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非黏液型肺腺癌中β-Tubulin-Ⅲ作为早期浸润灶标志物的应用

杨清海;陈惠玲;曾德华;王旭洲;郑智勇

关键词:肺肿瘤, 肺腺癌, 微浸润性腺癌, β-tubulin-Ⅲ
摘要:目的 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 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 β-Tubt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非黏液型肺腺癌中β-Tubulin-Ⅲ作为早期浸润灶标志物的应用

    目的 探讨β-Tubulin-Ⅲ在肺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MIA)的原位癌成分和早期浸润灶中的表达.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51例AIS、88例MIA、40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及54例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组织中β-Tubulin-Ⅲ、CD34、CD31、FⅧRAg和CollagenⅣ-Laminin的表达.结果 β-Tubulin-Ⅲ在IA(包括腺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微乳头状腺癌以及实性腺癌)中均强阳性;在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中均阴性;在原位及浸润性黏液腺癌中均阴性.AAH、AIS及MIA原位癌成分的基膜和间质细胞中CD34均呈阳性,原位黏液腺癌及各类IA中无CD34阳性的间质细胞和基膜.AAH、AIS及MIA的原位癌成分有CollagenⅣ-Laminin阳性的基膜围绕,后两者基膜显著增厚;各类IA成分无基膜围绕.结论 β-Tubtlin-Ⅲ可作为非黏液型肺腺癌早期浸润灶的标志物.

    作者:杨清海;陈惠玲;曾德华;王旭洲;郑智勇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MUC1、GLUT1在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黏蛋白1(mucin 1,MUC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cose transporter 1,GLUT1)在胸腺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按照WHO(2015)胸腺肿瘤分类标准对胸腺上皮性肿瘤进行病理组织学分类,选取其中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标本70例,除去其中标本较少的27例穿刺标本,终以43例手术切除的B3型胸腺瘤及胸腺癌作为分析对象.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MUC1、GLUT1、CKpan、CD5、CD117、TDT的表达,重点观察MUC1和GLUT1在肿瘤中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43例肿瘤包括21例B3型胸腺瘤和22例胸腺癌,其中胸腺癌中有18例鳞状细胞癌,1例基底细胞样癌,1例淋巴上皮癌,1例低分化腺癌及1例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18 ~73岁,平均51岁,男性25例,女性18例.按Masaoka临床分期:Ⅰ期6例、Ⅱ期13例、Ⅲ期13例和Ⅳ期10例,另有1例无明确分期.MUC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9.52% (2/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77.27% (17/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GLUT1在B3型胸腺瘤中的阳性率为42.86%(9/21),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为100%(22/2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MUC1、GLUT1在胸腺癌中的表达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胸腺癌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B3型胸腺瘤,两者的表达呈正相关,联合使用二者有利于B3型胸腺瘤与胸腺癌的鉴别.

    作者:杜军;印洪林;陆珍凤;王璇;何燕;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原发腺泡状软组织肉瘤1例

    患者男性,17岁,因征兵体检发现左下肺占位1天入住我院.既往体健,入院专科体检: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71次/分,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及生化检查各项指标均正常.胸部CT检查:左肺下叶见一肿块,边缘光滑,大小33 mm×25mm,边缘强化显著,内部见线状/结节状强化(图1).患者在全麻下行左下肺切除术并送病理检查.

    作者:崔红霞;刘瑶;侯燕;吴明霞;陈光强;张永胜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病理制片质量控制的探讨及体会

    为适应病理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保障病理诊断和研究质量提高制片技术,实现病理切片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我院于2006年1月1日对医院病理制片质量控制加以严格管理,对石蜡制片过程中的相关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制片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优片率达99.65%.由于病理技术工作各环节是流水作业,每一环节的失控均可造成制片的质量问题,因此质量控制涉及每一操作步骤,现将石蜡制片中常见问题及应对方法总结如下.

    作者:范玲丽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十二指肠节细胞性副神经节瘤1例

    患者男性,40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腹不适1个月余,查体、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内镜检查:十二指肠球降交界处可见一大小10 mm×8 mm广基黏膜隆起,上可见小凹,无糜烂(图1).超声胃镜:病变处可见一起源于第二层大小10 mm ×8.2 mm偏低回声,回声欠均匀,边界尚清晰.行十二指肠球部黏膜下隆起内镜黏膜下行剥离术(ESD).

