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8例乳腺癌骨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王跃珍;孙晓江;刘林林;孙宝胜;吕鹏

关键词:乳腺癌骨转移, 女性恶性肿瘤, 现报道如下, 省肿瘤医院, 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 放射性核素, 综合治疗, 治疗失败, 临床医师, 临床分析, 死亡率, 生存期, 发病率, 浙江, 探测, 手术, 化疗, 妇女, 肺癌
摘要:乳腺癌是妇女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的6.7%~14.9%,死亡率仅次于肺癌,居第二位[1],随着乳腺癌的手术、放疗、化疗及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治疗,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逐渐延长,但仍有一定比例的患者治疗失败后出现骨转移.目前采用的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象探测乳腺癌骨转移具有早期、准确、安全、简便等特点而被临床医师广泛接受.本文通过全身骨显象对浙江省肿瘤医院1997年1月至2002年1月208例乳腺癌骨转移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中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及其诊断学意义

    目的探讨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过程中血栓前状态的出现及其诊断学意义.方法40只兔随机分成4组,每组10只.A组:间隔24h耳缘静脉内两次注射大肠杆菌内毒素,每次40μg/kg.B组:注射方法同A组,第二次注射内毒素后立即注射一次醋酸强地松龙20μg/kg.C组:一次耳缘静脉内注射醋酸强地松龙20mg/kg.D组:空白对照组.各组分别在注射后24h、7 d及21 d,进行血小板、血脂和血浆粘度测定,21 d取股骨头行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1、A及B组用药后24h血小板计数减少(P<0.01),血浆粘度、血脂升高(P<0.01),用药后7 d、21 d,A组各项指标逐渐恢复,B组持续异常,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C组用药后7 d及21 d血小板降低(P<0.01)、血浆粘度和血脂水平明显升高(P<0.01).B组21d股骨头病理切片见骨细胞变性、坏死,较A、C组为重.结论激素通过增强由内毒素引起的血栓前状态,形成血栓导致骨坏死,血栓前状态的检测对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诊治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韩冬;席焕久;张元和;李建军;孙鸿斌;王健;刘冬梅;王国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氯化钆对阿霉素诱导大鼠肝脏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枯否氏细胞抑制剂氯化钆(GC)对阿霉素(DOX)诱导亚铁血红素氧化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7~8周龄Wistar雄性大鼠,分为3组,每组6只,分别为正常组(N):不做任何处理;对照组(DOX):尾静脉注入阿霉素(10 mg·kg-1);实验组(GC+DOX):在注射阿霉素前1、2天腹腔分别注射0.2%的氯化钆溶液(8mg·kg-1).注射阿霉素后24 h,3组大鼠主动脉采血检测ET-1和TNF-α含量,切取部分肝脏用蛋白电泳的方法检测HO-l蛋白表达.结果正常组肝脏组织HO-1表达量很小,对照组HO-1表达是正常组的34倍,实验组HO-1比对照组下降了42%.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ET-1和TNF-α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实验组血清ET-1和TNF-α比对照组略高(P>0.05).结论枯否氏细胞功能抑制剂氯化钆可以抑制阿霉素诱导的HO-1表达,枯否氏细胞是肝细胞表达HO-1不可缺少的细胞成分.

    作者:张海山;张海霞;马淑荣;房学东;张学文;张德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关系的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392例不同胃部疾病:慢性胃炎(213例)、消化性溃疡(77例)、不典型增生(53例)及胃癌(49例)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不同阳性率,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部疾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快速尿素酶法,Giemsa染色法及C14呼气实验等3种不同方法检测胃粘膜Hp感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人胃癌组织中caspase-3和bcl-xl的表达情况.并对比不同胃粘膜病变中Hp阳性率及caspase-3和bcl-xl表达的差异.结果Hp感染与胃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但在胃癌中的检出率较前二者低(P<0.05).胃炎性病变、不典型增生及胃癌中caspase-3的表达依次降低(P<0.05),bcl-xl的表达依次升高(P<0.05).Hp阳性组较Hp阴性组caspase-3表达降低(P<0.05),而bcl-xl表达升高(P<0.05).结论Hp感染与胃粘膜炎性病变及不典型增生程度正相关,Hp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是早期事件,可能与改变细胞凋亡有关.

    作者:杨占凤;林万隆;王晓燕;王允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对6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和VIDAS试剂盒,对455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455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36.8%,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19.9%,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52.3%.Uu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较女性(74.4%)高于男性(60.0%);Mh菌落计数结果,≥104 cfu/ml比较女性(35.8%)与男性(36.4%)基本相同.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对DOX、JOS、OFL、ERY、TET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PRI)和强力霉素(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君;张晓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大肠癌208例诊治分析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疾病,占恶性肿瘤的第四位,由于大肠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本文就208例大肠癌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

    作者:孔凡创;曹洁强;倪全法;费建国;邹欢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ECG与心肌肌钙蛋白T在AMI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8例胸痛发作3 h内入院的AMI患者,并经ECG和cTNT双重连续性监测,对比AMI患者ECG特征性改变和相应时间里cTNT的变化.结果3 h内ECG巨大高耸T占5.6%、cTNT升高超出正常者54%,24h ECG出现病理性Q波78%、cTNT明显升高者100%,72h心电图ST段稳定下降者65%、cTNT均保持较高水平的升高.结论cTNT对AMI的特异性、敏感性优于ECG,且诊断时间窗宽,但对确立梗死的部位和显示梗死是否穿壁不如ECG.

