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比较

韦丽苹

关键词:细菌性阴道病, 检验方法, 比较, BV快速检测法
摘要:目的 就20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该院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200例女性患者资料,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壁下1/3处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多份分泌物样本,在采样之后第一时间将其送检.采样BV快速检测法、线索细胞检查法、胺试验法、阴道pH值测定法进行检验.结果 阴道pH值测定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06例(53%),阴性为94例(47%);胺试验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12(56%),阴性为88例(44%);线索细胞检查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36例(68%),阴性为64例(32%);BV快速检测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42例(71%),阴性为58例(29%),四组检验方法差异显著(P<0.05),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过程中,Bv快速检测法阳性率高、检测结果清晰、反应过程中不需加热,操作时间段,一般在10 min之内就能够全部完成,具有省时、操作简单的突出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左氧氟沙星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本文以该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

    目的 探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月收治53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Ⅰ度滑脱10例,Ⅱ度滑脱43例.均行减压复位、椎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术后定期随访记录患者的症状改善、滑脱复位程度及椎间融合情况.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为90 min,出血量平均为280 mL.术后切口无感染,均甲级愈合.随访12~51个月,平均33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47例,良5例,可1例.Ⅰ度滑脱完全复位率:100%(10/10);Ⅱ度滑脱完全复位率:95.3% (41/43).末次随访时拍摄腰椎X线片证实所有病例椎间融合,末次随访时椎体复位无丢失.结论 应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可取的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宋银冬;李丹丹;李刚;孙远新;姜屿;沈建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少数民族地区中药人才培养融入民族医药的教学研究

    中医药人才是中医药事业继承、创新和发展的关键,民族医药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少数民族地区的中药专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民族医药,是推动中医药教育的又一特色引擎,是传承民族医药及民族医药文化的又一有效途径,是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民族医药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式.

    作者:王洪云;李婵娟;杨麒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30例慢性脓胸的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慢性脓胸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胸外科收治的30例慢性脓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手术治疗慢性脓胸,需采取措施尽可能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如消除感染源及致病因素的同时,还应加强营养.手术闭合脓腔后,尽量保存与恢复肺功能.

    作者:詹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20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比较

    目的 就200例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方法进行比较.方法 选取2010-2012年在该院进行细菌性阴道病检测的200例女性患者资料,在细菌性阴道病患者阴道壁下1/3处用无菌棉拭子采集多份分泌物样本,在采样之后第一时间将其送检.采样BV快速检测法、线索细胞检查法、胺试验法、阴道pH值测定法进行检验.结果 阴道pH值测定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06例(53%),阴性为94例(47%);胺试验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12(56%),阴性为88例(44%);线索细胞检查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36例(68%),阴性为64例(32%);BV快速检测法检验出的阳性为142例(71%),阴性为58例(29%),四组检验方法差异显著(P<0.05),具有较为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细菌性阴道病的检验过程中,Bv快速检测法阳性率高、检测结果清晰、反应过程中不需加热,操作时间段,一般在10 min之内就能够全部完成,具有省时、操作简单的突出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韦丽苹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病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科学朝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如何使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达到新的要求?这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所在.着眼于21世纪科技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着眼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着眼于世界医学教育动态和趋势,我们才能逐步地形成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在医学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教改之路,重构育人工程,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作者:杨卫东;黄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利用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20例,静脉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时使用蔗糖铁100 mg,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组患者服用剂琥珀酸亚铁200 mg,3次/d,共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口服组升高不明显,两组升高幅度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蔗糖铁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效果更好.

    作者:陈昀;陈玮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60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析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用在产妇分娩中的起到的无痛效果,对母婴健康、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采用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产妇作为观察组,与60例采用自然分娩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过程中疼痛的程度,第一产程所用的时间、第二产程所用的时间、产后的出血量以及剖腹产、对新生儿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两组对比,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疼痛程度、两次产程所用的时间、分娩方式在统计学上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和对新生儿的影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模外神经阻滞麻醉用在产妇无痛分娩中效果显著,能缩短产程所用的时间、降低剖宫率、对产妇和新生儿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无不良影响.

    作者:岳俊珂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相关因素探析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的相关高危因素,并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方法 选择该院神经外科2009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98例颅脑外伤手术患者,术后29例出现颅内感染,术后未出现感染.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相关差异因素及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感染的各项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198例患者中,29例术后出现颅内感染,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率为14.6%.经治疗后,25例痊愈,4例死亡.结论 开放性颅脑损伤、术后放置外引流管、手术持续时间及GCS评分是导致术后颅内感染的主要因素,而性别、年龄与颅脑外伤术后颅内感染关系不大.当颅脑外伤术后病人具有上述危险因素时,应给予更加密切的观察和及时恰当的预防性处理.

