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雨;林兰;汪庆余;郝华;苏晓燕;李庆
目的 探讨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atypical fiberxanthoma,AFX)的临床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FX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AFX表现为真皮内小结节,组织学以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为主,核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vimentin、CD10和CD68均阳性,p63、p40、CD34和S-100均阴性,1例CKpan局灶阳性,局部手术切除未见复发.结论 AFX通常发生于老年男性头颈部日光照射部位,在真皮内呈膨胀性或浸润性生长,多为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混合型,包括CD10在内的免疫组化套餐有助于诊断,治疗方式为局部手术或Mohs显微手术切除,罕见复发、转移,预后良好.
作者:马晓燕;石艳宏;高应芳;刘静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过表达硫酯酶超家族成员4(thioesterase superfamily member 4,THEM4)对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分泌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系膜细胞,分别给予高糖(30 mmol/L)刺激0、6、12、24和48 h后收集细胞.提取RNA,RT-PCR技术检测THEM4 mRNA的表达;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法检测THEM4、phospho-Akt(Ser 473)、TGF-βI、α-SM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Ⅳ型胶原(collagenⅣ,ColⅣ)、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分泌情况.为进一步检测过表达THEM4对高糖诱导的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影响及可能机制,将常规培养的系膜细胞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5mmol/L)、高糖组(30 mmol/L)、高糖+pYr-ads-4-THEM4质粒转染组(高糖+THEM4组)、高糖+pYr-adshuttle-4空质粒对照组(高糖+V组).后3组经高糖刺激48 h后终止培养并进行上述检测.结果 随着高糖刺激时间的延长,小鼠系膜细胞THEM4表达呈下降趋势,phospho-Akt(Ser 473)、TGF-β1、oα-SMA的表达增强,伴随细胞外基质蛋白(包括ColⅣ、FN)的分泌增加;过表达THEM4能逆转高糖刺激所导致小鼠系膜细胞Akt蛋白的活化,下调α-SMA、TGF-β1的表达,抑制细胞外基质蛋白(包括ColⅣ、FN)的分泌.结论 过表达THEM4能降低高糖诱导的小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分泌,可能是通过抑制Akt蛋白的活化,下调αα-SMA、TGF-β1表达而实现.
作者:陈宁;郝军;朱桂云;李晓霞;安晓颖;孙精晶;杨永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液体活检是一种快速、简便的肿瘤血液检测方法,其具有非介入性、可重复性、样本抽取方便等特点.其可以辅助早期诊断及良恶性判断、指导分期及分子分型、筛选药物及监测疗效、提示微转移及预后等,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法选择及药物功效评估、耐药监测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前景.该文现对液体活检在肿瘤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肿瘤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弦;黄山;江冬瑞;李晓灿;虞红珍;叶飞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在临床病理诊断中遇到肉芽肿性病变伴干酪样坏死或结核样结节常常应用抗酸染色作诊断与鉴别诊断.作为基层医院,在没有荧光显微镜无法进行金胺O染色且无条件开展PCR定量检测技术的实验室,Ziehl-Neelsen苯酚碱性品红法检测抗酸杆菌是常用也是传统、经典的染色法,由于其成本低,操作简单、直观准确、费用少且无需专门仪器设备,在病理实验室中广泛应用,但由于该方法特异性高、阳性率较低,为了提高抗酸杆菌的检出率,作者对染液的配制、染色方法作了一些改良,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熊红梅;黄凌艳;邱晓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性,59岁,绝经10年,2年前无明显诱因间断性反复出现阴道少量流血就诊.血清学指标:CA199 2 369 U/mL.超声检查:子宫内膜增厚,回声不均;子宫稍强回声(小肌瘤可能).盆腔CT:(1)子宫内膜异常信号,考虑子宫内膜癌,病灶侵犯子宫结合带及肌层,并盆腔、髂窝多发淋巴结转移;(2)子宫多发肌瘤;(3)盆腔少量积液.行刮宫术,病理示:子宫腔腺癌.行子宫+双侧附件切除+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俞文英;张士岭;邓茜;王海萍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及D2-40的表达.方法 收集10例FDCS及110例其他梭形细胞肿瘤,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DCS中D2-40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0例FDCS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5~66岁.镜检:肿瘤细胞梭形或卵圆形,呈束状、席纹状、车辐状、片状排列或弥漫分布在炎症背景中.瘤细胞境界不清,胞质轻到中度嗜酸性;核呈卵圆形或梭形,可见单核和双核,甚至多核瘤巨细胞;核染色质稀疏,核仁小而清晰,核分裂象多少不等.80%的FDCS中D2-40显示胞膜或胞质强阳性,其他梭形细胞肿瘤中D2-40呈弱至中度阳性.随访2~51个月,5例手术后健在,1例转移,1例死亡,3例失访.结论 由于FDCS病理学特征多样且少见,需与多种梭形细胞肿瘤鉴别,D2-40表达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作者:宋雪雪;李楠;张姗;许婷婷;杨茹雪;李涤臣;冯振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ATR)对肝脏脂质代谢的影响及脂滴蛋白Perilipin5(Plin5)在其中的关键机制.