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维华;余遵忠
目的 探究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效果.方法 采取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的324例顺产(对照组)和2011年10月-2012年9月的405例顺产(实验组)进行对比,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常规护理和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分析,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实验组出现2例骨折,对照组出现12例骨折.结论 进行助产过程中预防新生儿锁骨骨折的护理可以降低骨折发生率.
作者:李静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并探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心电图改变的特点及本病的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12月儿科收治的小儿病毒性心肌炎患者60例,均应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仪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并于入院当天行心肌酶谱检查,观察并比较患者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异常的检出率,对心电图改变特点进行分析并对患儿临床疗效进行评估.在患儿病毒性心肌炎治疗过程中给予标准化护理措施,包括实施心理护理,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督促卧床休息,加强饮食护理及给予出院健康指导等.结果 60例患儿心电图出现异常者47例(78.3%),其中室性期前收缩者26例,房性期前收缩者11例,窦性心动过速者6例,房室传导阻滞者2例,Q-T间期延长者2例.心肌酶谱改变者35例(58.3%),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者18例,心肌肌钙蛋白升高者17例.阳性检出率比较二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经积极治疗1周后痊愈者46例(76.7%),好转14例(23.3%).结论 心电图改变在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诊断中价值较高,治疗中给予标准化护理措施对促进患儿病情恢复有利.
作者:付丽丽;高瑞华;单金凤 刊期: 2013年第29期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WHO估计[1],中国脑卒中的年发病数将由目前的180万上升到2030年的540万.脑卒中导致患者致残或者致死,给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家庭负担.为了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很多学者认为,康复护理介入的时间越早,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越快,越能够更早重返社会.
作者:李娟;田西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的临床诊断及鉴别价值.方法 使用B超对139例妇产科的急腹症病人的子宫、附件和盆腔进行检查,并将所得结果与临床诊断进行对比.结果 139例妇科急腹症病人中异位妊娠104例,黄体囊肿破裂11例,卵巢囊肿蒂扭转16例,子宫内膜异位8例.与临床手术病例诊断比较确诊130例,误诊9例.结论 超声对妇产科急腹症具有重要作用,在实际工作中操作简单、方便、准确率高.
作者:金有靓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对急性胆囊炎患者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治疗,比较疗效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意见.方法 12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入院时间,前60例列入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后60例列入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手术.两组患者均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结果 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引流管留置病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时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临床护理应采用围手术期综合护理方法.
作者:卢丽君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咽喉反流采用雷贝拉唑与莫沙必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选择60例咽喉反流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收治,随机按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划分,对照组单纯取莫沙比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 观察组选取病例中,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显著高于对照组86.7%,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咽喉反流采用雷贝拉唑与莫沙比利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性,为生存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作者:叶方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在神经皮炎以及慢性湿疹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卤米松乳膏的临床疗效.方法 从我院应用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慢性湿疹患者与神经性皮炎患者中各选取4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制定合适的疗程,并结合疗效评估标准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96例患者在应用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后,痊愈例数为51例,显效例数为27例,有效例数为15例,96例患者采用卤米松乳膏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88%.结论 卤米松乳膏使用方便,经济安全,对治疗神经性皮炎以及慢性湿疹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作者:彭冲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总体化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3年1月接收的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160例,研究组(80例)均采用总体化护理方式,对照组(80例)采用基础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后病情总有效控制率以及患者满意率.结果 研究组病情总有效控制率为91.3%,患者满意率为91.3%;对照组病情总有效控制率为78.8%,患者满意率为77.5%;研究组护理后效果更优(P<0.05).结论 总体化护理对老年性高血压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广泛性推广应用.
作者:叶春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必不可少的电子化信息管理系统,本文从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概况入手向读者介绍其发展和硬件组成,进而又详细阐述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即采集数据、各种工作站的使用、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后又综合评价了该系统在现代医院的应用效益.使得读者可以从全局和局部多个角度认识和了解手术麻醉信息系统的应用和重要价值.
作者:赵径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儿科2011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56例患儿临床用药不良反应的资料.结果 56例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在1个月~1岁之间的患儿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高,然而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用药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也不断减少.在儿科用药中有六类药物可引起患儿不良反应,5例为应用解热镇痛药治疗,占8.9%;32例为应用抗菌药治疗,占57.1%;10例为应用止咳药治疗,占17.9%;5例为应用止泻药治疗,占8.9%;3例为应用生物制品治疗,占5.4%;1例为应用中成药治疗,占1.8%.56例患儿中有47例患儿使用非儿专用药品产生不良影响,9例患儿使用儿科专用药物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的给药途径可影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有85.5%患儿静脉给药发生不良反应,明显高于其他途径.结论 上述诸多因素均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应规范儿科用药,完善用药控制体系,注重检测不良反应的发生,从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孙福珍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探讨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耐药情况.方法 将我院2012年下呼吸道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患者进行感染细菌的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鲍曼不动杆菌分布以ICU检出率高,占41.91%.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中耐药率高为氨苄青霉素(88.97%),耐药率低为头孢哌酮/舒巴坦(9.56%).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临床医师应合理选择抗生素.
