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喜;符立梧;梁永钜;谢文锋;梁李新
以2002年国家和地方各级CDC成立为分界点,中国疾控工作进入新时代.信息公开、处置透明、反应迅速、应急有力、科学规范等新理念的注入,使得中国疾控的工作方式不断升级,工作范畴不断拓展,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从对SARS、H1N1甲流感、H7N9禽流感等疫情的应对工作中,不难看到这些变化.
作者:李健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慢性脓胸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该院2005年2月-2012年9月胸外科收治的30例慢性脓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愈:21例,好转:7例,死亡:2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3%.结论 手术治疗慢性脓胸,需采取措施尽可能改善患者全身情况,如消除感染源及致病因素的同时,还应加强营养.手术闭合脓腔后,尽量保存与恢复肺功能.
作者:詹烜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即术后并发症预防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09年5月-2012年4月收治THR患者40例,观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本案例中无一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复发,仅有3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咳嗽与感冒,2例患者发生轻微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多种髋关节疾病是一种良好的选择,而髋关节置换术后加强护理,能够有效提升手术成功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保证病人痊愈的重要环节.
作者:马国涛;刘东海;贾科江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分析中药熏洗对于骨折中、后期关节功能的影响以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骨折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术后常规进行功能锻炼,观察组术后中后期予以中药熏洗配合功能锻炼康复护理.结果 观察组的患肢关节功能优良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0%,P<0.05.结论 中药熏洗可有效促进血液循环,并松解组织粘连,配合功能锻炼及精心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肢关节功能,对于骨折中后期关节功能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邹吉锋;李小玲;王淑梅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调查研究严重感染导致的微循环功能障碍及其治疗进展.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 8例腹腔严重感染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患者,分为综合治疗方法的治疗组以及常规性治疗的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与死亡率分别为88.2%、11.8%,与对照组为67.7%、32.3%相比具有显著性的差异性(P<0.05).结论 腹腔严重感染导致MODS治疗比较困难,死亡率较高,使用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微循环功能,降低MODS死亡率.
作者:张天增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进行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因分析.方法 分析该院2008年1月-2009年6月胃、结直肠癌术后良、恶性肠梗阻病例68例,分为肿瘤组和良性组各34例,对他们原发病的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术后死亡及术后存活时间比较.结果 两组间在原发肿瘤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存活时间等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原发肿瘤手术间期、病理分期、分化类型及肠梗阻类型、存活时间等方面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良、恶性肠梗阻诊断的要点.
作者:李巨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自发性气胸患者60例,对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切口治疗,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 经过积极有效的护理干预,所有患者均治愈,术后4例发生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67%,并经对症治疗均明显好转.结论 加强对行VAMT治疗自发性气胸患者的护理,可有效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晶 刊期: 2013年第27期
近年来,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PICC)以其明显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为患者提供了一条无痛性输液通道.PICC避免了药物对病人血管的损伤,避免刺激性药物损伤血管内膜引起的血栓,解决了血管条件差病人输液的难题,长期输液治疗的病人避免了每天扎针的痛苦,并且在危重病人的抢救中发挥巨大作用.目前比较改良塞丁格技术与传统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柏凤云;腾绪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析CT在腹部创伤者的诊断中的结果及意义.方法 2011年7月-2013年6月,该院有腹部创伤者61例,其中,男性腹部受创者35例,女性腹部受创者26例.年龄:16~55岁,平均(35.63±2.77)岁.在这61例腹部受创者之中,因为车祸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4例,因为坠落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2例,因为被敏锐的器具伤到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1 5例.因为不慎跌倒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9例,因为被踢住而导致腹部受创的有5例,因为腹部被拳击而导致受创的有6例.在这61例腹部因为各种原因而受创的人员中,有32例是在受创后的0.8~23 h入院就医,有29例是在受创后的1~4 d入院就医.对这61例腹部受创的人员用CT诊断,并将CT分析结果和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CT诊断后,在这61例腹部创伤者之中,有8例肾部受创,有16例肝部受创,有22例脾部受创,有7例胃肠道受创,有2例胰腺受创,有3例横膈部位受创,有4例胆道部位受创,有6例膀胱部位受创,有2例腹部受创者的腹腔并无损但有积血.其中有59例腹部受创者的CT分析结果和手术医治结果相同,因此CT的科学分析率为96.72%.结论 CT分析能对腹部受创者的创伤的种类以及创伤的区域进行确定,进而对症医治.CT诊断很科学,正确率很高.
