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抗甲状腺抗体与反复自然流产关系的研究

玄英华;刘晶珠;李荷莲

关键词:抗甲状腺抗体, 反复自然流产, A-TPO, a-TG
摘要:目的 探讨抗甲状腺抗体(ATA)与反复自然流产(RSA)的关系,为RSA的诊断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80例反复自然流产患者血清进行ATA的两种亚型a-TPO和a-TG的检测,并以40例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结果 RSA的妇女中ATA总阳性率为33.8%,明显高于正常妇女组10.0%,RSA组中a-TPO和a-TG的阳性率分别为25.0%和18.8%,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7.5%和5.0%.早期流产组中的ATA总阳性率为38%,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10.0%比较有明显的统计学上的差异,a-TPO和a-TG的阳性率分别为26.0%和24.0%,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2次和3次或以上两组流产患者ATA的阳性率分别为33.3%和34.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高,但两组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结论 a-TPO和a-TG均与RSA相关;ATA与早期RSA关系密切,但与流产次数无相关;ATA可作为RSA病因的检测指标.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肾脏穿刺病理标本染色前的处理

    肾脏穿刺病理组织制片过程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经常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人为现象.为了提高切片质量,确保病理医生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现将我科迄今为止所做的810例肾脏穿刺病理标本的染色前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树军;张金兰;王连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利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后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探讨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对象及方法108例均为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单独使用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8周以上,用药前均作心电图正常且能排除躯体疾病.资料见表1.

    作者:孙凤娟;王翠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肿瘤标志物CA19-9、CA242和CEA检测对胰腺癌诊断价值评价

    胰腺癌是消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恶性度高,进展快,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不易发现,预后较差.近年来胰腺癌的血清肿瘤标志物研究日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尚无单一的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够准确地诊断胰腺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仍不理想,而联合检测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诊断敏感性.我们通过检测血清CA19-9、CA242和CEA水平,初步评价该3项标志物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项红梅;陈丽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长春地区肠道病毒71型的分离与鉴定

    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type71;EV-71)自1974年首次从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标本中分离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报道了该病毒的流行.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特别是在亚洲地区的流行)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EV-71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曾导致几十万人的感染.EV-71病毒的感染能够引起包括无菌性脑炎、脑膜脑炎、脑干脑炎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等在内的多种疾病,目前我国EV-71流行病调查的采样标本主要来源于HFMD患者.我们对9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者的咽拭分泌物,55例病毒性脑炎患者脑脊液进行EV-71检测,以求建立快速肠道病毒71型检测的手段.

    作者:梅忠卓;张小飞;赵学良;王伟利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脂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变化,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利用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血脂、载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结果 餐前Ⅱ型糖尿病组的GLU、TG、FFA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餐后Ⅱ型糖尿病组的GLU、TG、FFA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Ⅱ型糖尿病组餐后CHOL、LDL-c、ApoA1、FFA下降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利用障碍,脂质利用加剧,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李贵星;刘双凤;胥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survivin基因表达的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PV法)检测54例宫颈鳞癌,16例正常宫颈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结果 Survivin在正常宫颈组织中不表达,在宫颈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与年龄、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Survivin基因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稳定表达,预示肿瘤有较高的侵袭性和不良预后,可能成为有效的预测宫颈鳞癌侵袭性的监测指标及判断预后的指标,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选择素在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目的 探讨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实验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5 min-7 d)皮肤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以大鼠死后伤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生前损伤组,早至伤后10 min,P选择素即在血管内皮呈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7 h,且P选择素随损伤时间变化呈规律性表达.在死后伤组未见上述改变.结论 P选择素可作为法医学皮肤损伤时间判定的有效指标.

    作者:宣兆艳;曹红十;卢英强;常亚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2抗体重组人源靶抗原二联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及应用

    目的 利用重组抗原BCOADA-E2和PDC-E2的二联体(BP),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Ni-NTA亲和柱纯化重组表达的BP融合蛋白,分别建立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份PBC患者血清,以60份其他肝病患者、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8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结果 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患者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阳性53例,阴性7例,阳性率为88.3%;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60份其他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为M2(-).结论 利用重组抗原BP检测M2抗体敏感性较高.对临床辅助诊断PBC提供一定的手段.

    作者:陈燕;黄东标;姚定康;胡晓燕;周晔;蒋廷旺;蒋天舒;吴传勇;钱(王争);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与尿微量蛋白的关系

    本实验组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及尿微量蛋白(MA),a1-微球蛋白(a1-M),转铁蛋白(TRU)和免疫球蛋白G(IgG),旨在探讨Hcy与DM患者尿微量蛋白关系.

