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在肝炎方面的应用与分析

马艳丽;张翠萍;高俊芬

关键词:免疫荧光法检测, 自身抗体, 免疫性肝炎, 自身免疫性, 早期确诊, 抗原抗体, 非酒精性脂肪肝, 抗线粒体抗体, 抗平滑肌抗体, 患者, 肝细胞, 自限性肝炎, 微粒体抗体, 特异性蛋白, 免疫耐受性, 酒精性肝炎, 肝功能异常, 病毒性肝炎, 免疫反应, 慢性肝病
摘要:有部分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久治不愈,还有一些不明原因、具有相似临床症状的慢性肝病,出现肝功能异常、肝细胞破坏长期用药医治无效,究其原因是由于患者肝脏本身的免疫耐受性减退,不能识别肝组织(抗原)成份而产生免疫反应引起一种非自限性肝炎称为自身免疫性肝炎(AIH).自身免疫性肝炎只要早期确诊,是能够得到有效治疗、控制疾病的进展,甚至达到治愈[1].为使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得到早期确诊我们开展了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自身抗体包括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线粒体抗体(AMA)、抗肝特异性蛋白抗体(LSP)、抗肝细胞膜抗原抗体(LMA)、可溶性肝抗原抗体(SLA)、肝肾微粒体抗体(LKM-I)等项目.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抽取正常对照组人群(n=1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n=16)治疗前、宫颈癌组患者(n=45)治疗前及宫颈癌组13例治疗后6个月患者与20例宫颈癌治疗后12-18个月患者肘静脉血,共获得10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Ⅱ浓度.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比CIN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IGF-Ⅱ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可以用于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治疗疗效.

    作者:张利群;李楷滨;王立岩;蔡知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CD7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分析

    随着系列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的广泛开展及其研究的深入,伴CD7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不断被发现.有学者认为CD7阳性急性髓细胞白血病(CD7+AML)是一类独特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亚型,具有不伴有CD7抗原表达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不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与预后[1,2].本文对56例AML进行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探讨CD7+AML免疫表型及临床特点.

    作者:林慧君;吴建国;吴茅;吴育佳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戊酸联合HA14-1诱导Bcl-2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BALL-1凋亡

    目的 观察体内外丙戊酸(VPA)和HA14-1联合应用对Bcl-2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能及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1)将BALL-1分为空白对照组、1 mmol/L VPA组、5 mmol/L VPA组、15 mmol/L VPA组,作用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2)将BALL-1分为对照组、VPA组、HA14-1组、VPA+HA14-1组,作用后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凋亡率;(3)每组6只NOD/SCID鼠在每只鼠接种1×107/0.2mlBALL-1后24h按如下分组进行实验:①对照组;②HA14-1组,经尾静脉注射灭菌HA14-125 mg·kg-1·d-1,共7天;③VPA组,注射灭菌VPA 250 mg·kg-1·d-1,共7天;④HA14-1+VPA组,注射灭菌HA14-125mg·kg-1·d-1,4小时后再注射灭菌VPA250mg·kg-1·d-1,共7天.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4)将普通小白鼠共24只按(3)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几组普通小鼠的生存率、存活时间,及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 (1)VPA15 mmol/L作用72 h BALL-1凋亡率为(24.8±2.8)%,与其它3组比较P<0.01;另3组之间比较P>0.05.(2)HA14-1组、VPA组凋亡率分别为(4.6±0.1)%、(4.8±0.5)%,与对照组比较,P>0.05.HA14-1+VPA组凋亡率高达(76.5±6.9)%,与另3组比较P<0.01.(3)HA14-1+VPA组小鼠生存天数为(87.5±4.5)天,显著长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无差异.(4)HA14-1单独作用组和HA14-1与VPA联合作用组表现为白细胞与血小板轻微而短期下降,而小鼠的生存率、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A14-1与VPA联合用药,可克服Bcl-2高表达造成的对VPA的抗性.

    作者:薛红漫;李文益;孟哲;李晓圆;张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肾病发病的相关因素和早期诊断指标分析

    目的 分析糖尿病肾病(DN)发病的相关因素和早期诊断指标.方法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412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浆凝血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与24小时的尿白蛋白(uAlb),α1-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TH糖蛋白(THP)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血浆PAI-1与UAE、α1-MG呈显著正相关(r=0.62和r=0.52,P均<0.01),与THP呈显著负相关(r=0.30,P<0.01).结论 血浆PAI-1与UAE、α1-MG、β2-MG、THP等反映肾脏不同病变部位的指标联合应用,可更准确诊断早期DN,监测其发展.

    作者:周文华;罗从娟;卞淑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变化的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引起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不育病人的21%-41%,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10%-16%[1].为了探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70例Ⅱ度、Ⅲ度精索静脉曲张不育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患者,并对比其术前、术后精液常规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强;周长慧;张羽;于长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巨核细胞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观察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M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病人骨髓象均可见病态造血现象,如多小核巨核细胞作为分化较好的病态巨核细胞均可在这两病中出现,但我们发现在病态巨核细胞的类型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变化上,各有特征和不同.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作一报告.