作者:梅湛强;梁月明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观察责任制助产护理对产科产妇分娩方式以及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月的130例初产妇,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观察组,研究组使用责任助产方式分娩,观察组使用传统服务方式分娩,对两组产妇在分娩的方式以及母婴结局上进行对比.结果 研究组的胎吸助产率和剖腹产率明显比观察组低,产程持续时间明显比观察组短,生产之后的出血量、胎儿窘迫率、新生儿窒息率与观察组相比,优势明显,观察组产妇下肢麻木和疼痛的人数比研究组明显要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责任制助产护理能够将产科护理的质量提升,并且减少剖腹产人数,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冯景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院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康复率,本文就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急诊手术配合进行了浅显的研究和探讨.方法 对我院在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和研究,总结急诊手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患者的相关配合要点.结果 80例患者通过护理人员与手术后医生的密切配合,全部脱离危险,手术进行均十分顺利,术后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 外伤性脾破裂患者在及时明确诊断的基础上,医护人员在急诊手术中的配合的密切性是决定手术有效性的关键步骤,医护人员在急诊手术中的密切配合对提高手术成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作者:于美红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调查和分析护理实习生对于预防医院感染的能力,总结预防和改善医院感染的对策.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7月-2012年9月实习的136位护理实习生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实习生医院感染预防能力的知识问卷进行调查,评价指标为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正确率和医院感染预防知识普及率.结果 对护理实习生进行医院感染专业知识调查,平均正确率为43.4%,调查问卷中正确率高的为防控措施71.6%,正确率低的为医疗废物的投放注意事项,仅为9.7%.结论 通过调查显示,本院护理实习生的医院感染预防理论知识还需强化,防护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医院应加强对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和督导.
作者:李静;张思溪 刊期: 2013年第29期
近年来,我国每年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逐年增加,同时,临床上发现与介入相关的并发症时有发生,其中以术后出现残余分流及浓血较常见,且处理困难,因此,如何对待及处理术后残余分流及溶血成为临床医生棘手问题,需积累此方面的临床经验.
作者:张广成;安佰富;刘和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分析和观察在冠心病的早期诊断中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和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以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接收治疗的36例冠心病病人,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3.0T磁共振心肌成像扫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以及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对于未发生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冠心病患者,进行静息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显示,患者心肌缺血的主要表现为心肌灌注减少,总阳性率为36% (13/36),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组间P>0.05,无显著性差异.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可以增加冠心病患者心肌灌注,其检测的阳性率降低为63%(22/36).临床结果显示,对于心肌缺血的检测,心脏磁共振腺苷负荷试验与静息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6例患者中,延迟扫描成像均无延迟增强改变.结论 心脏腺苷负荷磁共振成像可以显著提高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诊断的阳性率,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参考作用.
作者:朱晓东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了解膝关节周围骨折后患者使用CPM(contineous passive motion,CPM)的效果和对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取300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分成两组每组150例,实验组进行CPM机康复锻炼,对照组不使用;分别在患者入院后24小时内和出院后6个月对其心理焦虑程度和关节活动度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在6个月随访时关节活动度效果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心理焦虑程度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使用CPM机康复锻炼效果明显,并且对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积极影响.
作者:刘春荣 刊期: 2013年第29期
产后出血是导致孕产妇病死的重要原因,其中以子宫收缩乏力性的子宫出血为显著代表.对此,尽早预防与治疗是增强产妇生活质量的重要保障.如果发现有子宫收缩引起的产后出血,必须及时给予保守治疗,必要时进行子宫切除的手术治疗,以提早控制患者的病情,减少死亡率.下文就产后出血的定义及发生机制进行简单讲解与分析后,对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治疗措施作具体介绍.
作者:苟明艳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院前急救效果进行分析,并总结其院前急救措施.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15例患者为家属送往医院,未进行院前急救,为对照组;另外15例在拨打120电话之后,开始进行院前急救,为观察组.后对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以及生存能力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成功抢救率为86.7%,对照组为73.3%,两组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评分也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显著,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有效的实施院前急救,可以提高其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张瑞 刊期: 2013年第29期
目的 研究并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相关数、心肌肌钙蛋白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在冠心病患者临床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将我院2011年2月-2012年2月间确诊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心绞痛组(AP组)与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各34例,并选择同期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冠心病患者在入院后多次采集静脉血标本,对照组患者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标本.分别记录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压积、高敏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T、心肌肌钙蛋白Ⅰ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的数值.结果 AP组与AMI组患者的红细胞分布宽度均数高于对照组,三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在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以及血小板压积等方面相比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患者入院多次血样检测的结果显示,心肌肌钙Ⅰ在初的几天内升高的倍率大.结论 红细胞分布宽度是影响冠心病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心肌肌钙Ⅰ的浓度变化是临床诊断心肌损伤较好的指标.
作者:王美莲 刊期: 2013年第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