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XCR4表达促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播散并降低患者生存

魏建国(摘译);许春伟;邰艳红(审校)

关键词:弥漫大, 细胞淋巴瘤,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细胞迁移, 患者, 移植瘤模型, 血液系统肿瘤, 体内, 趋化因子受体, 作者研究, 总生存期, 肿瘤转移, 预后因素, 预后不良, 生存时间, 表达水平, 标记, 细胞系, 特异性, 生存率
摘要: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涉及恶性B细胞的迁移和播散。尽管研究发现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过表达,但该受体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中的作用仍未可知。 CXCR4在多种肿瘤中是预后不良的标记,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降低相关。作者研究了CX-CR4在体外细胞迁移和体内播散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94例活检DLBCL患者中CXCR4表达对预后的意义。作者观察到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且CXCR4高表达能促进NOD/SCID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降低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给予特异性CXCR4拮抗剂AMD3100,能降低DLBCL细胞在小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播散。此外,作者发现CXCR4的表达是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率短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CXCR4介导DLBCL细胞的播散,并首次确定了其作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标记的价值。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CD5阳性的滤泡性淋巴瘤:88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相关性和结局

    滤泡性淋巴瘤是一种生发中心B细胞起源的低级别B细胞淋巴瘤,典型者缺乏 CD5的表达。作者描述88例CD5+的滤泡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男性53例,女性35例;中位年龄60岁;范围31~86岁)。66例淋巴结和22例结外部位初诊断为滤泡性淋巴瘤。81例患者有淋巴结病,66例有多个累及位点,46例累及骨髓,7例伴脾肿大。84例患者可获得分期信息:52例Ⅳ期,18例Ⅲ期,12例Ⅱ期,2例Ⅰ期。61例分级为级别1或级别2,27例为级别3。Ki-67的中位增殖指数为30%。6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5的表达,8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采用两种方法检测。28/44(64%)病例中检测到 t (14;18)( q32;q21)/IGH-BCL-2或其它BCL-2易位。38(43%)例患者有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其中同时并发者20例,继发于滤泡性淋巴瘤之后者13例,之前者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化疗,12例并接受干细胞移植。中位随访时间55个月(0.5~207个月),15例患者死亡,46例患者带病生存,20例患者临床缓解。与CD5-的滤泡性淋巴瘤对照组相比, CD5+的滤泡性淋巴瘤患者通常国际性预后指标>2(35/80 vs 10/99, P <0.001),更易进展成弥漫性大 B细胞性淋巴瘤(38/88 vs 17/99;P<0.001),并且中位存活期较短(44个月 vs 89个月,P=0.0042)。两组中高Ki-67增殖指数和国际性预后指标均被认为是预后差的因素。总之滤泡性淋巴瘤中CD5的表达与较高的国际性预后指标、较高比率的转换成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和较短的存活期有关。

    作者:魏建国(摘译);刘勇(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CXCR4表达促进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播散并降低患者生存

    在一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趋化因子受体CXCR4涉及恶性B细胞的迁移和播散。尽管研究发现CXCR4在血液系统肿瘤过表达,但该受体在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 DL-BCL)中的作用仍未可知。 CXCR4在多种肿瘤中是预后不良的标记,与肿瘤转移及患者生存降低相关。作者研究了CX-CR4在体外细胞迁移和体内播散过程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94例活检DLBCL患者中CXCR4表达对预后的意义。作者观察到在体外DLBCL细胞系中,CXCR4的表达水平与细胞迁移呈正相关,且CXCR4高表达能促进NOD/SCID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并降低生存时间。更重要的是,给予特异性CXCR4拮抗剂AMD3100,能降低DLBCL细胞在小鼠移植瘤模型的体内播散。此外,作者发现CXCR4的表达是DL-BCL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率短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以上结果表明CXCR4介导DLBCL细胞的播散,并首次确定了其作为DLBCL患者的独立预后标记的价值。

