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秀花;许淑珍
目的为了研究细胞外基质层粘连蛋白(LN)与肌腱蛋白(TN)在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异位内膜上的表达,探讨两者与内异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及内异症异位内膜病理蜡块标本LN及TN表达水平.结果 L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基底膜及细胞外基质(ECM)中表达差异不显著;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的腺上皮及ECM中表达差异有显著性.结论LN的表达与内异症的发生无关,不能作为内异症的一种预测指标.TN在内异症异位内膜及正常子宫内膜中的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差异显著,对内异症的发生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于晓伟;岳瑛;宣兆艳;卢英强;车绍捷;杨玉兰;李林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氯化镉对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PC12)增值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诱导下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①采用MTT比色微量分析,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PC12细胞增值影响.②采用形态学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氯化镉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不同浓度的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不同浓度的氯化镉、不同作用时间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结论氯化镉对PC12细胞的增值有抑制作用,而对NGF诱导的PC12细胞的分化无显著的影响.
作者:王欣;孟洪琪;凌翎;张春霞;龙英丽;林文华;叶军锋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对各种恶性肿瘤进行化疗前后胃泌素(Gt),铁蛋白(SF)对比观察,发现其变化规律与病情及化疗药物有直接关系,对临床用药,疗效判定有一定帮助总结如下.
作者:方世满;李卓朝;许秉权;孙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采用膜片钳技术探讨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BSMCs)电压依赖性钾离子通道(Ⅸ)特性的变化和钾通道开放剂对哮喘豚鼠支气管平滑肌细胞IK的作用.
作者:尹金植;王秀丽;马忠森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癌基因C-my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大肠癌组织及10例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癌基因C-myc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癌基因C-myc蛋白表达阳性率在大肠癌组显著高于正常大肠粘膜组织.结论癌基因C-myc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高度表达,但表达程度与癌症病理分级不相关.
作者:姜涛;田晓丰;张广;任辉;张信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肺间质纤维化形成过程中相关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观察博莱霉素所诱导的肺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不同时期肺组织细胞中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IL1,IL-8,TGF-β)的动态变化.结果用博莱霉素诱导的肺组织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1在1 d内mRNA的含量是对照组的1.8倍(t=13.16,P<0.01)持续升高,2周后有所下降;IL-8在1 d内高于对照组1.6倍(t=10.67,P<0.01)持续性升高无明显下降趋势;TGF在1~3 d增高是对照组的1.9倍,但1~2周中有下降的趋势,3~4周再次表现为高表达,并保持较高的水平.结论这些致纤维化细胞因子可能作为肺间质纤维化的进程的启动因素和肺间质炎症反应的直接参与者.
作者:张捷;李晓霞;张云霞;申万永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抗CD3单克隆抗体在预防肾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作用.方法164例肾移植患者分为两组,42例移植术后应用抗CD3单克隆抗体(5 mg/d)为治疗组;其它122例为对照组.观察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急性排斥反应及CMV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1年、2年及3年人存活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治疗组移植肾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11.9%)比对照组(28.7%)低(P<0.05),且首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间明显延长,对MP冲击治疗效果好.治疗组CMV感染的发生率(33.3%)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肾移植术后预防性使用抗CD3单克隆抗体对提高移植肾存活率,降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有较好的作用;用药期间应注意预防及治疗CMV感染.
作者:张玉华;王伟刚;周洪澜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前采用常规的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二胺氧化酶的活性比较烦琐,准确性不高.为探讨一种新的二胺氧化酶(DAO)活性测定方法,以及研究DAO和先兆流产的关系,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试验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孙良一;张泽芬;张柏岩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嗜铬细胞瘤分泌高浓度儿茶酚胺可引起持续性和阵发性高血压,以及头痛、焦虑、颤动、脑血管意外、高糖血症和心脏损害等.本文报道了5例嗜铬细胞瘤患者,其心脏损害表现为左心功能不全.其中2例病人死亡,另外3例病人,手术切除肿瘤后,心衰症状改善.本文5例病人均是1980年以来于我院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嗜铬细胞瘤患者.
作者:孟繁波;刘勇;段修康;杨萍;王文志 刊期: 2004年第06期
为了解结核病与IgG及其亚类水平变化的关系,从IgG亚类水平探索肺结核病人体液免疫状况,我们采用ELISA法测定了60例健康人和50例肺结核患者的IgG亚类水平,并将肺结核病程中二个主要时期的IgG及IgG亚类水平进行了比较,发现肺结核患者IgG及IgG亚类水平与正常人比较有差异,且与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报道如下.
作者:崔文玉;王琦;闫世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1]是由眼部多种疾病所引起的严重并发症.它的特点是视网膜产生大量新生血管而危害视功能.干扰素(IFN)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新生血管抑制剂.本研究,对比分析IFN-γ与IFN-α对体外培养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抑制作用,旨在筛选出有效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的药物.
