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敏;吕中伟;何俊民;蔡海东;袁雪宇;杨越华;袁世栋
近年来,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已成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本地区支原体感染及耐药状况,给临床提供准确的诊断治疗依据,笔者对527例疑似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标本进行培养和药敏分析,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俊平;赵树波;姜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本研究对103例不同时期DN患者血清进行hsCRP的检测,以探讨hsCRP与DN的关系.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03例DN患者均为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病人,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根据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病人分为三组:正常蛋白尿组(NA,UAER<30 mg/24 h)45例,男25例,女20例,平均年龄55.4±6.8岁;微量蛋白尿组(MA,UAER30-300 mg/24 h)30例,男17例,女13例,平均年龄62.1±7.2岁;临床蛋白尿组(CP,UAER≥300 mg/24 h)28例,男15例,女13例,平均年龄60.1±9.5岁.正常对照组(NC)为本院体检健康者35例,男20例,女15例,平均年龄56.9±10.8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排除肿瘤、感染或相关疾病、心、肝、肾等疾病患者.
作者:曹咏;王贤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基因转染对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凝血酶诱导法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HUVECs)凋亡,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及caspase-3活性.结果 结果显示,凝血酶诱导48 h后,HUVECs细胞浆内颗粒和空泡增多,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caspase-3活性明显增加,而加入Rac-N17干预后,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结论 Rac-N17基因转染能防止细胞的凋亡与衰老,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作者:杜建时;赵晴;宋天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骨关节炎(OA)血清及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膝OA患者,予TGP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3月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比较其差异.结果 TGP治疗1月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3月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TGP可以降低O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的含量,是治疗OA的有效药物.
作者:饶咏梅;杜建时;赵晴;刘琳;李美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抗线粒体亚型(AMA亚型)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酶免疫斑点法检测血清中AMA-M2、M4、M9亚型.8例经临床诊断为PBC患者,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结果 8例PBC患者M2均阳性、但M4及M9均阴性;47例非PBC肝胆病患者M2、M4、M9均阴性.4例PBC者肝活检Ⅰ期及Ⅳ期各1例、2例为Ⅱ期.结论 血清AMA-M2抗体检测可作为临床诊断PBC的重要血清免疫学诊断指标.
作者:杨新玲;陈乃玲;吴惠毅;赵文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开放性骨折常合并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由于具有污染的创口,极易合并感染[1].为了给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我们将我院2000年9月至2004年9月间,收治的126例开放性骨折并发感染且细菌培养阳性的病例进行前瞻性研究,分析了开放性骨折创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
作者:吴学东;韩丹;高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三链形成寡核苷酸(TFO)的125I标记方法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 合成一段能与HBV前S基因特异结合的TFO,并用125I标记;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125I-TFO、等量TFO、相同活度125I、空白对照四组分别转染细胞,以MTT比色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结果 ①125I-TFO的标记率为93%,放化纯为99%,比活度129.6 kBq/ug,体外稳定.②125I-TFO组的细胞杀伤率高于其它组(P<0.05),高抑制率为35.2%.结论 Iodogen法标记连接酪胺的寡核苷酸的方法简便、标记率和放化纯高,标记产物生物活性损失小,体外稳定性好;标记化合物有效抑制了肝癌细胞生长.
作者:侯敏;吕中伟;何俊民;蔡海东;袁雪宇;杨越华;袁世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恶性肿瘤的诊断,实验室多以细胞学检查为主,尽管其特异性高但敏感度仅为40%-60%.因此,为提高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本文对97例住院病人血清蛋白和癌胚抗原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靖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检测,旨在探讨NO、SO在VMC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明日;陈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通过调查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型糖尿病并发率及其与所感染HCV基因型的关系,进一步证实糖尿病是否为丙型肝炎的肝外表现之一.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PCR-微板核酸杂交-ELASA技术对365例慢性丙型肝炎、3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HCV定性、定量检测和HCV基因型分析并比较其与对照人群糖尿病并发率的差异.结果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为32.60%,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9.70%)及对照组(8.29%).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ALT及TBIL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糖尿病者,且以1b型HCV的感染率为高,占40.34%,与未合并糖尿病者相比差异显著.结论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糖尿病并发率高,以1b型多见,且病情相对较重.
