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和Fascin-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CRC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cin-1的表达。结果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4.88%,Fascin-1阳性率为60.47%;有淋巴结转移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组( P<0.05);侵犯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的Fascin-1蛋白阳性率高于未侵犯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P<0.01);CRC组织中K-ras突变和Fascin-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p =0.236,P<0.05)。结论 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发生转移,表达Fascin-1的CRC更容易侵犯浆膜和发生转移;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表达Fascin-1。
作者:李晟;蔡琳;刘启玲;周伊;张润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脑室外神经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位置:大脑半球5例,右丘脑2例,小脑蚓部2例,鞍区2例,脊髓1例。瘤组织由大小较一致的圆形细胞构成,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周空晕常见,可见神经毡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分化、血管周围假菊形团、钙化、微血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等病理改变。免疫表型:Syn弥漫强阳性,7例瘤组织Ki-67增殖指数≤2%,5例Ki-67增殖指数为3%~8%。3例行染色体1p/19q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显示1p和19q均不缺失。随访4个月~4年,1例术后2年肿瘤复发并播散。结论脑室外神经细胞瘤与中枢神经细胞瘤组织学表现虽相似,但其更复杂,多见神经节细胞或神经节样细胞分化,钙化、血管壁增厚及透明变性常见,神经毡样结构少见。需与少枝胶质细胞瘤、室管膜瘤、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皮肿瘤等鉴别,免疫组化标记及染色体1p/19q缺失检测有助于鉴别诊断。治疗以手术全切除为主,对于次全切除、非典型及复发病例术后应辅以放疗。
作者:徐丽;刘朝霞;方静宜;王军梅;杜江;李桂林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EF-FLAG-I/mSOCS3质粒(1 mg/kg),每隔7天注射1次。成模后12周收集肾皮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K18和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STAT3、CK18和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 p-STAT3、SOCS3和α-SMA的表达增高, CK18表达降低。SOCS3质粒注射后能下调p-STAT3和α-SM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CK18的表达。结论 SOCS3可能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的磷酸化从而缓解糖尿病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高翔;邢玲玲;刘淑霞;杜云霞;李科军;刘思媛;刘青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涉及恶性B细胞的迁移和播散。尽管研究发现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过表达,但该受体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中的作用仍未可知。 CXCR4在多种肿瘤中是预后不良的标记,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降低相关。作者研究了CX-CR4在体外细胞迁移和体内播散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94例活检DLBCL患者中CXCR4表达对预后的意义。作者观察到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且CXCR4高表达能促进NOD/SCID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降低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给予特异性CXCR4拮抗剂AMD3100,能降低DLBCL细胞在小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播散。此外,作者发现CXCR4的表达是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率短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CXCR4介导DLBCL细胞的播散,并首次确定了其作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标记的价值。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邰艳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肝脏穿刺活检在慢性肝炎、感染性疾病等肝脏疾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虽然取材标本较小,但病理诊断结果常被视为肝脏疾病诊断的“金标准”[2]。在组织制片过程中,脱水、包埋、切片等环节尤为重要,组织处理不当会造成制片的质量下降,影响诊断结果。本科室通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对组织脱水、透明、浸蜡的时间及包埋切片等步骤进行严格控制,终使切片优良率明显提升。
