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警惕虚假网站假冒本刊名义征稿收费

关键词:网站, 刊名, 征稿, 实验病理学, 相关费用, 临床, 个人账户, 法律法规, 审稿费, 版面费, 征集, 甄别, 行为, 投诉, 投稿, 声明, 论文, 举报, 分子, 电邮
摘要:近期,本刊编辑部接到作者举报和投诉,有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网站冒充《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征稿并收取高额审稿费或版面费,其行为已触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我们提醒广大投稿作者提高警惕,注意甄别虚假网站,谨防上当受骗。为此,《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编辑部严正声明:编辑部从未委托任何单位(网站)和个人为本刊征集论文,也未设立任何个人账户收取相关费用。本刊唯一收稿电邮地址为:lcsybl@163. com,唯一官方网站为www. cjcep. com。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统计学符号书写要求

    统计学符号按GB/T 3358.1-1993《统计学名词及符号》的规定一律采用斜体排印。(1)样本的算术均数用英文小写x-,中位数用M;(2)标准差用英文小写s;(3)标准误用英文小写sx-;(4)t检验用英文小写t;(5)F检验用英文大写F;(6)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7)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r;(8) q检验用英文小写q;(9)概率用英文大写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t值、F值等);(10)比值比用英文大写OR;(11)95%可信区间用95% CI表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组织中PTEN表达及其与PI3 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3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 PTEN蛋白及 mRNA的表达,进一步分析其与Akt和P-Akt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PTEN在乳腺癌中的阳性率(20%)显著低于正常乳腺(60%)(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 PTEN 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87±0.06、1.38±0.1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检测显示,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PTEN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98±0.07、1.76±0.2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乳腺癌组织中,PTEN阳性组P-Akt的相对表达量为0.87±0.09,显著低于阴性组(1.76±0.15)(P<0.05),二者间Akt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乳腺癌中PTEN表达缺失,可能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刚;李中;林晓萌;张军华;崔勇;赵醒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梭形细胞癌3例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 spindle cell carcinoma, SpC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预后。方法对3例乳腺SpCC进行HE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染色,并结合文献复习。结果3例均为女性,年龄分别为48、63和71岁。肿瘤大小分别为4.0 cm ×3.0 cm ×3.0 cm、3.0 cm ×2.0 cm ×2.0 cm和3.5 cm ×2.8 cm ×2.3 cm,切面囊性变,肿瘤均由梭形细胞组成,可见玻璃样变性的胶原纤维带,且伴鳞状上皮化生。免疫表型:梭形细胞广谱细胞角蛋白 CK ( AE1/AE3)、高分子角蛋白 CK (34βE12)、CK14、CK5/6、p63及vimentin均阳性,ER、PR及c-erbB-2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分别为20%、25%和20%。结论乳腺SpCC是乳腺化生性癌的罕见类型,具有出现囊性变趋势,临床需结合组织病理学形态及免疫组化标记明确诊断。

    作者:官忠燕;丰宇芳;干振康;史良;侯英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腺淋巴体质婴幼儿接种疫苗后猝死2例尸体解剖分析

    目的:探讨预防接种后猝死病例的原因,提高对胸腺淋巴体质的认识及避免公众对预防接种的恐慌。方法对2例猝死患儿进行常规尸体解剖,每例均行系统解剖及常规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2例患儿均按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接受卡介苗接种和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实施过程符合要求,生前均未发现致死性疾病;尸检发现胸腺肥大、肾上腺萎缩、心脏较小、肝、脾及肠组织内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及内脏器官缺氧表现,均符合胸腺淋巴体质改变。结论胸腺淋巴体质性婴幼儿猝死原因可能为轻微外界刺激下(如疫苗接种)诱发超敏反应性猝死或心源性猝死,同时肥大胸腺压迫气管加速死亡进程,及时尸检能明确死因,保证预防接种工作的顺利进行及消除公众对预防接种的恐慌。

    作者:杨晓荣;郑洪;黄佳佳;谭娜;张苏园;姚晋;黎成芳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胸腺神经内分泌癌2例

    患者男、女性各1例,年龄均为58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胸闷、气急、咳白色黏痰、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分别于2014年2月、5月入院。 CT示肿瘤组织均位于前中纵隔,呈不规则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缘不光整,大小分别为80 mm ×60 mm、70 mm ×60 mm,其内密度不均,与胸主动脉分界不清(图1),增强扫描可见不均匀中度强化、簇状及点状密集钙化,胸膜、血管、气管均受侵犯(图2)。纵隔可见肿大淋巴结,左肺尖及左肺下叶胸膜下可见少许类圆形小结节影。 CT示恶性胸腺瘤/胸腺癌,伴转移可能。2例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肿瘤包膜与胸膜粘连,均浸润大血管、气管,与周围脏器分界不清,切除困难,临床分期Ⅲ期。