    作者:魏建国(摘译);许春伟;邰艳红(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甲状腺异位胸腺瘤B3型伴副肿瘤性脑炎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甲状腺异位胸腺瘤伴副肿瘤性脑炎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发生于71岁男性甲状腺的异位胸腺瘤伴有副肿瘤性脑炎,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表现为进行性声音嘶哑、边缘性脑炎等症状。影像资料显示,甲状腺右叶下极有一明显的肿块,肿瘤与纵膈胸腺之间没有直接的连续性。组织学上,肿瘤主要由圆形或多边形的上皮细胞构成,有轻至中度异型,其中有少数散在分布的淋巴细胞,肿瘤呈片状生长,侵及甲状腺实质,切缘阴性,肿瘤周围甲状腺组织有桥本甲状腺炎的典型特征。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K( AE1/AE3)、HCK (34βE12)、CAM5.2、CK5/6、CK9、p63和CD57(Leu7)均阳性,CD5阴性。肿瘤中浸润的淋巴细胞CD1a、CD4、CD5、CD8、CD99和TdT均阳性。结论甲状腺内异位胸腺瘤极为罕见,而伴有副肿瘤性脑炎者未见报道。该类肿瘤形态及免疫表型与源于胸腺B3型胸腺瘤相同,但其部位及临床表现有差异。

    作者:刘洁;闫爱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1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扁桃体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 FDC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扁桃体FDCS的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特征及EBER原位杂交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男性,48岁。发现左侧扁桃体肿物10天。镜下见肿瘤由卵圆形和短梭形细胞构成,呈片状、巢状和束状排列。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vimentin、CD21和 CD68均阳性, CK、CK5、p63、CD1a、CD3和CD20均阴性。 EBER原位杂交检测阳性。结论扁桃体FDCS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赖特征的形态学表现和免疫表型。

    作者:耿建英;牛群丽;安杰;刘艳丽;张文;刘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32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成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学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确诊。大多仅镜下可见,1例大者则占据整个阑尾全长。镜下见癌细胞大小、形状一致,呈巢状、腺泡状排列。免疫表型:32例CgA均阳性。30例仅行阑尾单纯切除术。1例行回盲部切除术,1例术后半个月行右半结肠切除术。结论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恶性度较低,预后较好。确诊主要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测和免疫组化标记。早发现、早诊断并行手术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期和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辛芝;孔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淋巴结制片是常规石蜡切片石蜡制片技术的难点之一。由于淋巴结具有完整的被膜,阻碍固定液、脱水剂、透明剂及蜡液的渗透,且细胞丰富、致密而间质成分少,这些特点均影响淋巴结制作出优质石蜡切片。高质量的淋巴结切片应具备以下条件:(1)淋巴结包膜完整,无挤压;(2)皮、髓质充分展现;(3)切片厚薄均匀,染色适中,细胞核微细结构清晰[1]。在实际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有组织收缩、变脆和硬化;切片厚、裂隙多;HE 染色结构不清;免疫组化染色定位不准确,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等。本文主要探讨淋巴结制片的优化方案。

    作者:陈莹;陈琼霞;刘丽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肾集合管癌10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肾集合管癌( collecting duct carcinoma, CDC)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 CDC 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CDC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诊断,确诊依赖病理检查。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 CK、CK ( H)、CK8/18、CK19、CK34βE12、EMA、CAM5.2、vimentin 及Ki-67,不表达TTF-1、AFP、CK7、CD10、Villin、SMA及desmin。结论肾CDC是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CT、MRI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需与乳头状肾细胞癌、肾髓质癌、肉瘤样肾细胞癌、转移性癌等鉴别。

    作者:苏丽丽;晋龙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10例临床病理学分析

    目的:探讨肝脏原发性神经内分泌肿瘤( primary he-patic neuroendocrine neoplasm, PH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PHNEN患者的临床病史、影像学、HE形态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0例中8例患者以腹部胀痛起病,腹部彩超、CT均提示多发性肝脏占位,7例提示肝细胞癌或转移性癌,2例提示肝囊肿,1例提示为血管瘤。镜下见肿瘤细胞呈巢状、小梁状、腺样或菊形团样,瘤细胞形态多为单一性,胞质红染,胞核圆形,核分裂象少见;免疫表型:Syn恒定阳性表达(100%),支持神经内分泌肿瘤,Ki-67增殖指数2%~30%。随访4~140个月不等,2例死亡,8例带瘤存活。结论 PHNEN是一种进展相对缓慢、罕见的恶性肿瘤,腹痛是其共同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常提示多发性占位,确诊依靠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需与其他脏器神经内分泌转移瘤相鉴别。

