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组织中LRG1与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田薇;章建国;刘益飞;卞兆连;黄华;靳钦

关键词:胃肿瘤, LRG1, E-cadherin,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中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LR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LR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中LRG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RG1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LRG1低表达组(P<0.05).结论 LR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卵巢恶性甲状腺肿1例

    患者女性,26岁,外阴发育正常,已婚未产型.入院2个月前彩超检查见右侧附件区有一大小4.2 cm×2.9 cm均质低回声,紧邻其旁见强回声团,范围2.3 cm×1.5 cm,内未见血流信号,考虑巧囊合并畸胎瘤.体检:浅表淋巴结及颈部甲状腺未见异常,腹部未扪及包块,肝、脾不大,双肾、膀胱超声未见异常.患者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糖类抗原125等值均正常,游离T3值为3.56 Pg/mL(参考值2.3 ~2.4),游离T4值为1.17 ng/dL(参考值0.89~ 1.76),促甲状腺激素值为2.755 UIu/mL(参考值0.35 ~5.5).手术所见:子宫正常大小,表面光滑,活动,右侧卵巢囊肿直径约5.0 cm,表面光滑,无粘连.

    作者:其木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混合型神经鞘肿瘤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混合型神经鞘肿瘤(hybrid nerve sheath tumor,HN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2例HNS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进行随访.结果 2例HNST均为女性,平均年龄43岁,肿瘤均发生于皮下,术后随访情况良好.眼观:界限清楚,灰白色,实性质韧肿物.镜检:例1为神经纤维瘤背景中查见典型神经鞘瘤形态结节,例2为梭形细胞肿物,大部分席纹状结构,间杂漩涡状结构.免疫表型:例1S-100表达强弱不等,例2 S-100阳性与EMA阳性细胞混杂排列.结论 HNST是一种良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其组织学图像具有双相成分,包括神经鞘瘤和神经束膜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束膜瘤、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确诊主要依赖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相结合;肿瘤预后良好.

    作者:冯琨;韩群;姜慧峰;刘炜;李秋尧;夏岩;赵嵌嵌;王鸿宇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athepsin B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浸润及转移是恶性肿瘤的特征性表现,肿瘤细胞能产生多种水解酶(如半胱氨酸蛋白酶、无花果蛋白酶等)降解细胞外基质,破坏宿主黏膜屏障,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是其中重要的一类.近年许多研究表明,高表达的Cathepsin B能直接或间接地降解细胞外基质和基膜成分,从而促进肿瘤的浸润转移,因此有望成为肿瘤检测、治疗和预后评估的分子指标.

    作者:高驰丹;何琳莉;刘健;文彬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结直肠腺癌组织中USP10的表达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探讨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0(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10,USP10)及其mRNA在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并分析表达失调的原因.方法 选取99例人结直肠腺癌及83例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法检测USP10蛋白表达,并分析该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的关系.采用GEO数据库分析USP10 mRNA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法筛选出负性调控USP10蛋白表达的miRNA.采用免疫印迹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不同肠癌细胞系中USP10蛋白和miR-149的表达.结果 USP10蛋白在正常肠黏膜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1.08%(59/83),明显高于肠腺癌组织(53.54%,53/99)(P=0.015).USP10蛋白表达与结直肠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患者预后生存无相关性(P>0.05).USP10 mRNA在结直肠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是正常肠黏膜组织的1.07 ~1.45倍,表明USP10蛋白表达下调发生在转录后水平.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结直肠腺癌组织中呈高水平表达的miR-149与USP10 mRNA的3'UTR端具有高度保守的潜在结合位点,且肠癌细胞系中miR-149与USP10蛋白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USP10蛋白低水平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表达下调主要发生在转录后水平,miR-149高水平表达可能是负性调控USP10蛋白表达的因子之一.

    作者:曾智;阎红琳;陈龙艳;田山;黄亚冰;古丽娟;熊晓星;袁静萍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LRG1与E-cadhe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胃癌中富含亮氨酸的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α2 glycoprotein 1,LRG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4例胃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探讨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LRG1、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的相关性及与临床病理特征、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 LRG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E-cadherin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1),LRG1表达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进一步分析显示,胃癌中LRG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TNM分期等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LRG1高表达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低于LRG1低表达组(P<0.05).结论 LRG1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其高表达抑制E-cadherin的表达,促进肿瘤细胞迁移,且有助于判断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及预后评估.

