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冬艳;王辉;陈丽波
肺癌作为肺部恶性肿瘤,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占男性恶性肿瘤第四位,女性恶性肿瘤第五位[1].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至关重要.为探讨血清组织多肽抗原(TPS)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本文对78例肺癌及肺良性疾病患者进行了上述项目的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贺秋;赵再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显像特点.方法总结分析11例经血管造影证实的门静脉系统海绵样变性的超声表现.结果超声诊断符合率100%.二维超声病变区域表现为蜂窝状无回声暗区,CFI表现为暗淡血流充盈无回声暗区.结论超声可以显示门静脉系统及其属支的走行状态、血流充盈状态,便捷、无创、价廉,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
作者:杨冬艳;王辉;陈丽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脑血流量的(cerebral blood flow)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经历了脑组织局部灌注压力的下降,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和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元功能改变即脑梗死.在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阶段做出超早期诊断并确定缺血半暗带,从而有效的灌注时间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功能[1].笔者通过对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的患者进行了各种影像检查的比较,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峰;刘峰;田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红景天(Rhodiola)对体外培养肺腺癌SPC-A-1细胞的直接抑制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通过液体培养法、克隆形成法、3H-TdR掺入法与MTT比色法分别检测给药后肺腺癌细胞的增殖情况、克隆形成率、DNA合成抑制率及生存率来探讨红景天的抑瘤效应.结果与红景天共育24小时的细胞伸展不良.胞体回缩,贴附型细胞不贴壁,胞质粗糙,有大量颗粒状物堆积,而且药物浓度越大,形态学改变越明显.给药组肿瘤细胞增殖缓慢甚至停滞,出现细胞脱落、胞浆内颗粒状物堆积等形态学改变,克隆形成数明显少于对照组,3H-TdR掺入率减少,生存率下降.结论红景天对体外培养肺腺癌细胞均具有直接杀伤作用.红景天可能通过干扰细胞代谢、改变细胞外衣的性质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作者:盛辉;苑春莉;李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周期调节蛋白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并探讨与腮腺癌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通用型二步法检测45例腮腺癌(24例腺样囊性癌及21例粘液表皮样癌)中Hsp70、p27的表达,并选用10例多形性腺瘤作对照.结果Hsp70及p27的表达均为细胞核及胞浆中棕黄色染色,在腮腺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77.8%及28.9%,与对照组多形性腺瘤比较差异显著(P<0.01).Hsp70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正相关(P<0.05);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结论Hsp70与p27在腮腺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Hsp70与p27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尹万忠;祝威;潘雨利;宋文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株诱导分化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姜黄素对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堆积、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核仁不规则、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孙立群;于庭;孙飞;包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的关系及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伴有和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中VEGF、bFGF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VEGF、bF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5%和59.6%,均显著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χ2=12.581,P<0.01)、(χ2=12.581,P<0.01);VEGF和bFGF表达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χ2=4.025,P<0.05)、(χ2=4.712,P<0.05).结论VEGF、bFGF与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密切相关,VEGF、bFGF表达升高能促进肿瘤转移.
作者:刘瑞江;田晓丰;张信;林洋;姜儒庆 刊期: 2005年第06期
CD62p是选择素家族的一员,储存在血小板α颗粒及中等以上大血管内皮细胞(EC)的Weiber-Palade小体内.研究发现,肿瘤患者CD62p表达增高,它与肿瘤细胞远处转移关系密切;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恶性肿瘤患者以及10例对照者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水平,进行组间对比研究,并初步分析了CD62p与肿瘤的临床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翟利琴;卢振霞;孙步彤;毕林涛;高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细胞内功能酶,广泛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全身组织中,AST有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同工酶(AST-s)和线粒体同工酶(AST-m).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肝病的诊断[1,2].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一种线粒体酶,主要分布于肝脏、肠、胰腺、心等器官,尤以肝脏丰富[3].本文对12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GLDH和AST-m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它们在诊断不同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潘峰;李荣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的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也越来越多[1,2].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趋势对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的68株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燕;杨秀坤;李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多发性硬化(Multipie Sclarosis)简称MS,是原发获得性脱髓鞘疾病中常见也是有代表性的一类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多数患者的病程为缓解与复发交替发生,并不断进展.本文欲通过对MS的影象学分析,探讨MRI在MS诊断中的重要意义.我们共分析34例MS患者.
