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562株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

蒋廷武

关键词:深部真菌感染, 鉴定和药敏, 送检标本, 伤口分泌物, 中段尿, 咽拭子, 现报道如下, 酵母样真菌, 材料和方法, 血液, 胸水, 腹水, 粪便, 痰标本, 检测
摘要: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从2665例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62株深部真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主要来自本院痰、咽拭子、中段尿、粪便、血液、胸水、腹水、伤口分泌物等送检标本.从2665份检测标本中共鉴定出酵母样真菌562株,其中痰标本341份、咽拭子66份、中段尿54份、粪便49份、血液16份、胸水14份、腹水10份、伤口分泌物3例,其它标本9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视觉诱发电位变化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外源性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的大鼠模型视觉诱发电位(VEP)的变化.方法 应用鼠血清白蛋白(RSA)体外孵育AGEs修饰蛋白,并将其注入健康大鼠体内,每日一次,连续两周.对大鼠行VEP检查后取视网膜行HE染色检查.结果 AGEs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减少.其VEP表现为潜伏期延长,振幅下降,同正常对照组及RSA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GEs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视网膜组织损害,并引起大鼠VEP改变.

    作者:邵冬;冷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甲胎蛋白对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及增殖的影响

    目的 研究甲胎蛋白对树突状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体外培养扩增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及功能变化.MTT法分析树突状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甲胎蛋白可抑制人外周来源树突状细胞增殖,下调DC共刺激分子CD1a、CD83、CD80、CD86、CD11c的表达,甲胎蛋白的免疫抑制效应与其浓度有关.结论 甲胎蛋白下调抑制树突状细胞生长及其免疫功能.

    作者:池诏丞;王广义;徐凯成;赵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利培酮、氯氮平与氯丙嗪对心电图影响的比较

    我们对精神分裂症病人服用利培酮、氯氮平、氯丙嗪后心电图变化进行比较,探讨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 对象及方法108例均为2005年4月至2005年1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CCMD-3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单独使用利培酮、氯氮平和氯丙嗪8周以上,用药前均作心电图正常且能排除躯体疾病.资料见表1.

    作者:孙凤娟;王翠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表达CGRP的HSV-I型扩增子载体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保护作用的研究

    目的 探讨表达CGRP的HSV-I型扩增子载体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迟发性血管痉挛的保护作用.方法 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大鼠SAH后CVS动物模型,取脑,用HE染色法和TUNEL染色法检测对照组、缺氧缺血组和重组载体治疗组脑组织中凋亡细胞数量和脑组织神经病理改变.结果 缺氧缺血后脑组织内的凋亡细胞明显增加,神经细胞变性明显.治疗组标记的阳性细胞数比同时间的缺氧缺血组明显降低,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减少.结论 重组载体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抗作用,其作用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吴军;张海鸥;陈玉丙;周芬莉;胡俊;李珂静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MP-8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盘中的表达,探讨MMP-8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及21例正常妊娠者胎盘组织中MMP-8的表达.结果 正常妊娠组胎盘MMP-8表达阳性率为80.9%,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26.9%)P<0.05,随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加重,MMP-8的表达有下降趋势.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胎盘组织MMP-8的表达明显减少,且随其病情加重有下降趋势,表明MMP-8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于晓艳;邹颖刚;李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基化终产物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探讨

    本文通过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及一些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糖基化终产物(AGEs)水平,探讨AGEs与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

    作者:张林;孙子林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低剂量丝裂霉素C辐射防护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对辐射损伤小鼠染色体畸变的影响.方法 小鼠腹腔注射低剂量MMC,再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或先给大剂量X射线照射再给低剂量MMC.观察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结果 所有低剂量MMC处理组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均低于单纯大剂量照射组.结论 低剂量MMC可以减轻辐射所致的染色体损伤,具有辐射防护作用.

    作者:高峰;孙晓玲;王彬;梁硕;张海英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562株深部真菌感染的分离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的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从2665例送检标本中分离出的562株深部真菌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来源 主要来自本院痰、咽拭子、中段尿、粪便、血液、胸水、腹水、伤口分泌物等送检标本.从2665份检测标本中共鉴定出酵母样真菌562株,其中痰标本341份、咽拭子66份、中段尿54份、粪便49份、血液16份、胸水14份、腹水10份、伤口分泌物3例,其它标本9例.

    作者:蒋廷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P选择素在大鼠皮肤损伤愈合过程中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

    目的 探讨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实验大鼠不同损伤时间的生前伤(5 min-7 d)皮肤组织中P选择素的表达变化进行观察,以大鼠死后伤组作为对照组.结果 在生前损伤组,早至伤后10 min,P选择素即在血管内皮呈阳性表达,持续至伤后7 h,且P选择素随损伤时间变化呈规律性表达.在死后伤组未见上述改变.结论 P选择素可作为法医学皮肤损伤时间判定的有效指标.

    作者:宣兆艳;曹红十;卢英强;常亚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VEGF在翼状胬肉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别对15例翼状胬肉标本和12例正常结膜组织中的VEGF表达进行检测.比较2组间的差异.结果 12例正常结膜中,6例为阴性,3例VEGF蛋白染色弱阳性(+),3例为阳性(++);15例翼状胬肉组织中,1例VEGF蛋白染色阴性,3例为弱阳性(+),7例为阳性(++),5例为强阳性(+++).VEGF蛋白定位于细胞浆,胞核无着色.阳性部位主要在上皮中的杯状细胞.翼状胬肉组的染色级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VEGF表达增高可能与翼状胬肉发生相关.