    作者:李桂梅;杨志慧;梅佳;殷正进;潘书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19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1)样本的算术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 q检验用英文小写q;(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F值等);(10)比值比用英文大写OR;(11)95%可信区间用95% CI表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PTPRO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受体型蛋白酪氨酸酶O(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re-ceptor type O, PTPRO)是一种新型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在细胞分裂、分化、凋亡、迁移、骨架动态平衡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研究发现, PTPRO 是一个抑癌因子,在肝癌、结肠癌、淋巴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探索PT-PRO在肿瘤中的作用机制可能对诊疗及预后均有重要意义。该文就PTPRO在食管癌、肝细胞癌、结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现简要综述。

    作者:张德元;刘繁荣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小管间质病变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蛋白3(suppressors of cytokine sigmaling, SOCS3)在糖尿病小鼠肾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D-1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reptozotocin, STZ)诱发糖尿病小鼠模型,成模后8周给予尾静脉快速注射pEF-FLAG-I/mSOCS3质粒(1 mg/kg),每隔7天注射1次。成模后12周收集肾皮质,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学改变;分别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CK18和α-SMA mRNA和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SOCS3、p-STAT3、CK18和α-SM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鼠相比,糖尿病小鼠肾组织中 p-STAT3、SOCS3和α-SMA的表达增高, CK18表达降低。SOCS3质粒注射后能下调p-STAT3和α-SMA的表达水平同时上调CK18的表达。结论 SOCS3可能通过抑制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的磷酸化从而缓解糖尿病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

    作者:高翔;邢玲玲;刘淑霞;杜云霞;李科军;刘思媛;刘青娟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晋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在连续多年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简称CSCD)扩展库之后,成功晋级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微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在不同组织处理中的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规定,病理学诊断报告发放时间要求自接收标本后的5个工作日内完成,然而现在很多单位的临床科室因其诊疗的需要,对病理报告周期的要求越快越好,目前常规组织处理技术在一定范围内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因而微波快速组织处理技术被很多病理科应用到常规工作中。微波快速组织处理技术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常规组织处理技术,但是微波快速组织处理对不同组织的处理效果不同。本文现就微波快速组织处理仪在不同组织处理中的应用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施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附睾乳头状囊腺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附睾乳头状囊腺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乳头状囊腺瘤的病理学形态、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肿瘤大体包膜均完整,表面光滑,灰白色类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切面灰白色,质地韧,其中1例切面见一直径约1.5 cm的囊腔,内为灰红色液体并见细小乳头。镜下见肿瘤由纤维血管间质为轴心的乳头状突起、扩张的导管和微小囊肿及致密的纤维性间质组成;囊壁由单层扁平上皮或低立方上皮构成,囊腔内见乳头,部分形成腺样结构;腔内充满嗜伊红样物质,纤维性间质内见玻璃样变区域及少量炎细胞。瘤细胞立方状或柱状,胞质透亮清晰,界清;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大小较一致,不易见核分裂象。免疫表型:肿瘤细胞 CK ( AE1/AE3)、Calponin、vimentin 和 PAS 均(+)。结论附睾乳头状囊腺瘤少见,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病史和免疫表型。

    作者:王盛;韩雯;孙振柱;朱君玲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中 K-ras基因突变与 Fascin-1蛋白表达的相关性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 colorectal cancer, 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和Fascin-1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探讨二者在CRC浸润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DNA测序法检测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cin-1的表达。结果86例CRC组织中K-ras基因突变率为34.88%,Fascin-1阳性率为60.47%;有淋巴结转移组和发生远处转移组的K-ras基因突变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及未发生远处转移组( P<0.05);侵犯浆膜组、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有远处转移组的Fascin-1蛋白阳性率高于未侵犯浆膜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和无远处转移组(P<0.01);CRC组织中K-ras突变和Fascin-1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rp =0.236,P<0.05)。结论 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发生转移,表达Fascin-1的CRC更容易侵犯浆膜和发生转移;K-ras突变的CRC更容易表达Fascin-1。

