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对围绝经期症状及激素水平的作用

李桂颖

关键词:低剂量雌激素, 替代疗法, 围绝经期, 激素水平
摘要:目的 对比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并分别给予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E含量明显提升,FSH、LH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E、FSH、LH含量变化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94.29%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3.08%的总有效(P<0.05);两组用药前后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均较显著(P<0.05);用药后组间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给予更年期妇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且副作用较小,该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相关文献
  •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重症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评估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0例危重患者拟行中心静脉置管术前均使用多导联自动分析心电图机行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以确定P波形态及振幅,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导管的深度和方向,置管后记录导管深度以及有无相关并发症.导管固定后均采用床边X线确定导管位置.结果 采用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其导管位置准确率为100%,单次置管成功率为93.3%(28/30).结论 静脉内心电图引导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可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穿刺过程安全,应用具有较大意义.

    作者:曹冠立;曾妃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效果的研究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教育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70例,给予健康教育,观察患者在健康教育前和健康教育后的血糖控制情况,以及治疗依从性.结果 70例患者在教育前的血糖水平(22.55±4.2) mmol/mL,通过健康教育后血糖水平为(8.5±2.13) mmol/mL,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优于教育前.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各方面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效果.

    作者:魏传珍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

    目的 观察及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采用改良乳腺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采用保乳术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乳房美观性较好.结论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可保护神经免受伤害,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获良好的肢体功能及胸廓外形,满足了患者美观需求,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谷献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一个疗程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5%)明显大于对照组(70.0%),且P<0.05;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的缺损程度均明显降低,治疗后的比较重,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小于对照组,且P<0.05;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琴琴;薛梅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医疗机构与独立医学实验室合作项目的管理探讨

    医疗机构和独立医学实验室的合作是新兴事物,各医院在实际的管理中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经验,对项目管理中的项目准出、收费模式、财务管理等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各界同仁有所帮助.

    作者:张远凤;谢丽玫;张怡;郝建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探析

    目的 探析CT在腹部创伤者的诊断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6月,该院有腹部创伤者61例,其中,男性腹部受创者35例,女性腹部受创者26例.年龄:16~55岁,平均(35.63±2.77)岁.在这61例腹部受创者之中,因为车祸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4例,因为坠落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2例,因为被敏锐的器具伤到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 5例.因为不慎跌倒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9例,因为被踢住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5例,因为腹部被拳击而导致受创的有6例.在这61例腹部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创的人员中,有32例是在受创后的0.8~23 h入院就医,有29例是在受创后的1~4 d入院就医.对这61例腹部受创的人员用CT诊断,并将CT分析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诊断后,在这61例腹部创伤者之中,有8例肾部受创,有16例肝部受创,有22例脾部受创,有7例胃肠道受创,有2例胰腺受创,有3例横膈部位受创,有4例胆道部位受创,有6例膀胱部位受创,有2例腹部受创者的腹腔并无损但有积血.其中有59例腹部受创者的CT分析结果和手术医治结果相同,因此CT的科学分析率为96.72%.结论 CT分析能对腹部受创者的创伤的种类以及创伤的区域进行确定,进而对症医治.CT诊断很科学,正确率很高.

    作者:欧阳天昭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探讨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9期间收治的阑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Ⅰ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Ⅱ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感染率、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Ⅱ组,Ⅰ组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道感染,Ⅱ组患者发生胃肠道感染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康复.结论 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可以减少对患者胃肠功能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新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整体护理模式在皮肤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一年以来收治的98例皮肤科住院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护理之后,对照组满意度为61.22%,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7.96%,有着明显的差异,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皮肤科患者采取整体护理模式,能够提高其患者的满意度,完善皮肤科专科护理方案的内容,提高其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晓晓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高职高专药物分析课程改革建议

    当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教学效果差、教学资源有限、教材内容不能突出药典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脱节等问题,本文笔者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师、学生、教材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德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50例胫骨干骨折病患的临床治疗观察

    目的 对比研究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加压钢板组(24例)及带锁髓内钉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病患术后骨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加压钢板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3.0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96±3.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髓内钉组出现感染、骨不连、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加压钢板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来治疗胫骨干骨折,更契合力学原理,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应用加压钢板者.

    作者:黄叶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主要问题探讨

    面对当前行政执法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以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新形势对卫生监督工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切实加强卫生监督工作.本文对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并根据问题提出了有效的对策.

    作者:吴春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中药熏洗对骨折中后期关节功能的康复护理

    目的 分析中药熏洗对于骨折中、后期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中后期予以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P<0.05.结论 中药熏洗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并松解组织粘连,配合功能锻炼及精心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肢关节功能,对于骨折中后期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吉锋;李小玲;王淑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左氧氟沙星在慢性盆腔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目的 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实际治疗效果,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本文以该院2008年10月-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196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98例患者,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采用临床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①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各种临床症状发生率上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均显著地低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总有效率组间比较,治疗组患者显著地高于对照组患者水平,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际意义,是临床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可靠选择.

    作者:李金利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

    目的 对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索,进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水平.方法 针对患者肠外瘘的特点,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以及物理治疗,同时采用床上支架等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留置空肠造瘘管并发肠外瘘患者进行护理,运用统计学方法来比较干预前与干预后患者健康状况的变化.结果 在患者社区采用有效的管理手段之后,能对患者的血糖浓度有效的控制,患者的健康状况也有明显的好转.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降低患者术后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护理领域进一步的推广和发展.

    作者:陶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制约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有效发挥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目的 分析制约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有效发挥的因素,并探讨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对策.方法 收集脑卒中患者320例,按照预后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统计对比影响脑卒中二级预防作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性别、高龄、营养摄入过多、不良生活习惯、康复工作水平以及入院时体温均为影响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危险因素.结论 针对脑卒中发病危险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二级预防措施,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康复护理质量及二级预防效果,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对患者的影响.

    作者:刘静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浅谈儿科优质护理质量的提升

    随着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的提高,对儿科护理也带来了极大的难题.儿科护理风险大以及操作难度高,更为了儿科护理繁琐的特殊性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儿科护理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始终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我科在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为了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的基础上,更为了给患儿提供更优质的护理以及让患儿家属对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通过人文化的管理,改善儿科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及沟通技巧,给患儿提供全程、全面、优质的护理,创新护理专科内涵,终达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作者:许今花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腹式输卵管绝育术研究新进展

    探讨腹式输卵管绝育术的研究进展,并分别对腹式输卵管绝育术临床应用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详细阐述,为进一步提高妇女绝育术的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梁洁芳;钟柳育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和分析利用静脉和口服铁剂治疗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效果,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 将40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每组各20例,静脉组患者于血液透析时使用蔗糖铁100 mg,直至完成总预计补铁量.口服组患者服用剂琥珀酸亚铁200 mg,3次/d,共12周.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细胞比容和血清铁蛋白均较治疗前升高,但口服组升高不明显,两组升高幅度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蔗糖铁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一种有效的药物,静脉补铁比口服补铁效果更好.

    作者:陈昀;陈玮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中心静脉置管(PICC)、塞丁格技术的新发展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柏凤云;腾绪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 冠心病并高血压采用有效药物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采取有效药物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100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为该院心血管内科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随机分组就硝苯地平控释片(对照组)治疗与阿托伐他汀钙片结合氨氯地平(观察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4%,显著高于对照组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有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脂水平治疗前后比较,除HDL-C外,观察组其它各项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高血压采用氨氯地平结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消除症状,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陈雅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中国卫生产业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