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卵巢癌细胞ERCC1基因ⅤⅢ外显子剪接变异及功能研究

李体远;Jing Jie yu;Eddie Reed

关键词:ERCC1 ⅤⅢ外显子/剪接变异, DNA损伤修复, 顺铂/耐药
摘要:目的确认卵巢癌细胞ERCC1基因Ⅷ外显子剪接变异的存在,探讨该剪接变异对ERCC1基因表达的作用及其对卵巢癌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方法采用Northem杂交及RNA酶保护分析确认人卵巢癌细胞内ERCC1基因调控区在RNA水平存在剪接变异.分别构建野生型及缺失ⅤⅢ外显子的ERCC1表达载体,转染中国仓鼠卵巢43-3B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检测ERCC1表达水平研究该剪接变异对ERCC1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采用MTT和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研究该剪接变异细胞对铂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结果卵巢癌细胞ERCC1基因Ⅷ外显子存在剪接变异.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剪接变异不显著影响ERCC1表达水平,但CHO 43-3B细胞MTT及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表明,该剪接变异显著影响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结论本研究首次证明人卵巢癌细胞、组织ERCC1基因ⅤⅢ外显子存在剪接变异,该变异不显著影响ERCC1基因的绝对表达水平,但影响细胞对顺铂的耐药性.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人VEGF165腺病毒表达载体,探讨应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治疗脑梗死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以质粒hVEGF165·SR为模板,扩增hVEGF165成熟cDNA.经穿梭质粒PShuttle克隆到腺病毒质粒上,构成Adeno-VEGF165腺病毒重组质粒,经酶切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包装成为重组Adeno-VEGF165腺病毒,并进行电镜观察及滴度测定.用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经酶切鉴定及基因测序证实重组腺病毒质粒构建成功,电镜显示包装细胞中有病毒存在,包装的病毒滴度为8 × 1010 pfu/ml,免疫印迹及免疫组化检测有VEGF165蛋白的表达,而对照未见VEGF165转录和表达.结论构建的VEGF165腺病毒表达载体可在体外表达,VEGF基因有可能用于治疗脑梗塞.

    作者:张海鸥;吴军;林凯华;易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学术前辈邓家栋教授与《中国实验诊断学》

    邓家栋教授是我国血液学、诊断学和实验诊断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伟大的临床实践家,伟大的医学教育家,严谨治学,桃李满天下.得到医学界崇敬和爱戴.

    作者:孙荣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宗师仙逝遗教永存

    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医学教育家邓家栋教授溘然仙逝,我们又失去了一位宗师.消息传来,医学界同仁皆感悲痛.

    作者:刘德铭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LA位点的PCR-SSP和PCR-SSO分型亲子鉴定1例分析

    1案例资料受检者为我室接收的案例中的一份:母亲、孩子、可疑父亲.当事人要求证明孩子与可疑父亲的亲子关系.在对2名当事人进行ABO、Rh、MN、P等血型及HLA-I类DNA分型,因总亲子关系指数为86.60%,指数偏低,仍不能作出肯定结论,在补加HLA-Ⅱ类DNA分型得到DR位点后,亲子关系指数提高到99.56%,此时,可作出肯定亲子关系的结论.

    作者:杨绍娟;张文岚;吴晓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速率法测定及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

    近年来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1ase.NSE)作为神经元损伤的敏感性的特异性标志及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关系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多项研究一致认为NSE是反映脑损伤灵敏且意义大的指标.但以往只能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应用范围局限于科研等,本研究设计了酶联动力学测定法(速率法),可在各型生化分析仪上测定,现报告其实验设计条件及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谭兴文;董理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表现,24 h动态心电,心脏B超等.结果老年组在性别、心绞痛临床表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瓣膜、心功能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①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女性患者比例增加.②心绞痛症状常为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③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④常伴有心脏瓣膜钙化及关闭不全.⑤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抑制.

    作者:魏仲航;孙晓莉;石伟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某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单位数目较少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对其机制的探讨是当今免疫学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和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间调节失控在本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1].本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可望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病机理.

    作者:刘晓辉;赵洪茹;王显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临床检验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背景简介现代医学终身教育分为3个阶段,即: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又包括了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两种培养途径.医学检验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始于80年代,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培养模式:医师型和技师型.我校自1989年起即明确实施医师型培养方案并用,4年时间完成检验系与医学系的前3.5年并轨教学和后1.5年专业教学,为检验医师毕业后的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作者:关薇薇;徐国兵;王建中;夏铁安;孟繁荣;赖豫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raves病治疗中联合甲状腺素临床评价

