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松萍;董震;潘留兰
贫血是孕妇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而缺铁性贫血又是其中常见的一种,约占孕妇贫血患者的60%~70%,临产孕妇患有缺铁性贫血,对母婴均有不良影响.且与妊高症发病明显相关,因妊娠的生理影响,孕妇IDA的诊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虽然方法很多,但存在敏感性和有创(如骨髓铁染色)等问题,为此为了正确选择诊断指标,我们检测130例37~42周临产孕妇的血清铁(SI),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TRF)及Hb,MCV,MCH,MCHC,RDW进行方法学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婉红;陈文举;王乐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HSP(热休克蛋白)70mRNA和HSP70蛋白的动态表达规律及其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原位杂交原理检测HSP70mRNA,应用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SP70蛋白.结果异丙酚使HSP70mRNA的表达增强,时间延长(P<0.05);HSP70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P<0.05).结论异丙酚能显著促进脑缺血再灌注时HSP70的表达.提示异丙酚一方面发挥自身的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诱导HSP70的合成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作者:李淞;金梅香;张明明;张靓靓;谭兴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是临床上引起呼吸道、伤口等感染的较为多见的条件致病菌.近年来由于三代头孢菌素及碳氰酶烯类抗生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使得本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加[1,2],尤其是具有多重耐药性的菌株给临床抗感染治疗带来了很大的难题.为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对我院2003年1~12月下呼吸道分离的62株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进行分析,其结果如下.
作者:金淑杰;徐雪松;张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SW480(人结肠癌细胞)细胞株诱导分化机制.方法应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并通过电子显微镜观察诱导分化后的亚细胞结构.结果姜黄素对SW480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G1期细胞堆积、S期细胞减少、G2/M期细胞增多、亚细胞结构、细胞空化、核仁不规则、染色质趋边凝集.结论姜黄素能够抑制SW480细胞增殖,阻止G1期细胞向S期转化的进程,促进SW480细胞凋亡.
作者:孙立群;于庭;孙飞;包洪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是致不稳定型心绞痛(UA)等急性冠脉综合征新的独立危险因素[1~3]它,对UA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血浆HCY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的水平,旨在探讨HCY对UA的致病机制.
作者:王建春;邹安;张秀岭;江华;夏礼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从脑血流量的(cerebral blood flow)下降到急性脑梗死的发病过程中,经历了脑组织局部灌注压力的下降,脑循环储备力失代偿和脑代谢储备力发生不可逆的神经元功能改变即脑梗死.在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病理生理阶段做出超早期诊断并确定缺血半暗带,从而有效的灌注时间内积极溶栓治疗,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元功能[1].笔者通过对15例临床诊断为脑局部缺血的患者进行了各种影像检查的比较,探讨CT灌注成像在脑梗死前期脑局部低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孙海峰;刘峰;田新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不同噪声强度作用下,噪声作业工人早期即可出现耳鸣,常出现在耳聋之前.他们的常规纯音测听其语言频率(0.5~2 kHz)平均听阈可在正常范围.近年来许多学者将扩展高频纯音测听用于噪声性听力损伤的监测,可以反映耳蜗的轻微损害和早期病变,能客观、无创地诊断耳蜗病变[1].为了观察语频听阈正常(<25 dBHL)的耳鸣患者是否存在8kHz以上高频听力损害,我们对噪声作业青年工人的耳鸣患者进行了扩展高频听阈测定,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越;李玉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MMP-2、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MMP-2、PT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TNM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MMP-2、PTEN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MMP-2、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MMP-2、PT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胃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MMP-2、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2、PT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MMP-2、PT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赵刚;王权;陈岩;所剑;赵光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大肠埃希菌是引起泌尿系统感染的常见的病原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是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菌株也越来越多[1,2].了解本地区的细菌分离及耐药性趋势对临床抗感染的经验治疗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因此我们分析了2004年我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尿培养分离的68株大肠埃希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秀燕;杨秀坤;李秀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急性胰腺炎(aoute pancreatitis,AP)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是当今外科领域研究的热点,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1].近年来细胞因子与急性胰腺炎的关系逐渐受到重视,随着这个领域研究的深入,发现在急性胰腺炎病程中促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作用失衡可以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多器官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的发生[2].本实验选择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这两个重要促炎和抗炎因子进行研究,探讨了它们在AP发病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作者:罗心静;谢江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病人徐某,女,38岁,HBV携带20余年,近两年间断出现消化不良,肝区隐痛,来我院门诊检查结果:HBsAg阳性,HBeAg阳性,抗-HBc阳性,HBV-DNA 1.6×107拷贝/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204U/L.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给予护肝,降酶治疗二个月,ALT正常,HBV复制指标阳性.自此以后,病人多次出现停用降酶药ALT升高.于2004年7月病人自觉症状加重,ALT再次升高至246 U/L,HBeAg阳性,HBV-DNA 2.15×106拷贝.