    作者:石之虎;雷蕾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性腺母细胞瘤1例

    患者女性,18岁,因青春期一直无月经来潮,近两年出现周期性下腹胀痛及腰骶部不适入院,临床诊断:原发性闭经。专科查体:第二性征发育差,双侧乳房无明显发育,幼女型外阴,棉签探入盲端长约7.0 cm。彩超示:子宫形态失常,宫腔及阴道上段内见密集光电声像,大小7.3 cm ×1.2 cm。MR示:盆腔内膀胱直肠间巨大实性肿块,边界清晰,大小8.5 cm ×7.5 cm ×6.0 cm 。腰3、4水平,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间可见增大淋巴结。实验室检查:AFP 8917 ng/ml,HCG 22.7 IU/L。染色体检查:46,XY。行双侧附件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

    作者:饶金;叶倩;张佳立;张江宇;郭玉娟;彭海艳;郜红艺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以脾脏肿块为首发表现的原发性骨髓纤维化伴髓外造血1例

    患者男性,63岁,因发现腹部包块2年,腹胀6个月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剑突下包块,呈进行性增大,边缘圆钝,伴轻~中度发热、出汗。查体触及肿大脾脏达脐下10 cm,质硬,肝脏未见明显肿大,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见肿大。实验室检查:患者入院前1个月外院血常规检查显示RBC 1.8×109/L、Hb 56 g/L、WBC 2.5×109/L、PLT 289×109/L。入院时血常规检查 RBC 2.53×109/L、Hb 81 g/L、WBC 4.46×109/L、PLT 332×109/L。乳酸脱氢酶( LDH)显著增高达1053 U/L。 CT示脾脏明显增大,实质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边界欠清(图1);肝脏稍增大;腹腔及腹膜后未见淋巴结。术中见脾脏大小24.8 cm ×16.5 cm ×7.7 cm,实质内见多个大小不一的结节,大者直径6.5 cm。

    作者:梁冬妮;徐钢;李娟;李芳华;宋钰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继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目的: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继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颅咽管瘤术后继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采用免疫组化EnVison法及特殊染色进行观察。结果镜下见肝小叶结构紊乱,呈肝硬化组织学形态,大部分肝细胞气球样变,肝细胞弥漫以大泡性为主的混合性脂肪变性,可见点灶状坏死。免疫表型:CD34染色未见异常, CK7染色显示胆小管增生显著。特殊染色:Masson染色显示纤维组织增生并围绕肝细胞呈结节样,可见显著的窦周纤维化现象,网织纤维局部破坏。结论垂体功能低下导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儿童颅咽管瘤的术后并发症,属于少见病因,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病史特征;肝穿刺活检是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同时可进行免疫组化及特殊染色辅助诊断以提高早期诊断率;早期诊断及治疗对该类型脂肪性肝病的临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贾旭春;郭苗;晏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癌分子亚型中 HIF-1α和 Glut-1表达及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

    目的:探讨乳腺癌各分子亚型中HIF-1α和Glut-1的表达及其与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03例浸润性导管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及 ER、PR、HER-2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 MaxVision法检测 CK5/6和 EGFR的表达,按照Nielsen标准将乳腺癌分成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基底细胞样型、普通乳腺样型;同时检测HIF-1α和Glut-1在各型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在乳腺癌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普通乳腺样型、Luminal A型、Luminal B型中,HIF-1α的阳性率分别为77.89%(74/95)、56.06%(37/66)、55.76%(92/165)、31.97%(141/441)、25.00%(9/36);Glut-1的阳性率分别为80.00%(76/95)、57.58%(38/66)、58.18%(96/165)、34.01%(150/441)、25.00%(9/36)。 HIF-1α及Glut-1在基底细胞样型、HER-2过表达型和普通乳腺样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Luminal A型和Luminal B型( P<0.0045),且与ER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ER阴性乳腺癌中,HIF-1α及Glut-1在基底细胞样型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其它型(P<0.0045),且二者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HIF-1α和Glut-1高表达与ER阴性乳腺癌关系密切,且可能在基底细胞样型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周炳娟;孙吉瑞;赵文明;陈雪;乔海芝;张丙信;李金梅;张金库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敬告作者

