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桂萍;张丰伟
目的 分析创伤性髋关节后脱位伴随股骨头骨折伤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选择28例伤患,依据其具体的损伤情况,选择恰当方案施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2年,优良率75.00%(21/28),骨折固定失败、创伤性关节炎各2例,异位骨化1例,未有感染以及股骨头坏死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7.86%(5/28).结论 临床医师为伤患的后脱位伤行早期复位治疗,并根据骨折分型选择合适的方法为股骨头施治,可使伤患的脱位与骨折症状得到满意治疗.
作者:王能;杨远剑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进行病情观察和护理,对护理方法和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60例患者中,治愈40例,好转15例,死亡5例,临床护理效果良好.结论 采取针对性和全面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动脉瘤手术的效果,预防蛛网膜下再次出血,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率.
作者:林金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该院6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间在该院进行治疗的60例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以及对患者的健康教育,促使患者早日康复.结果 60例白内障患者经过积极的手术治疗后取得了有效的临床效果,同时,针对患者的具体患病情况采取的护理方法,使得患者在身体和心理上得到了很大的帮助,能够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使得疾病的恢复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动.结论 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缓解患者来自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促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作者:王宝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常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上述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肽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8.5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肽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致残率,使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22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确诊病例为临床观察对象,综合曲美他嗪和常规治疗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之后,患者的全部指标都有明显的改善,其中显著13例,占患者总数的52%,良好8例,占32%,无效1例,占4%,总有效率达到96%.自有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对症治疗后消失.经3~12个月的随访证实,未出现因非心血管因素的意外死亡病例.结论 综合曲美他嗪和常规疗法进行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治疗,效果比较显著,患者耐受性较好,未有明显的不良反应,心脏功能获得明显改善.
作者:徐立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科学朝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如何使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达到新的要求?这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所在.着眼于21世纪科技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着眼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着眼于世界医学教育动态和趋势,我们才能逐步地形成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在医学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教改之路,重构育人工程,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作者:杨卫东;黄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的安全实施过程.方法 术前肌注阿托品0.5 mg.咪达唑仑4~5 mg,芬太尼3 μg/kg,地塞米松5 mg.丙泊酚1.5~2 mg/kg,氯化琥珀胆碱1.5~2 mg/kg,待睫毛反射消失,肌松完全,将39-FRobertshaw左侧双腔导管插入,采用听诊法初步定位,准确定位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确定双腔导管就位准确,双肺分隔满意后,分别测定双肺通气及左、右单肺通气时的气道压、顺应性.一侧肺纯氧通气,一侧肺反复灌洗.麻醉维持用丙泊酚4~12 mg/(kg·h)微量泵维持输注,间断给予维库溴铵和芬太尼,据手术进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调整麻醉深度.84例患者术中麻醉维持平稳,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术后随访无不适.结论 完善的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正压通气,对于大容量全肺灌洗术的麻醉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刘育晋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百草枯中毒肺部损伤的X线、CT表现.方法 对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X线肺部平片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8例百草枯中毒患者的肺部X线和CT表现中毒时间变化而有差别.≤7 d,21例表现肺纹理增多,16例磨玻璃样改变,3例肺实变,肺纤维化、胸腔积液2例,纵膈积气、心脏增大各1例;7~14 d,肺纹理增多、肺实变及纤维化各6例,肺磨玻璃样改变5例;≥14 d,肺间质纤维化7例,支气管扩张5例,肺纹理增多3例.结论 X线肺部平片、CT对观察肺部损伤的发展、演变及估计预后、确定治疗方案均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大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此次研究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治疗,分别为60例.治疗组:对患者采用西药内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中药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并且产生的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维华;余遵忠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90例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与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比较中,两组平均年龄无差异,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 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00%.且研究内镜疗效的总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内镜的总有效率6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大于研究组.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良好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春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使用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进行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单县正大医院收治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20例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意愿分为治疗组和对比组,治疗组实施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的合用治疗,对比组实施常规治疗方式,观察两组的实际疗效及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比对比组高,临床受益率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严重的不良反应出现率低,具有有可控制性.结论 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对多发性骨髓瘤进行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较少、较轻,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在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制约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有效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320例,按照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对比影响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高龄、营养摄入过多、不良生活习惯、康复工作水平以及入院时体温均为影响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及二级预防效果,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98例皮肤科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满意度为61.2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6%,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皮肤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患者的满意度,完善皮肤科专科护理方案的内容,提高其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面对当前行政执法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新形势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本文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使用西帕依固龈液防治牙龈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86例单纯性牙龈炎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检查后对实验组患者给予含西帕依固龈液的含漱液漱口,对对照组患者给予不含有效成分的含漱液漱口.7d以后观察者两组患者菌斑指数(PLI)和龈沟出血指数(SBI)以及口臭值(OS).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SBI和SBL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SBI和SBL数据在实验前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帕依固龈液可以降低SBI、减少牙菌斑的堆积,显著的抑制可疑致病菌,能够较好的改善患者牙龈问题.
作者:韦玉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在临床上,腰痛或腰腿痛常见的疾病的元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腰椎管狭窄症.此类疾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臀部以下产生的相关不适应症.还有一个病征是鞍区不适感抑或出现大小便功能失常的现象.本文根据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灶特征,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检查,作者对手术入路术后处理及并发症进行阐述.
作者:马宏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基因芯片技术在肺癌个体化治疗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 收集DNA芯片技术、肺癌化疗相关基因、及肺癌个体化化疗方面的研究文献,总结并探讨DNA芯片技术在肺癌个体化化疗方面的应用前景.结论 高通量DNA芯片技术为肺癌的分子水平研究提供了手段,为肺癌个体化化疗方案的制定、以及调整用药方面提供参考.
作者:黄文喜;符立梧;梁永钜;谢文锋;梁李新 刊期: 2013年第27期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儿科护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儿科护理风险大以及操作难度高,更为了儿科护理繁琐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儿科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的基础上,更为了给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以及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人文化的管理,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沟通技巧,给患儿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创新护理专科内涵,终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今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加压钢板组(24例)及带锁髓内钉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病患术后骨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加压钢板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3.0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96±3.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髓内钉组出现感染、骨不连、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加压钢板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来治疗胫骨干骨折,更契合力学原理,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应用加压钢板者.
作者:黄叶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就20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该院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200例女性患者资料,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壁下1/3处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多份分泌物样本,在采样之后第一时间将其送检.采样BV快速检测法、线索细胞检查法、胺试验法、阴道pH值测定法进行检验.结果 阴道pH值测定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06例(53%),阴性为94例(47%);胺试验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12(56%),阴性为88例(44%);线索细胞检查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36例(68%),阴性为64例(32%);BV快速检测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42例(71%),阴性为58例(29%),四组检验方法差异显著(P<0.05),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过程中,Bv快速检测法阳性率高、检测结果清晰、反应过程中不需加热,操作时间段,一般在10 min之内就能够全部完成,具有省时、操作简单的突出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韦丽苹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