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膀胱、结肠多原发性癌1例

朱安峰;郑红华;朱丽华

关键词:膀胱镜检查, 结肠, 双侧输尿管, 乳头状, 症状, 占位病变, 双肾, 术前检查, 肉眼可见, 临床资料, 开口清晰, 下腹部, 直肠内, 无痛性, 三角区, 前列腺, 浸润性, 耻骨上, 膀胱区, 直径
摘要:1临床资料患者男,66岁,于2000年初出现排便不畅,时有下腹部胀痛,并大便中混杂血性物,近期便秘症状较前明显加重,2002年12月初出现无痛性肉眼可见终末深洗肉水样尿数次,于近日该症状明显增强,并出现尿频、尿痛,故来我院.术前检查:腹部无隆起,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压痛及叩击痛,沿双侧输尿管走行无深压痛,耻骨上膀胱区无膨隆,有深压痛,肛诊直肠内未触及明显肿物,前列腺略增大,光滑,无硬韧及明显压痛.膀胱镜检查:示左侧前壁可见一4cm×4 cm呈浸润性占位病变,三角区可见散在小乳头状物,似有蒂,基底较宽,质脆易出血,直径约为0.8~1.2 cm,双侧输尿管开口清晰,可见正常尿液喷出,活检乳头状物.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广州地区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的6年动态观察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壮观霉素敏感性.方法我们对6年来广州地区719株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以琼脂稀释法测定壮观霉素的小抑菌浓度(MIC).结果壮观霉素MIC范围为2~128 mg/L,MIC50和MIC90分别为16 mg/L和32 mg/L,719株淋球菌中有718株(99.86%)对壮观霉素敏感,6年间未发现耐药菌株.结论壮观霉素作为治疗淋病的一线药物对淋球菌临床分离株仍相当有效.

    作者:刘玉梅;邢蕴博;曹文苓;师晋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甲状腺微小癌颅骨巨大转移1例

    患者,女,68岁.发现左侧颞顶部头皮肿物1年半入院.查体:左侧颞顶部有一10cm×10 cm大小质地较软的肿物,无活动性,右下肢肌力Ⅳ极,未发现其它阳性体征,头颅X线片示左颞顶部10 cm×10 cm大小的骨质破坏缺损.颅脑CT示左颞顶部大层面10 cm×9 cm类圆形软组织影,密度不均,有碎骨片影,左颞顶骨骨质破坏缺损.于2002年8月10日在全麻下施行开颅肿瘤切除,术中见:左颞顶部颞肌下巨大肿物,呈灰白色,质地较韧,内有碎骨片,血动丰富,缺损的颅骨边缘骨质疏松,肿物已侵及颞肌、硬脑膜.术中切除肿瘤同时切除受累的颞肌、硬脑膜.咬除明显破坏的颅骨,并一期修补硬脑膜.

    作者:王运华;徐杰;张志峰;刘淑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和癌胚抗原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组织多肽特异性抗原(TPS)和癌胚抗原(CEA)在鉴别良恶性胸液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胸液及血清中TPS的含量和免疫放射分析法(RIA)测定胸液及血清CEA的水平,48例胸液中22例良性26例恶性.结果恶性组血清和胸液中TPS、CEA浓度及阳性率均高于良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联合检测胸液中的CEA、TPS浓度对于鉴别良恶性胸液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作者:周美容;陈日荣;覃军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离体和在体关节软骨细胞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bFGF对离体和在体关节软骨细胞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家兔关节软骨细胞,采用肌法观察bFGF对离体培养关节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创伤性关节软骨损伤动物模型,观察bFGF对在体关节软骨细胞的作用.结果经bFGF处理的关节软骨细胞增殖明显增强,并呈明显的量效关系,其峰值浓度为10 ng/ml.将此浓度应用于在体条件,发现实验组修复组织填充快,质量好,为透明软骨性修复.结论bFGF不仅促进离体培养软骨细胞增殖,在体条件下依然能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的增殖,从而促使关节软骨损伤后的再生修复.

