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洙;张学武;柳明洙;崔长旭;孙权;陈丽艳;尹宗柱
通过对临床血液常见规标本的实际检测中发现,用血球自动分析计数仪检测血象指标时,80%对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体积、平均血红蛋白浓度准确性、重复重复性均较好.
作者:王慧;周行;贺海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子宫颈病变是女性常见的疾患之一,其中严重的是宫颈癌,而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1].HPV的亚型,现在发现已超过100种,其中感染生殖道的HPV亚型有近30种,可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2,3] .
作者:蔡兰;刘颖;瞿文珍;谢军花;邹先进;王梅;姚爱香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并进行鉴定.方法取周龄大鼠骨髓用percoll分离液分离,DMEM(含20%胎牛血清)培养、传代,碱性磷酸酶和苏丹Ⅳ染色,流式细胞仪测MSCs表面标志CD44和CD45.结果碱性磷酸酶染色和苏丹Ⅳ染色阴性,CD44、CD45表达甚微.结论所分离培养的细胞为未分化的具有较强增殖能力的细胞,可认为是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杨柏梁;刘雅娟;郭丽;凌翎;将鸿阳;刘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3年10月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9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超声诊断结果,旨在更进一步提高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符合率.
作者:孙志霞;王雪;杨冬艳;高东梅;刘丹;田丹;伊莲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尿常规检验广泛用于疾病的辅助诊断;对无症状人群进行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的筛查;对疾病进展的监测;治疗效果或并发证的监测;滥用药物检测等.尿常规检验的质量管理是发挥尿常规检验功能作用的基础和关键.
作者:刘春英;朱秀梅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紫外线照射是基因诱变的因素之一.不同波长、不同照射时间会使细胞DNA发生不同的变异,其结果会给子代带来不同的个体性状;相同诱变条件,由于个体差异,变异结果也不同.[1,2]
作者:姚平;张桂荣;苏敏;刘晶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得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临床上仍有部分肝炎患者的病因不明.因此,不少学者推测除现有的甲~庚型肝炎病毒外还存在新型肝炎病毒,并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的实验研究,发现存在可经肠道外传播并引起人类肝炎的致病因子[1-5].
作者:张翠萍;孙庆国;高俊芬;彭慧颉;王佳楠;桑颖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比较烦琐,准确性不高.为探讨一种新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方法,以及研究DAO和先兆流产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良一;张泽芬;张柏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增值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下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PC12细胞增值影响.②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氯化镉、不同作用时间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化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而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欣;孟洪琪;凌翎;张春霞;龙英丽;林文华;叶军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淋巴结是机体防御器官之一,由于抗原刺激后,即出现增生和肿大是多种疾病常见和共有的表现,本次研究应有高频彩色多普勒与能量图超声技术观察各种原因所致肿大淋巴结,从二维声像图和血流速度变化对良,恶性病变加以鉴别进行探讨,为临床的早期诊疗提供帮助,降低恶性淋巴结肿大疾病的死亡率.
作者:张桂芬;何艳慧;赵海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Ⅰ(cTnI)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AP)临床分级的关系和对远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对119例UAP患者和148例健康对照者分别进行血清cTnI测定,并观察2年内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UAP组血清cTnI≥0.16 ng/ml的UAP患者2年内心脏事件发生率为48.0%,显著高于血清cTnI<0.16 ng/ml患者的10.1%(P<0.005),比数比(RR)=8.17,95%可信限为3.12~21.34.cTnI≥0.16ng/M预测UAP患者2年内发生心脏事件的灵敏度为77.4%,特异性为71.0%,阳性预测值48.0%,阴性预测值为90%.UAP组内随着Braunwald临床分级增高,Ⅰ~Ⅲ级血清cTnI值也相应增高,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781,P<0.05)BraunwaldⅢ级患者中,血清cTnl升高者,2年心脏事件发生率为59%,显著高于BraunwaldⅢ级中血清cTnI正常的UAP患者的21.1%(P<0.05).结论血清cTnI水平与UAPBraunwald临床分级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对UAP患者2年预后有重要的判断价值.
作者:刘建英;高凯;李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我们从牛垂体中提纯了碱性成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bFGF),并对其一些性能进行了研究.