方法 采用高脂喂养野生型和Plin5敲除小鼠,利用生理盐水和每天ATR 20 mg/kg灌胃小鼠10天.取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和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结构和脂质变化,并进行脂质定量分析.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脂滴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分离培养野生型小鼠原代肝细胞,使用Plin5过表达的腺病毒进行感染,Bodipy 493/503染色观察脂滴形态和数量,定量试剂盒测定原代肝细胞各脂质含量,Western blot分析脂质合成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高脂喂养小鼠肝脏脂质储积明显增加,且ATR可以显著降低肝脏脂滴数量和大小,下调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和胆固醇含量.同时,ATR能够下调脂滴蛋白Plin5的mRNA和蛋白水平.但是,ATR对Plin5缺失小鼠肝脏的脂肪含量无明显影响.原代肝细胞中过表达Plin5可显著增加肝细胞中脂滴数量和大小,提高肝细胞中甘油三酯含量.Plin5过表达增加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 1,ACC1)和脂肪酸合成酶(fatty acid synthetase,FAS)等脂质合成相关酶的表达.结论 ATR能够降低肝细胞Plin5表达,抑制脂质合成,减少肝脏脂质储积.
作者:曹开宇;高星;袁媛;张琎;张笑言;张利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Nir1在胶质瘤细胞中引起向细胞间叶性转变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Western blot检测Nir1在不同胶质瘤细胞系中的表达;应用已构建的pcDNA3.1-Nir1质粒转染人胶质瘤H4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转染后H4细胞中Nir1、T-cadherin、间叶细胞标志物vimentin、N-cadherin及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1、Zeb1的表达;体外侵袭实验检测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Nir1在低侵袭力胶质瘤细胞H4中的表达低于高侵袭力胶质瘤细胞;细胞转染后,H4细胞中Nir1的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侵袭并穿透Matrigel胶的细胞数目明显比对照组多(P=0.00);与CCL18共同孵育72 h后细胞内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明显增多,转录因子中只有Snail的表达明显增多而Slug、Twist1、Zeb1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在胶质瘤细胞中存在并表达Nir1蛋白,Nir1可促进胶质瘤细胞间质转化(mesenchymal transition,MT),进而调控胶质瘤细胞的运动和侵袭能力.
作者:陈萍萍;梁粉花;齐岳亮;赵一诺;张宝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14例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和预后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4例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6岁.2例发生前哨淋巴结转移(2/13),3例查见脉管侵犯.1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42个月,仅1例于术后1年在同侧胸壁复发(1/12).镜下微乳头状排列的癌细胞漂浮于大量的细胞外黏液湖,肿瘤与周围界限多较清楚;癌细胞具有形态学谱系,其中4例为低级别核,8例为中等核级别,2例为高级别核;可见鞋钉样细胞及砂砾体.免疫表型:14例均在微乳头的外侧缘表达EMA和MUC1,癌细胞间细胞膜表达E-cadherin,而微乳头外侧缘不表达;14例均有ER、PR高表达,阳性细胞比例占90% ~ 100%;1例有HER2蛋白过表达和基因扩增;癌细胞Ki-67增殖指数为8%~32%,平均14%;9例表达神经内分泌标记.结论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黏液癌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具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和局部复发率,不同于普通类型的黏液癌,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这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
作者:王佩;王映梅;李春梅;李华民;徐婉妮;刘扬;郭双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脑膜血管周细胞瘤(meningeal hemangiopericytoma,M-HP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收集6例M-HPC的临床资料,结合免疫组化染色进行病理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男性4例,女性2例,年龄43 ~ 71岁.6例中5例为首发,1例复发于脑膜瘤术后.均手术全部切除肿瘤,其中1例术后接受辅助放疗.镜下肿瘤细胞密集,大小一致呈短梭形,可形成席纹状或血管外皮瘤样结构.瘤细胞胞质少,核圆形或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分裂多少不等(3 ~5/10 HPF).间质富含薄壁裂隙状小血管,部分扩张形成“鹿角状”.其中2例(肿瘤直径均>5 cm)出现间变特征(WHOⅢ级):肿瘤细胞丰富、细胞伴中度异型,核分裂明显增多(约10/10 HPF),可见局灶出血、坏死.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CL-2、vimentin、STAT6呈强阳性,CD99中度阳性,部分病例CD34呈片、灶状阳性,CK、EMA及S-100阴性.结论 M-HPC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诊断时应注意与脑膜瘤等疾病鉴别,患者术后需长期随访,尽早发现复发或转移.