    作者:田薇;章建国;刘益飞;卞兆连;黄华;靳钦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成人肾小球微小病变的病理特征

    目的 探讨成人肾小球微小病变(minimal change disease,MCD)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符合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肾活检病理诊断为MCD、年龄≥18周岁的162例成人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 对162例成人MCD肾组织病理改变进行统计发现,肾小球球性硬化、肾间质纤维化、肾间质炎细胞浸润、肾小管萎缩、肾血管病变的比率分别为32.7%、42.6%、55.6%、45.7%、37.0%,除肾间质炎细胞浸润,余病理改变的比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经年龄纠正后,肾小球球性硬化的比率与患者年龄的关联消失.结论 成人MCD病理改变随年龄增长,病变比例及严重程度均增高.

    作者:李芹芹;潘晓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含梭形细胞的鼻咽部低级别乳头状腺癌1例

    患者女性,46岁,因咽部异物感2年余,似有异物堵塞,伴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就诊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经鼻内镜检查:鼻中隔后端见一大小0.8 cm×0.5 cm ×0.5 cm类圆形息肉样新生物,带蒂,色灰红,表面光滑,质软.体检: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甲状腺正常.X线胸片示双肺无异常;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无异常.临床诊断:咽部肿物.经鼻内镜下行鼻咽部肿瘤切除术,切除物送病理检查.

    作者:陈艳;刘益飞;张振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组织器官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研究发现Hedgehog-Gli信号通路不仅参与胚胎发育和组织发生,也参与机体多个组织器官纤维化.阻断Hedge-hog-Gli信号通路时,组织器官纤维化程度减轻.Gli作为该通路直接调控靶基因的核心转录因子,在组织器官纤维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研究Hedgehog-Gli信号通路可能为治疗组织器官纤维化提供新的治疗靶点.该文就Hedgehog-Gli信号通路在组织器官纤维化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其发生、发展机制提供参考.

    作者:李嫚华;许威;向晓辉;夏时海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7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蛋白阳性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应用Ventana抗ALK试剂和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1 047例NSCLC组织中ALK的表达,并对其中142例进行RT-PCR检测.结果 1047例NSCLC中,共筛出72例ALK阳性,占(6.88%);其中腺癌70例,腺鳞癌2例,男性40例,女性32例,中位年龄56岁,平均年龄55.60岁,37例有吸烟史,35例无吸烟史.组织形态学方面,43例以实性为主型,16例以腺泡样为主型,13例以乳头状为主型,无以附壁样为主型病例.结论 ALK基因融合肺癌是NSCLC中的一种新的分子亚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形态;Ventana抗ALK试剂和免疫组化染色是检测ALK阳性NSCLC的首选方法,对提高该类型肺癌的检出率及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曹培龙;王凯;王鸿雁;张冠军;王春宝;蒋娜;赵荧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CD20阳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CD20阳性结外NK/T细胞淋巴瘤(extranodal natural killer/T-cell lymphoma,E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预后,以提高对此罕见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小脑CD20阳性EN-KT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分子遗传学改变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男性,27岁,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表现,MRI提示小脑绒球占位.免疫表型:瘤细胞CD2、CD3£、粒酶B、TIA-1及CD20阳性,CD5、CD7、CD56及其它B细胞标记阴性,EBER原位杂交阳性和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阴性,IgH单克隆性重排.结论 CD20阳性ENKTCL罕见,较易见于年轻患者及播散病灶中,多呈高侵袭性,个别呈惰性临床过程,少数病例可同时伴有Ig基因重排,其诊断应结合组织学形态特征、多种抗体联合使用、EBER及基因重排等多种检测.

    作者:李杜娟;赵瑞皎;王小燕;付芳芳;徐紫光;阚云珍;孔令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外毛根鞘癌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外毛根鞘癌(trichilemmal carcinoma,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TC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学形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7例患者年龄22~63岁,平均40.5岁,其中男性4例,女性3例.皮损均发生于头面部,表现为孤立的外生性团块.镜检:肿瘤组织呈分叶状、索条状,主要由不典型的透明细胞组成,以伴有外毛根鞘角化的上皮细胞增生为特征.免疫表型:7例PAS染色,透明细胞均(+),CK5和CK14均(+),CEA、S-100和HMB-45均(-).7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术.6例患者随访1~5年,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TC是低度恶性的附属器肿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基本不复发、转移的特点.诊断依据分叶状结构及外毛根鞘分化特点.手术切除,预后好.需与外毛根鞘瘤及其他透明细胞肿瘤鉴别.

