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今花
目的 探讨调中汤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0月在该院儿科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的患儿62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1)给予复方消化酶胶囊口服治疗,观察组(n=31)给予调和汤口服治疗,治疗疗程为4周.检测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锌、唾液淀粉酶及D-木糖吸收试验等临床指标,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74.19%,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微量元素锌、唾液淀粉酶及D-木糖吸收试验等临床指标变化情况比较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调中汤能有效地治疗脾胃不和型小儿厌食症,并且对小儿唾液腺的分泌及小肠吸收功能有促进作用,适合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杨芝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了不同浓度的硝普钠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6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将实验组又分为三组,硝普钠低浓度、硝普钠中浓度、硝普钠高浓度,比较两组患者的LVEF、LVDD变化,CRP、cTnT、TNF-α的变化.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LVEF显著上升,LVDD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四组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CRP、cTnT、TNF-α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C组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C组CRP、cTnT、TNF-α与其他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硝普钠能有效的降低患者的LVDD,可以起到调节炎症细胞因子TNF-a的作用,另外具有降低CRP及cTnT水平的作用,高浓度的硝普钠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库尔班江·艾麦提;肖开提·阿布都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科从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8例.采用祛痰类药物、平喘类药物以及抗过敏类药物进行治疗,以改善咳喘症状,保持呼吸道的畅通,其中,观察组予红霉素静脉滴注,出院后口服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治疗效果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要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疗效要高于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联合红霉素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在短期内缓解和改善患儿的临床表现和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董红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并分别给予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E含量明显提升,FSH、LH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E、FSH、LH含量变化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94.29%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3.08%的总有效(P<0.05);两组用药前后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均较显著(P<0.05);用药后组间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给予更年期妇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且副作用较小,该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桂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通过普查资料的统计,了解太子河区农村已婚妇女妇科疾病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 由妇保科医务人员按照统一制定的妇科病普查表格,对7283名受检对象逐个询问病史、登记、常规妇科检查、乳腺检查及辅助检查.结果 患病者4805名,总患病率65.98%,其中2427名妇女同时患2~5种疾病,占33.32%.妇科病前5位疾病依次为:阴道炎(38.94%)、宫颈疾病(27.12)、乳腺疾病(22.10%)、子宫疾病(6.12%),盆腔附件疾病(5.72%).结论 应着力加强农村妇女保健意识,广泛普及妇女疾病防治知识及乳腺自检方法,降低妇科病、乳腺病的患病率.
作者:张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选择支气管哮喘作为验证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呼吸内科疾病,选择在2011年6-12月间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并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60例作为样本,将样本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详细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状况.结果 在本组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改善多种呼吸内科疾病,可以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
作者:梅彩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本文以该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超声物理性质评分在妇科附件肿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85例妇科患者附件肿物的物理性质评分结果,以物理性质评分≥3分预测恶性诊断,评价其诊断效果.结果 物理性质评分的结果在良恶性附件肿物中有统计学差异(P<0.001),ROC曲线显示诊断恶性肿物佳阈值为≥3分,与我们的预测值是一致的.结论 物理性质评分≥3分在经阴道超声诊断预测附件肿物恶性方面有筛检意义,具有简便易行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王文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麻疹患儿的临床观察与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2月-2012年收治的152例麻疹患儿.对152例麻疹患儿采取一系列护理措施:密切观察病情、药物护理、饮食护理、高热护理、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五官护理、隔离观察护理、心理护理.结果 患儿经过一系列的护理和治疗,均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未复发.结论 麻疹患儿经过临床观察与精心护理后,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同时能够改善患儿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游美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护理体会,以供临床参考.方法 将2009年3月-2013年2月该院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71例纳入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A组患儿接受高压氧等常规治疗和护理,B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强化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差异性.结果 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发现,B组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发现,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的治疗中强化系统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儿预后、和谐护患关系,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朱新娇;谌顺丽;肖艾青;伍新平;李芬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帕罗西汀联合阿立哌唑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4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1例,两组均在晨间饭后服用帕罗西汀20 mg/d,观察组于晚餐后口服阿立哌唑片5~10 mg/d,8周为1个疗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4、8周末由精神科专业人员使用HAMD量表和TESS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0.95%高于对照组4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量表在治疗后第1、2、4、8周末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罗西汀联合小剂量阿立哌唑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之一,两者联合使用与单用帕罗西汀相比,不良反应差异不大,且前者更方便快捷,见效快,有推广价值.
作者:周桂萍;张丰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痛感以及痛情绪的影响因素.方法 肝胆外科住院并择期手术的患者120例,分析其术后疼痛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职业、手术时间、精神质人格特征以及术前焦虑状态患者的术后VAS得分存在一定的差异,且PCIA镇痛患者的术后VAS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患者的年龄、职业、镇痛方法、手术时间、精神质人格特征以及术前焦虑状态等均对其术后疼痛感具有影响.
作者:吴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70例患者在教育前的血糖水平(22.55±4.2) mmol/mL,通过健康教育后血糖水平为(8.5±2.13) mmol/mL,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教育前.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作者:魏传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加压钢板组(24例)及带锁髓内钉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病患术后骨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加压钢板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3.0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96±3.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髓内钉组出现感染、骨不连、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加压钢板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来治疗胫骨干骨折,更契合力学原理,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应用加压钢板者.
作者:黄叶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98例皮肤科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满意度为61.2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6%,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皮肤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患者的满意度,完善皮肤科专科护理方案的内容,提高其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下颈椎损伤患者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的术后护理效果.方法 通过2008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 5例下颈椎损伤同期行前后路联合手术的患者,术后对其进行预防低血容量休克、预防窒息的发生、加强脊髓神经功能观察、预防并发症及制订个体化功能锻炼计划等方面做好护理.结果 15例未发生严重的脊髓神经功能损害.其中2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术后脊髓功能分别从B级恢复到C级,从C级恢复至D级(ASIA评分).结论 下颈椎损伤患者行前后路同期手术治疗,术后的严密观察和预见性护理是顺利康复的的关键.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红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研究严重感染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治疗进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 8例腹腔严重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以及常规性治疗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死亡率分别为88.2%、11.8%,与对照组为67.7%、32.3%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严重感染导致MODS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较高,使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功能,降低MODS死亡率.
作者:张天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治疗,分别为60例.治疗组:对患者采用西药内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维华;余遵忠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PACS系统在我院放射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利用DICOM Worklist和HL7协议网关,对RIS(放射学信息系统)、HIS(医院信息系统)和PACS(医学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三个系统进行集成,将放射科内的电脑、相机、影像设备、打印机、专业竖屏等成功接入PACS.结果 通过PACS系统的应用,使我院放射科实现了无纸化、无片化办公,工作流程得到优化,工作效率显著提高.结论 建立在HL7协议网关和DICOM 3.0(数字影像与通信标准)基础上的PACS,通过IHE(集成医疗环境)技术框架的指导,实现了PACS与RIS、HIS系统间的无缝整合.
作者:全松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且P<0.05;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的比较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琴琴;薛梅苓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