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血小板糖蛋白CD62p表达的临床意义

翟利琴;卢振霞;孙步彤;毕林涛;高申

关键词:恶性肿瘤患者, 血小板, 糖蛋白, 流式细胞仪检测, 大血管内皮细胞, 选择素家族, 现报告如下, 转移关系, 肿瘤细胞, 临床关系, 对比研究, 表达水平, α颗粒, 体内, 储存, 表面
摘要:CD62p是选择素家族的一员,储存在血小板α颗粒及中等以上大血管内皮细胞(EC)的Weiber-Palade小体内.研究发现,肿瘤患者CD62p表达增高,它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CD62p与肿瘤的临床关系,现报告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和醛固酮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1-3].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4].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大鼠脑缺氧预处理及局灶性脑缺血后GFAP表达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缺氧预处理及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GFAP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缺氧预处理及局灶永久性脑缺血(PMCA)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预缺氧(8%O2,92%N2,3 h)+PMCAO不同时间(6 h、1 d、3 d、7 d)GFAP表达的变化.结果脑缺血后随缺血时间延长,GFAP表达逐渐增多,于缺血后7 d达高峰.预缺氧(8%O2,92%N2,3h)+PMCAO组各时间点GFAP表达进一步增强,尤其在缺血周边区明显,与缺血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预处理可以使星形胶质细胞激活并反应性增生,GFAP表达变化可能是脑缺氧耐受的脑保护机制之一.

    作者:王春辉;高明;韩雪梅;杨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及其与转移的关系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作者:刘瑞江;田晓丰;张信;林洋;姜儒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铜绿假单胞菌在下呼吸道感染中的耐药性分析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临床上引起呼吸道、伤口等感染的较为多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三代头孢菌素及碳氰酶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本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1,2],尤其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我院2003年1~12月下呼吸道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金淑杰;徐雪松;张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谷氨酰胺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

    目的探讨免疫营养剂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梗阻性黄疸组(J组)和谷氨酰胺干预组(G组)各30只,于术后5周抽尽腔静脉血测定血清sIL-2R.结果J组与G组sIL-2R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1),G组sIL-2R水平较J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谷氨酰胺能够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sIL-2R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作者:韩刚;陈云波;张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上消化道出血对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的影响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直接相关,早已得到学术界的肯定.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80%以上,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溃疡的复发率显著降低[1].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上消化道出血时,胶囊14C-尿素呼气试验,HP阳性率显著降低.但还没有引起消化科医师注意.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徐林发;林军;姜冠军;谢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于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44只体重在6080 g的Wistar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为标准食物的对照组(N),食高脂肪食物组(F),非运动组(S)和运动组(T)四组.每组各11只小鼠,饲养五周,然后将解剖取出副睾丸脂肪组织,肝藏,比目鱼肌,外侧包括的肌肉,肌腱和血液.进行血液性状,脂肪分辨力,糖原含量,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耐力运动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肌糖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P<0.001)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副睾丸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摄入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氧化酶cs的活性也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P<0.001);对脂肪酶氧化酶3-HAD活性的影响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脂肪食物摄入虽然使骨骼肌肉内糖原含量降低,但可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运动训练可使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作者:孙良吉;张苏;李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长春地区736例儿童临床感染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离及耐药分析

    正常情况下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激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其成为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何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是每一位儿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对2002~2004年长春地区736例儿童临床感染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多层螺旋CT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存素基因及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Survivin是1997年耶鲁大学Altieri实验室利用EPR-1cDNA筛选人类基因组文库获得的IAP[1].它是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八个IAPs家族成员(X-IAP、c-IAP-1、c-IAP-2、NAIP、ILP-2、ML-IAP/Livin、apollon、survivin)中分子量(16.5 kD)小和有基础与临床意义因而备受关注的明星分子[2,3].本文就生存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生存素的功能、生存素与细胞凋亡及分裂的关系、生存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琨;蒋春晓;高峰;隋自洁;崔贞玉;宋昕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LHRH-PE40识别结肠癌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细胞膜表面蛋白能否识别LHRH-PE40及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et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与LHRH进行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而白血病细胞系Jurket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亲和力:Kd=10.6±2.33 nmol/L,容量Bmax=345±7.59 pmol/mg.结论LHRH是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结肠癌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无LHRH表达的肿瘤无杀伤作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姜洋;何畅;吴广谋;朱平;岳玉环;孙春华;张国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免疫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初发的DM1,DM2,LADA患者体内GAD-Ab,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TNF-α,SIL-2R,NO)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免疫因素在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DM1组GAD-Ab,CD4+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之比,以及TNF-α,NO,SIR-2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D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而DM2组则无上述变化.在DM1组及LADA组,GAD-Ab,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水平正相关,NO与TNF-α水平正相关,而DM2组及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M1及LADA的发病均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而DM2的发病与自身免疫不密切:GAD抗原的暴露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要的启动因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GAD-Ab来帮助糖尿病分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永丽;石琳琳;邵红;吴晓萍;曹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红景天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红景天(Rhodiola)对体外培养肺腺癌SPC-A-1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液体培养法、克隆形成法、3H-TdR掺入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给药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率、DNA合成抑制率及生存率来探讨红景天的抑瘤效应.结果与红景天共育24小时的细胞伸展不良.胞体回缩,贴附型细胞不贴壁,胞质粗糙,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而且药物浓度越大,形态学改变越明显.给药组肿瘤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停滞,出现细胞脱落、胞浆内颗粒状物堆积等形态学改变,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H-TdR掺入率减少,生存率下降.结论红景天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均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红景天可能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衣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盛辉;苑春莉;李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辛伐他汀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变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ACS、健康对照组之间M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1、MMP-9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顾红娟;王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探讨

    急性胰腺炎(ao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当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作用失衡可以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发生[2].本实验选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这两个重要促炎和抗炎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它们在AP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罗心静;谢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脂多糖所致大鼠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

    目的用脂多糖制作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观察其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以阐明脂多糖在支气管肺炎发病、肺炎性变化中的作用.方法气管内注入脂多糖法建立大鼠支气管肺炎模型,将其临床表现、外周血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支气管肺组织病理改变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模型组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结论脂多糖所致大鼠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表现与病理学改变等与人的支气管肺炎相似,可作为将来进一步研究脂多糖引起的支气管肺炎的发病机理和如何防治的有用模型.

    作者:侯松萍;董震;潘留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TPS与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肺癌作为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占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1].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S)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78例肺癌及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贺秋;赵再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脑血管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变化及药物干预影响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作者:葛华;王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25例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MRI和ERCP比较研究

    目的研究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并和ERCP比较.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25例(主胰管型6例,分枝型19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ERCP检查,回顾分析了临床特点,MRI和ERCP影像学表现.结果MRI上主胰管型表现为弥漫/节段扩张的主胰管,5例伴有壁结节;分枝型表现为葡萄串状或单发的囊状肿瘤,14例内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MRCP可清楚地显示19例分枝型IPMT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MRI和ERCP对肿瘤的显示率分别是100%,52%.结论与ERCP相比,MRI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有效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方法.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分枝型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IL-1、IL-6对Ⅰ型骨质疏松骨代谢调节的影响

    目的观察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Ⅰ(白细胞介素-Ⅰ)、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Ⅰ、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Ⅰ、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Ⅰ型骨质疏松患者IL-Ⅰ、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萌萌;吴乃宝;郭忠;张彩杰;唐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