作者:马旭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房充血分数(AFF)在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40名高血压患者及40名正常人的AAF值,快充血率峰值(PRFR)进行测定,并兼测了二尖瓣口E峰峰值速度与A峰峰值速度比(EV/AV).结果高血压患者的AFF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01);而PRFR、EV/AV值明显低于正常人(P<0.001~P<0.05).且所有受试者的AFF值与EV/AV值、PRFR值分别呈负相关(r=-0.51;r=-0.61).结论AFF能够客观的反映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变化,对鉴别左室舒张功能异常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作者:何雨;王棉;杨春荣;何艳慧;赵海军;孙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氧化氢酶(CAT)又称触酶,急性胰腺炎时显著升高,对胰腺炎可作出早期诊断,其敏感性优于血清淀粉酶,但报道甚少.测定方法主要为分光光度法(手工法),操作复杂,反应时间长,不能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故我们对其测定方法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研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作者:李彬先;舒立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分析中国血栓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β启动子HaeⅢ基因多态性与血浆脂质异常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分析方法,分析100名血栓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DNA样品的βFG启动子HaeⅢ基因多态性,比浊法测定血浆FBG水平.酶法测定TC和TG,选择遮蔽法直接测定HDL-C、LDL-C,ApoA1、ApoB,Lp(a)用双波长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结果血栓组血清TC、TG、LDL-C和Lp(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poA1和Apo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H2H2组、H1H2组血清TC、TG、LDL-C和Lp(a)水平均明显高于H1H1组(P<0.01),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ApoA1和ApoB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βFBG启动子HaeⅢ基因多态性与血清脂质密切相关是血栓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作者:杜建时;刘卓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3]它,对U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HCY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旨在探讨HCY对UA的致病机制.
作者:王建春;邹安;张秀岭;江华;夏礼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贫血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缺铁性贫血又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孕妇贫血患者的60%~70%,临产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且与妊高症发病明显相关,因妊娠的生理影响,孕妇IDA的诊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虽然方法很多,但存在敏感性和有创(如骨髓铁染色)等问题,为此为了正确选择诊断指标,我们检测130例37~42周临产孕妇的血清铁(SI),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RF)及Hb,MCV,MCH,MCHC,RDW进行方法学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婉红;陈文举;王乐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并和ERCP比较.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25例(主胰管型6例,分枝型19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ERCP检查,回顾分析了临床特点,MRI和ERCP影像学表现.结果MRI上主胰管型表现为弥漫/节段扩张的主胰管,5例伴有壁结节;分枝型表现为葡萄串状或单发的囊状肿瘤,14例内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MRCP可清楚地显示19例分枝型IPMT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MRI和ERCP对肿瘤的显示率分别是100%,52%.结论与ERCP相比,MRI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有效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方法.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分枝型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人徐某,女,38岁,HBV携带20余年,近两年间断出现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来我院门诊检查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 1.6×107拷贝/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4U/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护肝,降酶治疗二个月,ALT正常,HBV复制指标阳性.自此以后,病人多次出现停用降酶药ALT升高.于2004年7月病人自觉症状加重,ALT再次升高至246 U/L,HBeAg阳性,HBV-DNA 2.15×106拷贝.
作者:李玲;王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PRL腺瘤患者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及评估预后.方法对18例垂体泌乳素性腺瘤患者的术前及肿瘤切除后泌乳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对肿瘤切除后血清激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切除后24小时及以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激素评定方法和MRI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好.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术后早期连续动态血清PRL监测结果对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兴利;赵丛海;苗壮;赵航;李东原;崔勇;高中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o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当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作用失衡可以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发生[2].本实验选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这两个重要促炎和抗炎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它们在AP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罗心静;谢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