    作者:李晟;蔡琳;刘启玲;周伊;张润岐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敬告作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SALL4、D2-40和 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ALL4、D2-40和Glypican-3在睾丸生殖细胞肿瘤(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s, TGCT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SALL4、D2-40和Glypican-3蛋白在56例原发性TGCTs中的表达,包括5例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10例精原细胞瘤、14例胚胎性癌、14例卵黄囊瘤、1例绒毛膜癌、5例未成熟性畸胎瘤和12例成熟性畸胎瘤。另选取10例正常睾丸组织及5例睾丸淋巴瘤作为对照。结果 SALL4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胚胎性癌(14/14)和卵黄囊瘤(14/14)中均弥漫强阳性,在绒毛膜癌(1/1)、未成熟畸胎瘤(3/5)和成熟性畸胎瘤(3/12)中局灶阳性。D2-40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5/5)、精原细胞瘤(10/10)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4/14)中局灶阳性,在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畸胎瘤中均阴性。 Glypican-3在卵黄囊瘤(13/14)中弥漫强阳性,在胚胎性癌(2/14)中灶性弱阳性,在小管内生殖细胞肿瘤、精原细胞瘤、绒毛膜癌和畸胎瘤中均阴性。10例正常睾丸组织和5例睾丸淋巴瘤中均未见SALL4、D2-40和Glypican-3的表达。结论 SALL4是诊断TGCTs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好的免疫标志物;SALL4、D2-40和Glypican-3联合应用有助于TGCT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作者:张春芳;齐冬雪;杨聪颖;王红霞;张洪兰;刘毅;张昶;陈昊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卵巢种植性畸胎瘤综合征1例

    患者,40岁,卵巢未成熟畸胎瘤术后10年,腹痛、腹胀1周入院。腹部CT示:左下腹有一巨大混杂密度团块影,考虑恶性畸胎瘤可能性大,伴肝、脾、盆腔多发结节肿块,肠系膜周围淋巴结肿大,大网膜部分增厚,伴小结节灶,转移可能性大。肠管扩张积液,部分肠壁水肿,粘连性肠梗阻可能。查体:左下腹可触及一巨大肿块,大小10 cm ×10 cm,质硬,境界欠清,无明显触痛。血清学检查:AFP、CA125、CA199等均正常。既往史:2004年因卵巢肿瘤行卵巢肿瘤减灭术,切除子宫、双侧附件及网膜组织,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左侧卵巢实性未成熟性畸胎瘤,阴道壁及网膜见未成熟畸胎瘤成分,盆腔见多处结节,示未成熟畸胎瘤成分。术后患者行6周期化疗。此次剖腹行肿块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左中下腹,直径约15 cm,与左侧壁层腹膜、后腹膜、空肠、回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粘连。腹腔内见散在粟粒状结节。

    作者:万美珍;周林艳;陈玉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乳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分子表型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DCIS)与浸润性导管癌( invasive ductal carcinoma, IDC)分子表型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R、PR、HER-2及CK5在165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每例均包含DCIS和IDC病变。结果165例乳腺癌组织中,IDC与DCIS中ER、PR、HER-2及CK5表达呈正相关,IDC中基底细胞样型18例(10.9%),HER-2过表达型19例(11.5%),腺腔A型102例(61.8%),腺腔B型20例(12.1%),空白型6例(3.6%);DCIS中基底细胞样型19例(11.5%),HER-2过表达型20例(12.1%),腺腔A型104例(63%),腺腔B型17例(10.3%),空白型5例(3.0%)。IDC与DCIS表达一致者157例(95.2%),不一致者8例(4.8%),其中3例腺腔A型DCIS分别发展成为1例HER-2过表达型和2例空白型IDC,3例HER-2过表达型DCIS发展成为腺腔B型IDC,1例空白型DCIS发展成为1例腺腔A型,1例基底细胞样型发展成为HER-2过表达型IDC。结论绝大多数DCIS进展为具有相同分子表型的IDC,少数可转化为其他类型。

    作者:陈健;田茹;刘艺;董红梅;郭瑞峰;梁化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