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鑫
1 mRNA定量的意义 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可反映细胞的生长、存活状态,对特定基因转录水平的定量分析已成为基因功能研究的核心部分[1].近,分子生物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mRNA定量分析用于临床诊断成为现实,其应用涉及面很广,包括检测肿瘤细胞耐药基因的调节与表达、化疗疗效的分析、基因治疗的生物动力学与转录、表达水平的研究;并提供了评价肿瘤进展,检测外周血中肿瘤细胞的有效手段;此外,RNA定量分析还可用于病菌、病毒的检测[2-6].
作者:杨建荣;陈晓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环椎、枢椎在解剖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过去,对环枢椎骨折通常靠普通X线检查.在诊断上有一定的局限性,CT机的应用,大大弥补了普通X线的不足.本文通过对25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对照,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文收集1997年~2000年间25例环枢椎骨折的患者,男18例,女7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31岁,其中坠落伤14例,车祸8例,其他3例.
作者:郭士伟;黄成;王景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机能亢进(甲亢)患者术后血消TSH受体抗体(TRAb)值变化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方法通过对52例甲亢术后患者观察,分析TRAb值在甲亢复发中的作用.结果52例甲亢术后患者中有16例复发,TRAb值皆高于15%,高值可达87.2%,4例TRAb值在30%以下的患者临床症状不明显或较轻微,12例TRAb值在30%以上的患者临床症状比较明显,通过治疗后绝大部分呈不同程度下降趋势.结论TRAb的增高可以预测甲亢术后复发,早期发现复发积极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作者:梁培明;陈瑞新;王东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黄色肉芽肿性肾盂肾炎是一种很少见的肾盂内特异性炎症,自1916年首次被报道以来,国内外偶见有报道,由于该病非常少见,所以对其认识不足,治疗前不易做出正确诊断,现就此病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加以探讨.
作者:魏来德;李胜文;张士伟;林相国;那万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或CER)具有氧化酶特性,又称铜氧化酶,近年来CP测定在造血系统肿瘤、肝胆疾病等的临床应用得到重视,对肝豆状核变性(HLD)的诊断具有特异性.现将两种测定CP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俞连琴;骆益华;陆怡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及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CHF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8岁,于入院后采血进行甲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射血分数(EF)及心功能.结果甲状腺激素的水平随心功能不同而有变化,心功能Ⅳ级时T3、T4、FT3均明显降低,与Ⅱ级、Ⅲ级心功能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而TSH、FT4、rT3在心功能Ⅳ级与Ⅱ级、Ⅲ级间无明显差异.相关性分析表明,EF与rT3呈负相关(r=-0.74);EF与TSH呈负相关(r=-0.68);EF与FT3/FT4呈正相关(r=0.59).结论CHF时甲状腺激素的代谢发生了明显变化,而且心功能参数与甲状腺激素的水平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作者:季汉华;那开宪;康苏平;张玉春;张薇;侯新燕;王欣平;蔡起蔷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测定结核性及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lα水平,探讨其对鉴别良恶性疾病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 法)测定14例结核性胸液患者及30例恶性胸液患者胸液的白细胞介素1α含量.结果恶性胸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1α含量(66.6±18.4 ng/L)明显高于结核性胸液患者胸液白细胞介素1α(38.3±17.9)ng/L,P<0.05.结论测定胸液白细胞介素1α水平对鉴别结核性、恶性胸液有较大的帮助.
作者:赵云峰;王英年;高岱清;张春玲;马学真;刘加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曾有献血史,近半年来,反复发热、寒战,于2001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医.患者于94年5月曾有2次采血史,当时为压积红细胞、血浆进行了还输.2000年4月7日,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5~39℃,无明显规律,明显消瘦、咳嗽,咯出物伴少许血液,曾在当地医院治疗,后转到北京某医院诊断为肺结核病,应用多种抗结核药,无明显效果.
作者:肖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了解Pre S1与HBV M和HBV DNA检测的关系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Pre S1检测采用ELISA方法,HBV M检测采用电化学免疫发光法,HBV DNA检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Pre S1在HBeAg(+)组的检出率86.9%,明显高于其他HBVM模式组(P<0.01);Pre S1检出乙肝病毒的灵敏性高于HBeAg检测,检测灵敏度为80.9%(HBeAg为61.8%),检测有效率为86.1%(HBeAg为75.7%).结论Pre S1与HBeAg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其检测灵敏性(与HBV DNA的相关性)和检测有效率都优于HBeAg检测,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崔杰峰;潘柏申;贾哲甫;宋斌斌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结核病系常见病,多发病,典型表现容易诊断,但以某一症状为突出表现的结核病就较难诊断.现将收住的4例结核病典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典型病例1.1 结核性腹膜炎以突发右下腹转移性疼痛,麦氏点压痛而误诊为急性阑尾炎例1女,23岁.未婚.突发脐周疼痛,阵发性加剧并向右下腹转移,低热10 h人院.
作者:杨俊华;李康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证实西比灵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治疗组、西比灵治疗组、自由基清除剂加西比灵治疗组,对各组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疗效评定,于治疗前、治疗后3、7、15 d分别采静脉血,应用WSPS法测定LPO含量,化学发光法测定SOD活性.结果西比灵治疗组LPO含量降低,SOD活性稳定,自由基清除剂加西比灵组LPO含量降低更加明显.结论西比灵可抑制脑梗死患者脑组织内自由基的生成,与自由基清除剂联合应用疗效更加显著,可广泛用于脑梗死的临床治疗.