作者:欧阳天昭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研究加压钢板及带锁髓内钉两种内固定方法对于胫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该院收治的胫骨干骨折患者50例,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不同手术方式,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加压钢板组(24例)及带锁髓内钉组(26例),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内固定方式.比较两组病患术后骨性愈合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加压钢板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11.14±3.09)个月,带锁髓内钉组的平均愈合时间为(8.96±3.2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髓内钉组出现感染、骨不连、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的概率比加压钢板组更低(P<0.05).结论 应用带锁髓内钉来治疗胫骨干骨折,更契合力学原理,患者术后骨性愈合率、并发症情况及临床疗效均明显优于应用加压钢板者.
作者:黄叶建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在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1月本院内科病房收住的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118例进行分组,其中实验组予以比索洛尔治疗,对照组予以消心痛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动态ECG状况、心肌缺血发生频率及心肌缺血总时长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病人24 h心肌缺血发生频率、总时长与对照组相比,下降均更加显著(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8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比索洛尔应用于老年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疗效确切,未出现明显临床不良事件,且临床有效率优于消心痛,治疗后能明显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魏芳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阑尾切除术对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9期间收治的阑尾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有患者50例,Ⅰ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Ⅱ组患者行常规开腹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胃肠道感染率、住院天数.结果 两组患者均治愈出院,Ⅰ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Ⅱ组,Ⅰ组患者均未发生胃肠道感染,Ⅱ组患者发生胃肠道感染4例,经抗感染治疗后康复.结论 腹腔镜下行阑尾切除术可以减少对患者胃肠功能的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潘新玉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科学朝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的方向发展.如何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开拓型人才?如何使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达到新的要求?这是医学教育改革的焦点所在.着眼于21世纪科技发展与变化的需要,着眼于中国改革与发展的方向,着眼于世界医学教育动态和趋势,我们才能逐步地形成现代医学教育思想和观念.只有以先进的科学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武装我们的头脑,才能在医学教学改革中不断探索教改之路,重构育人工程,迎接21世纪新的挑战.
作者:杨卫东;黄秀华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比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对围绝经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该院收治的13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与对照两组,并分别给予低剂量雌激素与安宫黄体酮治疗,对比两组用药前后情况.结果 两组用药后E含量明显提升,FSH、LH含量明显下降(P<0.05);组间对比E、FSH、LH含量变化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94.29%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83.08%的总有效(P<0.05);两组用药前后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均较显著(P<0.05);用药后组间骨密度、阴道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副反应差异明显(P<0.05).结论 临床给予更年期妇女低剂量雌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可有效改善其病症且副作用较小,该法具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桂颖 刊期: 2013年第27期
当前高职高专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理论与实验分开教学,教学效果差、教学资源有限、教材内容不能突出药典在我国药品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与相关岗位工作脱节等问题,本文笔者针对问题进行了分析,从教师、学生、教材的内容以及考核方式等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作者:刘德洪 刊期: 2013年第27期
脑室引流术是神经外科常用的急救手段,常用于脑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颅内压的监护.作为颅脑术后常用的治疗措施之一,脑室引流术前护理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术后护理观察能及时了解病情趋势,实施脑室引流术可以避免或减缓脑病的发生,挽救其生命.本文就脑室引流管护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探讨,拟对临床脑室引流管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陈秀润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研究探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呼吸内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我们选择支气管哮喘作为验证肾上腺皮质激素作用的呼吸内科疾病,选择在2011年6-12月间于我院呼吸内科接受治疗的并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60例作为样本,将样本中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传统方法治疗,实验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详细记录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状况.结果 在本组实验中,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较对照组患者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适量的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有效改善多种呼吸内科疾病,可以应用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治疗.
作者:梅彩荣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探讨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血塞通常规方法进行联合治疗;研究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用上述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丁苯肽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得出结论.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78.5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治疗后体内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患者下降效果更为明显,因此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丁苯肽进行辅助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以及致残率,使血浆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下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作者:王姗姗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观察及探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00例,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乳腺癌根治术(保留胸大、小肌)进行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乳手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对比两种方法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采用改良乳腺根治术的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采用保乳术的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经手术后乳房美观性较好.结论 改良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乳腺癌可保护神经免受伤害,术后进行综合性治疗,可获良好的肢体功能及胸廓外形,满足了患者美观需求,安全性高,对患者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谷献军 刊期: 2013年第27期
目的 对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情况进行研究与分析.方法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本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在医院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本次共调查356例在我院住院的心内科患者,发生9例医院内感染,感染率为2.53%,感染的患者原发病都是心脏病.患者的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66.67%,其次是泌尿道感染,占22.2%.导致住院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是患者年龄以及合并有基础病等等.结论 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应通过加强基础护理以及治疗等方式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医院应严格进行无菌操作.
作者:李孝国 刊期: 2013年第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