    作者:夏登梅;周铁军;徐基祥;熊霞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混合性垂体腺瘤/节细胞瘤2例

    例1男性,36岁,因间断性头痛伴渐进性手脚粗大7年,鼻增宽,入院前1年无诱因出现双眼视物模糊,近期头痛加重入院.CT平扫示蝶鞍增大,鞍区见一椭圆形略高密度灶,大小1.6 cm×1.4 cm×2.0cm.MRI检查显示鞍区占位,考虑垂体瘤.既往糖尿病病史7年.患者行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例2女性,57岁,患者主诉手脚粗大、口唇肥厚10余年,因睡眠增多,易疲劳乏力,入睡打鼾3个月入院.CT检查显示鞍区占位性病变,考虑垂体瘤.双侧半卵圆中心及基地节区多发出血、梗死灶.MRI检查显示鞍内见一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大小2.0cm×1.6 cm×1.5 cm.患者行鼻蝶入路肿瘤切除术.

    作者:董丽儒;李莹莹;任会强;李双;王珊;宋旭东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3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嗜酸细胞型甲状腺髓样癌(medullary thoyrid carcinoma,MT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嗜酸细胞型MTC的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及其中2例的电镜形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肿瘤细胞胞质丰富、嗜酸,胞质颗粒状,细胞边界清楚,核增大,呈圆形或卵圆形,部分细胞见明显核仁;呈实性片状、梁状或滤泡状排列,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3例TG均阴性;2例Calcitonin阳性,1例阴性.电镜观察例2、例3见大量线粒体及多少不等的神经内分泌颗粒.结论 嗜酸细胞型MTC非常罕见,形态多样,在甲状腺嗜酸细胞病变诊断时,嗜酸细胞型MTC应纳入鉴别诊断中,结合其免疫表型、临床血清学及电镜检查可确诊.

    作者:刘栋;罗丕福;尹自长;吴涛;侯晓涛;李晶;周辉蓉;梁小曼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2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膀胱淋巴上皮瘤样癌(lymphoepithelioma-like carcinoma,LELC)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2例膀胱LELC进行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观察,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肿瘤大径4.5~6 cm.镜下2例形态学表现相似,主要由大量合包体样细胞和背景多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组成,瘤细胞呈巢状、片状、结节样排列,细胞异型明显,核圆形、卵圆形,呈空泡状,胞质丰富,略呈嗜酸性,可见明显小红核仁,可见核分裂象,间质见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伴淋巴滤泡形成,部分区域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部分区域肿瘤细胞较密集,炎症细胞稀少,浸润性生长,侵及膀胱肌层或浆膜层.免疫表型:例1肿瘤细胞CK、p53均阳性,CK7、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例2肿瘤细胞CK、CK(H)、p63均阳性,CK20、EBER、MLH1、MSH-6、MSH2、PMS2均阴性.结论 膀胱LELC是一种罕见的膀胱变异性尿路上皮癌,治疗以手术切除和化疗为主,预后较好.

    作者:范大铬;黄海建;吴春林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连续超长切片在胃肠活检病理标本制片中的应用

    胃肠镜检查是目前发现胃肠道肿瘤及癌前病变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胃肠活检病理是诊断该类疾病的金标准.工作中,活体胃肠活检标本较小,在石蜡包埋中,一般采用6~8张切面铺片仅有限覆盖病变,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影响诊断医师准确而全面的病理诊断;为呈现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表浅病变诊断信息丢失.胃肠活检病理采用三段连续超长切片,行全切片铺片,大限度覆盖病变,避免造成小标本诊断信息丢失.现将具体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杨洋;季昌华;杨京彦;王海涛;于洁;潘成然;周成军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CTSD、HSP90α、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 D,CTSD)、热休克蛋白90α(heat shock protein 90α,HSP90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蛋白及其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初步探讨CTSD、HSP90α、EGFR在胃癌发生、发展及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法检测1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83例癌旁异型增生组织、110例胃癌组织及78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CTSD、HSP90α、EGFR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 (1)CTSD、HSP90α、EGFR蛋白在1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83例癌旁异型增生组织、110例胃癌组织及78例胃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0、18.07%、80.91%、92.31%;0.9%、15.66%、75.45%、89.74%;0、12.05%、69.09%、84.62%.(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TSD、HSP90α、EGF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两两正相关(rs=0.853,P<0.05;rs=0.639,P<0.05;rs=0.734,P<0.05).(3) CTSD、HSP90α、EGFR在胃癌中的表达均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CTSD、HSP90α与EGFR可能与胃癌发生、发展以及侵袭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

