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的临床意义

张利群;李楷滨;王立岩;蔡知天

关键词:宫颈癌,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抽取正常对照组人群(n=1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n=16)治疗前、宫颈癌组患者(n=45)治疗前及宫颈癌组13例治疗后6个月患者与20例宫颈癌治疗后12-18个月患者肘静脉血,共获得10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Ⅱ浓度.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比CIN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IGF-Ⅱ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可以用于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治疗疗效.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定量感觉检查概述

    过去,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依靠临床神经查体和传统的神经传导速度等来评估、研究感觉神经的功能.然而,临床神经查体难以对感觉神经的功能定量化,神经传导速度只能用于评估粗大有髓神经纤维的功能.因此,需要有不同的检查工具来定量化的评估感觉神经,尤其是细小有髓和无髓神经纤维的功能.

    作者:王百辰;丁美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儿童网织红细胞参数参考范围调查及临床应用

    近几年来许多高端血液分析仪都配置了自动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的功能,但这些新参数的临床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我国目前对成年人网织红细胞各参考范围调查研究已有报道[1,2],而对正常儿童网织红细胞参数参考范围的研究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检测了264例儿童的外周血,对其网织红细胞各参数进行了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戈建军;王晓卫;戈萱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的意义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大肠癌患者76例,健康志愿者30例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水平.结果 7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K19mRNA的水平为5 962.5±19926.1 copies/ml,其中38例阳性,阳性率为50.0%;CK20mRNA的水平为6 244.3±15 113.1 copies/ml,其中28例阳性,阳性率为36.8%;CEAmRNA的水平为7 377.0± 26 281.5 copies/ml,其中36例阳性,阳性率为47.4%.对照组30例未见表达.单项检测阳性率较低,联合其中二项检测阳性率较高,联合三项阳性率可达68.4%.结论 外周血CK19mRNA、CK20mRNA和CEAmRNA可作为大肠癌微转移辅助诊断指标,联合二至三项指标有较高的检出率,定量检测有助于大肠癌微转移的监测.

    作者:李招云;戴岳楚;张黎明;吴晓宇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VEGF和八因子相关抗原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的表达,探讨VEGF在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脑组织对照标本3例,取自脑外伤后内减压的病人.62例胶质瘤病人的手术标本,其中胶质母细胞瘤23例,间变胶质细胞瘤20例和星形胶质细胞瘤19例.采用VEGF多克隆抗体、兔抗人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行常规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VEGF免疫活性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值.结果 VEGF染色指数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增高;脑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脑肿瘤病理分级和VEGF(r=0.941)的表达及与MVD(r=0.907)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人脑胶质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曹浩强;姚明;周永庆;沈剑峰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64例心肌桥病变的临床分析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正常情况下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有时可被心肌部分覆盖,走行于心肌内的冠状动脉于心肌收缩期受挤压,造成管腔不同程度的一时性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该部分冠状动脉即为壁冠状动脉,该部分心肌纤维称心肌桥.近年来,随着医学界对心肌桥认识的不断加深,心肌桥的临床检出率不断增多.本文分析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0-2005年通过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出的心肌桥病例64例的临床特点.

    作者:王萍;王宇朋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浓度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发生、预后及治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抽取正常对照组人群(n=12)、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患者(n=16)治疗前、宫颈癌组患者(n=45)治疗前及宫颈癌组13例治疗后6个月患者与20例宫颈癌治疗后12-18个月患者肘静脉血,共获得106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Ⅱ浓度.结果 宫颈癌组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比CIN组及对照组人群血清IGF-Ⅱ浓度明显升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宫颈癌患者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宫颈癌患者治疗后血清IGF-Ⅱ浓度比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 血清IGF-Ⅱ浓度水平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并且可以用于判断宫颈癌预后及治疗疗效.

