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斐;朱宇;隋明
随着核科学的进步及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放射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为电离辐射所致机体损伤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特别是,1980年以来我国对主要的放射性疾病拟定了国家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及内外照射的估算方法等,使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日趋完善.
作者:龚守良;林承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测定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lα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法)测定14例结核性胸液患者及30例恶性胸液患者胸液的白细胞介素1α含量.结果恶性胸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1α含量(66.6±18.4 ng/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1α(38.3±17.9)ng/L,P<0.05.结论测定胸液白细胞介素1α水平对鉴别结核性、恶性胸液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赵云峰;王英年;高岱清;张春玲;马学真;刘加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证实西比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组、西比灵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加西比灵治疗组,对各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3、7、15 d分别采静脉血,应用WSPS法测定LPO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SOD活性.结果西比灵治疗组LPO含量降低,SOD活性稳定,自由基清除剂加西比灵组LPO含量降低更加明显.结论西比灵可抑制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内自由基的生成,与自由基清除剂联合应用疗效更加显著,可广泛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松岩;邬巍;庞玉春;陈宇宏;李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合并甲减可加速病情发展,可导致心肌梗死,但是,甲减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告1例甲减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王凤艳;张明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脑颜面神经血管瘤综合征,又称斯-威氏综合征,比较少见,系先天性疾病,病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患者6例,男性2例,女性4例,年龄1.8~8岁,平均年龄4.2岁.我院采用CE1600I型CT机,扫描层面厚10 mm、间隔10 mm,先平扫,再做增强扫描.造影剂:安其格纳芬50 ml,肘静脉注射.有5例见脑表面有脑回样或波浪状钙化影,其中位于顶叶有3例、枕叶有1例,另1例钙化广泛,累及双侧颞顶叶脑组织.
作者:刘旭辉;黄成;郭士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结核病系常见病,多发病,典型表现容易诊断,但以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结核病就较难诊断.现将收住的4例结核病典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1.1 结核性腹膜炎以突发右下腹转移性疼痛,麦氏点压痛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例1女,23岁.未婚.突发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下腹转移,低热10 h人院.
作者:杨俊华;李康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是一种能促进恶性肿瘤组织的血管增生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释放到血液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对恶性肿瘤有特异性而与非恶性肿瘤细胞及血管的增生无明显关系.TSGF在恶性肿瘤的普查及早期诊断方面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对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TSGF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军;王丽芳;曹青;郭欣;王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间接阻断肝纤维化形成.方法对3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拉米夫定治疗3、6、9个月后的血清,分别采用荧光全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浓度和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和治疗3、6、9个月后,HBVDNA的含量(x±s)分别是18 678.9±9 895.2、1 472.7±762.5、134.4±216.5、24.8±42.8(fg/ml),LN为189.9±42.8、150.0±24.6、133.7±18.5、123.0±11.7(μg/L),HA为225.1±108.2、177.7±88.5、123.9±43.3、99.5±19.8(μg/L),PⅢ为184.3±83.5、136.8±56.2、115.3±30.0、102.3±26.1(μg/L),ⅣC为 119.7±31.9、93.5±19.2、84.7±22.9、65.8±10.8(μg/L).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拉米夫定不仅抑制HBV DNA复制效果理想,而且间接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十分显效.
作者:陈然峰;陈国军;黄晓文;陈孟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阿片类是临床常用的镇痛性麻醉药,吗啡是其主要代表,吗啡的应用极易产生耐受性,因而也是具有滥用潜能的药品.本文从整体动物水平通过热敏感甩尾实验观察测定腺嘌呤、鸟嘌呤,腺苷、鸟苷对吗啡依赖大鼠耐受性的影响.关于嘌呤碱基或嘌呤核苷与吗啡作用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
作者:刘剑凯;洪敏;张纪周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mRNA定量的意义 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反映细胞的生长、存活状态,对特定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分析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核心部分[1].近,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mRNA定量分析用于临床诊断成为现实,其应用涉及面很广,包括检测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调节与表达、化疗疗效的分析、基因治疗的生物动力学与转录、表达水平的研究;并提供了评价肿瘤进展,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有效手段;此外,RNA定量分析还可用于病菌、病毒的检测[2-6].
作者:杨建荣;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SLE患者外周血CD8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CD4/CD25双阳性细胞反应格局与疾病的关联性.方法用三色免疫荧光单细胞染色法检测了11例SLE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与CD4/CD5双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所检测11例SLE患者中有3例表现为Tc0,即同时分泌IFN-γ和IL-4的Tc细胞.4例以分泌IFN-γ为主,为Tc1,4例以分泌IL-4为主,为Tc2.同时测定了SLE病人与正常对照组CD4/CD25双阳性细胞群发现CD4/CD25双阳性细胞群在活动期SLE中显著低下[(17.54±4.11%)%,而对照组为(35.42±3.30)%].结论SLE患者外周血中CD8亚群表现为异质性,且与CD4/CD25双阳性细胞有关.至于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正在进一步研究中.
