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于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

孙良吉;张苏;李顶

关键词:高脂肪食物, 运动, 骨骼肌, 脂类糖类代谢
摘要:目的探讨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44只体重在6080 g的Wistar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为标准食物的对照组(N),食高脂肪食物组(F),非运动组(S)和运动组(T)四组.每组各11只小鼠,饲养五周,然后将解剖取出副睾丸脂肪组织,肝藏,比目鱼肌,外侧包括的肌肉,肌腱和血液.进行血液性状,脂肪分辨力,糖原含量,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耐力运动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肌糖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P<0.001)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副睾丸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摄入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氧化酶cs的活性也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P<0.001);对脂肪酶氧化酶3-HAD活性的影响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脂肪食物摄入虽然使骨骼肌肉内糖原含量降低,但可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运动训练可使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瑞氏综合征尸检1例病理报告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腹痛三天就诊,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腹部饱满,全身无皮疹,全腹无固定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轻度扩张,胃肠积气.便常规检测白细胞5~8个/HP.红细胞0~3个/HP,开赛露诱导排气排稀便后,腹痛减轻.再查体腹部仍无阳性体症.初诊肠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并建议随诊.患儿于就诊后10小时左右,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未到医院就诊.睡下后次日早发现死亡.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脑梗死前期局部低灌注的影像表现

    从脑血流量的(cerebral blood flow)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经历了脑组织局部灌注压力的下降,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和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元功能改变即脑梗死.在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阶段做出超早期诊断并确定缺血半暗带,从而有效的灌注时间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功能[1].笔者通过对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的患者进行了各种影像检查的比较,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峰;刘峰;田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糖尿病免疫发病机制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初发的DM1,DM2,LADA患者体内GAD-Ab,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TNF-α,SIL-2R,NO)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免疫因素在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DM1组GAD-Ab,CD4+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之比,以及TNF-α,NO,SIR-2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D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而DM2组则无上述变化.在DM1组及LADA组,GAD-Ab,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水平正相关,NO与TNF-α水平正相关,而DM2组及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M1及LADA的发病均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而DM2的发病与自身免疫不密切:GAD抗原的暴露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要的启动因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GAD-Ab来帮助糖尿病分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永丽;石琳琳;邵红;吴晓萍;曹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血压性脑出血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HICH)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磁珠法对6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进行检测,并与40例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发病后24小时及第3天,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第3、7天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预后不佳组血浆D-D水平明显升高,与预后佳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且预后不佳组均为血肿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者.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急性期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在发病早期可能存在暂时性的、纤溶活性增高的倾向.血浆D-D水平的高低与出血部位、病人的预后有关.

    作者:胡晓芳;郑伟;孟冬娅;李志清;陈渝宁;罗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1744例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析

    病理诊断是国际公认的医学标准诊断.采用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相对照的方法,检验超声诊断的准确率即符合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我们从1998年开始随访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洁;王宝月;边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APP、MAO和ADA在肝酶学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探讨

    实验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在肝病的诊断治疗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些酶学指标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许多医院检验科常规检验项目.我们共收集102例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的血清,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单胺氧化酶(MAO),腺苷脱氨酶(ADA),探讨3种酶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泽云;崔健丽;王照敏;朱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诊断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显像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100%.二维超声病变区域表现为蜂窝状无回声暗区,CFI表现为暗淡血流充盈无回声暗区.结论超声可以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其属支的走行状态、血流充盈状态,便捷、无创、价廉,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冬艳;王辉;陈丽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血清TPS与CEA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价值

    肺癌作为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占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1].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S)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78例肺癌及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贺秋;赵再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LHRH-PE40识别结肠癌细胞膜表面蛋白的研究

    目的探讨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人白血病细胞系Jurket细胞膜表面蛋白能否识别LHRH-PE40及是否存在竞争性抑制.方法将结肠癌细胞系Lovo及白血病细胞系Jurket制备成细胞膜,利用125I标记的LHRH-PE40与两种细胞膜进行放射性配基分析,与LHRH进行竞争结合分析.结果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的结合竞争符合特异性配基-受体结合、竞争;而白血病细胞系Jurket未见配基-受体特异性结合.其中LHRH-PE40与Lovo细胞的亲和力:Kd=10.6±2.33 nmol/L,容量Bmax=345±7.59 pmol/mg.结论LHRH是结肠癌免疫治疗的有效靶点,LHRH-PE40对过度表达LHRH受体的结肠癌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而对无LHRH表达的肿瘤无杀伤作用,对于药物的临床应用有着指导意义.