    作者:张利群;李楷滨;王立岩;蔡知天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AGEs与NO在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中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尿毒症时AGEs与NO的关系,以及AGEs与NO在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中的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中AGEs的水平,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研究对象血中NO含量.结果 ①血清AGEs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有心血管并发症组AGEs明显高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②血清NO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且有心血管并发症组NO明显低于无心血管并发症组.③AGEs与NO呈负相关.结论 血中高浓度的AGEs可能通过灭活NO等机制与NO共同参与尿毒症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作者:赵华;蔺勇;孙国华;徐学明;张扬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牛磺酸对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游离钙、PLA2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运动大鼠心肌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大鼠力竭运动为模型,观察了牛磺酸对运动后大鼠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抗氧化酶、游离钙及磷脂酶A2(PLA2)的影响.结果 力竭运动可引起大鼠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磷脂酶A,活性显著升高,心肌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游离钙浓度的显著下降,而牛磺酸可抑制人鼠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水平和磷脂酶A:活性的显著升高,抑制大鼠心肌线粒体SOD的活性和游离钙浓度的显著下降.结论 牛磺酸可减少力竭运动后自由基对心肌线粒体的攻击,具有保护力竭运动后心肌线粒体的功能和防止心肌损伤的作用.

    作者:张陵;张钧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自身免疫性肝病148例临床特点分析

    目的 分析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LDS)的临床、生化及自身抗体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1996年-2005年148例ALDS患者其中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 hepatitis,AIH)患者52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rimary biliary cirrhosi,PBC)患者96例的临床表现,并分析有关实验室检查资料.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均不典型,肝功能各项指标普遍异常,AIH组以ALT升高更为明显,而PBC组患者ALP和GGT升高更为显著(P<0.01).在自身抗体检测情况两组有极大的差异.AIH患者主要以高效价的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ies,ANA)(44/52)和/或抗平滑肌抗体(antismooth muscle antibodies)(35/52)为主,此外,尚有9.6%(5/52)和3.8%(2/52)的AHI患者出现抗可溶性肝抗原抗体(auti-soluble liver antigen autoantibdies,抗SLA)和抗肝/肾微粒体(liver/kidney microsomal,LKM)抗体阳性.PBC组以抗线粒体抗体(mitahondrial anto-antibodies,AMA)阳性(99.0%)为主,93.8%的患者AMAM2阳性.结论 AIH及PBC的诊断可结合临床、生化、自身抗体检查的结果,其中自身抗体的检测尤为重要.

    作者:屠小卿;朱烨;周琳;吴萍;耿红莲;竺蓓;顾鹏飞;仲人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丙戊酸联合HA14-1诱导Bcl-2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株BALL-1凋亡

    目的 观察体内外丙戊酸(VPA)和HA14-1联合应用对Bcl-2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的杀伤效能及对外周血象的影响.方法 (1)将BALL-1分为空白对照组、1 mmol/L VPA组、5 mmol/L VPA组、15 mmol/L VPA组,作用72 h,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结果;(2)将BALL-1分为对照组、VPA组、HA14-1组、VPA+HA14-1组,作用后流式细胞法检测各组凋亡率;(3)每组6只NOD/SCID鼠在每只鼠接种1×107/0.2mlBALL-1后24h按如下分组进行实验:①对照组;②HA14-1组,经尾静脉注射灭菌HA14-125 mg·kg-1·d-1,共7天;③VPA组,注射灭菌VPA 250 mg·kg-1·d-1,共7天;④HA14-1+VPA组,注射灭菌HA14-125mg·kg-1·d-1,4小时后再注射灭菌VPA250mg·kg-1·d-1,共7天.记录各组小鼠的存活时间.(4)将普通小白鼠共24只按(3)方法进行分组,比较几组普通小鼠的生存率、存活时间,及外周血细胞计数.结果 (1)VPA15 mmol/L作用72 h BALL-1凋亡率为(24.8±2.8)%,与其它3组比较P<0.01;另3组之间比较P>0.05.(2)HA14-1组、VPA组凋亡率分别为(4.6±0.1)%、(4.8±0.5)%,与对照组比较,P>0.05.HA14-1+VPA组凋亡率高达(76.5±6.9)%,与另3组比较P<0.01.(3)HA14-1+VPA组小鼠生存天数为(87.5±4.5)天,显著长于其他3组,而其他3组之间无差异.(4)HA14-1单独作用组和HA14-1与VPA联合作用组表现为白细胞与血小板轻微而短期下降,而小鼠的生存率、存活时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A14-1与VPA联合用药,可克服Bcl-2高表达造成的对VPA的抗性.

