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意义

胡晓芳;郑伟;孟冬娅;李志清;陈渝宁;罗军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及第3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第3、7天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发病早期可能存在暂时性的、纤溶活性增高的倾向.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氏综合征尸检1例病理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腹痛三天就诊,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腹部饱满,全身无皮疹,全腹无固定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轻度扩张,胃肠积气.便常规检测白细胞5~8个/HP.红细胞0~3个/HP,开赛露诱导排气排稀便后,腹痛减轻.再查体腹部仍无阳性体症.初诊肠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并建议随诊.患儿于就诊后10小时左右,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未到医院就诊.睡下后次日早发现死亡.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IL-1、IL-6对Ⅰ型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的影响

    目的观察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Ⅰ(白细胞介素-Ⅰ)、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Ⅰ、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Ⅰ、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Ⅰ型骨质疏松患者IL-Ⅰ、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萌萌;吴乃宝;郭忠;张彩杰;唐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致胆石症相关因素的探讨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近年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地区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文献报告[1]有25%-30%的糖尿病患者并发胆石症.胆石症形成机制:胆汁中某些脂质、无机盐或有机盐超过了在胆汁里的大溶解度,从胆汁中析出.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三个阶段:①过饱和胆汁形成;②晶核形成;③结石生长.许多学者[2]认为胆固醇结晶形成和和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是促成核因子和抑制成核因子的比率失调.而胆汁内的促成核因子是一种糖蛋白,它所启动多层囊泡表面与胆固醇分离,从而促成了成核作用和结晶生长.胆囊的自身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饱和胆汁滞留,刺激胆囊上皮分泌过多的粘液,胆囊运动功能要发生改变.胆汁淤滞使结晶形成和生长形成胆石.

    作者:孙秀萍;于金冬;李柏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近视眼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对称性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对称性的相关关系.方法对近视患者眼1472只(其中男性眼715只,女性眼757只)、行PR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61只和行LASIK手术后1年的患者眼158只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角膜平均屈光力(ACP)与角膜表面非对称指数(SAI)的相关关系.结果ACP与SAI在男性和女性中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分别为0.120、0.108,P<0.01),PRK术后1年,ACP与SAI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为-0.110,P=0.165);LASIK术后1年,ACP与SAI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为-0.066,P=0.413).结论近视患者角膜屈光力与角膜表面对称性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准分子激光屈光性手术可以改变这种相关性.

    作者:吴荒;周跃理;岳志强;宋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检测对酒精性肝病的诊断价值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T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作者:荆成宝;赵斌;沈锋;程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作者:刘瑞江;田晓丰;张信;林洋;姜儒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临床分离的125株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我们对临床分离的1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黄昭华;曹壮;朱洪权;苗艳波;王力平;杨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例遗传性蛋白S缺陷症患者的基因分析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家系的表型诊断及基因特征.方法PS活性(PS: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S抗原(PS:Ag)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PS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结果先证者的PS:Ag和PS:A分别为8.3 mg/L和29%,均低于正常.基因检测发现在14号外显子Gln522(CAG)→Stop(TAG).结论本家系PS基因在14号外显子Gln522(GAG)→Stop(TAG),为国内首次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作者:黄斌伦;金佩佩;张浩;余银妹;徐瑞龙;王敏;王学锋;丁秋兰;戴菁;王鸿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心肌梗死大鼠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研究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 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吕民;王越晖;张秀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CD62p是选择素家族的一员,储存在血小板α颗粒及中等以上大血管内皮细胞(EC)的Weiber-Palade小体内.研究发现,肿瘤患者CD62p表达增高,它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CD62p与肿瘤的临床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利琴;卢振霞;孙步彤;毕林涛;高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发性硬化的影像学分析

    多发性硬化(Multipie Sclarosis)简称MS,是原发获得性脱髓鞘疾病中常见也是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的病程为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并不断进展.本文欲通过对MS的影象学分析,探讨MRI在M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共分析34例MS患者.

    作者:马旭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扩展高频测听在噪声作业青年工人耳鸣患者中的检测意义

    在不同噪声强度作用下,噪声作业工人早期即可出现耳鸣,常出现在耳聋之前.他们的常规纯音测听其语言频率(0.5~2 kHz)平均听阈可在正常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用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可以反映耳蜗的轻微损害和早期病变,能客观、无创地诊断耳蜗病变[1].为了观察语频听阈正常(<25 dBHL)的耳鸣患者是否存在8kHz以上高频听力损害,我们对噪声作业青年工人的耳鸣患者进行了扩展高频听阈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越;李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姜黄素对SW480细胞株诱导分化的研究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株诱导分化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姜黄素对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堆积、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核仁不规则、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孙立群;于庭;孙飞;包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变化及药物干预影响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作者:葛华;王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泌尿系统感染中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分析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的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也越来越多[1,2].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趋势对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的68株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燕;杨秀坤;李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拉米夫定致面部水肿1例报告

    病人徐某,女,38岁,HBV携带20余年,近两年间断出现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来我院门诊检查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 1.6×107拷贝/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4U/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护肝,降酶治疗二个月,ALT正常,HBV复制指标阳性.自此以后,病人多次出现停用降酶药ALT升高.于2004年7月病人自觉症状加重,ALT再次升高至246 U/L,HBeAg阳性,HBV-DNA 2.15×106拷贝.

    作者:李玲;王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P53、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P53、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对43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的P53、VEGF表达与微血管数目(MVC)进行研究.结果VEGF的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及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p53的表达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P<0.05),与细胞分化程度无相关性(P>0.05).P53表达阳性或VEGF表达阳性的胃癌组织中的MVC明显高于P53表达阴性或VEGF表达阴性者(P<0.05).结论1.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有相关性.2.在胃癌组织中,P53、VEGF表达与肿瘤新生微血管的生成密切相关.

    作者:马波;赵吉生;丁大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和醛固酮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1-3].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4].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存素基因及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Survivin是1997年耶鲁大学Altieri实验室利用EPR-1cDNA筛选人类基因组文库获得的IAP[1].它是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八个IAPs家族成员(X-IAP、c-IAP-1、c-IAP-2、NAIP、ILP-2、ML-IAP/Livin、apollon、survivin)中分子量(16.5 kD)小和有基础与临床意义因而备受关注的明星分子[2,3].本文就生存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生存素的功能、生存素与细胞凋亡及分裂的关系、生存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琨;蒋春晓;高峰;隋自洁;崔贞玉;宋昕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