    作者:陈昕;赵雷;闫晓明;周余来;颜炜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冠状动脉钙化(CA.C)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关系密切,一般认为CAC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标志[1],但临床上对CAC进行准确定量评价较为困难.近年来,螺旋CT能准确识别和定量CAC.国内有关CAC积分在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和诊断冠心病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研究旨在讨论CAC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及CAC积分与病变范围之间的关系.

    作者:侯凤霞;曾彦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与病理测定心梗面积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测定心肌梗死(心梗)面积的应用价值.方法12只犬制成心梗动物模型,给予1.0 mg硝酸甘油后行心肌显像.次日将动物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静息显像和潘生丁介入显像.利用计算机测定心梗面积,并与动物病理测定的心梗面积进行比较.结果硝酸甘油介入显像、静息显像和潘生丁介入显像测定的心梗面积均大于病理测定的心梗面积,其中硝酸甘油介入显像测定的心梗面积与病理测定的心梗面积为接近,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利用硝酸甘油介入99mTc-MIBI心肌显像降低了静息显像、潘生丁介入显像所测定的心梗面积与实际心梗面积的误差,可作为临床上估算心梗面积的首选无创性方法.

    作者:梁庆祥;李勇;李建辉;谢昌辉;马志海;高凤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幼年脊柱关节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远期随访

    幼年脊柱关节病(JSpA)是指16岁前发病的累及中轴关节和外周关节,又不能确诊为某一特定脊柱关节病的炎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疾病早期很难诊断,不典型病例更是如此[1].本文研究了40例JSpA患者的早期临床表现和远期随访,以提高对JSpA的早期诊断及治疗,降低致残率.报道如下.

    作者:郭君;钟英杰;赵善瑞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后几次会见

    敬爱的邓家栋老师不幸病逝.6月1日我们两人,还有孙国贤同学怀着沉痛心情赴八宝山,含泪向老师遗体告别,我们难忘五十多年前在协和做学生时老师的风采,以及谆谆教导我们时许多片段.我们又一起回忆近三年和他的三次会面.

    作者:马贤恺;祝寿嵩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青年人胃癌92例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4925例胃镜检查中共检出胃癌2613例,35岁以下胃癌病人92例,占3.52%;其中男性42例,女性50例,男女之比为1:1.19,年龄小15岁,大为35岁,平均年龄28.6岁.

    作者:邹玉娟;王芳;李长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危险因子调控TF活性和血液致血栓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HLA位点的PCR-SSP和PCR-SSO分型亲子鉴定1例分析

    1案例资料受检者为我室接收的案例中的一份:母亲、孩子、可疑父亲.当事人要求证明孩子与可疑父亲的亲子关系.在对2名当事人进行ABO、Rh、MN、P等血型及HLA-I类DNA分型,因总亲子关系指数为86.60%,指数偏低,仍不能作出肯定结论,在补加HLA-Ⅱ类DNA分型得到DR位点后,亲子关系指数提高到99.56%,此时,可作出肯定亲子关系的结论.

    作者:杨绍娟;张文岚;吴晓冬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Graves病治疗中联合甲状腺素临床评价

    格雷夫斯病(GD)系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是在遗传基础上因精神和环境因素而诱发.较之甲状腺手术或131I治疗方法,应用抗甲状腺药物(ATD)治疗GD,其疗效及安全是临床所公认的.但停药后存在较高的复发率.临床治疗中为防止药物性甲减的发生,防止甲状腺肿大及GD眼病(GO)加重,常联合应用L-T4.回顾68例ATD联合应用L-T4组及单独应用L-T4组,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作者:徐晨;张世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温邓老与本刊编辑部的谈话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泌尿生殖道非淋菌性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比较不同性别患者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及对6种抗菌素的耐药性.方法采用IST和VIDAS试剂盒,对455例疑为NGU患者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了支原体和衣原体检测,同时对支原体检测阳性标本进行了菌落计数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455例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36.8%,其中男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19.9%,女性标本中支原体和衣原体分离率为52.3%.Uu菌落计数结果,≥104cfu/ml比较女性(74.4%)高于男性(60.0%);Mh菌落计数结果,≥104 cfu/ml比较女性(35.8%)与男性(36.4%)基本相同.支原体对PRI保持敏感,对DOX、JOS、OFL、ERY、TET的耐药率女性和男性标本各不相同.结论NGU患者中支原体和衣原体是主要的病原,监测支原体的耐药性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原始霉素(PRI)和强力霉素(DOX)可作为治疗支原体感染NGU的首选药物.