    作者:范贤斌;徐志;卢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儿血清骨桥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变化及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血清骨桥蛋白与血管紧张素Ⅱ变化及关系.方法 测定24例C断患儿及15例健康患儿血清骨桥蛋白(OPN),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采用心脏超声测定CHF患儿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①血清OPN,AⅡ的水平与CHF的心功能状态有关.②血清OPN,AngⅡ的水平与LVEF呈负相关(r=-0.52,r=-0.64,P<0.05).③OPN与AngⅡ呈正相关(r=0.55,P<0.05).结论 骨桥蛋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过度激活以及二者相互影响可加速心功能的恶化.

    作者:印芳颖;姜伟栋;孙景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γ-干扰素含量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水中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及胸水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的IFN-γ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①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FN-γ浓度分别为(448.96±191.97)pg/ml和(47.77±27.67)pg/ml,结核性胸膜炎组的IFN-γ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膜炎组(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血清中IFN-γ浓度分别为(42.63±18.35)pg/ml和(38.43±18.80)pg/ml,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浓度(39.19±17.96)pg/m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IFN-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佳临界值是145.9 pg/m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100%和93%.结论 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云虹;冯丽娜;王琦;庞玉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AGEs与NO在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尿毒症时AGEs与NO的关系,以及AGEs与NO在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中AGEs的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研究对象血中NO含量.结果 ①血清AGE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心血管并发症组AGEs明显高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②血清NO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心血管并发症组NO明显低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③AGEs与NO呈负相关.结论 血中高浓度的AGEs可能通过灭活NO等机制与NO共同参与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华;蔺勇;孙国华;徐学明;张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表达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单纯疱疹病毒I型扩增子载体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重组pUPO-△γ134.5-CGRP扩增子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方法 用重组扩增子感染BALB/C小鼠,分离血清及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法、免疫组化法、LDH法、分别检测外周血CD4、CD8分类、TCR、NK细胞、CTL细胞以及LAK细胞活性杀伤活性.结果 重组扩增子明显增强了机体的免疫力.结论 该重组扩增子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作者:吴军;张海鸥;陈玉丙;周芬莉;李珂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的分离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两种体外分离培养原代大鼠胚胎肝干细胞(EHSCs)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用胶原酶灌注法及剪碎消化法分离不同年龄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用含10%优等胎牛血清的H-DMEM培养液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该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进行鉴定.结果 两种方法分离的大鼠胚·胎肝干细胞体外培养24 h贴壁,5 d左右可长成单层,光镜下为致密圆形细胞,边缘清楚.8 d后细胞铺展,呈上皮样.表达甲胎蛋白(AFP)抗原、细胞角蛋白(CK)18、19.结论 所分离的细胞经鉴定为大鼠胚胎肝干细胞,可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迅速扩增,两种方法所分离培养的肝细胞形态基本一致.

    作者:胡小波;曲丽梅;李玉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VEGF和八因子相关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的表达,探讨VEGF在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脑组织对照标本3例,取自脑外伤后内减压的病人.62例胶质瘤病人的手术标本,其中胶质母细胞瘤23例,间变胶质细胞瘤20例和星形胶质细胞瘤19例.采用VEGF多克隆抗体、兔抗人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行常规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VEGF免疫活性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值.结果 VEGF染色指数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增高;脑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脑肿瘤病理分级和VEGF(r=0.941)的表达及与MVD(r=0.907)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人脑胶质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浩强;姚明;周永庆;沈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患儿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关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免疫功能早有研究报道[1,2],但关于支气管哮喘患者红细胞CR1基因组密度多态性分布及对红细胞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未见文献报道,我们自2004年至今做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蒋玉红;王亚秋;孙宽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尿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测定及临床应用的初步评价

