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波;赵吉生;丁大勇
由于早期梅毒表现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加之非正规诊所的增加及各类药物治疗的不规范,使梅毒的早期诊断率有所下降,给梅毒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也增加了不少难度.自2000年以来我院性病科共收治女性早期梅毒145例,现结合资料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英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o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当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作用失衡可以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发生[2].本实验选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这两个重要促炎和抗炎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它们在AP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罗心静;谢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CD62p是选择素家族的一员,储存在血小板α颗粒及中等以上大血管内皮细胞(EC)的Weiber-Palade小体内.研究发现,肿瘤患者CD62p表达增高,它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CD62p与肿瘤的临床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利琴;卢振霞;孙步彤;毕林涛;高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并和ERCP比较.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25例(主胰管型6例,分枝型19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ERCP检查,回顾分析了临床特点,MRI和ERCP影像学表现.结果MRI上主胰管型表现为弥漫/节段扩张的主胰管,5例伴有壁结节;分枝型表现为葡萄串状或单发的囊状肿瘤,14例内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MRCP可清楚地显示19例分枝型IPMT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MRI和ERCP对肿瘤的显示率分别是100%,52%.结论与ERCP相比,MRI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有效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方法.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分枝型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显像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100%.二维超声病变区域表现为蜂窝状无回声暗区,CFI表现为暗淡血流充盈无回声暗区.结论超声可以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其属支的走行状态、血流充盈状态,便捷、无创、价廉,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冬艳;王辉;陈丽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T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作者:荆成宝;赵斌;沈锋;程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1-3].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4].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脐血同骨髓、外周血相比,不仅富含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造血干细胞处于更早期阶段,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强.因此,它是重要的造血干细胞供源[1,2],脐血有核细胞(CBNC)主要成分是造血干细胞.为进一步提高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速度和质量,拓展脐血的临床应用领域,我们在采用人肺癌抗原(自提)诱导脐血有核细胞的CTL活性和NK活性(结果另文报道)的基础上.用此抗原处理CBNC后,观察其凋亡、细胞周期、集落形成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于秀艳;王文龙;张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验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在肝病的诊断治疗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些酶学指标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许多医院检验科常规检验项目.我们共收集102例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的血清,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单胺氧化酶(MAO),腺苷脱氨酶(ADA),探讨3种酶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泽云;崔健丽;王照敏;朱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不同噪声强度作用下,噪声作业工人早期即可出现耳鸣,常出现在耳聋之前.他们的常规纯音测听其语言频率(0.5~2 kHz)平均听阈可在正常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用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可以反映耳蜗的轻微损害和早期病变,能客观、无创地诊断耳蜗病变[1].为了观察语频听阈正常(<25 dBHL)的耳鸣患者是否存在8kHz以上高频听力损害,我们对噪声作业青年工人的耳鸣患者进行了扩展高频听阈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越;李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Rhodiola)对体外培养肺腺癌SPC-A-1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液体培养法、克隆形成法、3H-TdR掺入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给药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率、DNA合成抑制率及生存率来探讨红景天的抑瘤效应.结果与红景天共育24小时的细胞伸展不良.胞体回缩,贴附型细胞不贴壁,胞质粗糙,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而且药物浓度越大,形态学改变越明显.给药组肿瘤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停滞,出现细胞脱落、胞浆内颗粒状物堆积等形态学改变,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H-TdR掺入率减少,生存率下降.结论红景天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均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红景天可能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衣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盛辉;苑春莉;李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 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吕民;王越晖;张秀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初发的DM1,DM2,LADA患者体内GAD-Ab,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TNF-α,SIL-2R,NO)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免疫因素在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DM1组GAD-Ab,CD4+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之比,以及TNF-α,NO,SIR-2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D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而DM2组则无上述变化.在DM1组及LADA组,GAD-Ab,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水平正相关,NO与TNF-α水平正相关,而DM2组及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M1及LADA的发病均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而DM2的发病与自身免疫不密切:GAD抗原的暴露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要的启动因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GAD-Ab来帮助糖尿病分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永丽;石琳琳;邵红;吴晓萍;曹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0岁)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查阅、统计.结果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26例,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6.6%.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根据菌种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作者:毕重秀;朱洪权;黄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普遍认为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胃肠道疾病有密切关系[1].笔者对1009位浙江省离休老干部和904位普通退休老同志进行血清HP抗体的检测,将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宝建;林燕;朱月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虫草制剂对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大鼠细胞外基质成分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ⅡMP-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正常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模型组、治疗组分别行5/6肾切除制备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治疗组每天给予虫草制剂(百令胶囊4 g/kg.d)水溶液灌胃,进行干预治疗,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每天给予等量的自来水灌胃.末次术后4周、9周分别观察肾脏病理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肾组织胶原IV、纤维连接蛋白(FN),用RT-PCR方法检测肾脏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能降低肾小球硬化指数,减少胶原IV、FN表达;减少TIMP-1 mRNA的表达.结论虫草制剂能够减少5/6肾切除大鼠肾脏胶原IV、FN表达;抑制TIMP-1 mRNA的表达;减轻肾小球硬化细胞外基质的积聚.
作者:李春梅;刘丽秋;周海燕;董晖;宋起;李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我们对临床分离的1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黄昭华;曹壮;朱洪权;苗艳波;王力平;杨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颈椎闭合性创伤合并椎动脉损伤以往认为非常罕见,但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该并发症并不少见.1995年Friendmen[1]用MRA检查的39例闭合性颈椎损伤病人中有9(24%)例合并有椎动脉损伤.2002年任先军等[2]报道的95例颈椎损伤病人中有19(20%)例发生椎动脉损伤.以往认为其发病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闭合性椎动脉损伤具有潜伏性和非特异性,多数病人在受伤当时并不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略.其次,闭合性椎动脉损伤诊断较困难,普通的影像学检查难以发现,而传统的血管造影技术耗时长、费用高且具有较高的危险性不能作为常规检查,很多病人被漏诊.再次,闭合性颈椎损伤往往合并有头部外伤,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发的神经损害症状常被误认为是脑外伤所致.要合理准确的诊断出闭合性椎动脉损伤首先要了解其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作者:刘霞;孙玉霞;聂柔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作者:葛华;王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