    本刊编辑部收到作者的投稿后,经初审符合本刊征稿内容者编辑部将及时发回执,注明稿件编号并通知作者交稿件处理费;对通过专家审核的稿件,在进行文字和撰写规范编辑加工后,发送“退修意见单”给第一作者;如作者的修回稿符合退修要求,则进入待用状态。编辑部将根据各期中心内容遴选稿件,并在排版后用E-mail发送校对样稿和缴纳版面费通知。编辑部咨询电话:0551-65161102,投稿邮箱:lcsybl@163. com。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利用家用智能小茶炉制备快速石蜡的经验交流

    冷冻切片机在日常病理工作中虽然制片时间短,但成本高、投资大,大多数基层医院应用受限,且组织图像与常规切片相比有不同程度失真。快速石蜡切片法主要用于未购置冷冻切片机的中小型医院,或者是组织过小、过碎及活检标本,无法用冷冻切片机制片时,许多大型医院采用快速石蜡切片法做有益补充,其主要优点是切片较真实,接近常规片,质量稳定可靠,且经济适用。因此,快速石蜡切片法有利于病理医师诊断准确率的提高[1-4]。本科室在实践工作中采用智能变频小茶炉进行快速石蜡切片,现介绍如下。

    作者:柯淑惠;王建彪;曾维芬;翁培培;吴文乔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肠系膜纤维瘤病1例

    患者女性,38岁,自觉下腹部逐渐增大4个月入院,以子宫肌瘤收入妇产科。病程中无腹痛、腹胀及腹泻,亦无异常阴道流血、流水等症状。孕3产3,均为自然分娩,无手术史及家族遗传病史,查体未见与 Gardner 综合征相关的体征。专科检查:子宫增大如孕16周大小,子宫前壁可触及一大小20 cm ×15 cm ×5 cm的质硬突起,活动欠佳,无明显压痛。 MRI平扫示:子宫左上方巨大肿块影,子宫肌瘤?小肠间质瘤?(图1)。术前诊断:子宫肌瘤,行剖腹探查术(子宫肌瘤切除术)。探查盆腔见子宫形态正常,发现腹腔巨大实性占位,类圆形,表面光滑,申请外科联合手术。继续探查发现肿物一侧游离,根部带蒂,与距Treis韧带约80 cm处的空肠肠系膜相连,术中考虑肠系膜囊肿,肿物与此段小肠粘连紧密并形成部分压迫,但肠腔未完全闭塞。完整切除包括粘连小肠在内的腹腔巨大肿物,并切除部分与之相连的肠系膜组织。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

    作者:江瑞康;刘爱东;王玉玲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乙酰肝素酶非酶活性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乙酰肝素酶( heparanase, HPA)是目前发现的哺乳动物细胞中唯一能切割硫酸乙酰肝素蛋白多糖( heparansul-fateproteoglycans, HSPGs)侧链的葡萄糖醛酸内切酶,参与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和重塑,是目前抗肿瘤转移的理想靶点。HPA也表现出非酶活性,如HPA的黏附作用促进肿瘤细胞获得转移能力、HPA介导核内组蛋白促进肿瘤侵袭转移等。该文就现阶段HPA在肿瘤细胞转移过程的非酶活性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尚钐钐;马秀梅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早期喉癌CO2激光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相关蛋白的表达

    目的:分析CO2激光切除术与喉裂开手术对治疗早期喉癌效果的差异,探讨喉癌组织中p27、PTEN蛋白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行CO2激光切除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85例( CO2激光治疗组)及行喉裂开手术的早期声带癌标本46例(裂开组),观察两种术式患者术后复发情况。同时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声带癌组织及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表达,收集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其中85例CO2激光治疗组14例出现局部复发,复发率16.5%;46例喉裂开术组6例出现复发,复发率为13.0%;两种术式患者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中无复发组术后未遵医嘱吸烟者10人,复发组术后未遵医嘱吸烟者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癌旁切缘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43.5%(57/131)、80.2%(105/131)和48.9%(64/131)、83.2%(109/131);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组与癌旁切缘对照组的阳性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声带癌复发组和无复发组中p27和PTEN蛋白阳性率分别为20.0%(4/20)、47.7%(53/111)和10.0%(2/20)、55.9%(62/111)。 p27和PTEN蛋白在声带癌复发组与无复发组阳性率差异亦有显著性( P<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50.0%(10/20)、85.6%(95/111)和40.0%(8/20)、91.0%(101/111),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切缘组织中p27和PTEN蛋白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CO2激光手术和传统的喉裂开手术对于肿瘤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手术后再次吸烟与肿瘤的复发有密切相关性。 p27及PTEN蛋白阴性的患者复发率高,临床应密切随访。