    作者:陈丽玉;罗丹;曾德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癌中Cullin-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Cull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Cullin-1在平均随访10年的150例乳腺癌组织中表达,分析Cullin-1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乳腺癌组织芯片150例点阵中有效回收标本119例,其中阳性82例,阴性37例,阳性率为68.9%.82例阳性标本中Cullin-1均为核阳性,其在ER阴性(64.3% vs 71.4%)、PR阴性(65.4% vs 71.6%)、HER-2阳性(63.9% vs 71.1%)的患者中表达更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临床1、2、3期生存率分别为90.9%、75.6%、56.0%,晚期生存率明显低于早期(X2=9.131,P=0.01).Cullin-1阴性、低表达和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7.3、134.7、38.3个月,高表达者生存期明显减少(x2 =20.8,P<0.01).结论 Cullin-1表达水平与乳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Cullin-1高表达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可作为临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及作为开发靶向治疗的潜在靶标.

    作者:王新根;周有俭;李静;马红梅;刘曙光;郭东;徐胜美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ER、PR、HER-2、p53、Ki-67的表达差异

    目的 探讨ER、PR、HER-2、p53、Ki-67在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与原发灶中的表达差异.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56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及对应的复发或转移灶中ER、PR、HER-2、p53及Ki-67的表达,比较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并分析发生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的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与原发癌相比与各指标表达的一致性.结果 乳腺癌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与肿瘤分期(P=0.015)、肿瘤直径(P =0.005)差异有显著性;与患者年龄、组织学分级和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复发转移灶ER、PR阳性率比原发灶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ER、PR表达不一致(分别为18.6%、19.2%),差异有显著性(P =0.024,P=0.043);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HER-2表达有较高的一致性,表达不一致占5.1%;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p53的阳性率差异不大,p53表达不一致占14.1%;复发转移灶Ki-67高表达者比原发灶多,Ki-67表达不一致占30.8%,差异有显著性(P <0.001).局部复发组和远处转移组各指标表达不一致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乳腺癌原发灶与复发转移灶ER、PR和Ki-67表达存在不一致性,HER-2表达有较高一致性.因此,检测乳腺癌复发转移灶中各指标表达对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文华;张莹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2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分析2例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患者的临床、影像和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以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头颅MRI示幕上脑实质囊实性肿物.光镜下肿瘤细胞呈巢、片状散在分布于脂肪组织内,可见假菊形团样结构、胞质空泡样肿瘤细胞和瘤巨细胞.免疫表型:肿瘤细胞GFAP、EMA、S-100和vi-mentin均阳性,Syn、CgA、NF、NeuN、Olig-2、SMA、desmin、MyoD1和Myogenin均阴性.2例均行开颅病损切除术,分别随访17、26个月,无复发.结论 幕上脑实质室管膜瘤伴脂肪瘤分化需与其他脑肿瘤鉴别,诊断依赖典型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

    作者:王红霞;陈昊;杨聪颖;闫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基底样乳腺癌中microRNA-205靶向调控KLF12及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基底样乳腺癌(basal-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特异性miRNAs和靶基因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提取细胞总RNA和蛋白,荧光素酶实验验证靶基因;采用q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分析miRNA和靶基因表达;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 荧光素酶实验示miR-205靶向调控KLF12(P =0.001 6).qRT-PCR检测结果示MAD-MB-468细胞中miR-205表达下调(P=0.007),KLF12表达升高(P=0.039);转染miR-205 mimics过表达miR-205,miR-205表达显著升高(P=0.000),KLF12表达减少(P =0.038).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miR-205过表达,MDAMB-468细胞KLF12表达显著升高(P=0.007 9).CCK8实验示miR-205未参与细胞增殖.Transwell实验示过表达miR-205显著抑制细胞侵袭能力(P =0.001).结论 miR-205是BLBC特异性的miRNA,通过负性靶向调控原癌基因KLF12和抑制侵袭具有抑癌基因的功能.miR-205和KLF12为BLBC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潜在的分子标志物和新思路.

    作者:官兵;李青;李晓红;周晓军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穿刺活检组织标准化处理方法

    组织病理学诊断被称为临床诊断的金标准,是临床与病理医师之间进行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会诊,只有较为确切的病理学诊断才能对临床医师的诊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1].肝、肾、前列腺等穿刺标本,由于取材有限、组织易受挤压,且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进行多种染色,给病理诊断带来较大困难和风险.因此,与一般病理组织比较,其制片染色应有独特的要求.