    作者:薛红漫;李文益;孟哲;李晓圆;张金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白血病基因诊断及其信息系统建立

    目的 用基因诊断技术对白血病分型诊断及微小残留病(MRD)监控,同时对所检测数据建立信息系统.方法 巢式RT-PCR扩增急髓性白血病融合基因,PCR扩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基因重排,用Delphi程序设计信息系统.结果 M2b型白血病能扩增出AML1/ETO融合基因;M3型白血病能检测出L型和S型融合基因;慢粒白血病可检测出b3a2和b3a2融合基因;急淋白血病可检测出IgH、TCRγ、TCRδ基因重排.结论 基因诊断能有效进行白血病分型及MRD监控,信息系统的建立方便了检测信息的管理及查询.

    作者:孙新六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aFGF核转位序列的敲除后蛋白结构稳定性及促分裂活性的变化

    目的 通过比较野生及重组人类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waFGF,raFGF)的蛋白结构稳定性、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探讨核转位序列的敲除对aFGF促分裂活性的影响.方法 Western-blot检测waFGF和raFGF两种蛋白结构稳定性;MTT法检测NIH3T3细胞增殖,即促细胞分裂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检验肝素(HS)对waFGF和raFGF有关生物学作用.结果 waFGF的结构稳定性大于raFGF;细胞增殖实验表明,waFGF的促分裂活性大于raFGF,P<0.05.在肝素的参与下,waFGF和raFGF表现出更大的促分裂活性;结论 与waFGF比,raFGF的结构稳定性小于waFGF,具有较弱的促分裂性,仍具有刺激DNA合成和细胞增殖的能力.肝素具有增强aFGF活性的作用,可作为aFGF体外实验中模仿机体内环境的辅助因子.

    作者:吕文天;付士波;彭菲;吕喆;顾加祥;王志成;李校堃;龚守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角膜病变

    细胞外基质(ECM)是细胞的支架结构,在细胞生长、分化、迁移、粘附、增殖等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机体的生长发育和许多病理过程与细胞外基质的破坏和重塑密切相关.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s)是一组结构功能同源的内肽酶家族,能降解细胞外基质多种蛋白成分.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s of metalloproteinases,TIMPs)为MMPs特异抑制物.两者的调节失衡可导致眼部组织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本文就MMPs与TIMPs在角膜病变中的作用和意义加以综述.

    作者:毛永侠;谷树严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骨关节炎中软骨细胞CD80/CD86的表达

    目的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常见的一种慢性退行性骨关节疾病.近年的研究显示骨关节炎不但是一种退行性疾病,而且是一种关节内的炎症反应.通过检测OA软骨细胞CD80/CD86的表达情况,探讨软骨细胞在O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1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软骨标本为病例组,同时收集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软骨标本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软骨细胞CD80/CD86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软骨细胞表达CD80的阳性细胞百分率(2.47%±0.59%)比正常对照组软骨细胞(0.94%±0.25%)高(P<0.01).病例组软骨细胞表达CD86的阳性细胞百分率(1.71%±0.71%)比正常对照组软骨细胞(0.93%±0.47%)高(P<0.01).结论 CD80/CD86在骨关节炎患者软骨细胞中表达增加,做为抗原提呈细胞的标志分子,提示软骨细胞在骨关节炎中发挥抗原提呈作用.

