
作者:甄洪涛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本论文以深圳市龙岗区2008-2011年食品卫生抽检为例,对食品卫生监测结果的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方法 根据食品卫生抽样检测结果,对实例中各年度食品卫生抽检标化合格率和平均合格率进行了计算,并对比计算结果.结果 实例的各年度标化合格率较为接近,平均合格率存在较大差异.标化合格率能够客观反映出食品卫生的质量,可以对抽样过程中混杂因素的影响进行排除.结论 针对食品卫生监测结果,应采用较为合理、科学的标化合格率进行评价.
作者:包培基;曹智辉 刊期: 2013年第18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自2009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病人共116例,全部进行手术方法治疗.在病人的病情得到稳定,经过复查T3和T4指标基本正常以后,另外给予卢戈耳氏溶液,然后在通过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前提下,进行双侧甲状腺的次全切除术.手术以后进行7d的观察,手术以后进行4个月的随访.结果 本研究组病人平均的手术平均时间是(151.6±42.9) min,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是(124.8±74.2) mL.手术以后的住院天数是(7.4± 2.3)d.没有出现手术死亡的病例.手术以后,患者的全部甲亢症状都得到有效改善,并且终不再使用甲亢类的治疗药物.结论 应当在对患者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运用科学有效的手术方法,是实现患者治疗效果的关键条件,在临床治疗中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作者:郭玉香 刊期: 2013年第1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