    作者:吴昊;阎红琳;成红豆;袁静萍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重复胃畸形1例

    患者男性,3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反复间断性疼痛1年余,以上腹部为甚,无放射痛,不能自行缓解,2个月前出现下腹压痛.CT示胃十二指肠间隙囊实性占位性病变,右侧腹股沟密度结节,盆腔少量积液(图1).钡餐示胃窦部局部轮廓不整齐,胃壁柔软,余胃腔蠕动对称,未见明显扩张或狭窄,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及龛影,黏膜纹光滑规则,未见明显增粗或紊乱,十二指肠肠圈降部见反3字征压迹可疑.遂行胃大部及囊肿切除术.

    作者:李庆;郝华;彭鸿;李里香;张文昌;戴华;苏晓燕;雷浪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及其癌前病变中Wnt5a的表达

    目的 检测Wnt5a在子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子宫颈SCC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技术和免疫组化HRP法分别检测正常子宫颈、CIN Ⅰ、CINⅡ~Ⅲ和SCC(各30例)组织中Wnt5a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Wnt5a mR-NA及蛋白在CINⅡ~Ⅲ和SC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7%(17/30)、66.7%(20/30)和93.3% (28/30)、96.7% (29/30),均明显高于CIN Ⅰ及正常子宫颈组织(P<0.01);Wnt5a mRNA及蛋白在SCC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CINⅡ~Ⅲ(P<0.01),Wnt5a mRNA及蛋白在CIN Ⅰ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Wnt5a mRNA及蛋白的阳性率与子宫颈鳞状上皮细胞病变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可能促进子宫颈SCC的发生、发展.

    作者:平静;田杰;陈莹;刘小燕;周东华;邓凯贤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Proteus综合征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Proteus综合征(Proteus syndrome,PS)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具有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特征的PS临床表现与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均自幼发病,随年龄增长进行性加重,例1表现为双侧手指和足趾甲床不对称性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以及多发性色素痣,例2表现为左侧下肢骨骼、左足、左足趾及软组织不对称性过度增生肥大,足趾软组织脑回状纤维组织增生,左下肢及足背血管畸形.病理组织学表现为真皮内大量胶原纤维增生、成纤维细胞稀疏、弹力纤维缺乏等病理学特点.结论 P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错构瘤,具有多变的畸形特征,其正确诊断需与临床表现密切结合,并与其表现相似的先天性综合征鉴别.

    作者:果海娜;李良;何江耀;王娜;陈昌伟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胶质瘤IDH1基因突变检测及其临床应用策略

    目的 比较免疫组化EnVision法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法在测定异柠檬酸脱氢酶-1(IDH1)基因突变中的优缺点,为临床IDH1基因突变的检测提供策略.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279例人胶质瘤及胶质神经元混合性肿瘤中IDH1基因突变.结果 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79例中有81例发生IDH1基因突变;HRM检测结果:275例中77例存在IDH1基因突变,4例因为DNA质量不佳导致检测无结果.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HRM法检测IDH1基因突变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差异无显著性(P =0.375).结论 IDH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WHOⅡ~Ⅳ级的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以及星形-少突胶质细胞瘤中;中国人IDH1基因突变率较国外低,原因有待进一步分析.IDH1-R132H抗体免疫组化检测IDH1基因突变的结果与HRM法检测结果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临床IDH1-R132检测首推免疫组化法,IDH1突变分子检测适用于免疫组化检测突变阴性的病例.

    作者:黎相照;薛小磊;张中满;张颖芬;丁彦青;韩慧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蛋白表达与肿瘤预后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oma virus,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与肿瘤复发的关系.方法 收集OSCC组织标本85例,分别采用PCR-DNA反向点杂交及免疫组化SP法检测蜡块组织中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收集患者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PV在OSCC组织中的检出率为29.4%(25/85),阳性患者以非吸烟者居多,高于阴性患者(P <0.001).HPV感染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部位、临床分期、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P>0.05);EGFR、Sox2的阳性率分别为69.4%(59/85)、71.8%(61/85);EGFR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有关(P<0.001);Sox2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有关(P <0.001、P<0.009).随访2年以上的OSCC患者中17例出现复发(复发组),HPV阳性患者治疗后复发率为5.9% (1/17),低于HPV阴性患者(P=0.037);EGFR、Sox2蛋白在复发组和未复发组中阳性率分别为88.2%、94.1%及64.7%、66.2%;Sox2蛋白在复发组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复发组(P=0.047).结论 OSCC中存在一定比例的HPV感染及EGFR、Sox2表达;HPV阳性患者复发率低于阴性患者;EGFR表达与肿瘤分级有关;Sox2表达与肿瘤分级、TNM分期及复发相关.HPV阴性、EGFR及Sox2阳性患者治疗后应定期随诊.

