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淑媛;于晓春;周劲松;于淑梅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热休克蛋白)70mRNA和HSP70蛋白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原理检测HSP70mRNA,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SP70蛋白.结果异丙酚使HSP70mRNA的表达增强,时间延长(P<0.05);HSP70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异丙酚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的表达.提示异丙酚一方面发挥自身的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诱导HSP70的合成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淞;金梅香;张明明;张靓靓;谭兴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株诱导分化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姜黄素对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堆积、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核仁不规则、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孙立群;于庭;孙飞;包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的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也越来越多[1,2].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趋势对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的68株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燕;杨秀坤;李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1]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妇科肿瘤界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治疗的≤35岁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55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刘晓军;张文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氧化氢酶(CAT)又称触酶,急性胰腺炎时显著升高,对胰腺炎可作出早期诊断,其敏感性优于血清淀粉酶,但报道甚少.测定方法主要为分光光度法(手工法),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不能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我们对其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李彬先;舒立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两种方法,对45例肢体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了解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因及瓣膜的功能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为99.23%,特异性为95.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可靠检测手段,较顺行静脉造影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彩超可为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但对于多普勒超声不能确诊的病例仍需结合顺行静脉造影.
作者:祁巍;赵一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脐血同骨髓、外周血相比,不仅富含造血干细胞,而且这些造血干细胞处于更早期阶段,增殖能力、自我更新能力也更强.因此,它是重要的造血干细胞供源[1,2],脐血有核细胞(CBNC)主要成分是造血干细胞.为进一步提高脐血干细胞移植后造血重建的速度和质量,拓展脐血的临床应用领域,我们在采用人肺癌抗原(自提)诱导脐血有核细胞的CTL活性和NK活性(结果另文报道)的基础上.用此抗原处理CBNC后,观察其凋亡、细胞周期、集落形成的变化,以探讨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作者:于秀艳;王文龙;张晓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占小儿风湿性疾病的首位[1].其临床表现多样,但肾脏受累及其受累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2],早期轻微肾脏损害时,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很难发现早期肾脏损害.而尿微量蛋白Alb、β2-MG可灵敏地反映HSP患儿早期肾脏损害.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收治的尿常规、肾功能正常的48例HSP患儿,测定其尿Alb、β2-MG含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柔;赵学良;匡维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前研究表明,完善的硬膜外麻醉不仅止痛完全且代谢影响小,不引起内源性儿茶酚胺增加,对于上腹部术后的病人,充分的镇痛能有效的阻止术后疼痛应激反应引起的儿茶酚胺明显变化[1-3].在应激状态下糖皮质激素短时间增多,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增强,而长期分泌过高,则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受到抑制.术后镇痛能消除患者术后的精神紧张状态,有利于循环功能稳定,加速皮质醇的降解,降低病人的基础代谢率[4].本文探讨上腹部手术后腹膜外镇痛对内分泌指标的影响.
作者:王金兰;刘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应用,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1,2].为了解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状况,我们对临床分离的125株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作者:黄昭华;曹壮;朱洪权;苗艳波;王力平;杨文海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临床上引起呼吸道、伤口等感染的较为多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三代头孢菌素及碳氰酶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本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1,2],尤其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我院2003年1~12月下呼吸道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金淑杰;徐雪松;张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为了研究血小板活化因子P-选择素(CD62P)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的改变及其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治疗前后测P-选择素作对比观察.急性脑出血患者入院后测外周血P-选择素与健康对照组作对比.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2.用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的外周血血小板表面P-选择素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奥扎格雷钠组(P<0.01).结论血小板活化在急性出血及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P-选择素可以做为选择药物治疗的一项可靠指标.奥扎格雷钠具有减少血小板活化.
作者:葛华;王立群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胶质瘤由于其呈浸润性生长,病灶与周围脑组织无边界.在临床疗效的判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文旨在讨论伽玛刀治疗颅内胶质瘤的疗效及CSF-LDH同工酶在脑脊液中的表现特征.
作者:李兴华;郑权;张广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早期梅毒表现的多样化和不典型性,极易造成误诊漏诊,加之非正规诊所的增加及各类药物治疗的不规范,使梅毒的早期诊断率有所下降,给梅毒的有效预防和治疗也增加了不少难度.自2000年以来我院性病科共收治女性早期梅毒145例,现结合资料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金英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验室教学是诊断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基础与临床的纽带,亦是医学生了解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窗口.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临床实验室的普及应用,特别是临床实验室配备微型电子计算机及各种自动化检测仪,使临床医学检验的面貌日新月异,使临床检验技术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
作者:黄郁文;王锦萍;郑国强;谷长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观察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Ⅰ(白细胞介素-Ⅰ)、IL-6(白细胞介素-6)变化,分析其对骨吸收、骨形成的影响.方法检测136例Ⅰ型骨质疏松患者血清E2(雌二醇)及IL-Ⅰ、IL-6水平,检测BMD(骨密度).结果骨质疏松组E2测定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IL-Ⅰ、IL-6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Ⅰ型骨质疏松患者IL-Ⅰ、IL-6的升高影响体内骨吸收与骨形成的动态平衡.
作者:张萌萌;吴乃宝;郭忠;张彩杰;唐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作者:刘瑞江;田晓丰;张信;林洋;姜儒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不同噪声强度作用下,噪声作业工人早期即可出现耳鸣,常出现在耳聋之前.他们的常规纯音测听其语言频率(0.5~2 kHz)平均听阈可在正常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用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可以反映耳蜗的轻微损害和早期病变,能客观、无创地诊断耳蜗病变[1].为了观察语频听阈正常(<25 dBHL)的耳鸣患者是否存在8kHz以上高频听力损害,我们对噪声作业青年工人的耳鸣患者进行了扩展高频听阈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越;李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T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作者:荆成宝;赵斌;沈锋;程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