    作者:孙玉满;梁振;吴蒙;杨俊泉;刘宏侠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 malignant adenomyo-epithelioma, MAM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例MAME行HE及免疫组化SP法染色,观察其组织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见肿瘤主要由内层的腺上皮细胞及外层的肌上皮细胞组成,呈双层套管状结构。免疫表型:肌上皮细胞 CK5/6、p63、SMA、Calponin 均(+),腺上皮细胞CK18(+),两种细胞ER、PR及C-erbB-2均(-)。结论 MAME临床罕见,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表型是诊断关键,应注意与乳腺恶性肌上皮瘤、乳腺化生性癌、乳腺肉瘤等鉴别。

    作者:姚少波;张晓红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结肠癌组织中OTUB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OTUB1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OTUB1在结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OTUB1 m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高3.5倍,癌组织中OTUB1的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呈现癌旁组织、腺瘤、结肠癌逐渐递增的趋势(P<0.05)。 OTUB1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结论 OTUB1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姜维娜;黄维清;刘鑫;刘红云;孔庆暖;韩增磊;陈桦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基因重排检测1例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子宫平滑肌瘤间质中可见大量成熟的淋巴细胞浸润,大部分浸润的淋巴细胞CD3、CD45RO均阳性。结论伴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子宫平滑肌瘤是子宫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非常罕见。浸润的淋巴细胞以T淋巴细胞占优势,基因重排未检测出具有诊断意义的TCR基因克隆性重排。

    作者:张有;韩秀娟;王姝妹;石玉炜;张伟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雄激素受体在乳腺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 androgen receptor, AR)在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153例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 estrogen receptor, ER)、孕激素受体( progesterone recep-tor, PR)、HER-2、CK5/6、CK14表达,并依据免疫表型划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Basal-like型和Nor-mal-like型5个分子亚型,其分别为84、27、14、11和17例。对比分析AR在5个分子亚型中的分布及其与发病年龄、病理组织学分级、肿瘤大小、淋巴结状态及临床分期等的相关性。结果153例乳腺癌组织中AR的阳性率为73.20%,在5个分子亚型中以Luminal A型为主(62.50%)。在HER-2阴性与阳性乳腺癌中,AR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和68.29%,两者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6)。在153例乳腺癌中有23例(15.03%)三阴型乳腺癌(ER、PR和HER-2均阴性),有15例(9.80%)乳腺癌ER、PR、AR均阴性,有8例(5.23%)四阴型乳腺癌(ER、PR、AR和HER-2均阴性)。 AR在ER/PR阳性与阴性乳腺癌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ER/PR表达呈正相关(rs =0.874,P=0.024)。 AR在组织学分级之间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 =-0.201,P=0.013)。 AR阳性与肿瘤大小有关,与淋巴结转移(P=0.211)及临床分期无关(P=0.065)。结论 AR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进一步改善乳腺癌的分子分型提供依据,也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理论基础。

    作者:吴兴龙;杨华;曾丽莉;杨永福;王玲;刘华庆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原发性心脏滑膜肉瘤7例临床病理分析

    目的:探讨心脏滑膜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方法收集中山医院病理科2000~2012年心外科切除的37例心脏恶性肿瘤,复习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进行随访,制备高产组织芯片,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和 SS18-SSX 融合基因 FISH 检测。结果37例心脏恶性肿瘤中7例为滑膜肉瘤,均为单相纤维型,6例表达EMA,7例SS18-SSX融合基因均阳性。男性5例,女性2例,发病年龄16~63岁。7例滑膜肉瘤均为手术切除标本,肿瘤原发于心包4例、右心房1例、同时累及右心房和右心室1例及左右心室交界处1例。7例患者均死亡,存活时间12~42个月。结论滑膜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尤其在发生于罕见部位心脏时,易漏检,诊断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诊断根据其组织形态学,免疫组化染色与SS18-SSX融合基因检测可协助诊断。

    作者:朱娜;宿杰·阿克苏;曾海英;黄洁;侯英勇 刊期: 2015年第09期

  • 腭部小涎腺肿瘤34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于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通过回顾345例腭部小涎腺肿瘤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对其发病部位、性别、年龄、类型以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345例中男性占37.4%,女性占62.6%,患者以中老年居多,平均年龄48.6岁。患者初发症状以腭部无痛性肿物为主。肿瘤病理类型多样,其中恶性肿瘤12种共126例;良性肿瘤5种共219例。结论腭部小涎腺肿瘤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以中老年人居多,良恶性肿瘤的患者年龄无明显差异。腭部小涎腺肿瘤的病理组织学类型复杂,以多形性腺瘤为多见,其次为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手术切除为腭部小涎腺肿瘤的治疗首选方法。

    作者:邓润智;郝静;黄晓峰;丁洁 刊期: 2015年第09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主管:

主办:安徽医科大学;中华医学会安徽分会