作者:徐开军;孙涛;缪应英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胸腺囊肿恶变为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2例胸腺囊肿恶变为腺癌进行检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4岁和50岁,肿块均位于前纵膈。镜检:例1,纤维囊壁组成的囊腔内异型细胞呈腺状、管状结构排列,与囊壁内单层柱状上皮有移行。周围可见残余胸腺组织;例2,单层柱状上皮形成的囊肿,良性上皮移行为异型上皮排列成复层、腺样结构。周围梭形细胞被粗大的玻璃样变的胶原纤维分隔成实性团块状或拼图玩具样,实性细胞周边可见片状淋巴细胞浸润,实性细胞团内可见腺样结构。免疫表型:例1,CK7在囊壁内单层柱状上皮中(+),与之移行的异型上皮中(-),CK20、Villin的表达则与之相反。例2,异型腺样细胞CD5、EMA和TTF1均(+),Ki-67增殖指数约10%,梭形细胞p63和TTF1均(+),CD20和CD117均(灶+),Ki-67增殖指数约1%。结论胸腺腺癌非常罕见,可起源于胸腺囊肿,其独特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作者:李松梅;谈伟;李媛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囊腺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包膜均完整,表面光滑,灰白色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灰白色,质地韧,其中1例切面见一直径约1.5 cm的囊腔,内为灰红色液体并见细小乳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突起、扩张的导管和微小囊肿及致密的纤维性间质组成;囊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或低立方上皮构成,囊腔内见乳头,部分形成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嗜伊红样物质,纤维性间质内见玻璃样变区域及少量炎细胞。瘤细胞立方状或柱状,胞质透亮清晰,界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不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CK ( AE1/AE3)、Calponin、vimentin 和 PAS 均(+)。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免疫表型。
作者:王盛;韩雯;孙振柱;朱君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肾脏原发性淋巴瘤( primary renal lymphoma, 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PR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治疗及预后。结果19例PRL中男性11例,女性8例,年龄37~85岁,平均55岁。以单侧肾脏发病为主,腰痛为常见的首发症状。13例行肾脏切除术,6例行肾脏肿物穿刺活检,其中17例接受化疗。病理检查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 s lymphoma, NHL),其中14例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 DLBCL),占73.684%(14/19);4例为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占21.053%(4/19);1例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占5.263%(1/19)。15例获得随访资料,12例存活,生存时间1~78个月;3例死亡,生存时间3~38个月,平均生存时间为23个月(1例死于脑梗)。结论 PR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误诊为肾癌,确诊依赖于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有助于分型;组织学类型多为B细胞来源的NHL,以DLBCL多见;治疗方式推荐手术切除+化疗。预后可能与患者年龄、临床病理特点、肿瘤分型和治疗方式有关。
作者:刘芳;王璇;王建军;涂频;程凯;陆珍凤;余波;饶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后肾腺瘤( MA)是一种罕见的良性肾脏肿瘤,其形态学和免疫表型与上皮样为主型肾母细胞瘤( e-WT)和乳头状肾细胞癌(s-PRCC)有重叠。钙黏蛋白17(CDH17)主要在正常小肠、消化道肿瘤中表达,而在包括肾肿瘤在内的其他部位肿瘤中的表达尚未见报道。作者首次对CDH17在MA、e-WT和s-PRCC中的诊断价值进行了研究。免疫组化分析CDH17、CD57、AMACR、WT-1和CDX2在17例e-WT、15例s-PRCC、21例MA以及3例胎儿及2例婴儿肾脏中的表达。结果显示,正常成人肾实质不表达CDH17。在胎儿肾脏发育后期其肾小球和近端肾单位连接部开始出现CDH17的表达。大多数MA(81%) CDH17呈膜阳性表达,而e-WT和s-PRCCs均不表达CDH17(P<0.0001)。 WT-1在所有MA、e-WT中均阳性,在s-PRCC中阴性。 CD57在所有MAs均呈强演戏,在35%的 e-WT 和13%的 s-PRCC 中呈中度阳性。AMACR在所有 s-PRCC中呈强阳性,但仅17%的 e-WT和10%的MA呈中度阳性。由此可见,CDH17是MA的敏感和高度特异性标志物,有助于与其他具有相似形态学的肾脏肿瘤鉴别。
作者:康锶鹏(摘译);余英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RKIP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7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RKIP的表达;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 (methylation-specific