    格雷夫斯病(GD)系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精神和环境因素而诱发.较之甲状腺手术或131I治疗方法,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D,其疗效及安全是临床所公认的.但停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为防止药物性甲减的发生,防止甲状腺肿大及GD眼病(GO)加重,常联合应用L-T4.回顾68例ATD联合应用L-T4组及单独应用L-T4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徐晨;张世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392例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13例)、消化性溃疡(77例)、不典型增生(53例)及胃癌(4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3种不同方法检测胃粘膜Hp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及caspase-3和bcl-xl表达的差异.结果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P<0.05).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caspase-3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bcl-xl的表达依次升高(P<0.05).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aspase-3表达降低(P<0.05),而bcl-xl表达升高(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占凤;林万隆;王晓燕;王允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膀胱、结肠多原发性癌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于2000年初出现排便不畅,时有下腹部胀痛,并大便中混杂血性物,近期便秘症状较前明显加重,2002年12月初出现无痛性肉眼可见终末深洗肉水样尿数次,于近日该症状明显增强,并出现尿频、尿痛,故来我院.术前检查:腹部无隆起,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沿双侧输尿管走行无深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膨隆,有深压痛,肛诊直肠内未触及明显肿物,前列腺略增大,光滑,无硬韧及明显压痛.膀胱镜检查:示左侧前壁可见一4cm×4 cm呈浸润性占位病变,三角区可见散在小乳头状物,似有蒂,基底较宽,质脆易出血,直径约为0.8~1.2 cm,双侧输尿管开口清晰,可见正常尿液喷出,活检乳头状物.

    作者:朱安峰;郑红华;朱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量子点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进展

    生命科学的高速发展对我们提出了大量新的课题,目前集中在核酸、多肽、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分析中.在生物医学领域里,研究和应用高灵敏度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一直是各国学者共同努力的方向.生物大分子检测的主要方法之一是标记分析法,由于大多数生物大分子自身可分析的特性较弱,要获得高灵敏度的检测,必须借助于外来标记物获得可分析的信号.常用的非同位素检测方法主要有: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电化学发光法及荧光分析法等.其中发光标记是主要的方法之一,其检测灵敏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标记物的发光强度和稳定性.

    作者:侯巍;单亚明;王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与冷晶体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温血组,给予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Ⅱ组,冷晶组,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12 h、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温血组GOT、LDH、CK和CK-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作者:于力;田晶;张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的6年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方法我们对6年来广州地区719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壮观霉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壮观霉素MIC范围为2~128 mg/L,MIC50和MIC90分别为16 mg/L和32 mg/L,719株淋球菌中有718株(99.86%)对壮观霉素敏感,6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壮观霉素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对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仍相当有效.

    作者:刘玉梅;邢蕴博;曹文苓;师晋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208例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7%~14.9%,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随着乳腺癌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治疗失败后出现骨转移.目前采用的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探测乳腺癌骨转移具有早期、准确、安全、简便等特点而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本文通过全身骨显象对浙江省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208例乳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跃珍;孙晓江;刘林林;孙宝胜;吕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血清铁及铁蛋白的观察

    铁是造血的必需物质,因此贫血患者中大多数伴有铁代谢的异常,但不同的贫血患者其铁代谢水平差异很大;为了了解不同贫血患者中铁代谢水平,本文对105例不同贫血患者的骨髓铁、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陈永玲;邓明凤;袁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幼年脊柱关节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远期随访

    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是指16岁前发病的累及中轴关节和外周关节,又不能确诊为某一特定脊柱关节病的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疾病早期很难诊断,不典型病例更是如此[1].本文研究了40例JSpA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远期随访,以提高对JSp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致残率.报道如下.

    作者:郭君;钟英杰;赵善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腺病毒介导的BMP-2基因转染骨髓基质干细胞及种植异种骨支架的体外观察

    目的用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腺病毒表达载体(Ad-BMP-2)转染的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种植BCB(去抗原牛松质骨)支架体外构建组织工程骨.方法蛋白印迹法检测转染后细胞BMP-2的表达,ALP活性检测分析基因转染对细胞分化的影响.然后将转染后细胞接种到BCB支架上,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贴附、生长状况.结果转染后,BMSC表达BMP-2,ALP活性明显增高.扫描电镜见转染细胞分布均匀,伸展良好.结论Ad-BMP-2可高效转染BMSC,且促进细胞分化.转染后细胞在BCB上生长良好,BMP-2基因治疗的组织工程骨构建成功.

    作者:景元海;臧虎;符强;许文彬;朱庆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化钆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肝脏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枯否氏细胞抑制剂氯化钆(GC)对阿霉素(DOX)诱导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7~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N):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DOX):尾静脉注入阿霉素(10 mg·kg-1);实验组(GC+DOX):在注射阿霉素前1、2天腹腔分别注射0.2%的氯化钆溶液(8mg·kg-1).注射阿霉素后24 h,3组大鼠主动脉采血检测ET-1和TNF-α含量,切取部分肝脏用蛋白电泳的方法检测HO-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组织HO-1表达量很小,对照组HO-1表达是正常组的34倍,实验组HO-1比对照组下降了4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T-1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血清ET-1和TNF-α比对照组略高(P>0.05).结论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剂氯化钆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O-1表达,枯否氏细胞是肝细胞表达HO-1不可缺少的细胞成分.

    作者:张海山;张海霞;马淑荣;房学东;张学文;张德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