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原;赵丛海;赵兴利;田宇;吕民;邢影;张海波
目的检测MMP-2、PTEN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研究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MMP-2、PTEN在40例胃癌中的表达.结果①PTNM分期Ⅰ、Ⅱ期胃癌与对照组正常胃黏膜组织MMP-2、PTEN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TNM分期Ⅲ、Ⅳ期和Ⅰ、Ⅱ期胃癌MMP-2、PTEN的表达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②MMP-2、PTEN在高、中分化腺癌和低分化胃癌阳性率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③MMP-2、PTEN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检出阳性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2、PTEN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存在密切关系,MMP-2、PTEN基因是胃癌细胞增生活跃的重要影响因素.
作者:赵刚;王权;陈岩;所剑;赵光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病患者致死的重要原因,而大多数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脑动脉瘤的破裂.传统的数字血管造影检查(DSA)一直作为诊断脑动脉瘤的金标准,但它是一种有创性检查.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达到了各向同性的体素采集效果,为原始图像的二维和三维无失真重建提供可能,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有可能提高脑动脉瘤的诊断水平.笔者初步总结16层螺旋CT用于脑动脉瘤诊断的经验,并与DSA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作者:黄兴;陈志仁;毛海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辛伐他汀与动脉粥样斑块稳定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ACS患者60例,随机分成辛伐他汀治疗组(30例)及常规治疗组(30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变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ACS、健康对照组之间MMP-1、MMP-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伐他汀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血清MMP-1、MMP-9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辛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血清MMP-1、MMP-9水平从而起到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作者:顾红娟;王跃 刊期: 2005年第06期
Survivin是1997年耶鲁大学Altieri实验室利用EPR-1cDNA筛选人类基因组文库获得的IAP[1].它是迄今为止已经鉴定的八个IAPs家族成员(X-IAP、c-IAP-1、c-IAP-2、NAIP、ILP-2、ML-IAP/Livin、apollon、survivin)中分子量(16.5 kD)小和有基础与临床意义因而备受关注的明星分子[2,3].本文就生存素的结构及生物学特点、生存素的功能、生存素与细胞凋亡及分裂的关系、生存素在不同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在白血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琨;蒋春晓;高峰;隋自洁;崔贞玉;宋昕恬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在颅内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临床病例分析统计方法,归纳、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患者的经颅多普勒检查资料.结果33例患者中,有15例在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症状,比较有、无症状患者MCA和eICA流速变化,发现有症状性血管痉挛的患者,MCA血流速度增加值明显大于无症状组.结论经颅多普勒可以在患者出现临床症状以前,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的血流速度增高,指导临床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作者:杨绍峰;赵丛海;刘德华;张金男;李淼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对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分析,探讨其感染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老年患者(>60岁)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病历进行查阅、统计.结果发生肺部真菌感染的有26例,病原菌以念珠菌为主,其中白色念珠菌感染占66.6%.老年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可能与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原发病、侵袭性操作及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密切相关.结论早期发现肺部真菌感染,根据菌种及药敏结果选用抗真菌治疗,可望改善预后.
作者:毕重秀;朱洪权;黄冰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属细胞内功能酶,广泛分布于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全身组织中,AST有两种同工酶,即细胞质同工酶(AST-s)和线粒体同工酶(AST-m).同工酶的测定有助于肝病的诊断[1,2].谷氨酸脱氢酶(GLDH)是一种线粒体酶,主要分布于肝脏、肠、胰腺、心等器官,尤以肝脏丰富[3].本文对128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中GLDH和AST-m进行检测,并与对照组比较,研究它们在诊断不同肝脏疾病中的意义.
作者:潘峰;李荣斌;张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后血清泌乳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以判断PRL腺瘤患者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及评估预后.方法对18例垂体泌乳素性腺瘤患者的术前及肿瘤切除后泌乳素水平进行动态观察,对肿瘤切除后血清激素水平与术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切除前、后血清泌乳素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肿瘤切除后24小时及以后各时点血清泌乳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激素评定方法和MRI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一致性好.结论垂体泌乳素腺瘤切除术后早期连续动态血清PRL监测结果对判断术后有无肿瘤残留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赵兴利;赵丛海;苗壮;赵航;李东原;崔勇;高中秋 刊期: 2005年第06期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科临床常见病,占小儿风湿性疾病的首位[1].其临床表现多样,但肾脏受累及其受累程度直接决定该病的远期预后[2],早期轻微肾脏损害时,尿常规,肾功能检查正常,很难发现早期肾脏损害.而尿微量蛋白Alb、β2-MG可灵敏地反映HSP患儿早期肾脏损害.为此我们总结了我院收治的尿常规、肾功能正常的48例HSP患儿,测定其尿Alb、β2-MG含量,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郑柔;赵学良;匡维宏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正常情况下多数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人体皮肤的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但近年来由于免疫抑制剂、激素和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使其成为引起免疫功能低下儿童感染和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如何来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是每一位儿科医生需要思考的问题.因此,我们对2002~2004年长春地区736例儿童临床感染标本中革兰氏阳性球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冯琳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侵袭性与病人临床特征间的相关性.方法从我科1998年5月~2004年9月收治的113例垂体腺瘤病人中筛选临床资料较全的85例,对患者临床特征及肿瘤MR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垂体腺瘤侵袭性强弱与病人性别、肿瘤大小、形态、有无卒中、坏死、囊变及术后尿崩的发生率、肿瘤术后复发率相关.结论侵袭性垂体腺瘤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之间并无严格界限.侵袭性强弱与病人的性别、肿瘤大小、形态、有无卒中、坏死、囊变及术后尿崩的发生率、肿瘤术后复发率相关.