    作者:刘君;张晓凤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

    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极为复杂,对其机制的探讨是当今免疫学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近年来,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和细胞因子网络及其受体间调节失控在本病发病学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1].本文研究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丝裂原反应性和血浆IL-2、IL-6活性及IL-2受体的表达,可望进一步探索肺癌的发病机理.

    作者:刘晓辉;赵洪茹;王显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悼念邓家栋老师

    邓家栋教授在我国医学园地上耕耘了七十多个春秋后,留下了满园的桃李和不朽的事业,离开了我们.这颗内科学界璀璨的巨星虽然陨落了,但他的余辉将永远照耀着我国医学发展和医生成材之路.

    作者:宋怡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紫杉醇可降解内支架防治犬血管再狭窄的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评做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的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BIS)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效果.方法以乙交酯/丙交酯共聚物(PLLGA)为原料分别制备携带紫杉醇的BIS和未携带药物的BIS(裸BIS).球囊扩张法建立犬双侧骼外动脉再狭窄动物模型,将8对紫杉醇BIS和裸BIS分别植入到8只犬的双侧骼外动脉内,6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完整取出支架段血管行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评价.结果裸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小于紫杉醇支架组血管平均管腔面积(77586 μm2 vs 113435μm2,P<0.01).裸支架组血管新生内膜平均增生面积大于紫杉醇组平均内膜增生面积(24803 μm2 vs 113435 μm2,P<0.01);裸支架组PCNA细胞阳性率高于紫杉醇支架组(38%±15% vs 11%±0.31%,P<0.01),两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可降解性血管内支架作为载荷和释放药物的有效平台,通过所携带抗增生药物紫杉醇可以显著地抑制VSMC增殖和血管内膜的增生是防治血管再狭窄的新策略和理想手段.对于BIS的精确释放速率、紫杉醇预防再狭窄的适合剂量以及BIS的远期效果还需进行大量深入的研究.

    作者:王田蔚;杨海山;陈宇;赵永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贫血患者骨髓铁染色、血清铁及铁蛋白的观察

    铁是造血的必需物质,因此贫血患者中大多数伴有铁代谢的异常,但不同的贫血患者其铁代谢水平差异很大;为了了解不同贫血患者中铁代谢水平,本文对105例不同贫血患者的骨髓铁、血清铁(SI)及血清铁蛋白(SF)进行了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陈永玲;邓明凤;袁琳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对小儿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了解先天性心脏病(CHD)导管介入治疗对患儿生长发育和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测定42例CHD患儿导管介入治疗前后的身高、体重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素(TSH)、生长激素(HGH).结果治疗前后身高、体重的增长速度明显改善,而T3、T4、TSH、HGH无明显改变.结论导管介入治疗能明显改善先心病患儿生长发育而不会影响患儿的内分泌功能.

    作者:佘志军;辜和平;周少雄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与冷晶体灌注对心肌保护作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研究心脏手术麻醉过程中温血灌注液和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例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I组,温血组,给予37℃温血全钾和温血半钾灌注液;Ⅱ组,冷晶组,给予4℃常规的冷晶体灌注.两组分别于体外循环机转动前、停机后12 h、术后24 h抽血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GO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心脏复跳情况.结果两组体外循环机转机时间和阻断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温血组复跳情况优于冷晶组;温血组GOT、LDH、CK和CK-MB的升高低于冷晶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温血全钾和半钾灌注方法明显优于冷晶体灌注液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温血灌注方法是一种有效、实用的心肌保护法.

    作者:于力;田晶;张兴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