作者:冯雨;林兰;汪庆余;郝华;苏晓燕;李庆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塞来昔布增强长春新碱对口腔癌KB/VCR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抑制作用.方法 KB/VCR细胞分为对照组、长春新碱组、塞来昔布组(10 μmol/L)及长春新碱(1.5 μ,mol/L)联合塞来昔布(10 μ.mol/L)组,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培养人口腔癌KB/VCR细胞24h,倒置显微镜下观察KB/VCR细胞的形态变化.Click-iT Edu检测各组细胞的生长增殖能力,并采用Transwell实验观察各组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10 μmol/L塞来昔布和1.5 μmol/L长春新碱联合作用于人口腔癌KB/VCR细胞后,KB/VCR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5),且两者联合检测效果显着高于单用塞来昔布(10μmol/L)或VCR(1.5 tμmol/L)组.结论 环氧化酶-2抑制剂塞来昔布具有增强长春新碱抑制人口腔癌KB/VCR细胞的生长增殖和迁移的相关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张宏波;黄艳青;孙辉;温玉环;朱大卫;施秀芳;王元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肾穿刺组织冷冻切片是进行免疫荧光检查的重要环节.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成功与否,其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及分类具有重要的作用.切片内见足量的肾小球是成功的保障[1-2].免疫荧光检查所用的肾穿刺组织极小,制作冷冻切片具有较大的挑战性.病理技术人员只有熟练运用冷冻切片技术,掌握制片技巧,才能制作出合格的冷冻切片.
作者:吴赛青;程平;邢学伟;潘美华;窦红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早期准确诊断提供有益的帮助.方法 收集天津市儿童医院2012年5月~2017年3月以皮疹为首发症状就诊的19例LCH,所有病例均采用直径4.5 mm的皮钻于病变典型部位行皮肤活检,活检标本行常规HE染色及CD1a、S-100、Langerin、CD68、CD3、CD20、CD11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皮疹大体形态多样,镜下病变大部分位于真皮内(10/19),呈灶状或弥漫分布,8例可见表皮侵犯,1例仅在表皮内形成表皮内疱,疱内可见瘤细胞,真皮内未见瘤细胞.典型的肿瘤细胞大小较一致,细胞界限不清,胞质略呈嗜酸性,核不规则、凹陷,可见核沟(15/19),部分病例肿瘤细胞形态不典型,未见明显核沟.免疫表型:CD1a、Langerin、S-100均阳性(19/19),CD68部分阳性(16/19),病灶中或病灶周围均可见CD3阳性的T淋巴细胞,CD117阴性.结论 儿童LCH皮疹形态多样,且常为该疾病的早期表现,提高对LCH皮疹的认识,及时行皮肤活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儿童LCH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丽;赵林胜;苏海辉;胡晓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例1男性,52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剧烈疼痛不适就诊,外院考虑为十二指肠溃疡,给予对症治疗后好转出院.几个月后又出现腹部疼痛不适,遂来我院就诊.胸、腹部CT:符合右肺癌并右肺门淋巴结、骨多发转移表现;腹腔及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并累计局部肠管可能性大,不完全除外肠道原发肿瘤并转移;双肾上腺结节灶.PET-CT:(1)左侧锁骨上、左侧胸小肌深面、右肺门、纵隔气管前腔静脉后、隆突前、左侧腹腔肠系膜区、下腔静脉、腹主动脉周围及左侧髂总血管走行区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2)右肺上叶尖段及后段支气管起始部软组织密度结节,边缘见毛刺征及分叶,代谢异常增高,考虑右肺癌;左上腹小肠局部肠壁不均匀增厚,代谢增高,考虑小肠恶性肿瘤.
作者:朱永村;于琳;邹刚永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EPC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预后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99例非特殊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PCR蛋白的表达,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EPC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36.4%,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HER-2及Ki-67表达呈正相关,与ER、PR表达呈负相关,并在管腔A型中呈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EPCR阳性组的无瘤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明显低于EPCR阴性组(P=0.011,Log-rank test =6.39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PCR在pN>1组的乳腺癌中是独立的预后因素(hazard ratio=6.063,P=0.032).结论 EPC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组织学高分级、淋巴结转移、HER-2阳性、高Ki-67、低ER/PR及更短的DFS相关,提示乳腺癌的不良预后.