作者:王晓红;孙庆霞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国产HCV抗体分片段酶联免疫检测试剂与进口第三代抗-HCV检测试剂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研究来了解丙肝病毒抗体单片段检测的意义.方法采用国产基因重组表达的丙型肝炎病毒不同区(C、NS3、NS4、NS5)特异性抗原分别包被酶标板,以间接EIA法检测75例丙肝患者血清中不同区特异性抗体,并以Abbott公司第三代抗-HCV试剂进行总抗体检测,同时做HCV-RNA检测.结果75例血清中HCV不同区抗原片段NS3、HCV-C、NS4、NS5的抗体检出率分别为93.3%(70/75)、92.0%(69/75)、70.7%(53/75)、64.0%(48/75),含两个片段以上的抗体检出率为94.7%(71/75);抗-HCV总抗体的检出率为98.7%(74/75);HCV-RNA检出率为77.4%(58/75).结论HCV不同区抗原片段的抗体检出率有差别,NS3、HCV-C检出率较高,其次为NS4、NS5.两种试剂有较好的相关性,HCV抗体单片段试剂可作为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抗体的补充试剂,单独片段抗体阳性具有一定意义,动态观察NS3、NS4抗体水平可预测IFN的治疗效果.
作者:孙雪娟;王晓宇;黄淑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探讨食品中糖的添加对缓解体力疲劳的意义,我们使用不同浓度的糖对小鼠的负重游泳时间、疲劳小鼠的血乳酸、血清尿素及血糖、小鼠肝糖原储备等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并报道如下.
作者:张琨;邹梅;高峰;马中春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解结核病与IgG及其亚类水平变化的关系,从IgG亚类水平探索肺结核病人体液免疫状况,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60例健康人和50例肺结核患者的IgG亚类水平,并将肺结核病程中二个主要时期的IgG及IgG亚类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结核患者IgG及IgG亚类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差异,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崔文玉;王琦;闫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脂蛋白(a)[Lp(a)]是由载脂蛋白(a)和Lp-B100通过二硫键连接的脂质颗粒,具有抗纤溶及参与脂代谢的特性,现已发现血液中Lp(a)水平与心绞痛、心肌痛、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并称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在Ⅱ型糖尿病患者中特别是在Ⅱ型糖尿病肾病中是否增高尚无一致意见.本研究对照比较非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无白蛋白尿以及Ⅱ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及Ⅱ型糖尿病大量白蛋白尿者之间Lp(a)水平的差异,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谷东红;辛晓文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P16、P53、Bcl-2表达,Ki-67标记指数与胸腺瘤侵袭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41例胸腺瘤患者P16、P53、Bcl-2、Ki-67的表达.结果胸腺瘤P16、P53、Bcl-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8%、58.5%、41.5%,Ki-67标记指数(Ki-67 LI)为9.55%±6.75%.P16、Bcl-2蛋白表达与胸腺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均无关系.P53蛋白表达和Ki-67LI与胸腺瘤侵袭性相关(P<0.05,P<0.01),Ki-67 LI还与胸腺瘤预后有关(P<0.05).结论P53蛋白表达和Ki-67 LI可为侵袭性胸腺瘤诊断提供依据,Ki-67 LI还可作为估计胸腺瘤预后的参考指标.
作者:郭占林;田燕;高旭东;赵龙;张玉龙;梁俊国;刘志平;朱宪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本研究根据我们在辽河油田地区收集的体检调查资料做血脂4项的统计分析,为临床血脂研究与心血管病诊治提供参考.
作者:梁英杰;齐国春;于少俊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标记好的免疫荧光双特异性抗体对人膀胱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直接染色,并同时以正常膀胱粘膜标记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显色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后的抗体,通过凝胶过滤法收集PBS洗脱第一个荧光素结合蛋白峰,测定F/P比值约为0.82.标记后抗体对膀胱癌组织及对照组正常组织分别进行标记显色,膀胱癌组织呈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正常组织无任何荧光显色,其中膀胱癌组织切片标记显色率约为90%,正常膀胱组织切片显色率为0,两者相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对膀胱癌组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证实了我科所制备的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作者:魏巍;刘秋菊;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引起临床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其多种耐药,耐药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实验室及时检出产ESBLS菌株,加强监测,防止其传播,十分必要.检测方法有多种[1],各有优缺点.NCCLS推荐的纸片筛选法和确认法以及非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比较经济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和所有医院.
作者:包秀花;许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