作者:刘松岩;邬巍;庞玉春;陈宇宏;李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乙肝患者对乙肝病毒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耐受,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重要机理.消除患者对乙肝病毒的耐受状态,提高对病毒的免疫力是治疗乙肝的关键.有关免疫治疗结论不一,我们对在1994-1995年,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以及乙肝病毒标记物的变化,并且随访1~5年.发现治疗前CD4+水平和CD4+/CD8+比值,对预测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有重要价值,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长嘉;韩伟;刘宇琼;路洪艳;房长茂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umor Specific Growth Factor,TSGF)是一种能促进恶性肿瘤组织的血管增生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形成早期,释放到血液中并达到一定浓度,对恶性肿瘤有特异性而与非恶性肿瘤细胞及血管的增生无明显关系.TSGF在恶性肿瘤的普查及早期诊断方面越来越引起临床的关注,本文对不同肿瘤患者的血清TSGF进行检测,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永军;王丽芳;曹青;郭欣;王崇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间接阻断肝纤维化形成.方法对3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和拉米夫定治疗3、6、9个月后的血清,分别采用荧光全定量PCR法测定HBV DNA浓度和竞争性放射免疫法测定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和治疗3、6、9个月后,HBVDNA的含量(x±s)分别是18 678.9±9 895.2、1 472.7±762.5、134.4±216.5、24.8±42.8(fg/ml),LN为189.9±42.8、150.0±24.6、133.7±18.5、123.0±11.7(μg/L),HA为225.1±108.2、177.7±88.5、123.9±43.3、99.5±19.8(μg/L),PⅢ为184.3±83.5、136.8±56.2、115.3±30.0、102.3±26.1(μg/L),ⅣC为 119.7±31.9、93.5±19.2、84.7±22.9、65.8±10.8(μg/L).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十分显著(P<0.01).结论拉米夫定不仅抑制HBV DNA复制效果理想,而且间接阻断肝纤维化的形成十分显效.
作者:陈然峰;陈国军;黄晓文;陈孟春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核科学的进步及核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广泛应用,推动了放射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为电离辐射所致机体损伤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加合理的方案.特别是,1980年以来我国对主要的放射性疾病拟定了国家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及内外照射的估算方法等,使放射性疾病的诊断和处理日趋完善.
作者:龚守良;林承赫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端粒的结构、功能,端粒酶的结构、功能及在癌变中的作用使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端粒、端粒酶及其在消化道肿瘤中的表达、端粒酶检测及端粒酶抑制剂等方面做一综述.1 端粒与端粒酶1.1 端粒端粒是位于线形染色体末端的一种保护结构,Muller和Mcclintock在30、40年代就认识到了染色体的端粒.
作者:杜松涛;刘维藩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新生儿肾脏发育尚不成熟,易受窒息、缺血缺氧、感染等因素的影响,在应急状态下发生损害和功能失调.新生儿疾病伴随肾功能障碍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仍沿用传统的方法,以少尿、血尿素和血肌酐升高来判断新生儿疾病合并肾功能受累,尚缺乏早期较敏感的指标.
作者:韩平治;丁进芳;陈虹;周爱华;常若云;王彦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易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既往有冠心病的患者,合并甲减可加速病情发展,可导致心肌梗死,但是,甲减的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漏诊或误诊,本文报告1例甲减并发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王凤艳;张明秋 刊期: 2002年第03期
血清甲胎蛋白(AFP)是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PHC)常用的检测指标,但其增高也可见于急、慢性肝病患者,本文对89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胛进行检测,就其临床意义作一探讨.
作者:陶科;秦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观察经腹膜透析前后患者的血清脂类、载脂蛋白、脂蛋白(a)[LP(a)]水平,并探讨与冠状动脉心脏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日立717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和中科院中生公司的试剂,对67例尿毒症患者进行腹膜透析前后的血清脂类、载脂蛋白、LP(a)水平检测.结果67例腹膜透析后6个月内的患者血清脂蛋白(a)为308±202mg/L,较82例对照组134±109mg/L,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腹膜透析前患者血清脂蛋白(a)331±199mg/L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38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后6个月、1年、2年分别检测了血清Lp(a)水平,其值分别为284±221 mg/L,263±207 mg/L和246±201 mg/L,它们之间无显著性差异.67例腹膜透析患者在透析前和透析后检测脂类、脂蛋白、载脂蛋白,其TC、LDL-C、ApoB较自身透析前呈增高水平(P<0.001,P<0.05,P<0.05).TG、HDL-C、ApoAI透析后较透析前增高(P均>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Lp(a)水平明显增高,约是正常对照的2.4倍,其值在透析过程中无明显变化,透析前后发生冠心病的患者与未发生冠心病的患者血清Lp(a)水平无显著性差异,未见尿毒症患者血清Lp(a)与冠心病的发生有显著的相关性,TC、LDL-C、ApoB透析后较透析前呈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TG、HDDL-C、ApoAI透析后较透析前也有增高,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李国权;郑丹侠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