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

张可杰

关键词:脑脊液, 二聚体水平,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现报道如下, 急性白血病, 疗效评价, 检测, 患儿血浆, 诊断, 价值
摘要:为探讨检测脑脊液(CSF)D-二聚体(D-dimer,DD)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的价值,我们检测了64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CSF中DD水平,现报道如下.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相关文献
  • 脑脊液D-二聚体水平与小儿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关系

    为探讨检测脑脊液(CSF)D-二聚体(D-dimer,DD)对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的诊断、疗效评价的价值,我们检测了64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浆、CSF中DD水平,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可杰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几种生化因素对喜素碱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研究有关生化因素对喜树碱(CPT)诱导人鼻咽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在CPT诱导人鼻咽癌CNE-2Z细胞凋亡的基础上,采用流式细胞仪及二苯胺反应等方法,观察了多胺、Ca2+、Mg2+依赖性内切酶活性抑制剂及PARP活性抑制剂对DNA片段化形成的影响.结果多胺可明显抑制CPT诱导的CNE-2Z细胞凋亡,使片段化DNA明显降低,P<0.05.内切酶及PARP活性抑制剂与CPT共同作用CNE-2Z细胞后测得片段化DNA与单用CPT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喜树碱诱导的CNE-2Z细胞凋亡可能与一种非Ca2+、Mg2+依赖性内切酶活性有关,且受多胺的调节.

    作者:张月飞;张群洲;蔡康荣;周克元;凌光鑫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慢性肝病血清总胆汁酸、胆碱脂酶活性检测及意义

    血清总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活力(CHE)对肝病的诊断意义已有许多报道[1].本文调查了血清TBA、CHE和其他常规肝功能指标用于慢性肝病的早期诊断,转归和预后的价值.

    作者:董梅;匡铁吉;张兵;佟爱华;肖漓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L-精氨酸和NO: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

    Loscalzo J Circulation 101:2126;2000,519世纪下半叶已知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和硝酸甘油都缓解心绞痛.这些早期的观察加上化学、制药工业的高速发展,使硝酸盐类血管扩张剂成为20世纪大部分时间的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的基石.虽然对这些制剂的药理学已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只是近年才对硝酸盐血管扩张剂的血管作用有了生物学方面的合理了解.认识到正常内皮产生NO,它对血管平滑肌有松弛作用,使医生们认识到硝酸类扩血管剂的作用机理是向有病的血管供应外源性NO.因此硝酸类血管扩张剂可视为有病血管的一种替代治疗.

    作者:余国膺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胸闷气急

    1临床资料患者,女,28岁,已婚.因胸闷、气急1个月,加重3d入院.患者1个月前开始出现胸闷、气急,活动后尤为明显,并逐步加重不能平卧或左侧卧位,被迫坐位,稍有咳嗽,无咯血、胸痛、畏寒、发热等.

    作者:陈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宫腔镜对药流后胚物残留的诊治体会

    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合并应用终止早期妊娠,成功率较高,完全流产率达90%,患者痛苦少,使用方便、安全,已为广大患者及医生接受和采纳.米非司酮终止早孕,是应用其抗孕酮的作用,使蜕膜变性坏死,加上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使胚胎得以排出.但临床上药流后胚物残留、引起淋漓不断阴道流血的病例也不少见.本文就此类病例,采用宫腔镜诊断,定位诊刮取得成功.诊治体会如下.

    作者:许为;张宏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扁桃体梅毒1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工人,已婚.因反复咽痛、咽异物感2a加重8个月于2000年6月19日入院.近2a来反复咽痛、伴发热,并有咽异物感.近8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咽痛、咽异物感,在外院口服多种消炎药物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来我院就诊,并以慢性扁桃体炎入院.

    作者:宁湘煜;罗先平;耿玉凤;薛金凤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价值的研究

    目的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分析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法检测25份UC血清、2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A)值进行统计分析.结果UC组ANCA与其他对照组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005).UC组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A值2s以上病例达80%,诊断特异性达89%.结论UC血清中存在有诊断价值的ANCA,固定中性粒细胞-ELISA可作为血清ANCA检测的重要手段.

    作者:郑艳;毕胜利;李忠廉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误诊为阑尾炎的急腹症21例教训分析

    1临床资料本组共误诊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74岁.术前误诊为:急性阑尾炎16例,慢性阑尾炎5例.手术均先经阑尾切口入腹.

    作者:崔相利;牛曰风;耿振民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病例讨论应用于实验诊断学教学

    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向临床过渡的一门桥梁课,近年来,随着医学的进展,内容逐步增加和更新,越来越受到学生的重视.但学生普遍反映,在短暂的学习课时中,学生大多数对实验诊断学的重要性缺乏充分的认识,化验项目繁多,临床意义较为枯燥无味,不易理解掌握.针对这一现象,我们以教材为依据,在实习课上开展了临床病例讨论教学.经过1年的实践,与以往的教学方法进行效果的对照调查研究,初步达到了预期效果.

