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张晓凤
目的探讨血清GIF-1与免疫球蛋白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儿童发病中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3年5~10月份期间住院的3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RRTI)血清IGF-1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IgE进行检测,并与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3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RTI组血清IGF-1、IgG、Ig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RRTI组IGF-1与IgG、IgA水平变化呈正相关(P<0.05).结论免疫功能低下和IGF-1缺乏和减少是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中的重要因素.
作者:刘汝河;黄宇戈;肖红;黄志敏;揭育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42例CHD患儿导管介入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HGH).结果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改善,而T3、T4、TSH、HGH无明显改变.结论导管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而不会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佘志军;辜和平;周少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邓家栋教授在我国医学园地上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后,留下了满园的桃李和不朽的事业,离开了我们.这颗内科学界璀璨的巨星虽然陨落了,但他的余辉将永远照耀着我国医学发展和医生成材之路.
作者:宋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检测392例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13例)、消化性溃疡(77例)、不典型增生(53例)及胃癌(4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3种不同方法检测胃粘膜Hp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及caspase-3和bcl-xl表达的差异.结果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P<0.05).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caspase-3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bcl-xl的表达依次升高(P<0.05).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aspase-3表达降低(P<0.05),而bcl-xl表达升高(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占凤;林万隆;王晓燕;王允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63例.全部在宫腔镜检查后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结果组织取样不足2例(3.1%);萎缩子宫内膜18例(28.57%);正常子宫内膜4例(14.29%);子宫内膜炎1例(1.59%);子宫内膜息肉11例(17.46%);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14.29%);子宫内膜单纯增生3例(4.76%);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例(3.17%);子宫内膜癌13例(20.63%).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69.23%,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91.67%;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98%,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4.23%;二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100%.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39.28%,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84.62%;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2.86%;二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3.4%,阳性预测值为91.86%,阴性预测值为9;62%.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危险信号.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mm,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是佳诊断手段.
作者:刘崇东;张震宇;郭淑丽;王淑珍;李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为了探讨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方法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用候氏脑脊液细胞学分类新概念对32例结核性脑膜炎,85例化脓性脑膜炎,352例病毒性脑膜炎与20例正常脑脊液的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在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脑脊液中检出率均较高,淋巴样细胞检出率分别为87.5%和73.7%,浆细胞检出率分别为68.8%和45.7%.结论淋巴样细胞和浆细胞检出率较高可能是结核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重要的脑脊液细胞学特征之一.
作者:高原;葛青玮;姜林春;蒋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邓家栋教授平静地离开了我们,历历往事萦绕脑际……1940年我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学习时开始接触邓家栋教授,当时我曾表示有志于从事血液学工作.他随即介绍我要熟读Whitby的专著.美日宣战,协和关门,大小医生各寻出路.邓老应聘去了教会办的道济医院(今北京第六医院)任内科主任,包括我在内的一些小大夫也跟随前往.
作者:张安;张之南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主要症状是腰、骶及下肢关节疼痛;晚期患者脊柱僵硬呈板状,活动受限,本病致残率高.近年来,随着白细胞抗原(HLA)与疾病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其中具典型意义的当数HLA-B27抗原与强直性脊柱炎二者之间呈高度相关性.我院自2002年开展HLA-B27抗原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程小丽;杨玉琮;李旭;陈葳;尤元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胃癌组织及胃癌培养细胞中表达及分布情况及其与胃癌生物学活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细胞化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OX-2在胃癌组织、胃癌细胞SGC790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于与胃癌临床病理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蛋白的表达率95.2%(40/42),15例为低表达,25例为高表达.与正常粘膜细胞比较COX-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5).COX-2在高、中分化型腺癌的高表达率为81.8%为(18/22),在低分化腺癌中阳中高表达率为40%(8/2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的表达与不同性别、年龄、病期及有无淋巴转移的患者间无显著差异.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证实在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SGC7901中有COX-2过表达.结论COX-2在胃癌组织中、胃癌细胞系SCG7901中过表达,但并不表达在胃癌细胞系MGC803中.COX-2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分化有关,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分期及淋巴转移无关.
作者:盛传伦;孙步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8例胸痛发作3 h内入院的AMI患者,并经ECG和cTNT双重连续性监测,对比AMI患者ECG特征性改变和相应时间里cTNT的变化.结果3 h内ECG巨大高耸T占5.6%、cTNT升高超出正常者54%,24h ECG出现病理性Q波78%、cTNT明显升高者100%,72h心电图ST段稳定下降者65%、cTNT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升高.结论cTNT对AMI的特异性、敏感性优于ECG,且诊断时间窗宽,但对确立梗死的部位和显示梗死是否穿壁不如ECG.
作者:肖风兰;宋延梅;张荣梅;田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温血组,给予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Ⅱ组,冷晶组,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12 h、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温血组GOT、LDH、CK和CK-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作者:于力;田晶;张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近年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1ase.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的特异性标志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多项研究一致认为NSE是反映脑损伤灵敏且意义大的指标.但以往只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应用范围局限于科研等,本研究设计了酶联动力学测定法(速率法),可在各型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现报告其实验设计条件及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谭兴文;董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1背景简介现代医学终身教育分为3个阶段,即: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又包括了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两种培养途径.医学检验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始于80年代,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培养模式:医师型和技师型.我校自1989年起即明确实施医师型培养方案并用,4年时间完成检验系与医学系的前3.5年并轨教学和后1.5年专业教学,为检验医师毕业后的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作者:关薇薇;徐国兵;王建中;夏铁安;孟繁荣;赖豫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敬爱的邓家栋老师不幸病逝.6月1日我们两人,还有孙国贤同学怀着沉痛心情赴八宝山,含泪向老师遗体告别,我们难忘五十多年前在协和做学生时老师的风采,以及谆谆教导我们时许多片段.我们又一起回忆近三年和他的三次会面.
作者:马贤恺;祝寿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表现,24 h动态心电,心脏B超等.结果老年组在性别、心绞痛临床表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瓣膜、心功能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①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女性患者比例增加.②心绞痛症状常为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③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④常伴有心脏瓣膜钙化及关闭不全.⑤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抑制.
作者:魏仲航;孙晓莉;石伟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对52例食管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检测,了解IL-6在食管癌患者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动态检测52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IL-6值的变化,及正常人血清中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清IL-6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IL-6水平变化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食管癌病人血清IL-6水平变化与食管癌发生、发展和预后呈正相关.
作者:戴明;陈群;魏志宏;欧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邓家栋教授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北京协和医院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血液学专业和实验室,1957年在天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液学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后期筹划并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型血液学专著,1981年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邓家栋教授对我国血液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之南;沈悌 刊期: 2004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