    作者:肖风兰;宋延梅;张荣梅;田玉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对其机制的探讨是当今免疫学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和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间调节失控在本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1].本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可望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病机理.

    作者:刘晓辉;赵洪茹;王显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和癌胚抗原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癌胚抗原(CEA)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胸液及血清中TPS的含量和免疫放射分析法(RIA)测定胸液及血清CEA的水平,48例胸液中22例良性26例恶性.结果恶性组血清和胸液中TPS、CEA浓度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联合检测胸液中的CEA、TPS浓度对于鉴别良恶性胸液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美容;陈日荣;覃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阴道超声和宫腔镜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比较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在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3年12月来我院行阴道超声和宫腔镜检查的绝经后阴道出血妇女63例.全部在宫腔镜检查后刮取子宫内膜送病理检查.结果组织取样不足2例(3.1%);萎缩子宫内膜18例(28.57%);正常子宫内膜4例(14.29%);子宫内膜炎1例(1.59%);子宫内膜息肉11例(17.46%);子宫粘膜下肌瘤9例(14.29%);子宫内膜单纯增生3例(4.76%);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2例(3.17%);子宫内膜癌13例(20.63%).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69.23%,特异性为88%,阳性预测值为60%,阴性预测值为91.67%;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76.92%,特异性为98%,阳性预测值为90.91%,阴性预测值为94.23%;二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92.3%,阴性预测值为100%.阴道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39.28%,阳性预测值为66%,阴性预测值为84.62%;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4.29%,特异性为92.86%,阳性预测值为94.29%,阴性预测值为92.86%;二者联合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3.4%,阳性预测值为91.86%,阴性预测值为9;62%.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是子宫内膜癌的一个危险信号.子宫内膜厚度大于4mm,宫腔镜直视下活检或诊断性刮宫,是佳诊断手段.

    作者:刘崇东;张震宇;郭淑丽;王淑珍;李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动脉粥样硬化与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特点.方法所有患者均为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和对照组,观察临床表现,24 h动态心电,心脏B超等.结果老年组在性别、心绞痛临床表现,心肌缺血持续时间及瓣膜、心功能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结论①老年不稳定心绞痛女性患者比例增加.②心绞痛症状常为不典型,易误诊及漏诊.③无症状心肌缺血多见.④常伴有心脏瓣膜钙化及关闭不全.⑤左心室舒张功能受抑制.

    作者:魏仲航;孙晓莉;石伟东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与冷晶体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温血组,给予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Ⅱ组,冷晶组,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12 h、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温血组GOT、LDH、CK和CK-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作者:于力;田晶;张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c-fos、c-myc蛋白产物在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表达

    糖尿病足部出现溃疡或组织坏死时,90%以上存在血管病变[1].早期基因c-myc和直接早期癌基因c-fos都是编码核蛋白的癌基因,它们的产物具有转录调节作用[2].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例糖尿病足患者血管平滑肌及6例正常血管平滑肌组织中c-fos、c-myc蛋白表达进行检测,探讨其在糖尿病足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许丽艳;张铭;张建中;齐继峰;刘延君;周金莲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邓家栋教授的崇高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邓家栋教授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北京协和医院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血液学专业和实验室,1957年在天津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血液学研究所,20世纪70年代后期筹划并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大型血液学专著,1981年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会第一届主任委员.邓家栋教授对我国血液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作者:之南;沈悌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经皮肾活检300例临床与病理分析及体会

    经皮肾穿刺活检是肾脏疾病诊断中一个必不可少的手段,对肾脏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我院300例经皮肾活检患者进行了临床与病理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罗萍;崔英春;张冬梅;赵岫峰;顾华;刘树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温邓老与本刊编辑部的谈话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北京大学临床检验医学生毕业后医学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1背景简介现代医学终身教育分为3个阶段,即:学校基本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继续医学教育.毕业后医学教育又包括了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专科医师培训两种培养途径.医学检验专业大学本科教育始于80年代,目前在国内有两种培养模式:医师型和技师型.我校自1989年起即明确实施医师型培养方案并用,4年时间完成检验系与医学系的前3.5年并轨教学和后1.5年专业教学,为检验医师毕业后的研究生教育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奠定基础.

    作者:关薇薇;徐国兵;王建中;夏铁安;孟繁荣;赖豫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悼念邓家栋老师

    邓家栋教授在我国医学园地上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后,留下了满园的桃李和不朽的事业,离开了我们.这颗内科学界璀璨的巨星虽然陨落了,但他的余辉将永远照耀着我国医学发展和医生成材之路.

    作者:宋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某些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单位数目较少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的类型鉴别及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的类型鉴别,有助于临床对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正确诊断;对血库交叉配血不合的处理有指导意义.方法DAT阳性标本分AIHA组和非AIHA组,进行免疫分型,然后把IgG或IgG+C3的标本进行放散试验,利用放散液与标准抗体筛查细胞进行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IAT).结果AIHA组患者的放散液均同标准抗体筛查细胞反应,非AIHA组除了1例SLE患者外均为阴性反应.结论DAT阳性患者可以分为两类:自身抗体引起和免疫复合物引起.

    作者:王显荣;李育;许立;费鲜明;王卫忠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