作者:李亚萍;孙大军;刘早霞;张晓光;拱中华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及c-erbB-2癌基因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了164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c-erbB-2癌基因的表达.结果ER、PR的表达与腋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但与临床分期呈明显负相关.癌基因c-erbB-2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ER、PR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良好的指标,c-erbB-2的阳性表达是乳腺癌预后不良的指标.
作者:高锐;杨德君;任宪卫;郝彦勇;宋燕 刊期: 2004年第06期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genous leuke-mia,CML)简称慢粒,是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恶性增生性疾病.各种年龄均可以发病,在我国占白血病中的20%,仅次于急粒和急淋而位居第三.慢粒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一般病程可分为三期,慢性期(稳定期),加速期(增殖期)和急变期,慢粒的确诊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测诊断,一般可分为血象和骨髓象的细胞形态学诊断,细胞化学染色,急变期的免疫分型检测及细胞遗传学Ph染色体的检测等.现就慢粒的分子生物学检测诊断在慢粒的诊断,治疗评价,病程判断及预后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张晓威;何成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建立一种酶切图谱法从日本历年本土C1、D3、D5基因型麻疹病毒中鉴别中国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即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对C1、D3、D5及H1基因型麻疹病毒H基因全长的序列进行分析,寻找能够从日本本土株中鉴别出输入株H1基因型麻疹病毒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建立RT-PCR-RFLP方法.同时,我们又应用多株已经过序列分析确定为C1、D3、D5、H1基因型的麻疹病毒用该RT-PCR-RFLP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应用该RT-PCR--RFLP方法所得结果与序列分析方法结果一致.结论该RT-PCR-RFLP方法是一种简单、快速又实用的从日本本土株中筛查H1基因型输入株的方法.
作者:周剑惠;常新;陈超;许强;刘影;李大强;张书娟;中山哲夫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SREBP-1c对mGLUT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EBP-1c和mGLUT1 cDNA分别克隆到表达载体pSV-sport和pGL3b上.SREBP-1c与mGLUT1克隆载体同时或单独转染NIH 3T3细胞,然后应用荧光素酶活性测定法、RT-PCR及Northern blot等方法测定SREBP-1c对mGLUT1的启动子活性调节及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实验结果表明,SREBP-1c可激活mGLUT1启动子的活性,并且可增加内源性mGLUT1的mRNA表达水平.结论SREBP-1c可增强mGLUT1的表达,可能介导胰岛素对mGLUT1的调节过程.
作者:李天洙;张学武;柳明洙;崔长旭;孙权;陈丽艳;尹宗柱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脾动脉栓塞术应用于临床已有二十多年,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2年12月对23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脾动脉栓塞术,栓塞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测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胜军;高舒华;田琦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及其意义.方法根据AP的临床诊断标准,入选的45例AP患者分为水肿型20例和出血坏死型25例.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其入院第1、4、7、10天血清PCT,并与正常对照组15例进行比较.结果AP患者血清P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出血坏死型患者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水肿型,且持续较长时间(>7天).结论PCT可以作为AP的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宋秀琴;时兢;俞娅芬;穆会君 刊期: 200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直接荧光素标记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BsAb)的免疫学活性进行检测.方法应用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对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应用标记好的免疫荧光双特异性抗体对人膀胱癌组织的石蜡切片进行直接染色,并同时以正常膀胱粘膜标记作为对照组,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显色情况.结果免疫荧光标记后的抗体,通过凝胶过滤法收集PBS洗脱第一个荧光素结合蛋白峰,测定F/P比值约为0.82.标记后抗体对膀胱癌组织及对照组正常组织分别进行标记显色,膀胱癌组织呈黄绿色荧光,而对照组正常组织无任何荧光显色,其中膀胱癌组织切片标记显色率约为90%,正常膀胱组织切片显色率为0,两者相比较,差异极具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对膀胱癌组织有特异性结合能力,证实了我科所制备的抗人膀胱癌双特异性抗体具有较高的免疫生物学活性.
作者:魏巍;刘秋菊;王丽红 刊期: 2004年第06期
外伤后癔症性瘫痪,因体检时有感觉和运动的功能障碍,与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较难鉴别.常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对有些患者进行不当的手术治疗,造成患者肢体长久不恢复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为了减少误诊率,进一步探索诊治的有效途径,作者对1132例外伤后肢体瘫痪的患者进行了肌电-神经电图检测,对其中42例外伤后癔症性瘫痪患者进行分析.
作者:许则民;刘飙;魏壮;尹维田 刊期: 2004年第06期
近年来,引起临床感染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因其多种耐药,耐药率高,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实验室及时检出产ESBLS菌株,加强监测,防止其传播,十分必要.检测方法有多种[1],各有优缺点.NCCLS推荐的纸片筛选法和确认法以及非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法比较经济方便,适用于基层医院和所有医院.
作者:包秀花;许淑珍 刊期: 200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