    作者:梅丽萍;孙星达;郑静;杨萍;游星兰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评价检验结果临床意义参数的应用

    医疗实践中,我们用以界定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参数有:正常值、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险水平、危急值等.其本质是依据实验结果,参照一定的数值区间,对临床意义作出评价,使医生作出诊断,采取对策、观察疗效等,从而发挥检验报告的作用.因此如何应用好这些参数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上述内容概要说明.

    作者:张利;刘伟林;郑柔;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血清抗线粒体抗体亚型的检测及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 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4例PBC者肝活检Ⅰ期及Ⅳ期各1例、2例为Ⅱ期.结论 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指标.

    作者:杨新玲;陈乃玲;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25I标记三螺旋形成寡核苷酸及其对肝癌细胞杀伤力研究

    目的 探讨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的125I标记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合成一段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用125I标记;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I、空白对照四组分别转染细胞,以MTT比色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①125I-TFO的标记率为93%,放化纯为99%,比活度129.6 kBq/ug,体外稳定.②125I-TFO组的细胞杀伤率高于其它组(P<0.05),高抑制率为35.2%.结论 Iodogen法标记连接酪胺的寡核苷酸的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损失小,体外稳定性好;标记化合物有效抑制了肝癌细胞生长.

    作者:侯敏;吕中伟;何俊民;蔡海东;袁雪宇;杨越华;袁世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和药敏结果的观察

    近年来,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已成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笔者对527例疑似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平;赵树波;姜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4例子痫性脑病CT分析

    妊高征是妊娠期常见疾病,子痫是重度妊高征之严重者.一旦发生母儿死亡率明显增高,我们对14例子痫患者进行头颅CT平扫,现报告如下.

    作者:高继勇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病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

    本研究对103例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进行hsCRP的检测,以探讨hsCRP与DN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3例DN患者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4±6.8岁;微量蛋白尿组(MA,UAER30-300 mg/24 h)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7.2岁;临床蛋白尿组(CP,UAER≥300 mg/24 h)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1±9.5岁.正常对照组(NC)为本院体检健康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9±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肿瘤、感染或相关疾病、心、肝、肾等疾病患者.

    作者:曹咏;王贤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低剂量丝裂霉素C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辐射损伤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MMC,再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或先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再给低剂量MMC.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所有低剂量MMC处理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单纯大剂量照射组.结论 低剂量MMC可以减轻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高峰;孙晓玲;王彬;梁硕;张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Aβ25-35致PC12细胞核酸、蛋白质氧化损伤及依达拉奉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对淀粉样β蛋白25-35(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核酸、蛋白质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实验对象分为三组:依达拉奉保护组(依达拉奉20 μmol/L,Aβ25-35 30 μmol/L)、Aβ25-35干预组(Aβ25-35 30 μmol/L)和正常对照组.采用MTT法测定细胞生存率;慧星法测定DNA单链损伤;ELISA法测定羰基蛋白含量;比色法测定羟自由基(.OH)并计算.OH清除率.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β25-35干预组细胞生存率降低,DNA单链损伤明显加重,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升高(P均<0.001).依达拉奉保护组与Aβ25-35干预组相比,细胞生存率明显升高,DNA单链损伤明显减轻,细胞内羰基蛋白含量减低(P<0.001或P<0.01),但都未达到正常水平.依达拉奉对.OH的有效清除率可高达79.98%.结论 依达拉奉能够通过清除.OH来减轻DNA损伤,并能减少细胞内蛋白质氧化产物的生成,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周小平;陈加俊;于明;邬英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ELISA法测定血清瘦素

    目的 建立ELISA测定血清瘦素的方法.方法 制备瘦素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结果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7-92.1%,取浓度为1.21 μg/L、6.32 μg/L瘦素标本其批内变异分别为4.4%和2.6%;批间变异分别为5.7%和4.9%.方法 的线性为:1.25-20 μg/L.与放射免疫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88).参考值范围为:5.26-5.92 μg/L.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金淑杰;荣墨克;林伟;刘晖;孟荔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心病红细胞刚性指数与血气及酸碱变化关系的探讨

    近年来,有关肺心病血液流变学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多.但是,肺心病红细胞刚性指数的变化以及有关酸碱血气改变对IR、ηre的影响报道甚少.本文通过120例肺心病急性期病人IR的变化及酸碱血气对IR及其聚集性的影响加以探讨,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德伟林;李彬先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IGF-I对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GF-I(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的变化,分析其诊断意义.方法 检测受试者体内血清IGF-I水平及BMD(骨密度).结果 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IGF-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BMD测定参数密切相关.结论 IGF-I在原发性骨质疏松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萌萌;张波;李建军;王洪燕;陈晓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