PCR, MSP)技术检测食管鳞状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RKIP的甲基化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评估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RKIP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KIP的阳性率低于癌旁组织( P<0.05),RKIP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高于癌旁组织( P<0.05);RKIP低表达与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相关( P<0.05);RKIP蛋白阳性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RKIP蛋白阴性组( P<0.01);RKIP表达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RKI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是导致 RKIP 低表达的原因之一,RKIP低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的浸润、转移及预后有关,有望成为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子治疗的靶点。
作者:张付美;李冬霞;朱芳恒;叶历;秦栓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苦瓜子有效成分RNA酶MC2(RNase MC2)在肝癌细胞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MTT、克隆形成和体内裸鼠成瘤实验研究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Nase MC2对肝癌细胞周期的影响,电镜检测RNase MC2诱导的细胞自噬,Western blot法检测RNase MC2作用引起的蛋白变化。结果体内外实验结果显示RNase MC2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上调p53和p21蛋白表达导致G2/M期阻滞;增加Beclin-1和LC3-Ⅱ蛋白表达诱导细胞自噬。RNase MC2在体内外均能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杀伤能力。结论苦瓜子有效成分RNase MC2可能通过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而显著抑制肝癌细胞的生长,并可增强Sorafenib对肝癌细胞的治疗效果。
作者:苏曙光;王晓华;赵震;郭经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H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HNEN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HE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8例患者以腹部胀痛起病,腹部彩超、CT均提示多发性肝脏占位,7例提示肝细胞癌或转移性癌,2例提示肝囊肿,1例提示为血管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腺样或菊形团样,瘤细胞形态多为单一性,胞质红染,胞核圆形,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Syn恒定阳性表达(100%),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增殖指数2%~30%。随访4~140个月不等,2例死亡,8例带瘤存活。结论 PHNEN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罕见的恶性肿瘤,腹痛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多发性占位,确诊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需与其他脏器神经内分泌转移瘤相鉴别。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梅佳;殷正进;潘书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TMPRSS2、ERG及ETV1在前列腺癌( prostate cancer, PCa)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及免疫组化技术分别检测70例PCa、10例前列腺上皮内瘤变( 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18例良性前列腺组织( benign prostatic tissue, BPT)中TMPRSS2、ERG、ETV1的表达。结果 TMPRSS2在PCa、PIN及BPT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RG在PCa的阳性率(81.4%)高于PIN组(30.0%)和BPT组(0.0)(P<0.05);ETV1在PCa的阳性率(68.6%)高于PIN组(50.0%)和BPT组(22.2%)(P<0.05)。 TMPRSS2、ERG及ETV1在PCa中的表达与Gleason评分、临床分期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 TMPRSS2与ERG在PC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465,P<0.01);TM-PRSS2与ETV1在PCa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 =0.590,P<0.01);ERG与ETV1的表达无相关性(rs =0.151,P>0.05)。结论ERG 和ETV1有望成为PCa 的治疗靶点;TMPRSS2、ERG、ETV1联合标记对PCa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可作为PCa 的新分子标志物。
作者:周华山;朱德茂;罗海军;蒋莎莉;王志敢;谢晋予;刘爱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WDNETs)及低分化神经内分泌癌(PDNECs),前者通常进行手术切除和(或)分子靶向治疗,而 PDNECs通常采用化疗。NKX6-1是一种同源框转录因子,参与胰岛内分泌功能的发生和调节。由于WDNETs目前尚无特异性标志物,为此,本研究评估NKX6-1作为WDNETs诊断标志物的潜在价值。作者对包括胰腺、十二指肠、胃、阑尾、肺等不同组织来源的共178例原发性和26例转移性WDNETs进行NKX6-1、TTF-1、CDX2、ISL1和多克隆性PAX8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36例(82%,36/44)胰腺原发性WDNETs和12例(67%,12/18)原发性十二指肠WDNETs均表达NKX6-1,并且几乎不表达于肺、胃和阑尾的WDNETs中。 NKX6-1作为胰腺及十二指肠WDNETs标志物的特异性为93%。在26例转移性WDNETs中, NKX6-1仅表达于胰腺起源的病例中(敏感性为63%,特异性为100%)。由此可见,NKX6-1可作为胰腺及十二指肠 WDNETs 的新免疫组化标志物,组合使用NKX6-1、CDX2、TTF-1和ISL1鉴别不同组织来源的WDNETs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和高度特异性。提示在免疫组化套餐中加入NKX6-1将有利于判定转移性WDNETs的来源,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