作者:罗明华;尹为华;陈耀丽;余光银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软斑病(malakoplakia,M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收集3例女性生殖道MP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观察其大体及显微镜下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处于免疫力低下状态,年龄39~75岁,临床表现包括绝经后阴道出血或月经改变.2例为单发,1例为多灶性.大体表现为外生灰黄色菜花状肿块,或稍隆起的灰黄色病灶.镜下均为由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聚集形成的肉芽肿性病变,可见特征性的软斑小体.免疫表型:组织细胞CD68阳性,CK(AE1/AE3)阴性,浆细胞CD138阳性,Ki-67增殖指数1%~2%.软斑小体PAS染色呈紫红色.确诊后行抗生素治疗,随访17~23个月,1例会诊病例失访,余2例未见复发.结论 女性生殖道MP非常罕见,易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等恶性病变.认识该病变的重要意义在于鉴别诊断,避免误诊,影响临床处理和治疗.
作者:顾伟勇;张丽虹;曲玉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子宫颈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the cervix,SC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与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的关系及预后.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35例SCCC进行检测及PCR法进行HPV检测并分型.结果 患者年龄29 ~ 76岁,中位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主要为不规则阴道出血.组织学上28例为单纯型小细胞癌,7例合并其他类型癌或癌前病变.镜下见小而深染的圆形或短梭形肿瘤细胞,呈巢状或条索状排列,胞质稀少,核仁不明显,坏死及核分裂象多见.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30/35)、CD56(27/35)、Syn(28/35)、CgA(20/35)阳性;其他标志物p16 (29/35)、PAX-8(3/35)、TTF-1(15/35)及p63(12/35)阳性;Ki-67增殖指数均>50%.27例HPV检测结果为阳性,8例为阴性.29例随访时间3个月~6年,4例复发或转移,8例死亡.结论 SCCC组织学形态与其他部位小细胞癌类似,其发病与高危型HPV感染相关;常表达p16及TTF-1,PAX-8多呈阴性;预后差.
作者:胡桂明;陈慧萍;孟中勤;冯怡锟;付文静;张敏;张岩;任景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去分化软骨肉瘤是软骨肉瘤的特殊类型,该肿瘤恶性度高,治疗效果差、生存率低、易复发和转移,对化疗、放疗的效果不明显,目前除了早期手术扩大切除外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阐释其发病机制用于指导治疗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总结了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等特征,并对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旨在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水平,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向,寻找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婷婷;张惠箴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患者女性,68岁,8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腹疼痛,呈阵发性,持续数分钟后疼痛症状稍缓解,伴腹胀.查腹MRI示肝右叶和膈肌占位,腺瘤合并出血可能性大(图1).血清学检查:AFP:1.33 ng/mL(正常值0~20 ng/mL),CEA:1.51ng/mL(正常值0~5 ng/mL).查体见小腹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下腹可见长约15 cm手术瘢痕;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叩鼓音,肠鸣音减弱.术前结合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考虑肝脏占位,并膈肌侵犯,但术中在膈肌与右肝后叶间隙内见一肿物,边界尚清,局部与膈肌粘连,侵犯膈肌,肿瘤压迫肝脏,与肝脏边界清楚,无侵犯,遂将肿物连同侵犯膈肌一并切除.既往27年前因卵巢颗粒细胞瘤(granulosa cell tumor,GCT)行卵巢肿物切除+子宫全切术.
作者:田亮;邢荣格;张欣;苗玉;周玮玮;张荣菊;苗志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卵巢高钙血症型小细胞癌(small cell carcinoma of ovary-hypercalcemic type,SCCOH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治进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SCCOH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年龄分别为21岁和26岁,均以腹胀为首发症状.例2术前血清总钙升高.肿瘤均位于左侧卵巢,大径分别为21 cm和20 cm.例1术中见大网膜播散结节,术后接受BE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1周复发,5.5个月死亡.例2术后予TP方案辅助化疗,术后13周复发,6个月死亡.镜下肿瘤以胞质稀少的小细胞呈弥漫片块样生长及散在滤泡样结构为特征,局部见“横纹肌样”大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BRG1失表达.结论 SCCOHT是一类罕见的卵巢高度恶性肿瘤,预后差.SMARCA4编码蛋白BRG1失表达,对SCCOHT的诊断、预防、治疗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徐军;沈源明;石海燕;吕炳建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