作者:李玲;王淑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一个遗传性蛋白S(PS)缺陷症家系的表型诊断及基因特征.方法PS活性(PS:A)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S抗原(PS:Ag)用ELISA方法测定.用PCR扩增PS基因各个外显子及侧翼序列,用直接测序法检测突变点.结果先证者的PS:Ag和PS:A分别为8.3 mg/L和29%,均低于正常.基因检测发现在14号外显子Gln522(CAG)→Stop(TAG).结论本家系PS基因在14号外显子Gln522(GAG)→Stop(TAG),为国内首次报道的一个新的基因突变.
作者:黄斌伦;金佩佩;张浩;余银妹;徐瑞龙;王敏;王学锋;丁秋兰;戴菁;王鸿利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类风显性关节炎(RA)是病因未明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率高.目前尚无理想的RA治疗药物,本文通过血液流变学检查观察中药复方合剂对RA患者的疗效.
作者:季守贤;包洪;张丹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细胞内功能酶,广泛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全身组织中,AST有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同工酶(AST-s)和线粒体同工酶(AST-m).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肝病的诊断[1,2].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一种线粒体酶,主要分布于肝脏、肠、胰腺、心等器官,尤以肝脏丰富[3].本文对12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GLDH和AST-m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它们在诊断不同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潘峰;李荣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大鼠心肌梗死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方法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心梗24 h后心肌TGF-β1与Ⅰ型胶原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明显增强.结论心梗后心肌通过增加TGF-β1、Ⅰ型胶原的表达参与心室重构.
作者:吕民;王越晖;张秀和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的革兰氏阴性的微需氧菌,普遍认为HP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4种胃肠道疾病有密切关系[1].笔者对1009位浙江省离休老干部和904位普通退休老同志进行血清HP抗体的检测,将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洪宝建;林燕;朱月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es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及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较复杂,我们就脂质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伤的相互关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春华;李国静;陈赛;易虹;马芹;李稳慧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酒精性肝病(AL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过去诊断ALD常用的生化指标如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缺乏特异性.近来国内外对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线粒体同工酶(m-AST)的研究较多.本研究用免疫抑制法对ALT患者血清中m-AST进行了检测,并与GGT、AST、ALT、TBA等指标进行了比较,评价其对ALD的诊断价值.
作者:荆成宝;赵斌;沈锋;程晓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本研究检测了初发的DM1,DM2,LADA患者体内GAD-Ab,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细胞因子(TNF-α,SIL-2R,NO)的变化情况,旨在探讨免疫因素在各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研究发现,DM1组GAD-Ab,CD4+T淋巴细胞,CD4+与CD8+T淋巴细胞之比,以及TNF-α,NO,SIR-2D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ADA组上述指标的变化有相同的趋势.而DM2组则无上述变化.在DM1组及LADA组,GAD-Ab,与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TNF-α的水平正相关,NO与TNF-α水平正相关,而DM2组及正常对照组无上述变化.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DM1及LADA的发病均有自身免疫机制的参与,而DM2的发病与自身免疫不密切:GAD抗原的暴露为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重要的启动因素,在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GAD-Ab来帮助糖尿病分型,进而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林永丽;石琳琳;邵红;吴晓萍;曹桂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