    目的 通过观察24h尿蛋白定量(24Up)与随机尿和晨尿蛋白/肌酐比值(UP/Ugcr)的相关性,研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代替24Up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肾内科住院病人119例,对其24UP与随机尿及晨尿UP/Ugcr进行相关分析.采用ROC曲线分析确定随机尿UP/Ugcr相对于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尿蛋白采用改良双缩脲法进行测定,血尿肌酐采用Jaffe法测定.结果 按肾功能分组分析显示,肌酐清除率(Ccr)<10 ml/min时,随机尿和晨尿UP/Ugcr比值与24UP两者不相关,Ccr>10 ml/min时高度相关.随机尿Up/Ugcr相应24UP为1 g及3 g的诊断界点分别为0.94g/gcr及2.61g/gcr时敏感性分别为91.6%和96.2%,特异性分别为85.7%和91.1%.随机尿和晨尿UP/Ugcr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相关性好.结论 Ccr>10 ml/min的肾脏病患者,可以用随机或晨尿UP/Ugcr代替24 UP用于监测尿蛋白排泄的变化.当Ccr<10 ml/min时,两者相关性较差,无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焦莉莉;杨文双;李海霞;徐国宾;夏铁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清瘦素和胰岛素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目前已发现,瘦素(Leptin,Lep)与除肥胖之外的多种疾病如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1,2].本文探讨了脑梗死急性期血清Leptin和与其相关的胰岛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樊丽超;李颖;李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镉、锌制剂联合应用抑制肝细胞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目的 研究氯化镉(Cadmium Chloride)和硫酸锌(Zinc Sulfate)对肝细胞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人肝细胞癌异位种植转移模型.将荷瘤裸60只鼠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2只.种植1周后开始,分别自腹腔一次性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氯化镉(Cd组三个剂量:1.0 mg,2.0 mg,3.0 mgCd/kg)、氯化镉(3.0 mgCd/kg)与硫酸锌联合应用(Zn+Cd).种植后第8周末处死动物,测量种植处肿瘤重量、体积、观察癌细胞转移及腹水出现情况、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法(immunohistochemistry,IHC)检测肝脏及肝癌组织金属硫蛋白(Metallothionein,MT).结果 各组均成瘤,Zn+Cd组、Cd组(3.0 mg,2.0mg,1.0mg/Cd/kg)与对照组相比,裸鼠肿瘤生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膜转移率分别为8.3%、9.1%、18.1%、36.4%、100%(P<0.05);透射电镜观察,Cd组与Zn+Cd组相比,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明显减少,溶酶体、脂滴增多;IHC检测,Zn+Cd组荷瘤裸鼠肝脏组织的MT染色明显加深,肝癌组织MT染色无明显改变.结论 镉对肝细胞癌生长和转移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应用镉剂治疗前预用锌,对正常肝组织有保护作用.

    作者:王海峰;张研;任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几种结核杆菌检测方法在结核病中的诊断价值

    结核病是一种较严重的传染病,目前的疫情呈上升趋势.结核病的实验室诊断是发现传染源的主要途径和手段,是确定结核病诊断和化疗方案的重要依据,也是考核疗效、评价治疗效果的可靠标准.痰中结核杆菌的检测方法常规采用痰涂片及痰培养.涂片虽简单易行,但阳性率低,培养虽为金标准,但周期太长,均难以满足临床需要.近年来,一些针对结核分支杆菌检测的新方法陆续报道.本文对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噬菌体裂解法、PCR-斑点杂交法,几种结核分支杆菌检测方法的应用进行评价.

    作者:马兴钢;韩中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应用ROC曲线图评价几项生化指标在胸水中的价值

    目的 评价TP、TPR等几项生化指标在胸水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ROC曲线图评价74例患者胸水渗出液和漏出液中的TPR、LDHR、CHOLR等.结果 TP、LDH、CHOL及TPR、LDHR、CHOLR渗出液组均显著高于漏出液组(P<0.01).根据ROC曲线,所有测试中TPR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均高于其他指标,其诊断准确性是高的(94.8%).根据疾病分组,除LDH在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水与血清的蛋白比值(TPR)、胸水乳酸脱氢酶(LDH)、胸水胆固醇(CHOL)含量对区分胸水渗出液和漏出液以及鉴别胸水疾病的性质方面具有临床意义,特别是胸水与血清的蛋白比值(TPR)对区分胸水渗出液和漏出液更有意义.

    作者:毛盛尧;杨振仪;楼亚玲;张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的主要实验室特征与临床特点

    我国是肝炎高发地区,乙型肝炎占绝大部分,但临床上仍有10%-20%的肝炎病因未明,自身免疫性肝病可能是一个原因;它包括AIH(自身免疫性肝炎)、PBC(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和PSC(原发性肝硬化性胆管炎).乙型肝炎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用干扰素治疗(有免疫调节功能)可取得较好疗效,而AIH多以免疫抑制剂治疗为主,PBC和PSC以抑制胆汁淤积为主.[1].本文研究我院42例自身免疫性肝病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作者:沈芳;巫善明;陈晓蓉;陈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晚孕蜕膜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表型变化研究

    目的 通过比较晚孕蜕膜NK细胞(dNK细胞)与外周血NK细胞(pNK细胞)表型变化,探讨dNK细胞特异性标志与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关系.方法 分别收集晚孕蜕膜组织及外周血各20例,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淋巴细胞,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两组中NK细胞含量及其表面分子CD16、NKG2A、NKG2D表达水平.结果 dNK细胞占蜕膜淋巴细胞39.1±3.9%,pNK细胞占外周血淋巴细胞10.3±3.2%;dNK细胞表面CD16的表达明显低于pNK细胞,两者分别(10.3±3.9)%与(95.6±2.6)%(P<0.05),NKG2A的表达明显高于pNK细胞,两者分别为(88.7±5.4)%与(24.9±7.8)%(P<0.05),NKG2D的表达两者相近,分别为(90.4±3.9)%与(93.2±3.5)%(P>0.05).结论 晚孕蜕膜中NK细胞的特殊表型可能是维持母胎界面免疫耐受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颖;石永云;凌斌;高婷;王梅梅;姚凤球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