作者:李东原;赵丛海;赵兴利;田宇;吕民;邢影;张海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对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顺行静脉造影两种方法,对45例肢体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对照研究,了解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病因,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和顺行静脉造影两种检查方法对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因及瓣膜的功能诊断无统计学差异(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的敏感性为99.23%,特异性为95.1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作为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病因诊断的可靠检测手段,较顺行静脉造影具有较明显的优点,彩超可为大部分患者的治疗提供较充分的信息,但对于多普勒超声不能确诊的病例仍需结合顺行静脉造影.
作者:祁巍;赵一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免疫营养剂谷氨酰胺(Glutamine,Gln)对梗阻性黄疸大鼠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9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梗阻性黄疸组(J组)和谷氨酰胺干预组(G组)各30只,于术后5周抽尽腔静脉血测定血清sIL-2R.结果J组与G组sIL-2R水平较C组明显升高(P<0.01),G组sIL-2R水平较J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1).结论谷氨酰胺能够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sIL-2R水平,改善机体免疫状态.
作者:韩刚;陈云波;张弘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及复发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直接相关,早已得到学术界的肯定.消化性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在80%以上,而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后溃疡的复发率显著降低[1].然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在上消化道出血时,胶囊14C-尿素呼气试验,HP阳性率显著降低.但还没有引起消化科医师注意.现将我们的初步研究报告如下.
作者:徐林发;林军;姜冠军;谢云霞 刊期: 2005年第06期
1临床资料患儿男11岁腹痛三天就诊,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腹部饱满,全身无皮疹,全腹无固定压痛、无移动性浊音,肠鸣音3~5次/分.腹部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轻度扩张,胃肠积气.便常规检测白细胞5~8个/HP.红细胞0~3个/HP,开赛露诱导排气排稀便后,腹痛减轻.再查体腹部仍无阳性体症.初诊肠炎,给予抗炎对症治疗并建议随诊.患儿于就诊后10小时左右,出现头痛嗜睡等症状,未到医院就诊.睡下后次日早发现死亡.
作者:徐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宫颈癌是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妇女健康及生命,患者年龄分布呈双峰状,35~39岁和60~64岁.[1]目前宫颈癌发病人群呈年轻化趋势,引起了妇科肿瘤界的重视.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住院治疗的≤35岁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55例,分析如下.
作者:范桂颖;张炜阳;刘晓军;张文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检测Ⅷ因子相关抗原(factor Ⅷr elated antigen,FⅧR:Ag)在肾癌介入治疗前后的表达,以探讨介入治疗对肾细胞癌微血管密度的影响.方法术前行肾动脉化疗栓塞的肾癌标本15例为实验组,术前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标本12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ⅧR:Ag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FⅧR:Ag表达于术前行或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浆中,肿瘤微血管密度在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的表达较未行肾动脉栓塞的肾癌组织中表达减少,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以降低肾癌组织血管生成,抑制肾癌的生长和转移.
作者:吴晶涛;孙丽光;王田蔚;赵永生;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实验室反映肝功能的酶学指标在肝病的诊断治疗中一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一些酶学指标在临床上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许多医院检验科常规检验项目.我们共收集102例肝病患者和80例正常人的血清,分别检测丙氨酸氨基肽酶(AAP),单胺氧化酶(MAO),腺苷脱氨酶(ADA),探讨3种酶活性在肝脏疾病中的改变和应用价值.
作者:周泽云;崔健丽;王照敏;朱秀云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提高血儿茶酚胺检测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有效性.方法对27例经手术治疗的肾上腺肿瘤(其中嗜铬细胞瘤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血儿茶酚胺的检测,根据2003年度结果调整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时机,再进行2004年1季度的血儿茶酚胺的检测.结果2003年度血儿茶酚胺检测敏感性为40%,特异性为40%;2004年1季度血儿茶酚胺检测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结论严格控制的血儿茶酚胺检测有助于提高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定性检测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作者:王金国;常喜华;孔祥波;王伟华;那万里;马庆杰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胰腺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临床特点,MRI影像表现并和ERCP比较.方法自1998年至2001年25例(主胰管型6例,分枝型19例)手术证明的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患者.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接受了MRI和ERCP检查,回顾分析了临床特点,MRI和ERCP影像学表现.结果MRI上主胰管型表现为弥漫/节段扩张的主胰管,5例伴有壁结节;分枝型表现为葡萄串状或单发的囊状肿瘤,14例内有壁结节,增强后壁结节明显强化.MRCP可清楚地显示19例分枝型IPMT和主胰管之间的交通.MRI和ERCP对肿瘤的显示率分别是100%,52%.结论与ERCP相比,MRI是一种非侵袭性的有效地诊断胰管内乳头状粘液性肿瘤的方法.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对分枝型肿瘤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惠茅;杨淑琴;杨海山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