    作者:李禹;程爱兰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肝脏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1例

    患者女性,42岁,因上腹部不适20余天伴轻度恶心入院,外院CT示肝左叶占位.专科体检: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平软,未见肠形及蠕动波,未及腹壁静脉曲张,剑突下似可触及一大小15 cm ×5 cm质韧结节,全腹无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实验室检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159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247 U/L,两者均升高;肿瘤标志物未见异常.复查CT示肝左叶巨大肿块,边界欠清,边缘结节钙化(图1).术前诊断肝占位,考虑原发性肝癌.完善相关检查后择期行全麻下手术,术中见肝脏巨大肿瘤,呈外生性生长,肿瘤表面裹有一薄层肝组织,累及左半肝,行左半肝切除+胆总管探查+胆囊切除术,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

    作者:罗锦;朱正鹏;方静怡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一种用于病理切片封固剂快速干燥的方法

    封固也叫封片,是制做常规组织切片标准步骤的后一道工序[1],封片的过程是将染色好的切片用封固剂封固起来,即把盖玻片与载玻片用封固剂粘合在一起.切片完全干燥的衡量标准是在用两手指较用力搓时,盖玻片与载玻片间不应有滑动.此后可将切片竖立,前后叠放,相互不会粘连.目前国内病理实验室多采用常温自然干燥法,需将切片单层平放7~14天,封固剂才能完全干透,这种做法比较费时,而且会占用许多空间.在其完全干透之前,该病理切片既不利于用来进行全片数字扫描(容易滑动或卡片),也不利于存放(容易和其他切片相互粘连).因此,使用新的方法和设备缩短病理切片制作过程中封固剂的干燥时间,对于病理切片的制作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在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献中,有关封片步骤的研究报道极少,更极少有报道研究加快封固剂干燥的方法或设备[2-4].本文现介绍一种简单快速的干燥方法,其设备是本团队自主研发、供病理切片干燥专用.

    作者:包骥;李丽;陈菲;邓杨;步宏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IF-4E和p-4EBP-1蛋白在168例胃癌和52例癌旁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eIF-4E和p-4EBP-1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胃组织(P=0.001,P=0.000);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癌(P =0.025,P=0.001);临床Ⅲ+Ⅳ期胃癌eIF-4E和p-4EBP-1蛋白阳性率高于临床Ⅰ+Ⅱ期胃癌(P=0.001,P=0.049);胃癌组织中eIF-4E和p-4EBP-1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432,P<0.01);eIF4E蛋白阴性胃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高于阳性患者(P =0.012).结论 eIF-4E和p-4EBP-1蛋白共阳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胃癌判断预后及诊治的新分子靶标.

    作者:郑军;张春燕;张毅强;马丽莉;裴晋红 刊期: 2017年第10期

  • 类似于前列腺增生症的系统性IgG4相关前列腺炎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系统性IgG4相关前列腺炎(IgG4-related prostatitis,IgG4-RP)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SP法对1例由局限性IgG4相关淋巴结炎进展为系统性IgG4-RP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实验室检查:血清IgG4水平显著升高.镜检:前列腺组织内大量淋巴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并淋巴滤泡增生,伴外分泌腺严重萎缩及间质纤维组织席纹状增生.免疫表型:前列腺组织内大量IgG4阳性浆细胞,且IgG4/IgG阳性比值>70%.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内亦可见IgG4阳性浆细胞.结论 IgG4-RP临床易与良性前列腺增生混淆,典型的血清学改变及组织学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作者:阚云珍;孔令非;刘秋雨;李杜娟 刊期: 2017年第10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