作者:邱潮林;费新娣;周翔;梅虹;李宁丽;王树军;马安伦;余奇文;张冬青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Pre S1与HBV M和HBV DNA检测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re S1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 M检测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 S1在HBeAg(+)组的检出率86.9%,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P<0.01);Pre 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性高于HBeAg检测,检测灵敏度为80.9%(HBeAg为61.8%),检测有效率为86.1%(HBeAg为75.7%).结论Pre 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性(与HBV DNA的相关性)和检测有效率都优于HBeAg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杰峰;潘柏申;贾哲甫;宋斌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测定血清CRP能否用于鉴别肝细胞癌(HCC)与肝硬化.方法测定104例并发HCC的肝硬化患者血清CRP和AFP,以54例单纯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47.1%的HCC患者和38.9%对照组血清CRP升高(>6 mg/L),块状型或弥漫型HCC中血清CRP水平及高值CRp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小癌型和结节型HCC及对照组(P<0.05).对照组中CRP水平和Child-Pugh分级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用CRP和AFP至少1项升高为判别标准,块状型或弥漫型HCC与对照组有明显差别,但是特异性和准确性较低(分别为56%和<70%).以12 mg/L作为CRP临界值可以区分弥漫型HCC与对照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6.9%、85.2%和83.6%(P<0.01).结论血清CRP不能作为肝癌的标志,但是肝硬化患者CRP水平很高时可提示存在弥漫型肝癌.
作者:程道胜;彭又生;黄胜起;尹和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或CER)具有氧化酶特性,又称铜氧化酶,近年来CP测定在造血系统肿瘤、肝胆疾病等的临床应用得到重视,对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诊断具有特异性.现将两种测定CP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俞连琴;骆益华;陆怡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为我国北方冬季常见病,因发病急,病情较重,部分病例预后凶险,造成神经系统的不同程度损害后遗症,对其发病的原因,中毒表现,神经系统改变,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改变及与碳氧血红蛋白(Hb-CO)的相关关系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就急性CO中毒患者血浆SOD的改变,以及与HbCO的关系,作了比较观察.
作者:杜简秋;崔俊彪;刘淑杰;王淑侠;安然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全氟辛烷残留前房时对角膜的影响,探讨取出残留前房全氟辛烷的适宜时间.方法向实验组兔眼前房中注入全氟辛烷,观察不同时间内角膜在裂隙灯显微镜、光镜、扫描电镜下和台盼蓝、茜素红染色后的变化.结果实验组的角膜2周时只在扫描电镜下出现变化,4周时的检查结果显示角膜明显改变.结论全氟辛烷长时间残留眼内可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应尽早取出前房内的全氟辛烷.
作者:赵振全;赵梅生;宋跃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不成熟,易受窒息、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在应急状态下发生损害和功能失调.新生儿疾病伴随肾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仍沿用传统的方法,以少尿、血尿素和血肌酐升高来判断新生儿疾病合并肾功能受累,尚缺乏早期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韩平治;丁进芳;陈虹;周爱华;常若云;王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环椎、枢椎在解剖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过去,对环枢椎骨折通常靠普通X线检查.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CT机的应用,大大弥补了普通X线的不足.本文通过对2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7年~2000年间25例环枢椎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坠落伤14例,车祸8例,其他3例.
作者:郭士伟;黄成;王景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军团菌肺炎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程度差异悬殊,常规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诊断缺乏特异性等原因,致使部分病人不能及时得到治疗,甚至贻误抢救时机.本文报告2例军团菌肺炎,对军团菌肺炎进行l临床与病理分析研究,探讨提高军团菌肺炎诊断水平的途径.
作者:罗莉;潘惠娟;张新武;李全民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腹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a)[LP(a)]水平,并探讨与冠状动脉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和中科院中生公司的试剂,对67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前后的血清脂类、载脂蛋白、LP(a)水平检测.结果67例腹膜透析后6个月内的患者血清脂蛋白(a)为308±202mg/L,较82例对照组134±109mg/L,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腹膜透析前患者血清脂蛋白(a)331±199mg/L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8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后6个月、1年、2年分别检测了血清Lp(a)水平,其值分别为284±221 mg/L,263±207 mg/L和246±201 mg/L,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7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前和透析后检测脂类、脂蛋白、载脂蛋白,其TC、LDL-C、ApoB较自身透析前呈增高水平(P<0.001,P<0.05,P<0.05).TG、HDL-C、ApoAI透析后较透析前增高(P均>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增高,约是正常对照的2.4倍,其值在透析过程中无明显变化,透析前后发生冠心病的患者与未发生冠心病的患者血清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未见尿毒症患者血清Lp(a)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TC、LDL-C、ApoB透析后较透析前呈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TG、HDDL-C、ApoAI透析后较透析前也有增高,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国权;郑丹侠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