作者:胡舜(摘译);余英豪(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冷冻切片机作为医院病理科常见的必备大型设备之一,在国内医院病理科得到较为广泛的普及。冷冻切片诊断是手术过程中为临床手术医师鉴别肿瘤类型、明确病变性质、选择手术方式和确定手术范围的快速可靠方法之一。冷冻切片机在为我们提供便捷的同时,也存在些小问题,如冷冻切片过程中产生的静电就是其一(尤其在胃镜、子宫颈活检等小标本制作中)。静电生成后,技术员在粘片过程中极易造成组织薄片重叠、皱褶,从而影响切片质量和病理诊断。
作者:田密;赖建明;高爱民;毛仁贤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 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s, P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依据WHO(2010)消化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分级标准对60例手术切除的原发性PNEN进行形态学评估,并结合文献讨论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60例中男性23例,女性37例,男女比为1∶1.61。发病年龄19~69岁,平均(49.38±11.60)岁。肿瘤大径0.5~16 cm,平均(3.29±3.53) cm。30例位于胰头部,27例位于胰体尾部,3例位于胰腺颈部。组织学分级:G1级24例,G2级25例,G3级9例,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ixed adeno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MANEC)2例。免疫表型:神经内分泌标志物NSE、CgA、Syn、CD56多呈弥漫阳性。本组4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80个月,死亡7例,其中G2级1例,G3级4例,MANEC 2例。结论原发性PNEN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胰腺恶性肿瘤,确诊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准确详细的病理学评估对指导临床治疗和提示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隋燕霞;党诚学;张勇;宋永春;刁冬梅;张晓智;韩苏夏;高莹;赵东利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利用BOP[N-亚硝基双(2-氧丙基)胺]创建金黄地鼠肝内胆管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 ICC)模型并探讨Wisp-1、β-catenin、TGF-β1及Smad4蛋白在金黄地鼠ICC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1)采用57只8~9周龄雌性金黄地鼠(实验组39只,对照组18只),实验组动物皮下注射BOP,对照组注射等剂量生理盐水,取肝脏组织制作石蜡切片。(2)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组织中Wisp-1、β-catenin、TGF-β1及Smad4蛋白的表达。结果(1)实验组39只大鼠中29例发生了ICC,8例发生了胆管不典型增生,1例发生了灶性胆管增生,1例无胆管增生。(2)4种标志物在金黄地鼠ICC组织、胆管不典型增生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Wisp-1,79.3%、87.5%和5.0%;β-catenin,96.6%、100.0%和15.0%;Smad4,96.6%、100.0%和25.0%;TGF-β1,62.1%、12.5%和5.0%。 Wisp-1、β-catenin及Smad4在金黄地鼠ICC组织及胆管不典型增生组织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组织(P<0.001),TGF-β1蛋白在金黄地鼠ICC组织的表达高于正常组织及胆管不典型增生组织(P<0.001)。结论 BOP可以诱导金黄地鼠发生ICC,为研究ICC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β-catenin、Wisp-1、TGF-β1、Smad4蛋白在金黄地鼠ICC组织中表达增加,可能与ICC的发生、发展、侵袭相关。
作者:陈筱莉;蹇顺海;文彬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Napsin-A和TTF-1在肝内和肝外胆管癌中的表达。方法收集肝内和肝外胆管癌30例,同时选取非肿瘤性胆囊及肝内胆管增生组织1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Napsin-A和TTF-1的表达。结果7例胆管癌表达Napsin-A,均呈灶状阳性,TTF-1均阴性。结论 Napsin-A可在胆管癌中表达,与肺腺癌鉴别诊断时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其它抗体以避免潜在的诊断陷阱。
作者:王新根;周有俭;徐胜美;彭全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常规免疫组化检测通常采用辣根过氧化酶显色系统(即DAB显色),阳性反应呈棕黄色颗粒。但在黑素瘤组织中,免疫组化阳性的棕黄色颗粒常与组织原有黑素颗粒混淆,难以鉴别,若黑素颗粒较多,结果判断较困难。既往有文献报道,采用Giemsa染液进行后续复染能够很好的使组织内黑素颗粒显示为墨绿色,以区分DAB显色阳性的棕黄色颗粒[1]。本文采用甲苯胺蓝染料在苏木精复染的基础上进行双重复染,背景细胞清晰,黑素颗粒取得与Giemsa染液复染相似的结果,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吴琼;李阿梅;邵雪宝;程伟;姜祎群;孙建方 刊期: 201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