    作者:张雷;于晓艳;丛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2抗体重组人源靶抗原二联体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中的检测及应用

    目的 利用重组抗原BCOADA-E2和PDC-E2的二联体(BP),检测PBC患者血清中的M2抗体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Ni-NTA亲和柱纯化重组表达的BP融合蛋白,分别建立免疫印迹法(IBT)和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份PBC患者血清,以60份其他肝病患者、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80例正常人血清为对照组.结果 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患者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阳性53例,阴性7例,阳性率为88.3%;经常规试剂盒检测为M2(-)的60份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60份其他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血清,利用重组抗原检测为M2(-).结论 利用重组抗原BP检测M2抗体敏感性较高.对临床辅助诊断PBC提供一定的手段.

    作者:陈燕;黄东标;姚定康;胡晓燕;周晔;蒋廷旺;蒋天舒;吴传勇;钱(王争);邓安梅;仲人前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MT1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的关系

    目的 探讨人类16号染色体上金属硫蛋白1B(metallothionein 1B,MT1B)基因多态性与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检测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47例正常对照者的MT1B基因(rs5052334)G->C突变.结果 MT1B基因的SNP(rs8052334)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频数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1,P>0.05),(χ2=0.248,P>0.05).结论 在中国东北地区汉族人群中MT1B基因多态性可能与2型糖尿病无关.

    作者:李鸿雁;杨丽娜;范哲;史杰萍;刘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白芍总苷对骨关节炎血清及关节液中一氧化氮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的影响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otal glucosides of paeony,TGP)对骨关节炎(OA)血清及关节液中一氧化氮(NO)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影响.方法 选择30例膝OA患者,予TGP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1月和3月测定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比较其差异.结果 TGP治疗1月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3月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含量与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相比均有显著差异性(P<0.001).结论 TGP可以降低OA患者血清及关节液中NO及iNOS的含量,是治疗OA的有效药物.

    作者:饶咏梅;杜建时;赵晴;刘琳;李美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脂变化分析

    目的 分析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变化,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及血脂的关系.方法 利用AU5400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餐前和餐后血糖、胰岛素、血脂、载脂蛋白及游离脂肪酸.结果 餐前Ⅱ型糖尿病组的GLU、TG、FFA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餐后Ⅱ型糖尿病组的GLU、TG、FFA高于正常对照组,HDL-c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另外Ⅱ型糖尿病组餐后CHOL、LDL-c、ApoA1、FFA下降程度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利用障碍,脂质利用加剧,高胰岛素水平有利于降低血脂水平.

    作者:李贵星;刘双凤;胥劲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在临床上的应用与分析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病毒之一,是重要的肝脏疾病致病因子.HBV感染在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疾病,包括无症状携带状态,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等,严重的可能发展为原发性肝癌(HCC).在中国、东南亚和非洲的50%肝硬化和70%-90%肝癌由慢性HBV感染引起,7%-30%的HBV携带者感染了HBV变异体[3].

    作者:王照敏;高俊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新发现的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Livin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反应对30例结直肠癌组织、30例癌旁正常组织及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 mR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10例正常成人大肠组织中Livin基因均无表达.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阳性率均为100%,但癌旁正常组织Livin基因表达量较癌组织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Livin基因表达量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分期、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ivin基因表达升高与结直肠癌密切相关,可能参与结直肠癌的发生.

    作者:李日恒;宋燕;张海山;郭阳;孟子辉;赵涛;汲崇德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尿酸水平与居住环境的关系

    尿酸是通过黄嘌呤脱氢酶或黄嘌呤氧化酶降解嘌呤形成的终代谢产物.现已知血清尿酸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关系,尿酸浓度增高可能是痛风、肾病、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的潜在危险因素.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尿酸水平亦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研究分别选取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生活水平不同的延吉市和延边地区农村居民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朴松旭;张静春;尤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海洛因对大鼠部分血浆生化指标影响的评估

    目的 研究海洛因依赖大鼠血浆肾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海洛因依赖及戒断大鼠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3 d给药组、9 d给药组、3 d戒断组及9 d戒断组,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尿素氮(BUN)、肌酐(CREA)、尿酸URIC).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海洛因给药后URIC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戒断3 d组中仅血浆BUN显著下降(P<0.01).与海洛因给药9天组相比,戒断3 d组中BUN和URIC显著下降(P<0.01),CREA也明显降低(P<0.05);戒断9 d组中URIC浓度显著下降(P<0.01).结论 海洛因早期对肾功能损害较轻,在肾脏代偿范围内.

    作者:张连芝;崔佳乐;何海涛;付海英;王艳萍;洪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病毒性心肌炎患者NO和SOD检测及临床意义

    目前,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我们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一氧化氮(NO)和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进行检测,旨在探讨NO、SO在VMC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明日;陈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血清铁蛋白和癌胚抗原测定结果分析

    恶性肿瘤的诊断,实验室多以细胞学检查为主,尽管其特异性高但敏感度仅为40%-60%.因此,为提高恶性肿瘤的阳性检出率本文对97例住院病人血清蛋白和癌胚抗原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靖良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