    作者:姜洋;何畅;吴广谋;朱平;岳玉环;孙春华;张国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辛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辛伐他汀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变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ACS、健康对照组之间M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1、MMP-9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顾红娟;王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介入治疗对肾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

    目的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 elated antigen,FⅧR:Ag)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以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ⅧR:Ag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ⅧR:Ag表达于术前行或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浆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在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表达较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肾癌组织血管生成,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吴晶涛;孙丽光;王田蔚;赵永生;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用Psi2STK/GCV对鼠C6神经胶质瘤细胞作用的初步研究

    目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包装细胞进行基因转导和药物治疗相结合来治疗脑胶质瘤的可行性.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构建了逆转录病毒载体STK及基因工程包装细胞psi2STK,用psi2STK细胞和丙氧鸟苷(GCV)结合对胶质瘤细胞进行了基因治疗研究.结果C6胶质瘤细胞和基因工程包装细胞与不同浓度的丙氧鸟苷(GCV)一起培养,未感染的细胞比感染的细胞对丙氧鸟苷(GCV)更为敏感.结论通过体外实验证实:逆转录病毒转导HSV-TK基因在培养C6胶质瘤细胞中,提高了其对GCV的敏感性.

    作者:梁淑媛;于晓春;周劲松;于淑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于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运动对骨骼肌的脂类及糖类代谢的影响特点.方法采用44只体重在6080 g的Wistar雄性小鼠为实验对象,将它们分为标准食物的对照组(N),食高脂肪食物组(F),非运动组(S)和运动组(T)四组.每组各11只小鼠,饲养五周,然后将解剖取出副睾丸脂肪组织,肝藏,比目鱼肌,外侧包括的肌肉,肌腱和血液.进行血液性状,脂肪分辨力,糖原含量,酶的活性进行测定.结果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和耐力运动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肌糖原的影响具有显著性(P<0.05,P<0.001)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副睾丸脂肪组织的脂肪分解表现出显著性差异(P<0.001,P<0.001).摄入高脂肪食物和耐力训练对epitrochlearis肌肉中氧化酶cs的活性也具有显著性影响(P<0.05,P<0.001);对脂肪酶氧化酶3-HAD活性的影响非常显著(P<0.001).结论高脂肪食物摄入虽然使骨骼肌肉内糖原含量降低,但可使氧化酶的活性增强,运动训练可使脂肪酸氧化酶的活性显著提高.

    作者:孙良吉;张苏;李顶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诊断学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及应用

    实验室教学是诊断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亦是医学生了解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临床实验室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临床实验室配备微型电子计算机及各种自动化检测仪,使临床医学检验的面貌日新月异,使临床检验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作者:黄郁文;王锦萍;郑国强;谷长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急性胰腺炎血清白细胞介素6和白细胞介素10的水平与其严重程度的探讨

    急性胰腺炎(ao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当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作用失衡可以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发生[2].本实验选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这两个重要促炎和抗炎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它们在AP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罗心静;谢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硬膜外镇痛对上腹部手术后病人血浆儿茶酚胺、皮质醇和醛固酮的影响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1-3].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4].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腮腺癌中Hsp70、p27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与腮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45例腮腺癌(24例腺样囊性癌及21例粘液表皮样癌)中Hsp70、p27的表达,并选用10例多形性腺瘤作对照.结果Hsp70及p27的表达均为细胞核及胞浆中棕黄色染色,在腮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7.8%及28.9%,与对照组多形性腺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Hsp70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70与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sp70与p27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尹万忠;祝威;潘雨利;宋文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丙二醛及一氧化氮的关系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3]它,对U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HCY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旨在探讨HCY对UA的致病机制.

    作者:王建春;邹安;张秀岭;江华;夏礼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辐射诱导多药耐药肝癌细胞HepG2/ADM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联合应用放、化疗对多药耐药肝癌细胞HepG2/ADM凋亡的影响并探讨诱导凋的机制.方法比较放化疗、单纯放疗、单纯化疗的诱导凋亡作用,将HepG2/ADM分为6组,比较各组凋亡率;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HepG2/ADM细胞p53、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经处理因素作用后,组1~6HepG2/ADM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8±0.3%,5.2±0.5%,10.9±2.3%,31.7±4.1%,11.7±2.8%,35.2±4.5%.放化疗与单纯化疗相比诱导HepG2/ADM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RT-PCR检测组1~6 p53表达分别为:0.22±0.04、0.23±0.02、0.31±0.04、0.55±0.02、0.35±0.04、0.57±0.05;bcl-2表达分别为:0.34±0.03、0.3l±0.04、0.25±0.02、0.14±0.02、0.26±0.03、0.10±0.03;bax表达分别为:0.21±0.02、0.25±0.02、0.29±0.03、0.38±0.03、0.29±0.03、0.41±0.06.结论放化疗联合应用能够显著增加耐药细胞HepG2/ADM凋亡率,这种作用与p53、bax、bcl-2表达调节有关.

    作者:王宁;李玉;刘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 生存素基因及在白血病研究中的应用

    Survivin是1997年耶鲁大学Altieri实验室利用EPR-1cDNA筛选人类基因组文库获得的IAP[1].它是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八个IAPs家族成员(X-IAP、c-IAP-1、c-IAP-2、NAIP、ILP-2、ML-IAP/Livin、apollon、survivin)中分子量(16.5 kD)小和有基础与临床意义因而备受关注的明星分子[2,3].本文就生存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生存素的功能、生存素与细胞凋亡及分裂的关系、生存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琨;蒋春晓;高峰;隋自洁;崔贞玉;宋昕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