    作者:岳志红;史克菊;张正;杨宗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封闭式Ⅴ型导尿管腹壁皮肤造口术的临床应用

    输尿管外置皮肤造口术,在泌尿外科是常用手术方法之一.诸如:膀胱全切,输尿管外置,不能切除及姑息性切除的晚期膀胱肿瘤,前列腺肿瘤等.以往方法应用腹部两侧或Ⅴ型一侧腹壁造口.置入输尿管导管连接尿袋,由于感染、阻管、导管脱出,及导管漏尿,患者携带不方便,尿臭味.故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所以泌尿外科医生都在寻求一种较为理想的导管装置.我院于1995年5月~2000年1月应用自制Ⅴ型导管单侧腹部皮肤造口.连接封闭式Ⅴ型导管连接尿袋.临床应用效果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化刚;王文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肿瘤标志物Cyclin D1与肿瘤预后相关性

    Cyclin D1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增殖因子,是近几年才被确定的原癌基因,它通过促进Gl-S期的转变而促进细胞周期.多种研究表明Cyclin D1基因扩增和(或)过表达与肿瘤发生、进展及预后有关.本文就Cyclin D1与肿瘤预后相关性作一文献回顾.

    作者:张文岚;徐淑艳;杨绍娟;王维忠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感染性心内膜炎5例死因分析

    1临床资料室间隔缺损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双瓣替换术后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2例,联合瓣膜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3例,年龄14~46岁.5例均有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牙髓炎)病史,此后2~3周开始发热寒战(体温37.8~39.9℃)心尖部收缩期杂音4例,脾肿大2例,皮肤瘀点5例,周围血和栓塞3例,脑栓塞3例,并发肺化脓性感染1例.仅3例做过两次血液细菌培养,均为阴性.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心脏赘生物1例,根据病史及临床征象均按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分别给予青霉素(12~16)×106U/d,先锋V 6~8g/d,分4次静点,复达欣6g,分3次静点,菌必治4g/d,静点.

    作者:曹道白音;李伟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实验诊断学交互式网上教学系统

    目的探讨实验诊断学的网上教学模式.方法采用微软网页制作软件FrontPage,按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实验诊断学教科书为主体,结合老师讲授内容编写.结果本系统提供一种新的、开放式、交互式的网上教学系统.结论这种新型的网上教学系统,为实验诊断学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手段.

    作者:田嵩;李艳;彭少华;施菁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消化系肿瘤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VEGF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又叫血管渗透因子,是一种特异地作用于内皮细胞的多功能因子,对诱导和调节肿瘤血管形成有重要作用.我们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115例消化系肿瘤患者血清中VEGF的水平,旨在探讨VEGF在不同类型消化系肿瘤中的血清学水平和手术前后患者血清中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彭铁立;徐少勇;刘重贞;张吉才;于皆平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CT增强扫描碘过敏试验方法比较及过敏反应的防治

    CT增强扫描,个别患者可出现程度不一的过敏反应,因此,怎样降低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安全和检查顺利进行,碘过敏试验是不可缺少的步骤,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我院自1994年引进CT以来,共做CT检查21666例,增强扫描3300例,其中对1000例患者采用了3种过敏试验方法进行比较,现总结如下.

    作者:仇海荣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3例肺瘢痕癌X线表现

    瘢痕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周围型肺癌,近几年来才被人们发现,并不断被认识,在中老年肺肿瘤发病中逐渐增高,已占肺恶性肿瘤的5%~7%.我院发现3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靖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灯盏花对2型糖尿病早期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目的观察灯盏花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将35例24h尿微量白蛋白30~300mg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2组,治疗组(18例)应用灯盏花30ml静点,对照组(17例)不加用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观察14d.治疗前后均测24h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h尿微量白蛋白下降,对照组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灯盏花能降低2型糖尿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作者:陈立波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PCR检测外周血中JAR细胞的探讨

    目的建立灵敏可靠的外周血中检出滋养细胞肿瘤细胞的方法,为早期诊断滋养细胞肿瘤的转移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在已知数量的JAR细胞掺入10ml外周血中建立肿瘤细胞血行转移实验模型,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定量检测JAR细胞的β-hCG-mRNA.结果FQ-RT-PCR可检测到相当于1个JAR细胞表达的β-hCG-mRNA量,但当JAR细胞被掺入10ml外周血中时,细胞数>102个方可经富集后可检测到.结论FQ-RT-PGR是一种敏感的检测手段,有希望成为检测外周血中滋养细胞肿瘤细胞的敏感方法,将有助于滋养细胞肿瘤转移病例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作者:郑彤彤;吕时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3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对肺癌诊断价值的探讨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242(CA24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癌胚抗原(CEA)等3项指标联合检测对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结果肺癌组(n=87)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结核组(n=30)(P<0.01).以健康对照组(x+2s)值为肺癌诊断的临界值(CA242为20U/ml,NSE为20μ g/l,CEA为5ng/ml),则CA242对肺腺癌(AC),鳞癌(Sq)及小细胞肺癌(SCLC)的敏感性分别为65.6%、42.8%及33.3%,特异性均为93.8%.NSE的敏感性分别为31.3%、42.8%及70.4%,特异性均为95.2%.CEA的敏感性分别为75.0%、53.5%及55.6%,特异性均为95.2%.3项指标中,如以1项阳性作为肺癌的诊断依据,则AC、Sq、SCLC的阳性率可分别达96.9%、92.9%及92.6%;如选择两项阳性作为诊断依据,则阳性率可达78.1%、53.5%及66.7%,而结核组和正常组的假阳性率仅为6.67%及0.0%;如以3项阳性作为诊断依据,则阳性率分别为40.6%,39.3%及44.4%,而对照组无1例阳性.结论3项指标对不同组织类型肺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且3者联合检测有明显的互补性,可显著提高肺癌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并为患者的分型、分期及预后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陈书恩;施巩宁;王富党;王瑞华;赵跃亭 刊期: 2000年第05期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中国实验诊断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