    作者:罗国全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探讨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的可行性和效果

    目的 分析研究实施临床路径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可行性以及效果.方法 选取2010-2012年该院收治的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治疗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护理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费用等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在接受临床路径护理之后住院天数,并发症的发生率、总住院费用均优于采取常规的护理的对照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治疗中,实施临床路径护理可以降低患者住院天数、费用和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道日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90例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对90例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资料选自2011年3月-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90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将所有患者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研究组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对照组则单纯采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从一般资料、治疗方法与评定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比较中,两组平均年龄无差异,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显效30例,有效1 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0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2.00%.且研究内镜疗效的总有效率87%高于对照组内镜的总有效率6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总例数大于研究组.结论 采用雷贝拉唑联合莫沙比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有效率高、治疗效果显著.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良好方案,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丁春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及相关护理措施

    由于糖尿病的病程比较长,因此与其相关的并发症可累及全身多处组织、器官,其中糖尿病脑病是指长期的糖尿病加快了脑组织的老化速度进而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受累,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对外界事物认知能力的降低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而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3-4].本研究即对糖尿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并提出相关护理措施.

    作者:李雪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目的 分析标本溶血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来该院体检的30例人员的临床资料,并收集其空腹静脉血分离,检测血清中各项生化指标前后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 溶血对ALT、AST、TBIL、DBIL、CHO、ALB、TP、CK的影响非常明显,溶血前后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对Cr、UA、BUN和TG没有明显的影响(P>0.05).结论 溶血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影响较大,临床生化检验中要积极规避各种影响因素,尽量降低其对于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升可靠性和准确性.

    作者:刘菁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国内慢性疼痛护理的研究进展

    通过梳理国内慢性疼痛护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发现我国针对慢性疼痛的护理研究无论是在疼痛教育、护士发展、护理管理等方面还是在护理观念、护理手段、护理道德等方面还处在初级阶段.护理工作与慢性疼痛患者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对慢性疼痛患者实施全面的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是今后护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者:朱琴;杨喜云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脑室引流管护理的相关研究

    脑室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作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脑室引流术前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观察能及时了解病情趋势,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病的发生,挽救其生命.本文就脑室引流管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拟对临床脑室引流管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秀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其对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常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上述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肽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8.5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肽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致残率,使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症状及激素水平的作用

    目的 对比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并分别给予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E含量明显提升,FSH、LH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E、FSH、LH含量变化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94.29%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3.08%的总有效(P<0.05);两组用药前后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均较显著(P<0.05);用药后组间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给予更年期妇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且副作用较小,该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桂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60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对所有病人给予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记录并比较所有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残余尿量、尿流率、前列腺体积以及前列腺液常规等指标,分析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后相比较,患者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由治疗前的(20.1±6.3)分降低至(15.1±3.9)分,残余尿量降低由治疗前的(62.8±25.1) mL降低至(38.1±17.2)mL,尿流率由治疗前的(12.1±3.9) mL增加至(19.2±4.2) mL,前列腺体积由治疗前的(46.9±17.1) mL降低至(38.7±20.0) mL,白细胞计数由治疗前的(16.4±7.7)mL下降至(10.2±7.9) mL,治疗前后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非那雄胺联合特拉唑嗪可有效的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伴慢性前列腺炎,特别适合前列腺体积较大的患者,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束宁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浅谈儿科优质护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儿科护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儿科护理风险大以及操作难度高,更为了儿科护理繁琐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儿科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的基础上,更为了给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以及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人文化的管理,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沟通技巧,给患儿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创新护理专科内涵,终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今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孕妇检测甲状腺功能的意义

    目的 探讨孕期甲状腺功能检测对孕妇及胎儿的意义.方法 选取120例行孕期常规检查的孕妇为观察组,并选择100例行身体检查的非孕期正常妇女为对照组,采用电荧光化学分析法测定两组血液促甲状腺素(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的水平,并观察两组TSH、FT3、FT4的变化情况.结果 对照组甲状腺检出率为6%显著低于观察组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T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TSH、FT3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正常非妊娠妇女相比,妊娠期妇女更容易出现甲状腺疾病,且患者主要为甲减者.加强对妊娠期妇女甲状腺筛查的力度,可减少妊娠期妇女甲状腺疾病的发生率,有利于提高胎儿出生质量.

    作者:杨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