    作者:许晓东;刘爱华;常乃柏;黄慈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病毒性肝纤维化酶谱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肝病患者血清中N-乙酰-β-氨基葡萄糖苷酶(β-NAG)、单胺氧化酶(MAO)、脯氨酸肽酶(PLD)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速率法检测以上各种酶的活性.结果 肝病组各种酶的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性显著(P<0.01).肝硬化组又与其它肝病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发现β-NAG、MAO及PLD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肝纤维化程度呈明显负相关.结论 β-NAG、MAO、PLD及SOD与肝纤维化程度相关性显著,可以作为检测肝纤维化程度的良好指标.

    作者:杨清;王星云;关向荣;于爱清;柳忠辉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精液质量变化的观察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引起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约占不育病人的21%-41%,明显高于一般人群的10%-16%[1].为了探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液质量的影响,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期间70例Ⅱ度、Ⅲ度精索静脉曲张不育行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患者,并对比其术前、术后精液常规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苗强;周长慧;张羽;于长海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γ-干扰素含量测定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 检测结核性胸膜炎及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与胸水中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链免疫吸附法检测40例结核性胸膜炎、40例恶性胸膜炎患者血清及胸水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的IFN-γ水平;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①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胸水中IFN-γ浓度分别为(448.96±191.97)pg/ml和(47.77±27.67)pg/ml,结核性胸膜炎组的IFN-γ浓度水平显著高于恶性胸膜炎组(P<0.01);结核性胸膜炎组与恶性胸膜炎组血清中IFN-γ浓度分别为(42.63±18.35)pg/ml和(38.43±18.80)pg/ml,与健康对照组血清中IFN-γ浓度(39.19±17.96)pg/ml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IFN-γ在结核性胸腔积液诊断中的佳临界值是145.9 pg/ml,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2.5%、100%和93%.结论 IFN-γ在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中有重要的作用,可为临床鉴别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提供有效的参考指标.

    作者:赵云虹;冯丽娜;王琦;庞玉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巨核细胞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观察

    巨幼细胞性贫血(简称MA)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简称MDS)病人骨髓象均可见病态造血现象,如多小核巨核细胞作为分化较好的病态巨核细胞均可在这两病中出现,但我们发现在病态巨核细胞的类型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变化上,各有特征和不同.现将我们观察的结果作一报告.

    作者:范贤斌;徐志;卢兴国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MMP-26基因siRNA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目的 构建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小干扰RNA(siRNA)表达质粒,以研究其对人肿瘤细胞MMP-26基因表达的沉默效果,探索肿瘤基因治疗的新途径.方法 根据MMP-26基因mRNA序列,设计有小发夹结构的3条寡核苷酸序列,克隆到空载体pSUPERIOR.puro中,构建重组质粒,同时设计构建分别针对GFP和β-actin的干扰质粒作为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结果 酶切及测序证实重组质粒构建成功.结论 利用RNA干扰(RNAi)技术可成功构建siRNA表达载体.

    作者:张扬;王建伟;蔺勇;房学迅;李才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三种方法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比较

    目的 比较三种总铁结合力测定方法.方法 对直接法、美国原装IBCT试剂盒及碳酸镁吸附法测定总铁结合力的精密度、相关性进行比较.结果 直接法、美国原装IBCT试剂盒及碳酸镁吸附法CV值分别小于4.4、4.2、4.8%.三种方法比较,经方差分析显示,F=0.059,P=0.943,三种测定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以美国原装IBCT试剂盒测定结果作为对比方法,直接法与碳酸镁吸附法线性方程分别为Y=0.967X+3.215,r=0.984;Y=1.019X-0.891,r=0.986.结论 三种方法测定结果有较好的可比性;但直接法更简便,快捷,更能适应临床需要.

    作者:徐晓杰;徐斐;胡云良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