    作者:吴蒙;孙玉满;杨俊泉;汪宏斌;刘宏侠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ICAM-1、TGF-β、CTGF的表达及其镜下形态改变的动态观察

    目的 动态观察博莱霉素诱发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从肺损伤到肺纤维化前期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水平的变化,探讨肺纤维化前期的发病机制.方法 雌性SD大鼠108只,随机分为肺纤维化模型组、内毒素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6只),并于干预后第3、7、14天取各组肺组织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结果 造模后各组TGF-β、ICAM-1、CTGF的表达依次为空白对照组<内毒素组<肺纤维化模型组.肺纤维化模型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及内毒素组(P<0.05).光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中肺组织结构正常;肺纤维化模型组第7天未见明显肺纤维化改变,第14天VG染色可见少量胶原纤维形成;内毒素组第7天有轻度肺泡炎,第14天肺泡炎消失.结论 肺纤维化前期纤维化的发生与TGF-β、ICAM-1、CTGF三种细胞因子均有密切关系,三者可能起协同作用.

    作者:李瑞琴;孙洁;李伟;王坦;刘湘花;张俊霞;张瑞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卵巢微囊性间质肿瘤(microcystic stromal tumor,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卵巢MCST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并进行临床随访,复习总结相关文献.结果 MCST由混合性微囊、大囊、实性结构组成;透明变的胶原纤维带分隔肿瘤细胞巢;肿瘤细胞形态温和、单一.免疫表型:肿瘤细胞同时表达vimentin、CD10、WT-1、β-catenin.结论 MCST是新近认识的卵巢肿瘤,具有独特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目前文献报道较少,需积累更多的病例长期随访,了解其临床病理特征及生物学行为,以便更好地诊断和采取合适的治疗策略.

    作者:肖晓岚;万珍玲;何艾桦;陈春吉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4例并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peritoneal papillary serous carcinoma,PPS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及预后.方法 对4例PPSC行免疫组化SP法染色及HPV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PPSC均为女性,年龄23~ 62岁,平均51岁.临床表现多为无特异性的腹部不适,CA125升高,影像学表现为腹腔肿块.镜下肿瘤细胞形成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乳头状结构;肿瘤细胞为低柱状,核质比大,核圆形,核仁大,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腺体及间质内可见砂砾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A125、WT1、CK7、p53、CEA、p16均呈阳性,部分肿瘤细胞表达CK5/6、ER、PR;不表达GCDFP-15、CR、D2-40、CK20、Villin、CDX2、TTF1;HPV检测阴性.结论 PPSC是一种少见的原发于腹膜的恶性肿瘤,临床误诊率高,依据其临床和病理组织学特点,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明确诊断.

    作者:袁静萍;高利昆;成红豆;阎红琳;袁修学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LPL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目的 探讨脂蛋白脂肪酶(lipoprotein lipase,LPL)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星形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MaxVision法及RT-PCR法检测10例正常脑组织和60例脑星形细胞瘤中LPL蛋白、mRNA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和对照组脑脊液中的LPL水平,分析LPL蛋白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患者年龄、性别及3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LPL蛋白及其mRNA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Ⅰ、Ⅱ、Ⅲ、Ⅳ级各组星形细胞瘤中的LPL阳性率分别为8.20%、31.29%、62.00%、82.25%,等级相关性分析显示LPL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rs=0.931,P<0.001);LPL表达与星形细胞瘤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3年生存率相关,生存期小于3年者LPL表达更强;脑脊液内LPL蛋白表达水平在星形细胞瘤患者中也有显著增高.结论 LPL表达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病情进展潜在的生物学标志物.

    作者:董炜疆;张娇娇;梁华;李扩;宫惠琳 刊期: 2016年第07期

  • 长链非编码RNA SPRY4-IT1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SPRY4-IT1是转录自SPRY4基因的长度为708个核苷酸的转录产物,许多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其密切相关,如黑色素瘤.在这些肿瘤中,SPRY4-IT1表达量大致增高,主要通过染色体甲基化、细胞周期蛋白调控以及脂质蛋白表达途径对于肿瘤细胞增殖、转移、凋亡等过程进行调节,在转移过程中主要通过上皮细胞-间质化途径引导.同时,随着临床研究的进展,其未来有望成为潜在的肿瘤标志物.

    作者:戴超;刘芳腾;张发鹏;周凡 刊期: 2016年第07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