作者:赵平;王江滨;焦健;王剑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的终代谢产物.现已知血清尿酸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尿酸浓度增高可能是痛风、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的潜在危险因素.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尿酸水平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分别选取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不同的延吉市和延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松旭;张静春;尤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寻提高大鼠胰岛分离纯化技术的方法.方法 通过用胶原酶灌注分离纯化胰岛,用双硫棕染色,台盼蓝染色和胰岛素释放试验来鉴定胰岛的数量、形态和功能.结果 改进方法后穿刺灌注成功率达96.7%,分离纯化后每只大鼠可获得483±83个胰岛,胰岛存活率及纯度均90%以上,胰岛素释放指数为2.4462±0.1187.结论 良好的胶原酶灌注消化和梯度离心可以获得形态和功能均良好的胰岛.
作者:杨永生;孙宝震;解英俊;赵吉生;王春艳;张学文;李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肾脏穿刺病理组织制片过程程序复杂,且时间较长,经常出现一些不尽人意的人为现象.为了提高切片质量,确保病理医生作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现将我科迄今为止所做的810例肾脏穿刺病理标本的染色前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刘树军;张金兰;王连友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建立ELISA测定血清瘦素的方法.方法 制备瘦素单克隆抗体,以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瘦素.结果 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89.7-92.1%,取浓度为1.21 μg/L、6.32 μg/L瘦素标本其批内变异分别为4.4%和2.6%;批间变异分别为5.7%和4.9%.方法 的线性为:1.25-20 μg/L.与放射免疫法比较有良好的相关性(r2=0.9988).参考值范围为:5.26-5.92 μg/L.结论 该法简便、快速、特异、敏感,适于临床常规应用.
作者:金淑杰;荣墨克;林伟;刘晖;孟荔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医疗实践中,我们用以界定检验结果临床意义的常用参数有:正常值、参考值、医学决定水平、危险水平、危急值等.其本质是依据实验结果,参照一定的数值区间,对临床意义作出评价,使医生作出诊断,采取对策、观察疗效等,从而发挥检验报告的作用.因此如何应用好这些参数显得十分重要.本文就上述内容概要说明.
作者:张利;刘伟林;郑柔;李春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血浆凝血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非妊娠妇女、正常妊娠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妇女的血浆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的含量.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明显低于正常妊娠晚期妇女和非妊娠妇女(P<0.05);正常妊娠晚期妇女的PLT、PT、APTT测定值较非妊娠妇女的略低,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FIB含量高于正常妊娠组和非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正常妊娠组FIB含量高于非妊娠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产前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廖琪;马晓艳;王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后LP的变化及丹参粉针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肥胖的和非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前和PCI术后即刻、24 h、治疗15天血清LP水平.结果 PCI组UAP患者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非PCI组,持续24小时,肥胖的UAP患者PCI术后血清LP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丹参粉针治疗15天血清LP水平明显降低.结论 PCI可引起UAP患者LP水平升高,肥胖的UAP患者LP变化更明显,丹参粉针可逆转这一变化.
作者:张文琪;孙福山;费瑜;吴丽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体外培养扩增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功能变化.MTT法分析树突状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甲胎蛋白可抑制人外周来源树突状细胞增殖,下调DC共刺激分子CD1a、CD83、CD80、CD86、CD11c的表达,甲胎蛋白的免疫抑制效应与其浓度有关.结论 甲胎蛋白下调抑制树突状细胞生长及其免疫功能.
作者:池诏丞;王广义;徐凯成;赵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15例翼状胬肉标本和12例正常结膜组织中的VEGF表达进行检测.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12例正常结膜中,6例为阴性,3例VEGF蛋白染色弱阳性(+),3例为阳性(++);1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1例VEGF蛋白染色阴性,3例为弱阳性(+),7例为阳性(++),5例为强阳性(+++).VEGF蛋白定位于细胞浆,胞核无着色.阳性部位主要在上皮中的杯状细胞.翼状胬肉组的染色级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GF表达增高可能与翼状胬肉发生相关.
作者:张雷;于晓艳;丛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 研究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对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基因均无表达.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但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量较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Livin基因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vin基因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作者:李日恒;宋燕;张海山;郭阳;孟子辉;赵涛;汲崇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